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8、读书点评 二百二十八 ...
-
侯海荣著《一览众山小》
回望杜甫人生的前半场,杜甫是开元盛世的“同龄人”,大唐的华彩,家族的荣光,个人的理想,汇合成一曲绝妙的交响。我们不会忘,那个“开口咏凤凰”的孩子,那个“出游翰墨场”的少年郎,那个“会当凌绝顶”的小伙子,一副青春无畏的模样。
【文章憎命达,中国以悲为美。杜甫前期太顺利,等到运气用尽,晚景自然凄惨】三十五岁,是杜甫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是出身世家的青年才俊,一腔热情,意气风发,准备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而在此之后,失意不顺挥之不去,诗风逐渐变得沉郁顿挫。
【做人要保持边界感】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他才不敢,对不对?否则无所敬畏,他什么都敢,肆无忌惮。在我看来,敬畏感决定了一个人的边界感,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很可能没有上限,就连底线也没有,用今天的话来说,这种人随时会出现“心理系统崩塌”。
【时也命也,时势造英雄】除去个人的原因,由于杜甫身处盛世,开启了人生的上半场。正是一代盛世繁荣,滋养了杜甫的蓬勃能量。骄傲的杜甫,仿佛徒手都能劈开满天星光。所以,任何一个生命个体,你有多么强大,不单单取决于你自身,还要看你所处时代是什么色彩,这是一面最巨大的“背景墙”。9.1
侯海荣著《月是故乡明》
颠沛流离的岁月积累丰富的素材:在连年的战乱之下,常常为饥寒所迫的杜甫不得不携全家辗转他乡,在一个又一个地方留下他们辛苦营生的身影,也许只有认他乡作故乡,才可以化解这无尽的乡愁吧。而在这自伤怀抱之外,更是有着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有着对于天下苍生的悲悯。
【艺术来源于生活,植根于民族土壤】杜甫长安求官,主要活动在上层,但是经历安史之乱的苦难磨炼,杜甫的思想和诗歌发生了质的飞跃,他的眼睛开始向下看。杜甫是大地之子,吟唱的是大地之歌。杜甫既是在写自己,也是在写大家。
【积极昂扬奋进以及强大自驱力】如果说,杜甫是在墨里悲天悯人,辛弃疾就是在纸上横刀立马。无论他们忠于大宋还是忠于大唐,目的都殊途同归。他们都希望这个世界变好,万物可喜,人间值得。当意义世界崩塌,正是忠诚这种强大的内驱力、成长力,才使他们呈现出极其个性又极其高贵的生命姿态,一个成了词中之龙、一个成了诗中之圣。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有用的】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讲,意义感是打开幸福的敲门砖。意义感的丧失就会使人在心理上沮丧和疲惫。那产生福流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最好是一个闭环的目标,形成一个福流通道。所以,杜甫也好,岑参也罢,他们之所以很郁闷,其实就是人生目标渐行渐远的悲哀。9.1
侯海荣著《天地一沙鸥》
要有私教的阅读更有效:本套系列的特点是穿透杜诗的文本肌理,展开文字的褶皱,为读者解惑的同时,以杜诗为载体,探寻杜甫诗里的孤寂、覃思、遗憾、感喟,袒露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灵动态与转变轨迹,氤氲磅礴,芬芳悱恻。该著富于节奏感的叙事特质,自出机杼,触手生春,带给读者超强的美感震撼。
【不断清空清零保持谦卑】谁都想给自己卸载,谁都想给自己清零。人生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只有内心不仓皇,不结,才能细品每一寸光阴。人的精神世界,永远需要物质滋养。在这个基础上,内心细腻的东西才能培育出来。
【至情至性易感动人心】杜甫并不是在刻意刻画什么深情人设,艰辛的诗人,在流浪的路上,他把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一粒一粒地拾起,扛在了肩上,也装进了心里。尽管杜甫辗转奔波,自己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他的悲州情怀始终屹立不倒,诗作写得至情至性。
【时也命也,时势造英雄】如果把杜甫一生的诗作全部读完,就会发现,那是一部见证大唐帝国的历史著作。这种说法并非头脑一热的妄言,杜甫的诗,对当时历史事件的记录,比官方的正史更加详实。必须强调的是,杜甫“诗史”的意义,更在于杜甫以诗家之笔,走入那个时代人们心灵的深处,将细如秋毫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使后世读者得以窥见那段历史的一个侧影。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