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风雅之行——简评作家王旭烽随笔《走读西湖》 ...

  •   暖风融融的三月天里,漫步在西湖的苏堤上,但见夹岸的桃花袅袅婷婷地临水而照,恰似《红楼梦》中林妹妹那一低头的娇羞,使行人每每忍不住流连忘返,一句唐诗便于此刻蓦然涌上心头:桃花依旧笑春风。
      若是老杭州人念起这句诗来,心中或许别是一番滋味,因为其中还隐含着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历史。日据时期,日寇不仅肆意践踏这片土地,而且妄图实行文化侵略,他们命人将堤上的桃树尽行刨去,全部种上樱树,变成“樱花依旧笑春风”。抗战胜利以后,杭州人扶老携幼倾城出动,愤怒地铲除樱树,重新栽上桃树,桃花便在春风里再次展开笑靥。
      这段史实记载于国家一级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随笔《走读西湖》中。《走读西湖》是一本描述西湖历史文化、人文风景的随笔,由于作家自幼生长于杭州,又在此工作多年,对本地的许多趣闻轶事如数家珍;加之作家是历史系科班出身,以其深厚的考据功底,历数西湖许多景点的来龙去脉;且文中随处穿插诗词联语,故而这本书兼有“旅游指南”的功能,却又比那些干巴巴地罗列一长串景点名称、附上几张游览地图的真正旅游指南、旅游攻略更具可读性。翻开书页,但觉满纸诗情画意扑面而来,毫无枯燥之感。
      西湖究竟有多美?我的一支拙笔实在难以描绘,还是来看看古人对她的印象吧!在杭州当过三年太守的白居易,即使别后十馀年,依然对其念念不忘,梦想着“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忆江南》)”;风流才子柳永则沉溺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的温柔富贵乡中,地处北方边陲的金主完颜亮见其词作后,不禁妒羡交加,恨不得立刻吞并中原:“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题临安山水》)”就连铁骨铮铮的一代名臣于谦,面对柔情万种的西湖,也似乎销尽了英雄气:“涌金门外柳如烟,西子湖头浪拍天。玉腕罗裙双荡桨,鸳鸯飞近采莲船。(《夏日忆西湖》)”
      面对如斯美景,人们往往会茫然失措,不知该从何处开始游玩才好;就像一个饥汉面前摆着满汉全席,不知该先尝哪一盘美味佳肴。《走读西湖》便带领你首先从湖西的杨公堤开始,来到孤山领略文澜阁与《四库全书》的博大精深,见识苏小小的爱情和秋瑾的碧血,自称梅妻鹤子的林处士让你涤尽尘心,西泠印社的金石书画使你感受艺术的高山仰止;然后从四照阁鸟瞰西湖,将目光投向湖上三堤(杨公堤、白堤和苏堤)与成“品”字形的湖心三岛(小瀛洲、湖心亭和阮公墩);再去参观旁边的浙江省博物馆和浙江美术馆,大致浏览浙江的文明史。游到此时,只怕你早已饿得饥肠辘辘,那就去孤山脚下号称有160年历史的名餐馆楼外楼,点上东坡肉、西湖醋鱼、叫化童鸡、宋嫂鱼羹等招牌菜,细细地品尝西湖吧!饱餐一顿之后,无论你是走灵隐路参拜佛教圣地灵隐寺,走白堤赏玩沿岸的湖光山色,还是走北山路瞻仰抗金名将岳飞墓,西湖都不会让你失望的……
      因机缘巧合,我曾在杭州客居过三年半。在此期间,曲院风荷、三潭映月、柳浪闻莺等蜚声中外的西湖十景自然不会放过,有的地方还不止游玩一次,自以为对西湖已经很熟悉,及至看完《走读西湖》,才发觉自己关于西湖的那点知识少得可怜,有些我在游览时一略而过的地方,书中也讲得妙趣横生。在《竹素园•绉云峰记》中,作家讲述了一块石头与明末清初海宁文士查继佐的传奇,那就是放置在湖山春社竹素园的“绉云峰”,我曾经从它面前漠然地走过无数次,却没有注意它竟是江南园林三大名石之一,另两块分别是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和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这意味隽永的诗句,令多少读者沉醉其中!诗中的“小楼”即诗人陆游任朝奉大夫时所住南楼,“深巷”便是今日位于武林路和中山北路之间的孩儿巷。一条原本再普通不过的小巷,只因沾染了诗人的灵气,方得以深深地刻进人们心里,千百年来口口相传,这便是《杭州花事•陌上花开》给予读者的启示。湖心亭小岛上有一块碑,上书“虫二”两个莫名其妙的字,据说为乾隆皇帝御笔,《湖上三岛·落在玉盘上的大珠与小珠》揭开谜底,其寓意竟然是“风月无边”,令人不觉莞尔。某个特殊时期,灵隐寺差点被砸掉,寺里的僧人灵机一动,将伟人像贴满大门,终于使灵隐寺逃过一劫。佛祖竟沦落到要靠伟人像来保护,也够滑稽、够可怜的。当我读到《东南佛国·湖上香火》这惊心动魄的一段,不由废书长叹!“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与“来生”,因此陷入爱河的男女常常相约“缘定三生”,这一说法的源头在哪里?作家在《三生石·欲话因缘恐断肠》里苦苦追寻,沿着下天竺法镜寺外一条铺满黄叶的三生路行去,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菜园里发现了!
      作家在叙述历史典故时,往往穿插许多精警的议论,发前人之所未发。关于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与落魄才子鲍仁相爱的故事,或许很多人都不陌生。西泠桥下,她的墓及墓前的慕才亭都是鲍仁修建的。她并非以才情出名,为何偏偏叫“慕才亭”,而不是“慕情亭”或“慕色亭”呢?原来人们并不满足于落难公子与红粉佳人相爱的传奇,他们对佳人有着更高的要求,她必须有一双识别落魄才子的慧眼,并无偿援助他;她还得有自知之明,不会等他一飞黄腾达就找上门去,死乞白赖地逼他娶她,否则就变成《情探》中恐怖的复仇女鬼焦桂英了。作家在《慕才亭•英雄美人》中抽丝剥茧,将男人的自私虚伪展露无遗。
      玉泉和花港的金鱼,对我来说都不陌生,不过以前对它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观层次上,只觉得玉泉的金鱼比花港的大得多;游客扔进去几片面包,它们也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使投食者有点受到冷落的感觉,不像花港的金鱼,乱哄哄地你争我夺。读罢《花港观鱼•金鱼故事》才恍然大悟,玉泉的金鱼竟大有来历,它们几乎从抗战之后一直活到现在,是全杭州最大的金鱼,被作家传神地喻为一只只小潜艇。这些大鱼沉着稳重,有一种饱经沧桑的淡然,如出场岁久的老艺人。我仔细回味玉泉金鱼的神态,果然有这样的感觉。
      西湖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值得人们反复咀嚼,诚如作家所言,她是囊括所有的:日月星光,春夏秋冬;长歌短吟,离愁别恨;柳风桂雨,暮鼓晨钟;行侠游客,浪子孤魂;高僧名士,美女英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笔者在此只能撷取其中几个片段,你若真想全方位深入了解她,就请带着这本书走读西湖吧。
      颇有意味的是,随笔《走读西湖》与作家的另一部小说《爱情西湖》是紧密勾连、互为表里的,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若是同时阅读,甚至能够隐约看出作家是如何施以妙手,将这些有根有据的史料进行“故事新编”的。随笔《湖上四庄•郭刘蒋汪》中关于私家园林刘庄的特色,以及《刘庄少主人•昔日望山楼上客》中所述刘家的掌故,正是小说《雷峰夕照》的背景知识;小说《花港观鱼》中那个喜欢养金鱼的快乐姑娘欢欢的故事,恰与随笔《花港观鱼•金鱼故事》里关于金鱼的悠久历史密切相关;随笔《屏山园•汪庄往事》中考证了雷峰塔和白娘子的前世今生,也分别为小说《雷峰夕照》与《断桥残雪》所利用。
      (《走读西湖》,王旭烽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年2月版)
      2016年8月29日于临安家中忘忧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风雅之行——简评作家王旭烽随笔《走读西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