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血性项羽 ...

  •   在“成为王侯败为寇贼”的年代里,人们对项羽依然饱含深情。
      不仅因为他是西楚霸王,更源于项羽是个真实的人,和我们普通人一样。
      因为普通,所以共鸣,因为血性,所以亲切。
      王立群先生说:项羽的血性,项羽的柔情,让人挥之不去,咏之不足。
      在这个血性正在逐渐消退的时代,少年啊,让你的血性回归不好么?
      血性,不是不顾法律和道德,不是撒狗血,而是在适当的年纪做适当的事。

      01 英魂若到彭城路
      忍听高台唱大风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之歌,悲戚戚,慨万千,恍若昨日,余音不绝耳。
      “籍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这是“初识”项羽时给人的印象。
      世人给项羽下的定义,做的阐释不一而足,妍媸拼凑。从古至今,诗歌里有他,中国画中有他,戏剧、影视剧里有他,散文小说中也有他。不知曾英姿飒爽,雄姿灼烁的西楚霸王,是否能感应到来自异时空的袅袅回音。
      项羽,下相人,即今天的江苏宿迁一带。用今天的话来说,项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出生就身份显贵,头戴光环。
      项羽的一生十分短暂,公元前209年跟着叔叔起兵的时候24岁,公元前202年在乌江自刎的时候才31岁。戎马一生,南征北伐,倒并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一大半的人生过得也算顺当,但也正因为这样的顺当才为悲剧埋下了祸根。

      司马迁说:“(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苏洵说: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王立群先生评价项羽的失败:性格的缺陷是最根本的原因,另外政治幼稚,军事被动也是造成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因素。
      但是人们太过于纠结对成败的探讨,我们在解读历史的时候也惯于用我们所知的真理去解释,而这,显然不是全部。
      项羽靠武力和勇气成就了霸业,也因为刚愎自用、意忌信谗,缺乏政治谋略和全局观念而丢失了霸业。若抛开“项羽是霸王”这一格子观念,单纯地就人论人,难道不也发现,其实项羽还是一个血性方刚,拥有人类本应有之七情六欲的少年吗?
      若项羽的英魂重回故地彭城,听到的不再是楚歌,亦不再是“骓不逝兮”,而是“大风起兮”,是惆怅呢,还是大笑?

      02 小荷才露尖尖角
      巨鹿之战显神威

      “彼可取而代之。”这是项羽遇到秦始皇时发表的豪言壮语。在此之前,他读书学剑,包括学“万人敌”的兵法全部半途而废,但内心的倔强和与生俱来的自信,让这一初生牛犊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线。
      但项羽正式登上历史大舞台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巨鹿之战后,这一战,让他声名鹊起。诸侯盟军“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然而,这一仗打得也实属不易。
      本来项羽想和刘邦一起西进攻破函谷关,直捣秦帝国老巢,但楚怀王不让。怀王身边的老臣说:“项羽这个人剽悍残暴,又自视甚高,仗着项氏一族的实力恐怕会成为项梁之后的又一大威胁。”怀王此人本不甘心做傀儡,正好借着项梁刚兵败身亡挫一挫项羽的锐气。
      怀王说:“谁先进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结果项羽领到的是一份苦差事,作为宋义的副将北伐救赵,而刘邦则负责西进攻打咸阳。
      北伐的对象也不简单。北有秦帝国的长城军团,西有章邯的精锐部队。章邯不但善战而且有谋,但项羽在这场战役中却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水平,谁也没想到项羽不仅使用手段杀了宋义,而且还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和章邯军队死磕到底。
      也许是因为项羽本身过硬的实力,也许是因为项羽想为叔父报仇的强烈渴望,又也许是对方内外交困的原因,项羽大破秦军,章邯归降。
      但难道不是因为项羽所带领的军队和项羽一样一身血气,才敢勇往直前的吗?
      依稀记得亮剑里楚云飞曾吐槽溃逃的国民党军队:“就算是五万头猪,共军三天也抓不完哪!”其实现实中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王耀武的确也说过类似的话,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王耀武担任军队的司令长官,但5,6万国军却在24小时内被共军消灭,气得王耀武发飙:“就算是五万的猪,叫解放军去捉也得好几天!”
      可见,一支军队若没有一点血性,则如行尸走肉,不堪一击。
      项羽的军团可以在最少的时间内以少胜多,除了项羽本身的军事才能外,军队那同仇敌忾,不胜不归的信念和血性不也是胜利的关键因素吗?

      03 分张天下付群雄
      回首咸阳卷地空

      巨鹿之战,除了让项羽一战成名外,也预示着群雄纷乱的时代正式开启。
      明人茅坤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此之后,尽管项羽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过胜利,但再没了这场战役中淋漓尽致的豪情洋溢。
      在项羽全身心投入在北伐战争之际,刘邦军团占了个大便宜。因为没了秦帝国最精锐部队的抵抗,加上身边有张良等人的谋划,公元前206年10月,早于项羽2个月攻破函谷关,占领了关中,驻扎在灞上。
      项羽当然急了,本来就是怀王不公平,让他去打难啃的硬骨头,才让刘邦渔翁得利。于是乎,一向嫉恶如仇的项羽发飙了,先是大怒,然后让当阳君等人马上攻入函谷关。
      项羽的强行入关让刘邦实在尴尬,而且惊恐,毕竟当时的兵力悬殊,一不小心便会被项羽彻底消灭。在听到刘邦有入关为王的想法后,项羽更是生气,当时项羽就说:“旦日饗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在情绪的表达上从不掩饰,而且多次的“大怒”也印证了项羽是个暴躁、残暴,无法隐忍的人。有人说他情绪中冲动的因子和嫉恶如仇的性格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但谁说这不是他维权意识,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版权意识的表现吗?因为在打败秦军的功劳方面,项羽的确要比刘邦高太多,是他打败了秦军主力,成为盟军最高统帅,而怀王的偏袒行为才让他和关中失之交臂。所以在项羽的版权意识里,关中就应该是自己的领地,谁也不能侵犯。
      当然,项羽在入关后的确犯了不少的错误。其一是不图帝业,而成霸业,分封十八诸侯,这为后面的天下之大乱埋下祸根;其二是去关还乡,因为项羽说:“富贵了还不回到家乡,这跟在黑夜里穿着华丽的衣裳有什么区别呢?反正大家都看不到。”;其三是在赏罚方面做的有失公允,比如错封漏封,迁义帝,杀义帝。宋代吴龙翰叹曰:“汉提义帝作张本,当日君输第一筹”;其四是杀秦军降将,对咸阳宫烧杀抢掠。
      我们说,项羽的确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对曾经救过他亲人的人无条件信任,对曾伤害过他的人睚眦必报。但又是个幼稚鬼,只图霸业说明其不够老练成熟,只是个血性方刚的少年而已;衣锦还乡说明他根本不适合做大事业,有着普通人一样的虚荣心和自尊心。杀义帝、杀降将,烧咸阳宫使得失去了人心,给了刘邦可趁之机。这些政治上的幼稚,和普通人太接近了,所以又那么真实,项羽根本不是神坛上遥不可及的人,而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我们不也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吗?我们不也常常会犯错误吗?(虽然政治错误和生活错误不同)所以才会产生共鸣,因为是人都会犯错,是人都有七情六欲。

      04 百战休论盖世功
      鸿门终宴伯图空

      王立群先生说项羽是个政治糊涂,政治幼稚的人,因为他始终分不清谁才是自己的敌人,也不明白“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个道理。
      的确,项羽太好骗了,太幼稚了,就像一个情商还未发育完全的孩童,在被夺去食物的时候只知道生气,然后采取野蛮手段夺回,在满足了自尊心和虚荣感之后,又破涕为笑,觉得可以“一笑泯恩仇”。
      在这方面,项羽是不理智的,也是缺乏智慧的。范增曾恨铁不成钢地说:“这家伙不值得给他出谋划策!”
      最典型的莫过于“鸿门宴”这个对项、刘双方来说均为生涯转折点的事件。在鸿门宴之前,项伯同学出于“义”,(实则是只考虑了个人利益忽略了集团利益)而背叛了项羽,把军事情报泄露给了张良及刘邦。但项羽同学没有责怪糊涂的项伯,一来自己本身也糊涂,二来项羽对亲情十分看重,即使后来项伯多次背叛依旧没有处罚他。
      刘邦说:“我俩曾一同抗秦,我本无意进入关中,现在我既没抢宫中的财物和美女,又让人看守关门,目的就是等待项王您回来啊。”
      先叙旧,再解释,一不小心过去俩人的美好记忆全被项羽记起来了,再听到这些好话后,自尊心和虚荣心自然就满足了,就像被哄骗的稚童,一拿到棒棒糖就开心了,在不断的引诱下终于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更幼稚的是,面对破门而入的樊哙,项羽竟说:“好一位壮士啊,快赐给他酒,赐给他猪肘。”满满的愧疚感,似乎刚刚动的杀心实在是十恶不赦,小人所为。
      王小波说:“人活在世上,不但有身体,还有头脑和心胸,这里的心胸不是指心胸多么豁达,而是对有悖于我心胸的事我就认为它不值得一做,有悖于我心胸的人我就认为他不值得一交。”之于项羽,他没有多豁达的心胸,甚至在有些事上斤斤计较,但他始终忠于自己内心,从来不用政治手段去赢取胜利,唯一的一次也只是派人去策反韩信。对于有悖于内心的事和人项羽从不去做和结交。

      04 过人才气更重瞳
      惯于神骓立战功

      项羽的一生战绩赫赫,他自己都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经历了70几场战役,抵挡我的都被我打败,从来没失败过,没有一个是不臣服的。”
      彭城之战,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也是项羽军事生涯中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过虽然出色但却不是全胜,用王立群先生的话说:“这只是项羽的局部胜利,从全局来看这场战役还是留有遗憾的。”
      当时,项羽一门心思只想平定田荣的叛乱,因为田荣跟他有仇。刘邦趁着这个机会带着56万大军打到了项羽的根据地,彭城(今江苏徐州)。
      不过这次刘邦轻敌,加上本性暴露,到了彭城后就搜刮财物美女,以为自顾不暇的项羽兵力又少,头脑也不好根本就不可能打跑他。没想到项羽这次学聪明了,没有正面攻击,而是绕着彭城西面防御弱的地方突袭刘邦军团。仅半天功夫就打败了刘军。
      虽然彭城之战项羽胜利了,但项羽始终比不上刘邦的老练和世故。
      他学不会战略布局,用今天的话来说,项羽没能从全局的观念上去看问题,只关心眼前的得失,而刘邦集团则有统一战线的理念,之后采取“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游击队”共同作战的方略也是刘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这是项羽狭隘短见的地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项羽容易满足。他不是真的不能用谋略,也不是真的完全听不进去他人的建议,只是因为与生俱来的优势让他太自信了,没办法完全相信别人的看法。

      05 逐鹿中原志未酬
      息兵暂拟割鸿沟

      在楚汉相争中,荥阳会战是持续时间最久,两方集团最疲惫的一场对峙,从公元前205年5月开始到公元前203年9月中分鸿沟为止,历时2年零4个月。
      虽然项羽两次得到成皋这一战略重地,但也两次失去重地,而且在这其中失去了两名最关键的将领,一是从一开始就跟从他的英布被策反,二是最得力的龙且军团被歼灭。
      在忠诚和利益关系方面,古人要做的外露一点。在战争年代,墙头草、明哲保身的事例实在太多,所以“功利主义”是古而有之的。在楚汉相争中,始终忠于项羽的人寥寥无几,只有章邯、龙且、范增和钟离昧四人。可惜前两人兵败身亡,后两人被离间后一个愤而出走,一个始终得不到信任。
      项羽用一年的时间拿下了成皋,但却因为刘邦集团老到的战略部署让项羽多面受困,多方奔波,使得成皋丢失。不过因为项军的勇猛,没多久成皋又被项羽夺了回来,让刘损失重大。但刘邦有多方的支援,主要是韩信的北方战场和彭越的游击队,项羽因为布局失败第二次丢了成皋。最后策反韩信不成功,面对粮草殆尽的局面,只好和刘邦休战,归还刘的父亲和妻儿,中分鸿沟,平分天下。
      在这场久战中,项羽的刚愎自用、战略局限性和容易轻信他人的弱点又暴露了出来。主要还是因为项羽这个人太过于重视自己的情感,个人主义较强。最明显的是他相信曾经对他有过恩情的两个人(司马欣和曹咎),却不相信对他忠心耿耿的范增和钟离昧,也不会笼络人心使得英布被策反,还有相信刘邦“平分天下”的约定。这可能和项羽天性天真,过去的际遇又太顺利,比较看重“义气”,不愿勾心斗角相关。

      06 楚都陈迹久灰埃
      一曲虞兮尚寄哀
      很多人喜欢项羽,说项羽有男子气概大多是因为霸王别姬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11月,项羽的大司马周殷叛楚,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被各路联军合围在垓下。军队疲惫,四面楚歌,使得军心涣散。
      项羽决定突围之前在虞姬帐下饮酒,悲情慷慨地唱了那首著名的《垓下歌》,英雄美人的佳话总是让人动容,但是项羽的男儿本色却更加让人既悲叹又痛惜。
      项羽别过爱人,带着八百士兵突出重围,一直到东城,此时身边只有28名骑兵。
      最后,项羽说:“今天咱们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冲出包围,斩汉将,砍汉旗,是天要亡我,而不是我不会打仗。”
      项羽的勇武豪迈在此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一声怒吼吓得汉将从马上摔下来,一人当百,斩杀汉军无数。
      但项羽最终没有选择渡江,在悲凉的大笑之后,把千里马送给了乌江亭长,把自己的人头送给了故友。他说:“我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去攻打秦国,结果就我一个人还活着,我有什么颜面去见江东父老,难道不愧疚吗?”这正也说明项羽是个有羞耻心,有是非观念,还有强烈荣辱观的人。在项羽眼里,应该是一人生为耻,众人活才为荣。
      项羽虽然残暴,曾活埋襄阳城全部成年男子,坑杀秦军降将,这是因为在政治中,在他的立场上,被残暴的对象是“不义”的,但之后他也明白老百姓是无辜的,才肯接纳一个13岁孩童的劝阻,才会跟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项羽一生都太过于自信,而且只愿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但他从来都不会推卸责任,更不会为了明哲保身而表里不一。

      07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纵观项羽短暂的一生,他的确有太多的缺点和弱点了,也犯了不少的错误。在性格上刚愎自用,自负、自尊且虚荣;在政治上不擅长使用谋略,不能知人善任,容易感情用事,不讲利益讲恩怨义气;在军事上虽然英勇但却缺乏长远的目光,无法采取有效的方式抵制对方,一切因素杂糅到一起,使得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用自刎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不谈论成败的原因,也且不论历史的真伪,抛开个人主观意念,只从天性上讲,项羽正像宋代词人李清照所说的那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我们今天会欣赏项羽和感叹其壮烈的结局,除了他的英雄气概,更主要的是因为,项羽也是个普通人,有着和我们相似的情感。在该生气的时候生气,该大笑的时候大笑,该嫉妒的时候嫉妒。他不完美,但贵在真实。
      关于隐忍,我们信奉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宁在世上挨,不在土中埋”。忍辱负重、明哲保身、宽容待人不是说不好,可一味的忍、怕、退之后,人本应有的血性去哪里了呢?
      古时候战事不断,那时的战争没有正义之分,只看实力和利益。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曾说过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比诛”,意思是我国人民的权益是不容侵犯的,我不惹事,但若惹我我必不罢休。到了宋朝,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人的血性渐渐地被扼杀,难怪南宋的李清照会“思念”起项羽来,才会有“梁山好汉”这类形象的出现,就像现在的我们被现实磨平棱角之后,也会期盼着有超人的出现。
      但我要说的是,人之血性指的是有勇气、有正义感,懂得自尊,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还要有是非观念和荣辱观念,绝不是一味的热血昂扬,更不是偏执、低智甚至是缺乏思想。
      金星一向是爱憎分明的人,她的毒舌是因为有撑得起的经历。她曾炮轰春晚,也曾怒斥明星吸毒。一次乐嘉在节目中喝醉酒爆粗,金星说这不是真性情,这不是血性,而是撒狗血。
      在嘈杂的网络年代,能保持着“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姿态,明辨是非,追求人格的独立,我想也是人生必须要学习的一课吧。

      最后,借用王立群先生的一句话:他(项羽)让人叹息,他让人感慨,他让人感伤,他让人敬佩。他既叱咤风云又柔情百转,既神勇无比又重情重义。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血性项羽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