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找媳妇(一) ...


  •   高小英的三个哥哥,都读过私塾、小学,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在那个年代,在那偏僻的山区,能读私塾,会写字就很不错了,按清朝的说法,就是童生,秀才了。
      能读新学(小学),知道加减乘除的数□□算,山川河流的地理,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自然,更算是很有文化的人了。按解放初期的说法,就应是小知识分子了。
      如果他们继续到县城、省城读书,读完中学、大学,再飘洋过海,去外国留学两三年,那就更不得了了。因从满清末年,就有张之洞等的洋务派,回到国内,都能当个官。因此,各地都有不少年青人,飘洋过海归来,在政府各重要部门工作。
      很像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不少人到国外留学,称为洋插队,成为众人羡慕的事。回国后又称为海归派,不少单位都争着要,成为香饽饽。
      他们带回来手表、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照相机、自行车等,更是一大笔财富,几乎相当于,当时国内一般工作人员,十多年工资的总和。
      三兄弟又从小跟随亲友,就年年进山打猎,十分了解各种野兽的习性,熟悉野外的生活;善长弓箭、下套子、挖陷井,□□、步枪等,练成了弹不虚发的神枪手,有较高的捕杀野兽的技能,年年都能打到凶禽猛兽;认识各种山珍,名贵药材等,仅仅这些,已算村里的能人了。
      再加上他们家中十分富裕,三兄弟健壮、英俊,谈吐风流、潇洒,又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在村里村外都算得上,百里挑一的男人了,也就是现代人信说的帅哥了,姑娘们梦想的白马王子,。
      在日寇尚未入侵山东前,三人正在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如果仍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他们这样殷实的人家,俊俏的后生,媒人早就要踏破门坎了。
      不过,现在已是民国时期了,人们已逐渐明白,强扭的瓜不甜,不能再搞包办婚姻,而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要由男女双方自己做主,只有两相情愿,才能哤恩恩爱爱,甜甜蜜蜜地过日子,才能白头到老。
      那时村里的姑娘,也十分重视男人的长像,麻子、瞎子、歪瓜列栆,再富有也不愿意嫁给他,也就是都愿意找现在的帅哥,如意郎君。
      男人更重视女人的品貌、身段,含苞待放,貌美如花,婷婷玉立,楚楚动人,自然远比满脸麻子,尖嘴猴腮,肥头大耳,鸡胸龟背,更叫人喜爱。那时没有现在的美容,长丑了很难出嫁。
      高家三兄弟的父母也极开明,清楚三个儿子,不愁找不到媳妇,而是在百里挑一,寻找称心如意,能白头到老的。另外,俩位老人也信佛,十分相信缘分。
      不是么!姻缘!姻缘!自古就有“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缺了缘分,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事也难成双成对。因此决定,儿女的婚事,由儿女们自己决定,也省得老人操心。不过,还是当着孩子们的面,多次表明,有四世同堂,早抱孩子的愿望。
      虽说早已是民国,讲究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但村里的姑娘。却不能像男人们,厚起脸皮追女人,四处求婚,谈情说爱;也不能像城市里的,特别是上学读书的姑娘们,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接触大量的青年男性。她们依旧是“锁在深闰人未识”的待嫁黄花闰女。
      虽然她们的父母、亲友们,也在为她们的婚事操心,但那时已十分清楚,近亲之间是不能再通婚的,所谓近亲结婚,也就是原来认为最美满,也是最多的亲上加亲婚姻,如表兄妹,堂兄妹等之间,甚至不同辈的叔、伯、姑、舅、姨与侄(女)、甥(女)通婚等等。
      如果再通婚,生下的孩子,就可能患各种稀奇古怪的疾病,譬如痴呆、白化病、无脑儿、精神分列症、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病在当时,是无法医治的。家庭只有支付昂贵医药费的负担,悲伤地望着孩子痛苦地死去,而没有家庭的欢乐、幸福。
      这些没有去学校读书的,天生丽质待人识的姑娘们,特别是其中年龄已偏大,急着想出嫁的,又一时找不到,合适人家的,更清楚女人就像鲜花,可惜鲜花的花期却是十分短暂的,如果不在含苞待放,或盛开的时候,解决好婚姻问题,就会渐渐地人老珠黄,失去了吸引男人眼球的风采。因此,都十分珍惜这三次机会,主动、大方地为自己寻找终身伴侣。
      那时的婚姻是十分严肃的,通常都要按先订婚,后结婚的程序走,结婚后,很少有人离婚。没有现代人的开放,有什么闪婚、露水夫妻,离婚像一日三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