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汪藻原本以为他们会一直这么流浪,结果到了浙南的云尧村,他们就这么停了下来,在村口盖了间茅草房,成了上户口的固定人口。当时师父只说了一句:“你也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岁数,再那么走,也不合适。”

      师父说这话一是知道汪藻渴望安定,同样也是对云尧的风水格局很是欣赏——村口的弯形溪流挡住北面吹来的寒冷气息。溪流分出的太极阴阳鱼与其他的十一道山岗共同构成了黄道十二宫,从而把村子的锐气留住。

      村子里定然出过一位风水大家,重新对各种建筑进行了排布。村子中的二十八个建筑群,按照东方青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的方位进行排列。村中又挖了七口水塘,形成北斗七星状,这就是非常规整的“天罡引二十八宿”的布局,而云尧的云氏宗族祠堂就在北斗的那个斗里。

      师父道一所习道统非常纯正,隐隐似是源于正一,不过具体师父没提过,汪藻也没有主动问。作为道一这么多年来收的唯一徒弟,汪藻除了每天要把学校的东西消化了,师父布置的早晚课也一直没落下。

      作为入世道士,为了生计,除了道士本职,道一还专精了风水堪舆之术。因此在所有的道教典籍之中,汪藻学得最透彻的便是《道藏》,其中收录的《宅经》与《儒门崇理折中堪舆完孝录》,汪藻打从四岁跟师父习字之后,便一直细细研读。之后为了完善风水方面的本事,道一也没有一般道士的傲气,刻意忽略一些“左道”之术,将民间诸多典籍整理收集,又阅遍诸多典籍,倒也成了一番体系。

      师父本对道士修行相当执着,但因为体质原因没了往下走的可能,便将大部分的经历放在术术上,其中尤以风水之术最为痴迷,以此道为人相宅相墓,却也仅止于温饱。

      毕竟道一师父“大富不相,大贵不相,大衰不相”的三大原则实力劝退太多富贵人士,想赚什么大钱那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师父为人清淡,也懒得与这些富贵闲人、妄图逆天改命之人扯皮,那些阴阳倒灶的事儿也着实容易坏了修行,于是这些年,他就这么不远不近地离着风水圈,除了些业内资深人士,知道他们师徒二人的都不多。

      帮师父编了剩下的筐,完成之前学校布置下来的作业,汪藻便去了后来翻修过的云氏宗祠院里,打坐修行。

      整个云尧村是一个非常规整的北斗聚气阵,因为很长时间没有修补,出了几处漏洞。汪藻和师父断断续续地帮着修复了几年,不过为了低调,他们并没有刻意将这件事宣扬出去,大家只当这对新来村子里定居的道士师徒有些神叨。

      按照他们这一行的规矩,帮着复阵,若无报酬收取,可自取其气三成,汪藻在这修炼得也心安理得。

      这方天地,道途崩阻,古术没落,修者修术不修根基。一是环境不允许,毕竟没几个人像汪藻这样,居然借助微薄的灵机就能得以修行,二个也是现实太多外物干扰让人难以静心。

      当初师父一看出汪藻的饕餮阴阳体,便立刻用符箓点压住几处气穴,等到三岁神智全开,这才逐渐解封。虽说现如今修炼无道,就连师父这样的都只能活正常人的寿数,但修炼方式却并没有完全消失。道家有很多典籍现在很多只能作为研究资料,但是多年前,那也是很多人攀登道途的重要手段。

      汪藻现如今主修的便是五代兰散人的《神形坐忘论》,比之现如今只能做宗教论述的《坐忘论》,差异如同云泥。

      讽刺的是,这部让汪藻收益匪浅的修炼经典并不是来自哪个道门圣地,而是当初和师父一起结伴云游的坡脚老和尚。其过往不可考,汪藻平日里称其为虚云师叔。六年前,虚云师叔含笑于西北某山包坐化,临走前他拉着汪藻的手说,“天不绝我修士道途。”

      其实以前汪藻还真没觉得自己疑似害死家人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值得夸耀的,直到跨入道途,方才凸显出他这具身体的难得。

      很多人修炼一辈子都难寻气感,汪藻刚熟读一遍《神形坐忘论》便引起入体,六岁便打通身体720处大穴,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筋骨初成,听师父的意思,这应该后天已固,可若想开辟气海,进阶先天,除了勤加修炼,找到更为高深的功法,突破机缘也同样重要。

      其实按照师父的意思,等到汪藻可出师行走,必须得到国内的几大干龙走一遭,其中定然机缘无数。

      风水学认为,全世界山脉的发源地在昆仑,而由昆仑延伸出的山脉所对应的龙脉就是干龙和支龙。这几条干龙以南海、长江、黄河、鸭绿江水域为界限,可分出三干龙以及诸多支龙。北干龙经过阴山、贺兰山,从北京入辽海。中干龙经由四川进入中原,随淮水入海。南干龙经由云南进入湖南,

      早年汪藻虽师父层沿中干龙出川,在其枝干龙的终南山、华山、泰山、嵩山都游历过一阵子,初步领略了一下中部地区的地气走向,功法冲穴特别顺遂,因山川脉络走向,他对《神形坐忘论》理解更为透彻,所获匪浅。最后因为顾及这师父的身体,他们没有接着往北走,经过一番筛选,这才来了现如今的云尧村。

      全身大穴走了一遍,正待收工。每天都来宗祠打扫的云阿婆拎着笤帚磕打着门槛,看着桃树下打坐的汪藻,很是热情道:“侬撒斯候来啦?”

      老太太的右手有残疾,怕有碍观瞻常年带着黑色手套,即便如此却也不影响云阿婆的利索劲儿。

      “没多大一会儿,下午学校有事儿,我就提前回来了。”为了方便修炼,汪藻总会来这。

      云阿婆是村里的老户,对祖宗传统更为在意。老太太早年得了一场大病,直接没了八岁以前的记忆。原来云尧的老村长看孩子可怜,直接把老太太带回家,做了老村长儿子的童养媳。听那意思,老村长说她亲生父母应该姓李,父母早早在逃荒的路上病死,只留她一个孤零零在世。

      老太太从小在云尧长大,更是将公公、婆婆看成亲爹亲娘,感情自然不一般。

      平时宗祠作为传统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村委会会特意来人维护,可再怎么注意,也做不到方方面面都很经心。像云阿婆这样连祖宗排位都挨个清洗,纤尘不染,那自是做不到的。

      “对的呀,昼过小刘老师蹩了腰被送了医院,吓煞人啦。其三舅姆家小儿子那个班全都放了假。造孽啊,早已子哪有这样的事啦,阿拉就说,中学那地不正,总该拾掇拾掇,要不然,混沌沌的事气犟死人。”

      云阿婆这样的老人从小没读过什么书,没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学习,对鬼神之说那是相当笃信。

      平日里除了烧香拜佛,更是信了几个仙婆神汉。据汪藻实际了解,方圆百里,就没有几个所谓的“大仙大神”真存什么神通,完全骗人倒也不至于。那些人都粗通些医理,帮着老人调养一下身体足够。再往深处讲,便有些驴唇不对马嘴,真假对错,全凭运气。

      当然这里面的门道,汪藻知道也不方便讲,毕竟没涉及到道德与法律方面,他们的存在都符合现如今农村市场的供需关系,对于云阿婆这样的老太太,绝对是另一个层面的精神寄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