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 录六 随笔·2021_12月 ...
-
【一】
《论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我不是智者,也谈不上仁者,但喜欢爬山玩水,倒是与仁者智者相通。
虽然大海的波澜壮阔、浩瀚无穷,也令人心潮澎湃、满心欢喜,但深山老林的深邃幽静、连绵起伏,更令我心驰神往。登山的乐趣,不仅仅在于登顶那一刻的喜悦与骄傲,更在于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想。
被海量信息裹挟的现代人,已经难得亲近自然、触摸己心,爬山看海,是我们亲近自然、拥抱自己最实惠便捷的方式。
附近虽然没有高山流水,但公园里的那座小山,也足够我好好去探索了。
【二】
我一向害怕读到或看到那些关于战争、灾难的文字,因为有战争灾难,就会有牺牲守护,这样的牺牲守护是光荣伟大的,同时也是悲壮沉痛的。
一切悲壮的牺牲,都极易让我动容,哪怕是在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亭里看到那些纪念碑上一行行的烈士姓名,也会让我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公园的烈士碑,一直矗立在那儿,虽然经常去,但是,我从没有走近那块刻有烈士芳名的石碑。这次心血来潮去看了,没有人,只有一枝白菊孤零零地躺在黑漆漆的石碑下,不知是谁献上去的,突然觉得欣慰。
石碑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在历代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牺牲就义的烈士英雄。这些来自学生、农民、工人,海外华侨、党-员等各个阶层的烈士英雄,最小的也只有十八九岁,很难想象那时候的他们或她们靠着怎样的信念英勇就义的?
历史硝烟虽然远逝,但烈士英魂不灭。
致敬!
【三】
耐心、恒心、毅力。
以为自己足够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仔细想想,好像一项也不沾,尤其是练琴的时候,所谓的“耐心、恒心、毅力”更是荡然无存。
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练琴的快乐了,每天像是完成任务似的,敷衍应付,懒得动脑子去思考音准、节奏、旋律,更别说带入感情让曲子富有音乐性。
学琴至今,愈发懒散,毛病多而且致命。音准、节奏、音乐性至今没有多少长进,明明知道症结所在,可脑子就是不愿意思考。
只有思考,才会进步。
以后得多动脑子啊!
【四】
早上下了一场雨,空气反而闷闷的。
如同往常一样去了公园爬山,公园里晨起锻炼、散步的人明显少了许多,四周一片寂静。
下过雨的山道积了淡淡的水印,有些滑,因此得格外注意脚下,摔倒可不是闹着玩的。
雨后无风,林中又闷又静,还没爬几级台阶,后背就闷出了细细密密的汗。也许是生病的征兆,不该怪今早难得的一场雨。
云层里偶尔有丝丝日光钻出来,穿过高大茂盛的丛林,却终究不够明媚耀眼,反而阴森森的,不讨喜。唯独人烟稀少的这份寂静是难能可贵的,竟徘徊逗留着不肯离去。
途中,紫荆花落了满山坡,大概是被风吹雨打落的吧。
这份凋零的美丽真是令人惊叹!
【五】
雨天,公园就很少有人来了。
于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山道古木间能偶尔听见几声鸟鸣,甚至能见到堂而皇之在道上觅食的山雀与喜鹊,听见人的足音,又立马振翅飞上了树梢。
天气晴好的时候,几乎不见这些鸟儿的身影,也不知平常都躲到哪儿去了。
一场雨,能驱散人群,唤回鸟群,这于我是幸运的。
不由想到如今身在闹市的我们,身心日渐浮躁空虚。工作之余,一心只想往热闹堆里扎,K歌游戏、逛街聚餐已成假日生活的固定模式,吃喝玩乐全看某店某景是否是网红打卡点,多么便捷省事,可探索的乐趣已经大打折扣。
当然,有人天生喜欢热闹,追求新鲜刺激,我当然不反对。
热闹,新鲜刺激我也喜欢,却知道如果长久地沉浸在这份热闹到浮躁的生活里,我会成为一个虚浮的人。
对我而言,热闹偶尔参与便好。我喜欢的是热闹场里的人情百态和热闹过后的清醒悠闲。
感谢老天在清早恩赐给我一场冷风冷雨,让我在雨中邂逅了落花飞鸟。
红尘纷扰,热闹的请继续热闹,我还是继续我的“山居”生活,爬山去咯!
【六】
看完《雄狮少年》,感觉很满足,对国漫也充满了信心。
毫不夸张地说,在大学之前,我几乎不看真人版的影视剧,看的不是动漫,就是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之类的纪录片。所以,在同学朋友眼中,我是单纯幼稚的,宿舍里谈论一点男女感情的问题,她们总会说:“小孩子一边儿去,这不是你该听的”之类的话。即使知道是玩笑话,可我总会下意识地为自己辩解:“我才不是小孩子,我懂得可多了!”
事实上,无论怎样辩解,在国人那时候的观念里,动画或动漫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而热爱动漫的孩子,在另一些同龄人眼里,尤其是在大人眼里,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
其实不然。
八-九十年代,日漫席卷大陆,相信有不少孩子曾经沉迷其中;而国漫一直是被嫌弃吐槽的对象。从古至今,中国的文学多半是带有说教意味的,而且多取材于历史神话故事,国漫也不能避免。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本有许多题材可供选择。然,在国漫创作之初,先不说技术、题材的问题,单说受众的问题,国漫的路子就走窄了。他单单只是面向青少年(看看各种以动物形象拟定角色便可知受众群体),并没有考虑到成年人,因此,国漫市场一直很冷淡。
曾经的《哪吒闹海》受到邓爷爷的好评,于是,国漫的探索之路又被限制在了民族、神话、历史之类的框架里,难有创新。
2011年,《魁拔》的上映,让国人看到了国漫之光。这部可以说是首次面向成年人、打破传统故事框架脉络的动漫电影,是激动人心的。可那时国人对国漫已有了根深蒂固的偏见,大人认为动漫就是小孩子看的,长大后的成年人更是不对国漫抱有希望,所以,这部动漫只是叫好不叫座,票房惨淡。《魁拔》制作团队的这一仗,可以说是惨败!上映前的雄心勃勃,最后却只能因资金不足而黯然离场,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好在如今国漫格局已经打开,从《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这一部接一部的动漫电影上映后的票房数据,都能看到国漫已日臻成熟,市场已打开,找到了自己的路。这当然是可喜可贺的!
当然,在国漫面向成人之前,也不乏许多经典的动画片,如《黑猫警长》《葫芦娃》《大闹天宫》《哪吒传奇》《宝莲灯》等等等等,不一一列举。从前的动画更具有中国特色,风景、人物都带有中国画的特性,其实是很美的。
从第一部《铁扇公主》到如今的《雄狮少年》,回顾国漫的发展之路,不觉感慨良多。但这里不便多说,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