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三将归国,初心不改 ...

  •   今年春天的雨水颇丰,淅淅沥沥的连下十几日,毫无要停的意思。
      雍城到处湿湿的,秦宫也是,青石板地砖尤其湿滑,报信的斥候心急,一路上摔倒好几次,满身泥水地奔进大殿:
      “报——紧急军情!”
      任好正在同群臣商议河道涨水,部署两岸防汛之事,听得斥候带来前线战报,众人的注意力顿时转移,皆提起一口气等着。
      “启禀君侯,百里视将军大军灭滑回程,在崤山遭遇晋军埋伏,全军覆没。”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百里奚和蹇叔两位险些站不稳,奄息和杨清一边扶住一个,百里奚颤抖着问道:“什么叫……全军覆没?”
      “三万大军被灭于崤山,百里视、蹇术、蹇丙三位将军为晋国所俘。”
      殿中鸦雀无声,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众人一时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任好只觉得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呼吸也停住了,半天提不上一口气,脑子里“嗡”的一声,魂魄好像从身体中抽出,在大殿上飘着,脚下空空的,什么都抓不住。
      思绪也跟着游离起来,不觉间从少年时期到了行将就木,短短一瞬让他有种过了大半辈子的感觉。任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从垂髫的孩童变成耄耋老翁,身边闪过无数人的身影,有父侯、母亲、兄长,妻子、孩子、孙子,还有从小就在一处的子显。他们一个个地朝自己走过来,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任凭他如何呼喊,他们好像就是听不到,甚至连目光都不肯多给他一个。最后,只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一片白雾中,孤单,迷茫,凄凉。
      右相哭什么?出征之时他就哭,如今仗都打完了,还哭!真是个老哭包!
      百里视他们怎么没来?也是,领着三万兵马,还有从滑国缴来的战利品,估计得慢些。
      他们在吵什么?怎么光动嘴不出声?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应该统统打发到礼乐司去学规矩。
      子显呢?那盘棋还没下完呢,不会是赢不了,想耍赖吧?
      任好的脑中轰隆一声雷响,他怔怔地抬头看向外头的天,阴沉沉的,小雨绵绵,却未见闪电,刚刚那声雷鸣是哪里来的?
      阿眇担心他,轻声唤道:“君侯。”
      任好木木地应声:“方才是打雷了吗?斥候怎么在这?”
      阿眇怕他吓傻了,在他耳边轻声提醒道:“君侯,斥候来报前线军情。”
      “前线军情”四字将他的记忆拉了回来,任好突然一伸腿,扶着桌案站起来,两步跳下台阶走到斥候面前:“你把方才的话再说一遍,孤没听清。”
      斥候跪着呈上奏报,声音已然带着哭腔:“启禀君侯,大军在崤山遭遇晋军埋伏,三将被俘,全军覆没。”
      “三将被俘,全军覆没……三将,全军——子显呢?”任好的眼睛瞪得老大,却是无神无光。
      斥候从未离君侯这样近过,将与奏报一并送来的一块染血衣片递上,伏下身子不敢面对他,声音从地下传上来,敲击着任好的耳朵:“宗伯,殉国了。”
      这回,殿内无人敢说自己没听清了,任好看了眼满朝文武,他们有的在唏嘘,有的在啜泣,百里奚红着眼、泪水在眼眶里头打转,蹇叔攥着拳头、浑身都在抖,若不是奄息和杨清扶着,只怕早就倒下了。
      任好的手伸出一半,还未触到奏报却猛地收回,口里默念道:“不可能,这不可能,孤不看,孤不看。”
      说着,任好踉踉跄跄地朝外头走去:“他们这两日该回来了,孤去城外瞧瞧,瞧瞧。”
      众臣无人敢说话,阿眇趋步跟上,任好却忽然回身,差点与他撞上。阿眇连忙退开,却见任好大步来到斥候面前,拿起那块衣片——任好认得,这是子显的衣服。上头的血迹虽已干涸,在任好眼中仍是红得刺眼、热得烫手。他将衣片紧紧地攥在手里,又朝殿外走去。
      一阵风吹来,乌云散开了些,天空有些刺眼,任好抬手去遮,没留神脚下,叫门槛绊住,直接摔了出去。
      “君侯!”
      惊呼声在秦宫炸开,惊起雍城四方的飞鸟。

      秦军大败,秦侯大病一场。醒来以后,任好将自己关在房中三天三夜,不吃药,不说话,不见人。
      这三天三夜,任好只做了一件事:他把出征兵士的名册从头到尾抄了一遍,一笔一划,不落一人。
      抄完以后,任好赤脚站在地图前,手里握着兵符,另一半已经不知道遗落在崤山哪个角落了,就如同殉国的将士们一般,再也不能与苦苦等候他们的家人相见。
      世子罃担心父侯的身体,每隔一个时辰便要过来敲门,这次,他终于听到里头的回应:“进来。”
      世子罃示意阿眇去准备粥菜和药汤,自己迫不及待地走进门去。任好背对着他,仅仅三天,他生出许多白发,尤其是两鬓,几乎全部斑白,原本高大挺拔的身形如今也显得有些佝偻单薄,背上松松垮垮地搭着一件袍子,感觉随时要掉下来。
      “父侯。”世子罃依礼拜见,任好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他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静止一般。
      世子罃走上前去,顺着任好的眼光瞧去,正是崤山。
      “三万。”任好忽然开口,那声音嘶哑、沧桑、悲痛、沉重,又陌生又熟悉,“折损三万将士,孤从未遭此大败。”
      世子罃宽慰:“胜败乃兵家常事,父侯莫要过度伤心。”
      “不只是伤心,孤更是后悔。”任好看向世子罃,他的眼窝深陷,额头、眼角、嘴角均生出许多皱纹,随着他说话的神情而扯动,“若是当初孤听了右相的劝,就不会有这么多将士回不了家了。”
      “父侯。”
      “你别说话,孤不想听那些。”任好缓缓地转过身,问道,“将士家人的抚恤做好了吗?”
      “兵马司已经在做了。”
      任好手一抬,吩咐道:“传内史拟旨,崤之战殉国的将士,每户赏金二十,由公造司统一筑建勇士陵地,世子罃亲自主礼祭奠。另,宗伯赢絷,奉命监军出征,壮烈殉国,特追封为‘信尚君’,赐良田三百顷,子孙袭之。”
      世子罃领旨:“是。”
      任好长叹一口气:“孤去看看二位相爷,还有子沛。”

      宗伯府挂起了黑色幔帐,满朝文武都来了,赢沛在里头给前来吊唁的客人回礼。
      走到门口,任好忽然就不敢进去了,他该怎样面对子显呢?他是为着自己的野心,执意要打这一仗,子显本可以不用上战场的,要不是替他亲征壮军心,他可以好好地呆在雍城继续做他的宗伯,根本不会身丧异国他乡。
      跟何况,如今灵堂里盛放的不过是他常穿的几件衣裳和常用的几套器物,而他身为君侯,连将士们的遗体都运不回来,有何脸面进去祭拜?
      任好朝着灵堂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转身离开了。
      百里奚不在府上,夫人杜娘红着眼迎接君侯,他们唯一的儿子如今流落晋国,生死未卜,她实在没有太多精力应对。任好没有久留,转道去了蹇叔府上。
      蹇叔好像早就料到君侯会来,一早在正堂等候。
      任好见到蹇叔,什么话都不说,深深拜倒。
      蹇叔连忙去扶:“君侯折煞老臣了。”
      “孤有愧,悔不听右相之言,方招致今日大祸。”任好嘴唇干裂,嗓音嘶哑。
      蹇叔亲自奉茶:“事已至此,君侯要向前看。”
      任好端着杯子却不饮用:“右相宽心,孤已经着人去想办法了,孤已经痛失三万将士,绝不能再失去三位良将。”
      蹇叔摇摇头:“君侯不必想着宽老臣的心,当日犬子离秦,老臣本就抱了诀别之心,此战已成定局,老臣方才说了,君侯要想想以后。”
      攥着杯子的手青筋暴起,杯中水随着他颤抖的手倾洒而出,任好咬牙道:“右相放心,秦晋正式决裂,此仇,孤一定要报!”

      晋侯姬欢继位不久,便在崤山一举战胜秦国,俘虏三位秦国大将回到都城,满城文武列队恭贺君侯大捷。
      是夜,晋侯在将营设宴犒劳将士们。姬欢年纪不大,酒量浅,不多久便有些上头,离席回宫去了。
      孟璇领着众人在晋宫等候,好不容易等到姬欢回来,自然又贺了一轮。姬欢吹了风,本已醒了大半,这么一来,又有些晕乎了。
      孟璇亲自替姬欢揉帕子擦脸,趁着他迷醉,问道:“君侯打算如何处置秦军三将?”
      姬欢嘿嘿一笑,回道:“孤首战告捷,俘获的又是秦军大将,自然是要杀之以扬国威。”
      孟璇心中一紧,吩咐姬欢身边寺人道:“君侯醉了,去煮碗醒酒汤来。”
      支开寺人,孟璇方才继续:“君侯大捷自是要贺的,然君侯细想,秦晋结好,文公新丧,秦侯哀伤悲痛,送来丰厚祭礼,怎会授意三将行灭滑之举,挑拨我晋国与秦国之间的关系?这定是他三人不守军令私自为之,若是叫秦侯知道了,一定恨不得食之肉、噬之骨。君侯继位不久,要以仁义立国,既然同是杀人,为何不放任秦国去做,何必你亲自动手,反而在列国之间落下个嗜杀的名声?”
      姬欢倚在床塌上,孟璇温柔的动作让他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父侯国务繁忙,生母身份低微且常年卧病,他自小便是孟璇带着的。儿时身子弱,常易盗汗梦魇,每回深夜惊醒,总有母亲守在身边,替他擦汗,同他说话,正如同此刻一般,只要母亲陪着,他总能安心地睡去。此时的姬欢迷迷糊糊,孟璇的话听得不大真切,但总觉着母亲是为着自己好,便含糊着答应了,然后卸下了全部防备,在孟璇柔和的拍打中安然入睡。孟璇紧着示意荷香去传旨,不论如何,总归救人要紧。
      寺人取来醒酒汤,孟璇却示意他放到一旁,轻声道:“君侯已经安睡,你好生看护,不许叫任何人打搅。”
      姬欢果真翻了个身,发出轻微的鼾声,寺人只能听从吩咐,好好地服侍君侯安寝,不再言其他。

      百里视三人出了大狱,方才拐过街角,便瞧见一驾马车停在那里等,三人担心晋国人改了主意,警惕地停下了脚步。一名穿着斗篷的人从车上下来,取下遮住大半面容的兜帽,灯笼照清楚她的脸,百里视有些惊讶:“女公子!你怎么在这?”
      孟璇微微一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妾身已在此等候多时,总算是顺利出来了。”
      三人略一思量,明白这大概是孟璇的计策,蹇术道:“多谢女公子周旋,末将等方才能出了晋国牢狱。”
      孟璇摇摇头:“眼下还在晋国,算不得逃离危险,我只是暂且唬住了晋侯,等先轸他们反应过来就来不及了,你们必须赶紧离开。”
      百里视道:“有劳女公子费心,只怕别连累了女公子。”
      孟璇苦笑:“说什么连累不连累,我本是秦国人,只恨身为女流,上不得战场杀敌,你们是父侯最为倚仗的将军,只要能为秦国分忧,虽万死不辞。”
      蹇丙感慨:“女公子好气魄,忠义之心不输男儿。”
      “不说那么多了。”孟璇指着旁边的三匹马,“这是我能找到的腿脚最快的马了,你们出了城便往西走,不出三日便能到黄河边,那里已经备好了船,会有秦国人接应你们。记住,尽量避开官道,千万不要停下来。”
      百里视等人牵过缰绳,孟璇又将一个包袱递给他:“这是父侯的玄玉金丝铠甲,还请将军转告父侯,宗伯的遗体被埋在崤山以东五六里处的一个山丘上,其余将士们的遗体都在崤山就地焚化,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百里视接过包袱,玄玉金丝铠甲制作精良,本是为着舞刀弄剑方便,故而并不重,不知是否是沾染了公子絷鲜血的缘故,此刻变得沉甸甸的。想起公子絷最后拔剑自刎的决绝,百里视自愧不如,抚摸着铠甲的手有些颤抖:“女公子放心,末将会好好带着这铠甲回去的,有朝一日一定会回来,为宗伯以及战死的兄弟们报仇!”
      孟璇又叮嘱道:“马背上的包袱里放着晋宫的令牌,可以让你们在晋国的任何城池出入,还有一点干粮和盘缠,希望将军们一切顺利。”
      三人再次谢过,趁着夜色飞奔而去。
      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孟璇的视线忽然变得模糊。一切都交代清楚了,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

      先轸本想来大狱提审百里视三人,却被告知他们已被君侯释放回国,一怒之下直奔晋宫来向晋侯要人。
      “我等将士浴血沙场,好不容易逮住秦国的三位主将,你却听信妇人之言,轻易放虎归山,君侯,你该如何向将士们交代?如何向满朝文武交代?如何向晋国的列祖列宗交代?”
      姬欢毕竟年纪尚轻,被他的连声质问吓到了:“孤……孤当真不知有这么严重,母亲的意思是,他们吃了败仗,秦国律法森严,秦侯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与其将他们拘在晋国,不如叫秦国在列国面前出出丑……”越说到后面,姬欢越发底气不足,一方面确实是被孟璇游说,另一方面也是他不好拂了嫡母的面子,故而下令放人。
      先轸气不打一处来,懒得听他解释,问道:“人走了多久了?”
      姬欢连忙回答:“昨夜走的。”
      先轸黑着脸道:“快,封城,他们没有通关令牌,现在追也许还来得及。”
      姬欢着急弥补过错,赶紧照他的意思办,下令各地封城,又命阳处父领兵去追。
      先轸又问:“始作俑者该当何罪?”
      父侯丧期未满便向嫡母问罪,姬欢有些为难,犹豫着不敢回答。
      忽然侍从匆匆来报:“君侯,文公夫人宫室起火了。”
      先轸抢先问道:“文公夫人呢?”
      侍从回禀:“宫室门从里头反锁了,丫头们说夫人在里头。”
      姬欢一下子从位子上站起来,招呼道:“还愣着做什么,赶紧灭火救人啊!”
      “慢!”先轸拦住了侍从,对姬欢道,“君侯,夫人此举,怕是不想有人去救。”
      姬欢终于反应了过来,问道:“将军的意思是,这火,是母亲自己放的?”
      先轸点点头:“她是秦国女公子,挑唆君侯放了秦国将领,她还有何面目在晋国待下去?君侯若真是为了她好,为了晋国上下好,就不要阻拦了。”
      “可是,可是……”姬欢有些沉不住气,在原地打转,“那毕竟是孤的嫡母,父侯的妻子啊。”
      “君侯。”先轸一把抓住了他,不叫他来回走动,“是她先选择了秦国,君侯身为晋侯,应当以大局为重。”
      一个大局为重,叫姬欢蔫了下来。他是晋侯,而赢孟璇先是秦国女公子,然后才是他的母亲。
      望着西北角升起的浓烟,姬欢终于冷静下来,呆呆地立在原地。
      先轸默道:“这或许,是她最好的结局了。”
      孟璇穿戴着从秦国带来的最隆重的装扮,坐在烈火环伺的宫室之中,荷香在旁边陪着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一阵琴音从宫室中传出,是秦地出征的歌谣,不同于男儿唱诵的刚强有力,此曲多了一分婉约,一分坚毅,一分决绝。
      火光冲天,在旁人眼中异常耀眼,在孟璇眼中却是如归家一般温暖。
      “荷香,我们回家了。”
      姬欢眼睁睁地看着嫡母的宫殿在火海中化为灰烬,想到孟璇从前对自己的好,又想起她对自己的利用,悲愤交加。但顾及晋国颜面,此事不易外传。
      “传旨,夫人心系文公,殉情而去,请梓宫,与文公同陵寝安葬。”

      阳处父一路追到黄河边,眼睁睁地看着百里视等人上了秦国的船,顺风而下已经开出了将近一里,弓箭是射不到了。情急之下,阳处父指着身边的骏马,向船上喊话:“将军请留步,本将受君侯之命,给将军送马,助将军回国,还请将军靠岸领赏。”
      三人不傻,这么明显的招数岂能看不出来,一面命船夫加速开船,一面喊道:“多谢晋侯美意,只是我等戴罪之身,能保全性命回国已是晋侯最大的恩赐,只求尽早回国接受君侯的审判,哪里还敢接受晋侯的赏赐?还请将军代为谢过晋侯好意,我等若能苟且偷生,三年之后,必当亲至晋国道谢。”
      说话间,船已经开远,阳处父再说什么,他们也听不到了,阳处父无功而返。然文公夫人赢孟璇已死,再冲晋侯发火也是无益,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不论是杀是剐,或是去权免职,百里视等做好了所有准备,辅一进城,却见雍城城门上悬着黑布,守城将士皆着素衣。
      城中有国丧?
      及至进入城门,却见任好早已等在那里,也是一身素服。
      三人不待敛衣便要跪拜,任好连忙拉住他们:“将军们受苦了。”
      眼前的场景叫百里视三人有些反应不过来,他们是败军之将,所率三万大军尽数被歼于晋国,监军以身殉国,他们为敌军俘虏,权得女公子相救暂保性命,本以为是回国正法以正军心,不曾想君侯却素衣亲至城门相迎?
      百里视下跪请罪:“末将有罪,战败于晋,请君侯发落。”
      蹇术、蹇丙二人亦拜倒。
      整条街站满了人,却寂静无声。
      任好环顾四周,心中哀痛,无数情绪在喉头打了几个转,终是咽了下去,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道出这些日子的所思所想:
      “将士们,子民们,孤今日在此,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几句心里话。古人说,人如果总依着自己的想法行事,定会有所纰漏;责备别人是不难的,但要能听得进谏言接受责备,并且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不容易了。此行出征郑国,是孤不听劝阻执意为之,终是招致不可弥补的后果,致使数万将士魂丧他乡。孤内心忧虑,自责不已,然日月已逝,错事再难回头。
      “过去,孤身边的谋臣贤士很多,孤却总觉得那些言论或多或少会违背孤的意思,并不能很好地听从他们的谏言;如今孤犯了错,反思过去的言行,实在是有违初衷,今后再有谋臣贤士谏言,孤自当亲近,多多思虑;朝中老臣似左右二相,他们见识广博,忠心为国,孤悔不该不从右相之言。自此军政要务当多问询他们的意思,如此方可减少失误的决策。
      “白发纯臣虽体弱,然学识渊博远超于孤,孤自当多多请教;秦国的将士英勇果毅,骑射剑术本领在孤之上者众多,孤却自以为是,因为嫉妒而远离,实在是有负于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孤耳根子软,爱听信些花言巧语,轻易受小人蛊惑而迷失本性,实是不该。
      “孤度之,若有一臣,诚实忠贞,宽容待人,纳才不妒,表里如一,可护秦国万民周全,这便是秦国之幸了。孤希望秦国能多一些这样的臣子,多一些为国奉献之人。
      “国家的安危,往往系之一人,国家的兴衰,亦是源于君主的法度,孤愿反思己过,今后与万民共荣辱。民之幸,便是国之幸,国之幸,才是孤之幸。”
      臣民感怀君侯一腔肺腑,有的怀着满腔壮志跃跃欲试;有的自省德行是否得当;还有的感怀君侯心意,竟落下泪来。
      任好敛了满面愁容,语气仍旧和善:“今得三位将军安然归国,是秦之大幸,将军们受苦了,有什么事还待回宫再议。”
      百里视心中有愧,但见前来相接的诸位同僚皆是满目悲戚,毫无责怪之意,君侯更是以国丧大礼享慰将士亡灵,他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开口,只能跟在君侯身后,沉默着回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