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三件宝 ...


  •   重庆是一个半岛,那时,嘉陵江的水是碧绿的,长江的水是浅黄的,两江日夜不息地,在半岛的两侧流淌,然后在朝天门汇合,碧绿的嘉陵江水,渐渐融入浅黄的长江,向东流去,是当时不少人,特别是外地逃难来重庆的人,十分喜爱的一个景观。
      如今高峡出平湖,两江的水,都是碧绿的,再也看不到这一景观了。代替它的是宽阔而平静的江面,无数川流不息的客轮、货船,鸣着汽笛在江中航行,以及座座形态各不相同,又非常雄伟的跨江大桥,让重庆有桥都之称。
      那时,重庆、武汉和南京,被称为中国三大火炉城市。重庆从初夏到秋分,毒日头当空,骄阳似火,地而烫脚,挥汗如雨,气温常常高达摄氏四十多度。
      为了夺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不少人(码头工人、黄包车夫、农夫、军警)在烈日下劳作,他们格外辛苦,不得不一碗接一碗地,喝着重庆特产的老荫茶。
      在室内工作的,虽然躲过了毒日头的煎烤,但绝大多数室内,是没有电扇的,也只能一边工作,一边“手把扇儿,不停地轻轻摇”。
      重庆还是一座山城,有巍巍的歌乐山、南山、缙云山、黄山……山上古树参天,苍翠欲滴。岩石坚硬,到处都能修建良好的防空洞。
      不过,那时修建防空洞,没有现在的机械设备,充足的电力,全靠人工,一锤锤的凿,投入全面抗战的百姓们,是不怕艰苦的,他们清楚,修建防空洞是当前最重要的,保护百姓的工作,再苦再累也要完成。
      高山上气候十分宜人,冬天,雪花飞舞,红櫷、绿梅、腊梅竞相绽放同,四处飘香,空气格外清新;夏天,凉风徐徐,满眼都是碧绿的树林,芬芳的野花,让人心旷神怡。
      许多达官贵人,都愿意住在山上,既躲避了日寇的轰炸,又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就居住在歌乐山,蒋委员长,就居住在黄山。但有重要会议或重要事情时,还是要乘车进城办理。
      一年四季,大量江水的蒸发,常常变成白茫茫的浓雾,把整个城市严严实实的遮住,似乎是老天爷,在保护这座不屈不挠的城市,不让日寇的飞机逞能。特别是秋冬季节,几乎天天都有浓雾,重庆因而而有“雾都”之称。
      雾有时也会捉弄小鬼子的空中强盗,当他们听到汉奸或日本间谍,发给他们的情报说,重庆艳阳高照,万里晴空,而出动挂满炸弹的飞机,向这里飞来,但飞到重庆上空时,浓雾升了起来,鬼子从空中向下看,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雾,根本看不见轰炸的目标,只能无功而返,或去轰炸大后方的其他城市。
      重庆防空洞的质量良好,常常在防空洞里,就能清楚地听到,炸弹在头顶上的爆炸声,感受得到山体的轻微震荡,偶尔有一点碎石或泥沙掉落在身上。日寇对重庆的轰炸,长达五年之久,却没有听说,把防空洞炸塌的事。
      不少市民们庆幸地说,浓雾、森林和防空洞,是老天爷保佑我们重庆的三件宝。有了这天赐的三件宝,有了英勇的中国空军、高炮、防空人员,重庆才没有被炸成焦土。
      最近,从互联网上搜索到《重庆大轰炸》一文,报道了有关当年遭受轰炸的不完全统计:日机空袭重庆共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3万多幢,30所大中学校都曾被轰炸过。
      当然,这只能是一个参考数据。但也能说明浓雾、森林和防空洞这三件宝,在日寇狂轰滥炸时,对数十万重庆市民,有极大的保护作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