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3、【番外162】:泰山是文脉之根 ...

  •   王敦的话听了一下,看向所有驻足听自己说话的亲朋好友,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他而言,能够将事情讲清楚很容易,但是,能够获得帮助自己成就霸业的人不容易。

      王敦越看王羲之越顺眼,甚至觉得这个小子有自己的一点影子,“陛下,泰山自古以来便是王土,岂能被宵小夺去?再言,大晋建国至今从未封禅,岂能让番邦异族夺去我中华之圣地?”

      王敦站起来,第一次来到王羲之的身边,将王羲之扶起来,王羲之讶异地看着王敦,从未想过这个严苛又喜欢发火的叔叔突然有一天会跟自己站在一起,为了同一个想法并肩战斗。

      也许吧,这就是人的复杂性,经常会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的志同道合,有时候,契合的那么刚好。

      王敦拍了拍王羲之的后背,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侄子,近看来,这个侄子越来越顺眼,忍不住对着王羲之有了难得的温暖,“逸少,这是大人的事情,你有这心思就足够了。”

      晋元帝司马睿皱起眉,当着自己的面就这样跟自己最喜欢的外甥说话,这是将自己置于何地?王羲之眯起眼,对于王敦的不满又提高了一层。

      王羲之垂眸,做出恭顺状,王敦走向地图,打量着那地图上的泰山良久,才缓缓开口,“陛下,当年琅琊封地便在泰山之畔,你我策马泰山脚下,曾经协伴上山。傲徕峰是那样的险峻,玉皇顶又是那样的隽秀,犹记得,你曾说,钟敏毓秀之地,唯东岳可称之。话犹言在耳。”

      王敦抚摸着地图上的泰山,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泰山脚下,孔孟圣地,孔门读书声声,齐鲁中原,文脉之载。若无泰山,则孔孟何寻?若无东岳,则琅琊何在?泰山呢……陛下,这里岂只是封禅圣地罢了?”

      王敦缓缓将手放下,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这是第一次,他抛弃了恩怨是非,单纯为了一个国家的文脉抗争,为了一个王朝的文化而嘶鸣,“陛下,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才有东方生而西方成的天下至尊。【出自汉朝班固《白虎通义》、董仲舒《春秋繁露》】,泰山,是山之尊者,又称作岱宗【出自汉朝应劭《风俗通义》】。这是为什么?因为泰山是万物开始的地方,岱是胎儿,岱也是万物的开始,这里是人界开始的地方,但是……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泰山。泰山又是人界终结的地方。”

      王敦抬眸看向司马睿,眼睛里面有着对泰山的执念,“陛下,白虎引兮上泰山,凤凰舞兮见神仙。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不令凶乱小人得上其上也。【出自汉朝应劭《风俗通义》、汉朝刘安《淮南子》】,我大晋众生,生者自泰山而来,死者终归泰山,那是我大晋圣地,不允许小人登上的圣地,更是凤鸣的圣地啊。”

      王敦目光真挚,难得的拿出了一国名士的气度与风骨,也是第一次,没有了斤斤计较,只有爱国之拳拳赤诚,“陛下,唯泰山与河岁五祀,江水四,余皆一祷而三祀,此乃凤凰集于泰山之祥兆。泰山之地,举凡仁人志士,谁肯丢凤凰圣地,谁又肯损文脉而羞先人!若我辈丢了泰山,如何与祖宗交代?又如何与天下交代?”

      羞先人的话太过严重,王导即便是想做壁上观此刻也必须要站出来说句话。

      王导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琅琊王司马裒讶异地看着自己的亚父,这是第一次看见王导当出头鸟,这个万事都藏在身后的人,竟然愿意为了泰山而说话。

      王导长袖一甩,第一次,如此周正,如此的认真,只见他躬身而拜,表情肃穆,语气恳切,“陛下,泰山乃国脉祖庭,孔孟至圣在那,泰山安则天下安,岱宗在则庙堂在,东岳万万不可失。”

      王聿站了起来,他虽然看不惯王敦,但是这次,文脉与国脉的保存,是他这代人的责任,不得丢失,绝对不可以丢失!

      王聿一改笑吟吟的面容,一脸严肃的说道:“陛下,处仲所言甚是。泰山是国脉亦是文脉,圣贤之地,不得丢,丢不得,若是丢了,不仅丢先人的脸,更是我辈之过。”

      周顗本就是个严肃的人,声音更是洪亮,“陛下,泰山自三皇五帝始便是祖庭,东极泰山不得丢,更不能丢!”

      谢鲲与谢裒兄弟也跟着附和,陶侃与郗鉴对视一眼,站了起来,他们知道这件事不容讨价还价。

      陶侃对着晋元帝司马睿长袖作揖,“陛下,我等乃是武将,虽然读书不多,但是知道泰山是文脉亦是国家脸面,若是丢了泰山,宵小便有脚踏黄河与长江的胆量,届时,吴越难保,闽粤无存,何以为家?”

      郗鉴更是直截了当,到底是乞活军的老大,说起话来更是干练,“陛下,今天宴席是臣所请,作为东道主,本不该直言东家言。但是,既然提到了,臣不得不说,岱宗不得丢,若丢,国泰民安不在,若丢,圣贤之道不存,国脉也好,文脉也罢,国是也可,纲常也算,泰山在则定河山。”

      太子司马绍感受到了众臣对于泰山的态度,此刻,他终于以一个储君的姿态站了出来,“父皇,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泰山。长安东望不得,泰山怎能西守不存?东方生万物存,泰山在山河安。请您务必出兵,护我天家祖庭,保我大晋国脉,佑我华夏文脉。”

      “请陛下务必出兵,护我天家祖庭,保我大晋国脉,佑我华夏文脉。”

      “请陛下务必出兵,护我天家祖庭,保我大晋国脉,佑我华夏文脉。”

      “请陛下务必出兵,护我天家祖庭,保我大晋国脉,佑我华夏文脉。”

      晋元帝司马睿看到这么多人站出来,支持保卫泰山,眼角有了一滴熟悉的泪珠,他多久没见过这么齐心的场面了?

      上一次见到,还是八王之乱时期,司马家的男儿为了推倒司马伦拨乱反正而做的努力。

      最后一次见到,还是永嘉之祸时期,他和司马越在建康号召天下,平定战乱的时候。

      那个时候,尽管衣冠南渡,但是南渡的士人们依旧是齐心配合,他们所梦想的就是平定战乱,为了正道而死的乐广,为了骨气而死的王衍,为了光明而战的王敦和王导,为了疆土一步不退的刘琨和祖逖,他们都为了大晋殚精竭虑,更为大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宝贵的,正道却需要血的洗礼才能不断的证明。

      因为齐心协力,所以王与马共天下,才有了偏居一隅的现状。

      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决不退却的职责。

      司马睿抬起手,难得的真诚,“诸位爱卿所言甚是,泰山乃是天家祖庭,岂能落于敌手?国脉之地,文脉之根不可丢失。”

      众人见到司马睿答话,立刻站在一团,跟着司马睿一起分析地图,开始排兵布阵。

      众臣第一次放下彼此之间的隔阂,齐声高喊,一句泰山,一句山河,让少年王羲之近距离的感受到什么叫做心齐则可憾山河。这也为他后来举办兰亭集会,筹办北府军,打好淝水之战基础留下了善因。

      诚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但是,上一代人一次齐心会给下一代人带来福祉,一瞬之间的善念,上一辈人的表率往往会让下一辈人勇往直前,这就是命运的轮回,也是善因与善果的轮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