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题记:酷暑追凉,带您体验夏的清凉。

      夏天热,尤其是三伏真热,酷暑难耐,古谚道:“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而我这里向往的却是夏天的那些凉。
      凉风习习,首推空调的凉风,如今夏天没有空调,特别在城市,就像日常我们没有手机一样,受不了。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冬天一炉碳,夏天一把扇,早已是古人纳凉的最佳方式。“立了秋,把扇丢”,扇子要用到秋天。
      夏雨如花,如注的暴雨,瞬间浇灭夏的炎热,夏天人们盼雨,如饥似渴。而水,山中的荫凉和潺潺流水、山涧中的瀑布;大海、河流、湖泊,水润万物,上善若水,水给了人们夏天清爽无尽的安抚。
      乡村、田野、农舍、民居,城里人家居家避暑常来留有乡愁的地方,空旷、扑面而来的清新、满眼的绿翠、夏夜的凉风,徐徐拂面,真是神清气爽。
      农村的“涝池”,其实是蓄水池。曾是村庄庄稼旱涝保收的调节器,雨季,村庄院落、街道的水流向涝池,防洪;旱季,人畜用水、庄稼浇地保苗保收;伏天,乡下人避暑的地方,童年的乐趣就在涝池里,少时学会游泳可都在涝池里,如今再也不见涝池的踪影,商业利益的促使,开发商早已填平了涝池,盖上了楼盘。
      城里的池塘,也逃脱不了开发,商人在寸土寸金的地带,应开发尽开发,一点不留,伏天的热,雨天的水,再也无合理出路,夏天偶遇的暴雨,城市变成了“河”,可以舟楫、嬉戏,也算是一种讽刺。
      西瓜,凉席,凉被;冰果、冰棒、冰镇水;凉粉、凉面、凉皮、凉搅团、凉漏鱼鱼等,夏的饮食爽到口。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关中人把吃的讲究,贯穿于周而复始的四季中,想方设法解决夏天热、人没胃口的问题,换着花样调动人的味觉。擀面皮、搅团制作不必再说,网上有朋友描绘得已绘声绘色。
      记忆里,“漏鱼鱼”是“搅团”的后二代,将刚出锅的搅团,再用网状器具漏成两头尖的形状,象鱼而俗成鱼鱼。炎炎夏日,经过凉水浸透的漏鱼鱼,用浆水、酸菜、油泼蒜泥、红油辣椒等,凉拌好,吃进嘴里不用爵,从喉咙里就滑进胃里,“凉、滑、爽、清”四个字是最好的诠释,夏的凉爽,其实妙不可言。
      曾在海南一游,适逢暑期,领教了南方的酷暑,但也见识了独有的“油炸冰果”。
      城市防空洞、古墓洞穴旅游景点、乡村窑洞等,那可是冬暖夏凉,避暑的好地方。
      夏夜,蝉声阵阵,蛙鸣声声,夏荷开得正旺,夜钓的人群、夜跑的人流、夜饮小酌的人们、纳凉晚会的演员、阅读的图书馆、热闹的店面,清凉的兴致其实就在心头。
      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无比就在于此,热到极值,离凉就不远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迎接酷夏的,便是凉爽的秋天,谁都知道“早上立个秋,晚上凉飕飕。
      宋代杨万里在《夏夜追凉》中曰:“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人人皆知心静自然凉,要想在闷热难耐的夏热日,让自己不心烦气燥、不着急上火,平安度夏,关键是要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静以养心,静中生凉,就像夏天喝茶,可以清心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