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乡村集市 ...


  •   许氏和林二丫回来的时候,赵惟谨已经走了。

      粘豆包刚好出锅,一个个胖嘟嘟、嫩呼呼的黄团子乖乖地蹲在蒸屉里,都不忍心吃了。

      林悠然用长筷子夹着,连同豆包底下垫着防止粘连的白菜叶一起捡到竹篦上。

      她给许氏夹了一个,期待道:“阿娘尝尝,我这手艺可还行?”

      许氏咬了一口,说不出繁复的形容词,只是连连点头:“比集上卖的还好吃!”

      林悠然趁机道:“那我明日再做些,咱们拿到集上卖可好?”

      她在溪边洗衣服时就打听好了,八里外的御城庄每月逢十都有集市,乡民们会把自家做的吃食等物拿到集上卖。明日刚好是正月二十,林悠然想拿粘豆包试试水。

      “好,左右都要卖豆腐,不过是多个箩筐的事。”许氏顿了下,话音一转,“吖吖,你是想买什么物件,缺钱花吗?”

      林悠然把修房子的计划说了,并且告诉许氏,自己从雄州带回来一些钱,可以添上。

      许氏摇了摇头,难得强硬道:“你辛辛苦苦赚的钱,理应留着当嫁妆,没道理填到这上面。你若想改成瓦房顶,我便多卖几板豆腐,慢慢赚,总能攒出来。”

      林悠然笑盈盈道:“屋子修好了我也要住的,出钱也是应该的。除非阿娘嫌弃我,要把我往外赶。”

      许氏笑着摇摇头,道:“你莫不是忘了,你阿爹在时便说过,别管将来有没有儿子,你都是家里的长女,若你不想嫁到别人家,就招个上门女婿,咱们家将来就由你当家做主。”

      林悠然神色微怔。

      方才她说出那番话时,多少带了几分试探的意思,原以为许氏好歹要说上几句“早些嫁人、让父母安心”之类的话,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回复。

      即便在现代,她的父母也没把她当儿子看待,对她和弟弟从来不是一碗水端平。没想到,穿回古代反倒遇见一对开明的父母。

      林悠然当真被感动到了,更为真心地不遗余力改善家人的生活。

      最终,许氏还是被林悠然说服,决定一起赚钱,尽快翻修屋顶。

      第二日,鸡鸣即起。

      天还没亮,林家豆腐坊就燃起了油灯。

      两个灶膛一起烧起来,许氏磨豆腐,林悠然蒸粘豆包。林二丫一会儿帮着阿娘推磨盘,一会儿帮着阿姐添柴禾,跑来跑去,忙碌却也欢喜。

      为了能把粘豆包卖出去,林悠然可谓下了血本。

      她用自家没舍得吃完的肉和近邻柳家换了一小碗冰糖,熬了一小碗糖稀,用来蘸粘豆包吃。

      没有糖稀的粘豆包是没有灵魂的!

      实际上,在东北真正的粘豆包“伴侣”是甜菜糖稀,但原身的记忆中并没有关于甜菜的记忆,所以林悠然下意识以为这个时代甜菜还没有传到中原。

      此时她还不知道,后面会有一个惊喜等着她。

      乡村集市在八里外的御城庄,挑着担子脚步快些也要走上三刻钟。

      许氏每日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卖豆腐,运气不好的时候往往要跑上十几个村子才能把两板豆腐卖完。

      长年累月下来,即便直挺挺站着,她的一边肩膀都会习惯性往下歪。

      林悠然不忍心让她一个人挑担而自己闲着,想着把担子接过来。不承想,向来和气的许氏这时候却十分固执,说什么也不让林悠然挑。

      倒是二丫,机智地抓住担子一头的麻绳,帮许氏分担重量,完了还特意看向林悠然。

      林悠然看出来了,这是二丫在教她。

      看着许氏习以为常的模样,可见母女两个平日里卖豆腐时经常这样。

      林悠然忍不住笑,真是个好孩子,比她现代那个糟心弟弟不知道强上多少!

      一路说着话,便觉得时间过得快,没一会儿御城庄就到了。

      见到人家的村子,林悠然顿时理解赶骡车的老汉为何嫌弃南山村寒酸破败了。

      南山村周围不是荒山就是沙地,村中土路弯弯曲曲,屋舍东一个,西一个,随意搭建。

      御城庄则不同,村外百亩良田,一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麦苗,河边挖着溏泺水田,年景好的时候还能产稻米!

      村中道路规划整齐,皆用黄土夯实,南北街卖瓜果蔬菜,东西街卖吃食点心,还有专门的一片地方供给肉食、河鲜这些荤腥物。

      街道两旁有的用箩筐扁担搭成一个小摊位,有的只简单铺一卷草席,就开张了。

      这些摊位都是提前租好的,每次集市只要交一两文的摊位费就好。

      许氏熟门熟路地找到自己的地方,摘下扁担,两个竹筐并到一起,再把豆腐板和放着粘豆包的笼屉摆到竹筐顶上,一个临时小摊位就搭好了。

      等到天色大亮,太阳升起,集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妇人们三五成群地挑拣瓜果,小娘子们手牵着手看头花、买梳子,男人们则涌向骡马市场,蹲坐在牲口车上胡天胡地地吹牛。

      林悠然惊讶道:“每次集市人都这么多吗?”

      “正是农闲时候,乡民们在家待着无事,不如出来凑热闹。”许氏凑近林悠然,笑道,“别看人多,大抵是只问价,不掏钱。”

      林悠然不禁失笑,可不是么,就旁边那个糖人摊子,已经围了一圈馋嘴娃娃,就是没一个小兜兜里有钱的!

      “娘子笑得这般好看,你家豆腐想来也是好吃的。”一个清亮的声音响在耳边。

      林悠然抬头一看,撞上一张熟悉的面孔,当即笑道:“福娘也来赶集?怎的这两日没在村里见着你?”

      柳福娘也是南山村人,就是那个离着豆腐坊最近的邻居,小时候原身常去豆腐坊玩耍,和柳福娘算是一起长大的手帕交。

      如今,俩人是村里唯二的过了十八岁却没出嫁的“老姑娘”。

      柳福娘生得皮肤白皙,稍显丰满,一双眼睛灵动含笑,一看就是家里娇养着的。

      “姥姥舍不得我回去,就在这边多住了两日。不过,明日兄长过来就要接我回去了。吖吖,等我回了南山村就去找你玩呀!”

      柳福娘话多,语速快,但声音清亮甜美,单是听着就让人心情跟着好起来。

      “我一直在家,你随时过去。”林悠然笑着点点头,从蒸笼里拿出四个粘豆包递给柳福娘,“这个你带给姥姥尝尝,里面加了红豆馅,软糯可口,她老人家定然喜欢。”

      她们口中的“姥姥”就是柳福娘的外婆。老人家六十多岁,慈爱又心善,当年原身被卖时,老人家追出村,硬塞给她两个白面炊饼。

      那是原身第一次吃不掺丁点儿杂粮的白面炊饼,并不是林家吃不起,而是每次做了都轮不到原身吃。

      眼下,林悠然把粘豆包用干净的草纸包好,又给柳福娘舀了一勺香甜的糖稀。

      柳福娘一见就馋了,当即要掏钱。

      林悠然压住她的手,笑盈盈道:“还没开张,算是送你的,你若觉得好吃,帮我打打广告就好。”

      “什么叫‘打广告’?”

      “就是……告诉别人,让他们都来买。”

      “这个我擅长!”

      柳福娘爽快地应下,从腰上的迷你版小竹篓里掏出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芝麻饴糖塞给林二丫,抱着粘豆包风风火火地跑走了。

      后面来了几位妇人,有和许氏相熟,专门来买豆腐的,也有看到粘豆包比别的摊位更大更圆滑,过来问价的。

      林悠然事先和许氏商量好了价钱。

      河北路连年征战,物价比别处要高些,菜包子三文一个,粘豆包不加馅的还要卖上两文,加了甜糯的红豆馅,怎么也要卖四文。

      只是,夹馅的粘豆包在这里算是个新鲜物,乡民们不一定能接受。林悠然想着,十文卖三个,再送一勺糖稀,算是促销策略。

      乡民们还是无法接受:“怎么这么贵?”

      林悠然并未过多解释,只是拿出另一笼,笑着说:“也有两文一个的,只是没加豆馅,娘子可要来几个?”

      妇人原本要走,见她如此和气,不由多问了一句:“也送糖稀么?”

      林悠然和善道:“没馅的粘豆包原是不送的,但娘子既问了,若能买上三五个,便送上一勺给您尝尝鲜。”

      妇人当即掏出六文钱,说:“那就给我来三个,加一勺糖稀。”

      林悠然手上垫着雪白的帕子,给她捡了两个没馅的,又给了一个有馅的,糖稀也是用木质的小汤匙装了满满一勺。

      妇人目光一闪,露出惊喜之色。

      经她一宣传,御城庄的妇人们都知道了,东南街上有个卖粘豆包的摊位,买豆包送糖稀!

      谁会拒绝一个性格随和又会做生意的小娘子呢?一时间,不少人围到林悠然的摊位前瞧稀罕。就像许氏说的,看的多,买的少。

      毕竟,粘豆包在当地并不是什么珍贵吃食,自己家就能做,普通人家实在舍不得花这个钱。

      直到柳福娘的到来。

      “吖吖,你蒸的豆包太好吃了,我只尝到一口就被抢光了。我姥姥给了钱,催我赶紧过来买,生怕待会儿就卖光了!”柳福娘亮堂堂的嗓门一吆喝,半条街都听见了。

      更多人被吸引过来,看着林悠然手上干净的帕子和胖嘟嘟的粘豆包,不由心动。

      林悠然见状,当即捡出一个蘸了蘸糖稀,递给柳福娘,玩笑道:“趁热吃吧,免得到了家又抢不着。”

      柳福娘开心地接过,咬上一口,露出里面满满的豆馅,满足地喟叹:“好糯!好甜!”

      “咕咚——”这是咽口水的声音。

      吃货们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被击破,不由自主打开钱袋,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小钱钱飞到了林悠然的钱罐里,完了还要夸赞她:“小娘子好手艺!”

  • 作者有话要说:  【注】本文中所有关于物价的资料大多来源于《宋代物价研究》(作者:程民生),没有确切考证的,作者菌会虚写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