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爸爸的来信(三) ...


  •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人们,都节衣缩食,支持抗战,但一年一次的年,还是要热热闹闹的过,这是中国百姓的传统节日,马虎不得。
      快过年的时候,小院里的几家人,都忙着准备过年的腊肉、香肠、糖果、水果、汤圆、年糕……不时在院子里相互交谈,哪里的东西便宜,什么东西好吃,什么菜如何做……院子里早早就有年的味道了。
      一天,院子里的另两位老邻居,来约母亲去看望烽生一家,新搬进来的这家人听说后,也一定要和大家一块去。她说,我们能活着,全靠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将士们的家属,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关爱,特别是烈士的家属,更应受到全社会的关爱,虽然我不认识她,也让我也一起去吧!
      大家十分钦佩她的这番话,商量了好一会儿,凑了一些钱,去买了一些年货,还特意给烽生,买了一件新衣服和新帽子。每家又将自己家中腌制的,腊肉、香肠、米花糖、瓜子、花生、汤圆等,也拿了一些出来,装在袋里,带着我前去看看烽生。
      烽生的妈妈见我们来了,既高兴又难过,她说:“你们还没有忘掉我们,那么远跑来看我们,又送了这么多礼品,我们万分感谢”!
      我们刚进屋,就看清楚了,他们现在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一间小小的房间,祖孙三人吃饭、睡觉、工作都在这里,床上、桌上、地上堆满了做好的火柴盒。
      烽生的妈妈又说:“我们现在的居住条件很差,你们来了,坐的地方都没有,太抱歉了”!一边说,一边将床边、板櫈上的火柴盒,拿开,空出坐的地方来。
      烽生的外婆,也十分高兴,看起来她苍老了许多,但精神还好,手脚也十分麻利,她忙着给我们倒“茶”(白开水),要我们挤着在床边坐,还讽趣地说:“天冷,挤着坐暖和些”。
      烽生一家,是在遗族工厂里工作。那时,把阵亡将士的家属,称为“遗族”。据说抗战几年来,牺牲的军官是很多的,上有军长、师长、团长、营长,下有连长、排长。以及数十万或数百万士兵。在大后方,遗族是越来越多。
      但只有阵亡了的,营级以上的军官家属,才能到各地的,这种工厂工作。对他们来说,也就是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吧!营以下的,有无安排,如何安排,就不知道了。
      他们一家人,都参加了做火柴盒的工作,先向厂方领取原材料后,再按厂方对火柴盒的要求制作,这完全是十分简单的手工活,所以,幼小的烽生也会做。
      然后将产品交还厂方,厂方则按验收合格的数量,发给工资。也就是现在的计件工资,为了多挣点钱,烽生很自然地,也成了小工人。在抗战时期,童工是极普遍的现象,修建滇缅公路、新津机场、纺纱厂等,都有大量的童工。
      烽生的妈妈红着脸说:“这里的学校太远了,我们不放心让他独自去上学,只好留在家中,学做火柴盒,多少也能增加点收入。又夸烽生说,他从最初每天做几个,到现在已能做六十多个,也开始自己找钱吃饭了,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得到了一些安慰。”
      她叹了一口气又说:“今非昔比,能有这样一个糊口的工作,已经心满意足了,现在只盼烽生早日长大,母亲不生病,物价不上涨,工作不发生变故,不饿饭,平平安安,早日抗战胜利,回到老家,就谢天谢地了。”
      ……
      从走进这座并不太大的遗族工厂到离开,一直看到有人在院坝里、在室外,烧香烛纸钱,听到悼念阵亡亲人的悲痛哭声。让我们都深深感到,这里就是一个失去亲人的,痛苦、悲惨的世界。
      烽生的妈妈对我们说:“这里天天都有人,时时刻刻都有人,在悼念他们的亲人,也就是前线时时刻刻,都有营以上的军官在殉国。
      他们的哭声,常常会勾起我们和工厂里其他家人,对亲人的思念,而泪流满面。初来时,我们是极不习惯,天天以泪洗脸的,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习惯了,谁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啊!即使永远不能再相见,也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
      老师对作文的评语:
      作文写出了,日寇侵略我国的罪孽深似海,绝不只限于沦陷区、战区;大后方的百姓,特别是成千上万阵亡将士的家属,也受尽了磨难。深刻地写出了“烽为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情景。
      作文提出了,对阵亡将士的家属,应像小院里的邻居一样,要尽力尊敬和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这也是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一个重要内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