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七夕乞巧 ...

  •   谁曾想,散步期间,祝英台不知为何,突然扭到了脚。

      愿为安道:“英台脚怎样,我搀扶着吧”

      说着,就走过来伸手扶着她后背:“走吧”

      祝英台这时真不知道怎么走,可说不上什么道理。

      因为真要说出是个女子,那就读不成书,若不说出道理,脚扭了一下同窗扶着自己,手膀子搂着后背,怎样可以谢绝,她这样一番考虑,依然没有走。

      愿为安:“莫不是伤到了筋骨”

      说着,愿为安也没怎么考虑自己现在的身份,所以手膀搂得更紧。

      祝英台不容再顾虑,就随着愿为安一推,半依靠他的手背,慢慢腾腾的走到了宿舍。

      愿为安本想为她看看伤势,才想起自己本世为男子,不可看女子脚踝更不可碰她的脚,于是呼叫银心来为祝英台搽药,揉伤。

      到了夜晚,愿为安一翻身向里而睡。

      愿为安看着祝英台没脱长衣,而靠里的汗衫,发现了钉着许多纽绊,虽然知道他是她,但也没必要这么这么严实吧?我是那种人?:“这短衣服上,何以钉上许多纽绊。由袖子直到胸脯,像钉上许多补钉似的”

      人与人之间一点友好信任都没有。

      祝英台以为他发现了什么,解释道:“这是有缘由的。是三年前家母常常害病,小弟暗中许愿,将里衣绽上三十六节,所以有许多纽绊。至于绽上三十六节的缘故,就说家母有三十六节的毛病,都移到小弟身上来了。要望解除,须待四年以后,母亲不生病了呢”

      愿为安想着这么忽悠人都行啊,都不敢笑出来:“原来如此,英台可说孝心很重,不过这种孝心,是鬼神的说法,将英台迷惑住了”

      祝英台道:“完全属于迷惑,我也知道,但穿着也有三年了,也没什么不便,所以现在还穿着”

      愿为安也不说什么好:“英台说得是,那我就去睡了”

      说毕,自去。

      祝英台听了半天,一点响声没有,睡去了,不觉私下赞愿为安是个君子。

      殊不知愿为安哪在乎这个,早知道她是个女子,只不过是真的困了。

      夜里,朦胧睡去,便天已大亮。

      祝英台睁开眼来,向窗户边望去,天已放晴,只见窗外竹子的浓密绿荫,已经爬上粉墙。

      看着,忙穿衣起床。

      银心便进房舀水叠床。

      祝英台梳洗已毕,便止于庭院欣赏起来。

      后则吃起早饭。

      不过,他们这里,供饭不供菜。

      而且为谋学生的便利起见,饭都开来书房里吃。

      祝愿二人和银心石头的菜,天天在厨房里做,每次菜随饭送来。

      今天是先生讲课的时候,饭菜都照一定时间送到。

      饭后,祝愿二人就到大堂听讲。

      至于同学平常日子,各住各人的屋子里,决不吵闹。

      等待日子久了,方才熟悉,才有来往。

      否则在讲堂上见面,彼此只一揖而已。

      这样过了三个月以后,杭州慢慢的进了暑天。

      祝英台银心两个人常穿两件衣服。

      虽然拿了扇子,他们的衣服,并不脱下来。

      愿为安也明白此事,有时太热会邀请祝英台前往山下西湖游玩,息于杨柳树旁,看书赏景。

      有一天,愿为安与梁山伯等几个同学前往周士章老先生书房谈论今日所学之意见。

      银心见没人,便道:“到这屋后去玩玩吧。师母人也是很贤慧的,也能借个针线,相遇到也可以拉拉交情”

      祝英台因独自坐在屋子里,怪闷得慌,出去走走也好。

      于是由银心引路,到屋子后面来。

      后面一列山峰,全是吴山。

      顺着吴山的山势,俯望杭州的市景,也觉得千万幢人家,与绕城的两面是山湖,两面是田野,非常的好。

      尤其是山外面,每丛树木,映着一座山峰,一座庄屋,由近到远,绿色大一片小一片,好像图画一阵。

      两人玩到傍晚方才回去。

      走到后门,银心走近前来,轻轻的道:“那个拿桶汲水的,是师母呀,她总挂念着你,今天可以说几句话了”

      祝英台看那后门里,一片菜地,中间一口井。

      井旁一个穿紫褂的女人,正在汲水。

      脚旁有一只洗衣盆,盆里正装了苋菜呢。

      那正是师母周何氏。

      因走耳门进来,见了师母拱手一揖,叫了一声师母。

      何氏见着,连忙将手里桶放下,笑道:“祝相公好久不见了,真是对功课很忙呀”

      祝英台道:“那都是周先生教导之功,我们不努力,周先生讲的书赶不上呢”

      何氏点点头,一双眼睛对祝英台银心都看了一看,便道:“你轻轻年纪,就离了家了,怎么样,有些不方便吧”

      银心站在祝英台后面,就插嘴道:“可不是…”

      祝英台道:“先生顾惜周到,没有什么不方便”

      何氏对她二人笑了一笑,因道:“你两人还有什么东西没有的,尽管来借”

      银心道:“眼前要用的,就是针线,你老人家可以借吗”

      周何氏道:“可以,回头你到我屋子里去拿。不过针线是女孩子用的东西,你也会用吗”

      银心要马上回复,但还不曾说出来时。

      祝英台想着周先生可能未与师母说过女子之事,就道:“我们乡下,男子也勉强动几针,所以出门方面,倒便当得多呢”

      周何氏道:“是的,这样说,祝相公也能拿针线啦”

      祝英台笑道:“那和小孩拿笔差不多吧”

      周何氏又一笑,因对银心道:“回头我在家里等你呀”

      银心点头,陪着祝英台回来。

      祝英台回到书房,愿为安早已回家,问起哪儿去了,祝英台说到屋子后面,看风景去了,这自然算了。

      可是祝英台听听师母的口风,又像看出什么破绽似的,周先生可能忘了讲,那自己也不好多说。

      因在无人的时候,嘱咐银心和师母讲话,要小心一二。

      银心自放在心里。

      然而师母也没有什么别的话,给了针线就算了。

      关于破绽的,那是过疑。

      当然也就不提了。

      这时,已临七月,南方气候,还热得很。

      这是七月七日晚上,天正晴朗。

      看看天上,天河横在天空。

      头一天晚上,祝愿都在温课,没注意外面的变化。

      今夜,半圆的新月,要落下去,照见人家墙角影子,半明半隐。

      有那吹洞箫的,正在柳树荫下发出,只觉那声鸣亮入耳。

      祝英台穿了长衣,端了一架胡床,卧在窗子外小院中,对天不语,沉沉的看这夜色。

      愿为安屋子里叫道:“英台呢”

      祝英台道:“在小院里乘凉呢,你也来坐,我们可以闲话”

      愿为安道:“好的,今天晚上是七夕,乘凉闲话,正得其时呢”

      于是端了一个小几,靠胡床旁放下,摇动自己团扇,坐下来消受。

      祝英台道:“今晚是七月七,你也记得”

      愿为安想着记忆中自己的姐姐还未出嫁前的样子道:“自然记得的,家家都记得呢。我之前就看过有女孩的家里,家家预备瓜果,等蜘蛛盘网于上。若是蜘蛛真盘网于上,这瓜果的幸运了不起,以为是丰年之兆。这种瓜果引蜘蛛的玩意书上传下的名词,叫着乞巧”

      祝英台道:“为安所说不错。但还有一说,为安没有提到”

      愿为安道:“还有哪层我没有提到”

      祝英台哈哈一笑,她坐起来道:“那瓜果,蜘蛛若盘网于上,那是她今年要提及喜事,还要得个有心郎哩。你们府上,没有这个风俗吗”

      愿为安道:“是我忘了,是有的。英台,你乞过巧没有”

      祝英台道:“我吗?没有玩过。听说,预备瓜果,还要预备七孔针,五色丝线,盘结在瓜上。此外还要供设庭中,等蜘蛛自来,这就太不容易了”

      愿为安道:“英台聪明,料到乞巧不容易,所以不玩,不过玩玩也不错,迎合气氛嘛”

      祝英台:“气氛?”

      愿为安道:“父老传说,织女又名天孙,是天帝的外孙女儿。因要嫁牵牛星,所以织锦误事,天帝因罚她一年仅七月七日,相晤一回,不得多会。这种气氛也是情人相会,女子乞巧不好嘛”

      祝英台半天不作声,又对天上望望,因对天叹口长气,因道:“你看,天河这样宽,让他天天望见,不让过去,这个罚,比什么都难受。我看,天河这样东西,人世上就有,一年一会,日子实在太远了”

      愿为安对他的说话,不十分了解,抬头看着天上,月亮早沉得没有。

      天河横嵌在天空,满天星点,其光灿灿。

      那织女三颗星是三角形,牛郎也是三颗星,是个一字形,相当明亮。

      想牛郎织女也许正在相会,一年一会?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岂不是天天?哈哈哈。

      祝英台道:“对着天上,看些什么”

      愿为安笑道:“英台可有听说过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吗,我想,这牛郎织女,一年一会,虽然牛郎是一年见一次织女,可织女是天天见牛郎啊”

      听愿为安讲,祝英台也懵了,这…好好爱情故事,怎么变的如此一般…

      祝英台也不想这些,道:“今日学堂里放假一天,为安,你打算到哪里去玩啦”

      愿为安把面前书推了一推,手按住桌面,笑道:“这里也未有好玩之处,山下西湖我们也去过多次,不如去逛逛庙会吧,我们住的那个小镇可能会举办”

      祝英台依允了。

      祝愿二人带了石头银心二人同行。

      此刻,万松书院上下张灯结彩,烟火绽放,而山下最繁华的大街上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人头涌动,未出阁的少女们都满含期待的祈求如意郎。

      四人自然是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挤入了人群的队伍。

      愿为安本想着邀请梁山伯来着,但看着祝英台的表情把自己邀请他人的想法给断绝了。

      这时代的七夕庙会也算是人满为患,行在路上的几乎全都是青年男女。

      简直就是一场古代的相亲会呀,在他们几人逛来逛去之时,目睹了无数眉目传亲和私相授受的例子。

      谁让平日里男女大防如此严格呢?

      这七夕庙会也算是严格之余的一种纵容吧!

      走进庙会,无论男女老少,皆是喜气洋洋,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特别是年轻的情侣们,无一不都时不时含情脉脉地望着对方,与此同时,更是不自觉地抓紧了对方的手,也抓住了对方的心。

      祝英台看来来往往的情侣们中,不少年轻人都戴着面具逛庙会。

      火红的灯展、热闹的吆喝声与游动的面具,共同组成了这次的七夕庙会。

      愿为安自然发现了祝英台的小心思。

      很快便拉着的祝英台来到了一家卖面具的小摊前。

      愿为安笑着:“来,挑吧,你请客,我付钱”

      女孩子向来都是喜欢这些可爱的玩意儿。

      愿为安知道祝英台不好意思说,不就只有自己来说。

      这次的主动提出,让祝英台惊讶不小。

      但祝英台看今晚这么热闹的气氛,可自然是觉得可以的。

      可看着这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好看面具,倒是让祝英台有些犹豫不知挑哪个。

      但很快,祝英台不久便锁定了挂在最高处的那副蝴蝶面具。

      祝英台踮起脚尖,将其取下,真诚地朝摊老板说道:“就要这个了”

      接着,又转头朝愿为安俏皮地说道:“给钱”

      后来,有个卖糖葫芦的,又给她买了一串。

      转眼间,就见她一个人叼着一个糖葫芦,脸上戴着动人的面具,在前面走着了。

      如果不是她扮相像,确实让人怀疑她的性别。

      又到一小摊,四人便坐下,愿为安点了饺子。

      愿为安道:“众所周知,七夕节最重要的就是要吃巧食,就比如我刚才点的饺子,面条一样。其中,云面最为出名。它是由露水制成,据说吃它能获得巧意哟。至于味道嘛,我们可以尝尝”

      很快,热腾腾的美食就全都端了上来。

      还未动筷,单就凭这些诱人的香气,就足以让四人流露出一副陶醉的面孔。

      吃饱喝足之后,四人很快便向着西湖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