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 43 章 ...


  •   掌管家庭财务之余,德芬腾出手来专心研究产品款式,她以女性的角度,挑选那些颜色好看的料子,不但做衬衣还做成裙子。次一点的,做裤子做床单之类,主打一个款式简单大方,物美价廉,农村人消费得起。因为东西便宜又好,每批货送到乡镇去,都是一售而空,夫妻店的规模迅速扩大。

      韩岱山在妻子的启发下,也不局限收购各大棉纺厂的滞销胚布了,他开始主动提出自己的原材料需求,逐步将风靡起来的牛仔布、帆布带进本地市场,生产出更经久耐用且时髦的牛仔衣裤和帆布类服饰,以县城和省城为目标市场去拓展业务,大受年轻人的欢迎,销路更加广阔、高端。

      一日,韩岱山出去应酬了回来,便嚷嚷着让德芬查查帐,看看账上还有多少现金。

      德芬一边翻账簿,一边问:“表舅找你啥事儿啊?”

      吴慎行打电话把韩岱山喊去喝酒,一喝喝了一下午。

      “表舅想让我把缫丝厂盘下来。”

      吴慎行和龙兴镇剿丝厂老厂长一块儿找到韩岱山,希望他能帮助剿丝厂存活下来。

      “可是咱们这小打小闹的,哪里能盘下那么大的缫丝厂?”

      他们现在哪里还算是小打小闹哦,如果没记错的话,上半年他们两口子已经入账纯利润二十多万了,比去年翻个番完全没问题。

      这管账的婆娘真是太没格局了。

      韩岱山一笑,揪了揪德芬的脸颊,“老婆你胆子放大些,步子尽管朝前大步迈。”

      国企改革还在继续,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想尽各种办法自保。保不下来,只能破产关门,又一批职工会走向社会。

      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大家没事干,找不到事情做,治安问题就升级。所以,能不破产最好不破产,让职工们有工作做,日子才有奔头,社会才稳定。

      “我跟表舅讲了,我买下来没问题,但是镇政府一定要全力支持我买。目前谈好的条件是,我每年向镇政府缴纳十五万的纯利润,但是镇政府要为我背书,为我向银行贷款一百万做信用担保。”

      缫丝厂连连亏损,已经亏了五六年了,目前是政府养着职工,想搞破产清算,但是两百多号职工万一闹起来,小小的乡镇政府压不住啊。

      现在韩岱山不但愿意帮他们养职工,还要上交利润十五万,这样的买卖,政府当然愿意干。所以那贷款担保问题,也就一口应承了下来。

      德芬不解:“你贷那么多款干嘛?”

      韩岱山笑得意气风发:“我不但要吃下缫丝厂,我还要吃下棉纺厂!”

      他兴致勃勃,摩拳擦掌。

      “我早就想把棉纺厂接过来了。厂里现在没生产了,我的原材料得跑省城跑外地去买,我的运输成本直线上升。我要是买棉纺厂买下来,重新开工,便能节约不少成本。老刘他们对棉纺厂也有感情,愿意跟我一起入股。这一百万,便是我的股权本金。老刘他们再凑个二三十万,我们也不要多了,加起来只要百分之六十的股权,能控制棉纺厂,有决策权那就成了!”

      说罢,继续说盘下缫丝厂的想法,“缫丝厂在乡镇,人工成本低,又靠近原材料地,原材料采购收购都方便,买过来绝对不会亏。”

      这几年,棉纺厂库存的那些坯布几乎都是叫韩岱山消化了,留守职工的工资靠着他和德芬那个个体加工工厂发放的。厂子没生产了,机器闲置在那儿,只会锈蚀腐烂。韩岱山想要收购,德芬是赞同的,毕竟这跟他们的生意息息相关。

      而他们也想要再度扩大规模。

      就像韩岱山说的,胚布生产这块如果自己搞起来了,能节约很大一笔成本。

      两口子把生意做大了,就逐渐发现,到了一定程度,当他们在某一地区的市场占有已经趋近饱和时,想要继续赚钱,就又要回过头来去看上游,从节约成本入手。拓展销路,已经无法让利润大幅上升了。

      德芬有些担忧,“缫丝厂是生产丝绸的啊,丝织品,咱们这里的老百姓没多少人能消费得起。”

      “呵呵,我就没想过就地销售了,我主要看中它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低。至于将来生产出的丝绸产品,我打算往杭州去取取经,如果能结交些下游客户,我们就负责生产,让别人来负责销售,那就最好不过了。到时候我带老刘他们一块儿去考察考察市场。”

      韩岱山想一口气吃下两个厂子,一步跨出去几步远,德芬仍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岱山,我也有个想法。我那天看书,看到个词语,品牌效应。我就想,咱们做的这些衣服裤子啊,最好也搞个牌子,打打广告,把咱这品牌名声打出去,搞个名牌产品出来,不再打着县棉纺厂的旗号了。国营企业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从前大家喜欢这些产品是国营企业制造出来的,国营的就代表好质量,但是现在,大家都喜欢名牌,不管这牌子是国企生产的还是私企生产的,就看你是不是牌子货。”

      韩岱山一怔,随即一把搂住德芬笑得胸腔震荡,“你总能在关键时候想到好点子,我这是娶了个大宝贝回来呀!”

      缫丝厂的收购很顺利,且极有速度。

      镇政府不想停工,不想职工们发不出工资,所以一路给韩岱山开绿灯。

      韩岱山和德芬在县第四棉纺厂的基础上自创出来的服饰品牌公司“芬芬服饰”入驻龙兴镇,挑了个黄道吉日,举办挂牌仪式那天,镇政府领导受邀前来观礼。

      吴慎行作为政府代表,韩岱山作为老板,一起为改制后的缫丝厂剪彩。

      缫丝厂成为了在县城成立的芬芬服饰的分厂,主打丝绸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但挽救了原缫丝厂几百号职工,让他们有饭吃,还带动了龙兴镇下辖二十多个村子的桑蚕种植业,增加了农户收入。

      另外说一句,原来的供销社也改制了,一年前就被德芬买了下来,作为一个销售窗口,专门销售他们芬芬服饰做出来的产品。

      哎,都不贵,两万块就到手了。

      有那村里想要跟着德芬发家致富的婆姨娘们,托关系说情找爹妈,爹妈拗不过乡里乡亲的情面,德芬便都安置在这里。

      不过,在她老公韩岱山的提醒下,德芬对这些妇女没有采取固定工资模式,而是按销售额进行提成。

      我不管你衣服裤子裙子怎么卖出去的,你卖得多,提成就多。不然,每月就只领那五百块的基本工资。

      为此,德芬还跟每个人都签订了合同,搞得很正式,便把有些个以为自己是老板老板娘亲戚的便想在店里作威作福的心思摁灭在摇篮里。

      这样一搞,姐妹们都很给力哦,不赶场的时候,就从库房把成衣领出去,背到各自娘家婆家乡下去卖,每每满载回家去,空背篓回来。

      韩岱山一看这情况,眼馋不已,然后把其中的销冠提拔到县城公司去专门跑销售,全国各地跑。

      德芬开的这门市,后来就逐渐成为了芬芬服饰销售人员的培训基地。但凡进入公司的销售人员,都派到这里来锻炼,下到广袤的农村去锻炼口才和销售技巧,一年后凭销售业绩往上晋升,笑死了!

      这是后话。

      挂牌剪彩仪式完了后,在后台,韩岱山双手握住吴慎行的手,笑得很狗腿,“恭喜表舅,贺喜表舅!春风吹得人儿醉呐,官运亨通事事顺!”

      吴慎行因为在镇政府工作期间,帮助缫丝厂解决了破产危机,保住了三百多丝厂职工的饭碗,又招商引资,让龙兴镇焕发新的活力,且帮助民营企业家韩岱山解决经营中的实际困难,政绩突出,故此提拔进了县政府,做了县城的党委副书记。

      吴慎行肃道:“我去了县政府工作,不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政绩那是绝对要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的。小韩呐,努力干,我可就指着你给我长脸了啊。”

      恰好在附近的顾晓华只觉得这句话很熟悉。

      想了半天,他终于想起来了,当年他前岳丈因他上班迟到,把他叫到办公室去骂他骂得狗血淋头,前岳丈当时说:“我是厂领导,你是我的女婿,你不为我在员工面前做好表率,反而带头违反纪律,你让我怎么下台?如果我连自己家人都管不了,又让我怎么管别人?”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呐。

      韩岱山属于给他老婆的娘家人长脸的,他是属于给老婆家人丢脸的。

      当德芬又怀上了的时候,韩岱山坚持让她将乡镇那块业务交给韩风荷和顾晓峰小两口去负责。

      “咱们现在这业务做这么大,你得来我身边帮我。”

      干个体户的那一年多,两口子还能经常在一块儿。但是自从韩岱山同老刘几个合伙入股了正在破产重组的他们那原工作单位县城第四棉纺厂后,前头一整年的时间,两个人在一起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韩岱山为了把县城生产的事情做起来,常待县城里,有时候还跑省城跑外地去。德芬要继续抓销售,她就把下沉到镇到乡的业务揽了过去。韩岱山抓大,德芬抓小,以至于两口子长期两地分居,每次见个面,虽然都小别胜新婚吧,可着实不利于夫妻感情的维系。

      “你真的打算把总部迁到省城去吗?咱们的根基在这里,我有些不想去。”

      德芬以为公司要搬迁,要到更远更广阔的天地里去。

      像当年说的那样,人挪活,树挪死。

      “哈哈,我是骗表舅的。我要不那么讲,表舅舍得出血吗?”

      “德芬,咱们现在是一棵大树,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了,不能挪,挪了就很可能死。它的根系已经深深扎进这片土地里了,依附这棵树生存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动植物,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啦。可是树大招风,现在,它不是该选择新的环境去花时间适应,而是应当一门心思将根部继续往深处扎,从根到叶,从各个方面去努力汲取养分让自己长得更粗更壮,那样才能经得起风雨雷电的摧残。”

      德芬和韩岱山的芬芬服饰,已经成为本地龙头企业,纳税大户。

      这段日子,县政府又盯上了它,誓要将它推成本县第一家上市公司。

      为保它成功上市,县政府给予了芬芬服饰很大的优惠政策,不仅批地皮给芬芬服饰建新的厂房扩大生产规模,还将他们前三年上缴的利税都返还了回来助推企业效益增长。

      “咱们的公司不是才成立两年吗?怎么能上市呢?上市公司不是要经营五年才成吗?”

      “不是,我们得这么描述——我们芬芬服饰是从县国营第四棉纺厂改制而来的,所以它的历史已经是二十多年了。”

      德芬看着老公的眼里满是崇拜,“还能这样?”

      “本来就是这样嘛。棉纺厂过去五十、十年的那些账本都保存得很完整,改制重组后我们仅仅用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了。”韩岱山瞥到她一脸痴呆模样,笑得胸腔震动,好不得意,“哈哈,好了,不扯那些闲的了。我说,老婆,你可还记得那年我在县人民医院跟你许下的诺言吗?”

      德芬歪着头想了想,“想不起来了。你话多,是个话痨,每天都要说好多话,我哪里还记得你当年在县人民医院说的那些话?”

      “你要想不起来,那我就提醒你一下,我始终记得我当年说过要给你补办个盛大的婚礼。这些年一直忙于事业,没找到时间。如今,大宝小宝都已经可以给爹妈当花童了,是时候该举办婚礼了。”韩岱山抚着德芬微微隆起的肚子,“看,又有了,我不止事业上很成功,造人方面也成绩斐然。这个婚礼要再不赶紧举行,你的婚纱就穿不下了。”

      德芬满脸通红:“老不正经!”

      “哈哈哈哈。”

      农村乡下地儿容不下那么多酒席,韩岱山把婚礼现场搬到龙兴镇上。

      就在原来供销社前面的那个广场上摆了六十桌流水席——供销社早就已经拆除了,原地拔地而起一栋十八层高的写字楼。此处成为芬芬服饰专门负责生产制造的全资子公司的办公大楼。办公大楼前已经扩宽成广场,每到傍晚夕阳西下,这里热闹无比,跳广场舞的,做夜市的,人烟繁华。

      婚礼那天,韩岱山不但请来了三庙村和雀尔沟村的头面人物,县政府和乡政府的领导也都很给他面子,来给这对“老夫老妻”送上祝福,祝他们百年好合,多子多孙。

      因为芬芬服饰的进驻,龙兴镇集中了上千职工,职工又结婚,婚后又生孩子,再带来亲戚朋友和家人,老人小孩儿,像一棵小树逐渐长大,开枝散叶,场镇的规模扩大了数十几倍不止,依附上市公司的供养而在此生活就业的人越聚越多,龙兴镇不断向周边拓展,拔地而起许多高楼。

      县城政府已经在探讨将这里规划成服饰加工的工业园区,届时土地、税收等政策肯定又是一大波倾斜支持,会带动这里一飞冲天的。

      韩岱山和德芬补办婚礼仪式的这天,芬芬服饰的写字楼两边挂了几十米长竖着的红幅,像德芬多年前追到省城去找顾晓华的时候看见的机械厂挂的那条幅那么壮观。

      红幅上,左边一句:珠联璧合;右边一句:凤凰于飞。

      晚上自然是盛大的烟花表演,盛大得已经不是十里八乡能看得见了。

      韩岱山花大钱请来了专业的烟花师傅,这晚龙兴镇下辖的二十几个村子,估计一抬头,都能欣赏到诗句里那句美景:东风夜放花千树。

      生活向好,大路朝阳,一切都很圆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第 43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