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5、喜事不断(四) ...


  •   一天,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重要新闻:国民政府决定,在重庆城的闹市区,在原来的“精神保垒”的基础上,修建一座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
      纪念八年来,全国亿万军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迫使骄横一时的日本鬼子投降,夺得的伟大胜利。
      要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战胜外国侵略者(日本)的光辉历史,洗雪了马关条约之耻,光复了,被日寇强行霸占,长达五十年之久的台湾岛。
      那时候小学课本上就有,“台湾糖,甜晶晶,甜在嘴里痛在心。”学生们读了这篇课文,都痛恨满清政府的无能,痛恨日本强盗的野蛮。
      有一位老师,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眼眶里饱含泪水,后来同学们才知道,她的家就在台湾,她的亲人早已成了亡国奴,在那里只能讲日语。现在就不一样了,台湾光复了,台湾同胞驱逐日寇,成了岛上的主人了。
      那时,抗战刚刚胜利,百废待举,国家财政枯竭,拿不出足够的钱来修建。于是百姓们就像抗战时期,每年的七七献金运动一样,自愿解囊捐献,要保证这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丰碑,及时开工,按时完工,要让这丰碑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精神保垒”原来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为了动员大后方广大民众,团结抗日,坚信抗战必胜,而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修建的一座碑形建筑。
      这座碑是在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建成的,是要以国父孙中山先生,不遗余力,振兴中华的精神,激励全中华民众,奋力抗击日寇,以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而称它为抗战的“精神保垒”。
      “精神保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那时,鬼子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以继夜地,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为防日寇炸毁“精神保垒”,将其外表涂成黑色。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将\"精神堡垒\",改建成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这一决定,让千千万万,为抗战流血牺牲的英烈们,永远得到民众的尊重,让他们的眷属们,得到安慰。也让许多在抗战中,出过大量钱财的人们,出过大量力气的人们,痛恨鬼子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那时,回家的人太多,车船十分拥挤,加上,高崇武想将他,埋葬在逃难途中的,父亲的骨骸带回老家,安葬在祖茔,就必须从逃难来的原路返回故乡。
      为了这事,高小英夫妇,都学会了开汽车,他们准备买一辆旧车(抗战胜利后,美军也要回国,丢下了不少吉普车),带上高占魁,一块回到山东老家,要买这辆车,还得再挣点钱,于是都留在重庆,再工作两年。 。
      高崇武夫妇,高小英和钟之石,都主动捐款资助修建抗战胜利纪念碑,并决定要亲眼看看,这座数千万人中国人,奋战八年,换来的雄伟、壮丽的丰碑,在这数千万中,就有他们的三位亲人。
      抗战胜利纪功碑,于1946年10月31日奠基,12月动工,1947年8月竣工。全部采用钢筋水泥建造,钢筋水泥是当时最好的建材,十分坚固。碑高27.5米,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
      抗战胜利纪功碑揭幕的那天,万人空巷,全城的百姓,都聚焦到这里,他们群情激奋,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飞舞国旗、彩旗、标语,高呼庆祝抗战胜利的口号,高唱抗战时期的歌曲,盛况空前……
      高崇武一家,早早就来到现场,亲眼见到了隆重揭幕的情景,心中不断地对逝去的三个儿子说,安息吧!我的好儿子!民众将永远永远,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将千方百计,找到你们的遗骸,安葬在祖茔中,朝夕供奉。
      从此,抗战胜利纪功碑,就成了重庆市的,最新标志性城市建筑物,成了重庆市任何重大活动的中心广场,成了全市百姓新的“精神堡垒”,成了老一辈人,对子女讲述抗战峥嵘岁月的地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