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吃猪肉噎了 ...

  •   余秋一觉睡到大天亮。

      醒来的时候,地上的铺盖已经收拾好,床上也只剩下她一个人。

      田雨跟年纪最小的郝红梅拎着水桶进门,手上还拿着抹布。

      因为桥被冲垮了,今天的公社的知青欢迎仪式也得往后挪。

      十几个年轻的姑娘小伙子都是勤快人,深觉自己不能干坐着等饭吃,积极给自己找活干。

      男知青门主动请缨去生产队挑淤泥,女孩子们则去找大队要杨树洼孤寡老人的名单,把自己带来的瓜子、糖果以及点心分了,每家每户都送点儿。

      田雨跟郝红梅去胡奶奶家时,老太太死活不肯收,最后还是她俩坚持帮忙收拾屋子,帮忙将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

      田雨愁眉苦脸:“其实她家挺干净的。”

      胡老太儿子儿媳妇没熬过饥荒年,孙子孙媳妇出去逃荒就没回来了,身边就一个小重孙女秀秀。

      大队照顾这老的老小的小,每年都给救济粮。但祖孙俩都勤快的很,重活干不了,杂活从不推,家里跟自留地打理的一点儿都不差。

      田雨叹气:“我本来想帮忙浇菜的,可这才刚下过雨。水还没退呢。”

      余秋被她惋惜的语气逗笑了:“下过雨不好吗?挑水浇菜累死人了。你又不能天天帮她浇。”

      田雨不服气:“为什么不能?我想好了,我就留在杨树湾插队,我要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为贫下中农做好事。”

      郝红梅招呼余秋:“快吃饭吧,大队给我们送了米,我们煮了山芋稀饭,可甜了。”

      田雨划了下她的脸:“羞不羞?明明是秀秀过来点的火。”
      她叹了口气,“主席说的没错,我们就是死读书的呆子,有米有柴火,居然都不会做饭。我们要跟贫下中农学的太多了。”

      余秋但笑不语。

      她掀开锅盖,惊讶的发现稀饭上还卧了个鸡蛋。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个年代的鸡蛋可以当成钱钞用的。昨晚上那位桂枝的丈夫还说要拿鸡蛋给胡奶奶当报酬。

      “就是她丈夫送来的。”田雨犯愁,“我们也不想收的,我们知青为贫下中农做事理所当然。可是他不肯收回头,最后我们只好留下一个。”

      好歹这也算是贫下中农对他们知青的肯定。

      秀秀从门外探头进来,手上端着碗酱豆子:“姐姐,我老太说给你配粥吃。”

      余秋赶紧拉住她,示意她吃蛋:“我不吃蛋,白放着坏了。”

      这还真不是余秋推辞,她的确不爱吃鸡蛋。

      江州有传统,生孩子要给接生的人送鸡蛋。他们产科一年到头卤蛋、红鸡蛋、鸡蛋干还有新鲜鸡蛋不断,就连实习同学都经常拎着鸡蛋回宿舍煮泡面吃。

      秀秀死活不肯,直到余秋板下脸,表示她不吃鸡蛋,自己就不收酱豆子,小姑娘才小心翼翼地吃掉了鸡蛋黄。

      余秋看目标达成一半便也不再纠结。

      她吃过早饭,洗完碗筷,转过头看秀秀还在门口,不由得挑了下眉毛:“怎么了,秀秀,有事吗?”

      小姑娘扭扭捏捏:“那个,姐姐,我老太想问问,饿老生真的这样接生就好吗?”

      余秋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什么意思,赶紧朝门外望去。

      正坐在门口搓草绳的胡奶奶赶紧往回缩眼神。

      余秋放下手里头的抹布,立刻走出门去。

      她走到老人面前蹲下,认认真真道:“臀位足先露最好是开刀,那样比较安全。实在没办法时,就将脚先推回去,堵住胎臀,等到宮口开全,预防脐带掉下来。如果是头位手先露,同样开刀是最佳选择,实在不行就做内倒转术,但是风险很大。”

      胡奶奶也不知道究竟听懂没有,只点点头,自言自语一般:“还是你们有学问的娃娃强,懂得多。我要早点儿会这些,也能多接生几个全手全脚的娃娃咯。”

      余秋微怔,看着满脸怅然若失的老人有些不知所措。

      昨晚她是厌烦这接生婆的,甚至借口为了卫生需求,产房不能多待人,将接生婆赶出了门外。

      她觉得这人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实在烦人。

      这是对产妇以及孩子极大的不负责任。

      可是现在细想想,胡奶奶不知道要如何正确地处理手足先露的产妇,也仅仅是因为没人教过她。

      这个时代以及更久之前的农村女性获得知识的途径极为有限,她们没有学上,她们只能靠师傅手把手带。

      接生婆不是存心捣乱,她只是认为那才是最好的选择。正像她说的那样,总要想办法处理,不能干看着让大人孩子都活活熬死。

      余秋清了清嗓子:“奶奶您以后也可以这样给人接生。”

      她有些后悔,昨晚不应该赶走老人。说不定接生经验丰富的老人看了一遍之后,再碰上类似的病例,就会依葫芦画瓢了。

      胡奶奶笑了笑,摇摇头:“不接生咯,我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她低下头,继续搓草绳。阳光落在她的白发上,似乎想要跟着她,然而太阳越升越高,她终于还是被留在了阴影中。

      余秋张张嘴巴,想要告诉老人,她的导师当初下乡时,也曾经向经验丰富的接生婆请教过。

      远远的响起哨子声,胡杨大声喊人:“快快,大家到祠堂集合,欢迎知青。”

      原来公社的大会堂叫这场暴风雨淹了,公社革委会决定直接在杨树湾的祠堂里头欢迎下乡知青。

      乡间文娱活动匮乏,因为没通电,连大广播都没得听。

      胡奶奶立刻来了精神,站起身跟着去凑热闹。

      杨树湾小学只有一到三年级,少先队员们个个都系着鲜艳的红领巾,站在祠堂门口大声唱着:“同志们,你们好啊,你们辛苦了。”

      奶声奶气的嗓门配上一张张严肃的萝莉正太脸,看得余秋忍俊不禁。

      公社革委会主任是位年过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走路的时候,一条腿直挺挺的。

      余秋瞥过一眼,估计这人是腿受过伤。

      田雨悄悄跟她咬耳朵,小声道:“这是战斗英雄,当年打过日本鬼子,抗美援朝还打过美国鬼子的。”

      余秋肃然起敬,老革命居然还在公社当基层干部,实在高风亮节。

      发了洪水,公社的欢迎仪式只能一切从简。革委会的刘主任承诺等到双抢过后,一定会好好庆祝一番。

      台下的观众拼命鼓掌,余秋混在知青队伍当中也跟着随大流拍手。

      出乎她意料,杨树湾的祠堂居然没有被破坏掉,祖宗牌位之类的保存的好好的,屋子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田雨是个包打听,已经偷偷跟余秋咬耳朵:“他们没革掉。”

      大概是因为天高皇帝远,杨树湾到革命开始时村里头才有小学,而且只办到三年级,革命储备力量实在有限。外头的革命干将们又被大山大河隔着,没能将革命的火焰充分燃烧进来,于是才有了这条漏网之鱼。

      后来大队开会觉得大队支部太小,打谷场又不遮风挡雨,索性将祠堂当成了村里头的大会堂。

      田雨虽然觉得祠堂不好,但她认为要文斗不要武斗,缺了点儿革命的火性。

      余秋心道留点儿东西吧,砸了又建不起来新的,白糟蹋东西有什么意思。

      文化的传承意义非凡,人始终都要留着魂留着根。

      她挺起胸膛看台上小学生们奶声奶气的小合唱《小号手之歌》,感觉就跟看到还没来得及长出爪子的小老虎一样,萌的不行。

      小学生表演完了,就轮到知青们上台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这歌余秋熟,真熟。

      医院五月红歌会的时候,他们妇产科的表演节目就是歌伴舞《大海航行靠舵手》。作为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她下了夜班也得参加排练。可怜她老胳膊老腿,还要上台跳舞。

      最后大队的文艺骨干也表演了一段《林海雪原》的选段。

      听说大队自己也排了《林海雪原》,但是现在大家伙儿都忙,只能等待忙罢了再好好热闹一番。

      刘主任又上台讲话,表达对知青们的欢迎。

      “广大农村需要你们,革命从农村开始也要回到农村去。知青朋友们,请牢记主席的指示,农村大有可为!”

      众人拼命鼓掌,余秋手都拍红了,因为她闻到了饭菜的香气。

      早上那点儿山芋粥哪里能填肚子,她出门的时候感觉东西就已经消化光了。

      两张条形桌拼到一起,桌上摆着冬瓜排骨汤、虎皮蛋烧肉、红烧鱼,都是大脸盆装着的,油香四溢,就连韭菜炒河虾都汪着油。

      说来也怪,余秋平常口味偏清淡,主要是他们医院食堂的饭菜相当养生,油跟盐放的都少,她七年下来已经习惯了。

      结果1972年的空气中大概是弥漫着饥饿因子,她看到油晃晃的肥肉不仅不反胃,居然还觉得真香。

      事实上,她也的确夹了一筷子五花肉。

      不仅仅是她,所有的女知青都夹了,就连年纪最大的陈媛也夹了。看样子,这种叫饥饿的因子真的会传染。

      相形之下,他们这帮知青已经算是斯文的了,因为小学生们真是恨不得将脸都埋进盆里头。

      这个年代物质匮乏,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即使是种田养猪的农民也一天到头难得见肉影子。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馋肉才怪。

      余秋看着个大脑袋的小男孩一块接着一块,专门挑肥肉吃,十分担心他会拉肚子。

      长期少油水的人骤然吃上大荤,肠胃基本上都吃不消。

      她刚琢磨着要不要劝这孩子慢点儿,别噎到了,这孩子就猛的咳嗽起来,捂住着脖子喘不过气来。

      他被五花肉给卡到了。

      带队的老师慌得大叫,用力拍他的背喊他咳嗽,可是小男孩压根发不出声音,直接跪倒在地上。

      “让开。”余秋赶紧丢下碗筷冲过去,直接将人从地上抱起,“现在不要乱动,听我的吩咐,配合我。”

      她从背后环抱住十岁大的小男孩,左手握拳抵住他上腹部,右手呈掌状用力往里往上压。

      这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利用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冲击产生的向上压力,压迫肺底部,使得肺部残留气体往上冲,吹走卡在气管以及喉部的异物。

      小男孩发出一声剧烈的咳嗽,嘴里吐出一块肉。

      他憋得通红的脸终于缓缓褪下血色,羞愧地躲到了带队老师身后。

      那老师也抬不起头来,尴尬地道歉:“我没教好学生。”

      “不,你们没错,错的是我,没让红星公社过上好日子,叫孩子馋肉。”刘主任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等我们祖国富强了,我保准你天天吃肉。”

      他转过头看余秋,点点头,夸奖道,“你很好,是不是学过医?”

      余秋下意识地摇头:“我刚初中毕业。这是我从书上偶然看到的。”

  • 作者有话要说:  海姆立克急救法:很实用的急性呼吸道梗阻解救办法,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因此该法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受害者站着或坐着
      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受害者躺倒在地,由于缺氧而不省人事
      救护者托住受害者背部使之仰卧,两脚左右分开 跪于受害者臀部两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肚脐与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掌覆盖其手掌之上,用力迅速挤压,反复至咽喉异物疏出。
    自己是受害者,孤立无援
      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只手掌猛捅,或用圆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钝角物件都可以用来挤压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受害者是1岁以下的婴儿
      救护者坐在地上,将婴儿仰卧于大腿上或坚固的表面上,或者让婴儿坐在大腿上,面朝救护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反映做“挤压器”,迅速轻柔地向里向上挤。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蘼洇、楠楠楠楠小姐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