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学校特点(一) ...


  •   半山小学从开办时起,就有六大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住读生为主,约占全校学生的百分之七十五。凡是苏家湾当地的学生,一律读走读,并自带午饭,学校只提供饮用水、帮助热饭。那时走读学生的午饭,都十分简单,许多是不需要加热的,如秋冬季的烤红薯、烤洋芋,用块布包住,三四个小时是不会冷的;春夏季,有麦粑、包谷(玉米)粑或菜稀饭加咸菜,多数学生也都不加热的。
      其他学生,一律读住读,一日三餐,换洗衣被,生病,均由学校负责;一二年级较小的学生,生活上还有保母照料。定时洗澡、冷热增减衣服,一位保母负责十个学生。那时的保姆们,工作十分负责,孩子们也十分听话,管理中除了个别孩子生病事情多点外,其他孩子,都没有较多的麻烦。主要工作是为学生们清洗衣物,晾晒被褥等。
      住读生的伙食,虽说三餐都是米饭,并且不定量,但仍以素菜为主,每周只有两次肉吃,一碗烧白,或回锅肉,或红烧肉,每人也就一两小块。但每天都有豆类食品,如豆腐、豆干、胡豆、豌豆、花生米等植物蛋白。他们只须半月回家一次时,才能在家中吃到较多的肉。
      那些年代,从来就没有人,担心孩子得肥胖症、糖尿病,最担心的是营养不良,贫血、夜盲症、肺结核之类的病,或虽不得病,却越长越廋,只长年龄,长高,像根晾衣杆一样;却长不壮实。
      住读生除一二年级可以早睡迟起外,三年级以上,每天早晚,都要上一个小时的自习课,并有老师来教室监管,或解答学生的疑问,或指导学生复习功课。
      那时,每周要上六天课,每两周才放一次省亲假,也就是周六午饭后才可以离校,周日下午五点前,必须返校吃晚饭,饭后休息一个小时,就上晚自习。
      那时交通极不方便,因学校距有公交车的地方较远,放学后,都得步行五六公里,才能到达有公交车的地方,乘车回家。
      公交车的班次极少,也十分拥挤,不过乘车的大人们,对孩子们还是十分照顾的。虽然那时许多人并不知道,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还是清楚的。
      每回一次家,既是能见到父母、家人,万分高兴的事,又是要步行数公里、要挤车,十分辛苦的事。如果错过了乘车的时间,还要摸黑赶路,让父母十分担心。尽管这样,学生们还是要定时回家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二是,小班。那时有钱读书的人,与现在相比要少许多许多,因此,通常一个班只招二十五人左右,一个年级也只有两个班,也就是五十人左右,同学之间的亲和力极强,彼此很快就熟悉了,有的还成了终生朋友。
      而现在学校的一个班,就有五六十人,一个年级就有一二十个班,同班同学许多都不认识,同年级的同学就更不认识了。当然,这反映了国家在大踏步地进步,实行了义务教育,有条件读书的人,越来越多。
      每个班都有班主任,他既要管学生的学习,也要管学生的生活。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几乎都不离开学生,因此,对学生了如指掌,有什么问题如生病、学生间发生纠纷、学习成绩跟不上等,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全校的老师,几乎都轮流担任过班主任,校长、管学校事务的总务主任,也都兼任过班主任。他们说,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当班主任的,自然是十分辛苦。不过,老师们都很年青,又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也没有人叫过苦。每当毕业或转学的学生,学生家长,写信给她们时,也都能感受到苦尽甘来的滋味,一收到这些来信,立即笑容满面,有时,还要将这些信读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也要像他们一样,有勤奋向上的思想,刻苦学习的精神。。
      在偏僻的乡下,没有电的地方,是没有其他任何娱乐的,老师们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与学生们朝夕相处,才会感到生活充实、有意义,没有虚度年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