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时已至公子落凡尘 相对面亲眷终不识(修) ...

  •   贾环今日难得体会到了心不在焉魂不守舍的滋味。

      他一边给种在山上的菜地浇水,一边在心中琢磨自己师父景文玉最近种种奇怪的举动究竟是因为什么。

      景文玉这几日一直郁郁寡欢,贾环反复问了好几遍,都只得到一个“无事”的敷衍回答。景文玉将贾环当□□徒与亲子一般看待,贾环十一年中也早就将他当做父亲一般濡慕。师父二字说起来轻巧,但实际上却重若千金。不仅多年来为师为父,还要担起贾环的整片天。

      贾环把已经空了的水桶拎了起来,慢慢悠悠地向房屋走回去。修行这件事,其实远没有旁人想象的那么喝风饮露仙气十足,半点凡尘不沾的那就不是修仙者,而是神仙人了。两人独自住在山上,更是有的是需要费心操持的事情。这块菜地还是在贾环上山之后,景文玉特地为他辟出来的。景文玉自己辟谷多时,无需再享口腹之欲。那时候尚是个小奶娃娃的贾环却不行,即使是贾环现在已经长到十三岁,已经可以修习辟谷之术了,景文玉仍然不忍心太过苛责他。

      大抵是因为景文玉自己小时候吃尽了苦头,无人疼爱,所以才对自己唯一的徒弟格外宽容。

      贾环慢慢地从菜地晃回‘家’中,他从两岁起就在深山中长大,早就习惯了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对时间的概念难免有些淡薄,若让旁人看到他这副永远不紧不慢的样子,说不定还会以为他心思深沉荣辱不惊呢。

      贾环推开房门的时候,恰好撞见景文玉收起香炉,贾环嗅了嗅,空气中还有焚香过后的淡淡香味。可今日明明是个不易上香的破日,贾环诧异地歪了歪头,轻声喊了句:“师父?”焚香祝告讲究心诚与恭敬,看错日子这样的低级错误,不该在景文玉身上发生才是。

      “嗯。”听到贾环的喊声,景文玉转过身,“浇完水了?”

      贾环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多心了,他看见师父湿润的眼睛中似乎一闪而过了一丝泪光,极淡极浅,似有若无。“嗯……”十三岁的小少年忐忑不安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问:“您怎么了?”

      景文玉十多年前从赵清俐手中‘抢’来贾环的时候,景文玉自诩自己是应天命行该做之事,将天选之子带在身边好好看着,盯着他修行,等着他长大成人,功德圆满。那时候他心中可是丝毫没有负担。而且他那时候甚至想着,贾环天生仙骨,合该是修仙的料,如果对血缘亲情看的太重,免不得会在日后成为拖累他的一桩心事。

      而此时此刻,景文玉却仿佛理解了当日贾环生母哭闹时的感受。他叹了口气,坐到旁边的木椅上,又指着身边的椅子对贾环说:“坐。”

      贾环将木桶放到门后,顺从地坐到景文玉身边,拿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看着恩师,“怎么了?”

      “环儿来清源山有十一年了吧。”

      贾环“点点头,“再过几个月,就是整十一年了。”

      景文玉偏了偏头,避开贾环的视线,“当年我带你上山,是为了成全你我之间的这段师徒缘分,那时我曾经允了你母亲,说早晚会放你下山回家,仔细算算,也到时候了。”

      他不等贾环反应过来,又接着说,“都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修真一事,如果只躲在山林里念经修法,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还是应该去俗世中砥砺一番,经历些世俗情感,才能真正地大彻大悟。”景文玉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被师父这么扔下山经历过一番的,说起这些话的时候格外情真意切。意切的是对爱徒的期盼,情真的是做师父的不舍。

      “再者,你的亲生父母,虽然对你没有养育之恩,却有生育之恩。如此之恩,不得不报。你自小被我带离他们身边,如今也该去还恩了,你那个生母,这些年大概很是惦记你。我方才为你算了一卦,三日后就是个吉日,你就选在那天动身吧。苏州那边有能相助你的贵人,你不妨先去待一段时间。”

      景文玉说完,站起身就想逃一般地走开,却被贾环下意识地拉住。

      贾环拽着景文玉的衣摆,神情恍惚,:“师父……”景文玉今日所说的事情,之前丝毫没有向贾环透露过哪怕一丁点儿的消息。贾环完全被这一连串的事情砸蒙了,连质问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他抓着景文玉的衣角,贾环的手生的很好看,连手指关节都常年带着些粉色,像极了姑娘们拿了玫瑰汁子泡过后的娇气模样,此时因为太过用力,竟然指尖都变得有些苍白。

      景文玉一手带大的孩子,此时景文玉怎么会看不清他的心思。可就算贾环再怎么不舍得,再怎么害怕,景文玉也不可能永远护着对方,把贾环一辈子都囚在清源山上。无论是在修道中,还是在文采上,贾环都天资过人。景文玉不愿因为自己的一点私欲,就白白地赔上贾环的未来。况且依照十多年前的那场托梦,贾环命里带有一场庇佑四方的大功德,甚至在百年之后都能落个香火长久。不管是为了贾环自己,还是为了世人,景文玉都必须要将贾环送下山去。

      景文玉没有斥责贾环,而是顺着小孩儿的力道,转过身摸了摸贾环清瘦的脸,像当年对待只两岁的贾环那样珍之又重。--也许是在山上太过清苦的原因,贾环十年如一日的瘦,不管景文玉想多少法子,贾环仍然一斤肉都没多长。

      这种亲昵的动作,景文玉平日里很少做,所以今天做出来之后,让贾环格外想哭。贾环将脸贴近景文玉的手掌,顺从地蹭蹭。

      十一年的时间,不仅使得景文玉对贾环了如指掌,也令贾环深知自己的师父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景文玉说三日后是吉日,贾环就真地在三日后收拾好了自己的行囊,半天都不敢耽误。

      用情太深是修行人的大忌。修真磨得便是一颗七窍玲珑心,磨平棱角,看淡离别生死。

      贾环在临别之时,跪在景文玉面前,忍了很久,将所有的眼泪吞进腹中,才敢开口:“弟子此去,全为修身问道,报答父母,舍此无所他求。弟子此行必定上知有天,下知有地,中知有君,生身知有父母,训教知有师长。天地君亲师五字,时刻不敢有忘。(1)”贾环被景文玉倾注满腔爱意养大,虽然衣食住行上兴许比不上贵族子弟,但娇生惯养却是一点不差,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自己心中的难过,泄露出些哭腔,“也望师尊--多保重自身,早成大道。”

      比起眼里含着泪的贾环,景文玉的神色几乎可以用冷淡来形容。他甚至没有送贾环下山,只是简单地挥了挥手,说了一句:“走吧。”

      然后就再也不肯开口对贾环说话。

      只有景文玉自己知道,他只不过是借着个冷漠的表情,在拼命忍耐从嗓子里传来的那股经久不散的血腥气。贾环命中有一场大功德,福泽万民,普度众生。景文玉曾经也有过,光芒万丈之下藏的是杀身成仁死里逃生。那段过往,回想起来就足够轰轰烈烈和伟大。但只有当事人能明白,那种撕心裂肺、吸髓断骨的痛苦有多难捱。

      大概清源山的风水不好,--或者是太好了,养出来的师徒两人都欠了这全天下人的债,非得拿半条命去还。

      贾环带着自己小小的一点行囊,几乎是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养育自己十多年的清源山。他被师父带到这里的时候,也只带了简单的几件行李,现在离开的时候,也近乎是除了自己什么都没带走。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一点……他倒是学的很快。

      贾环的心中除却离别带来的难过,还有深切的茫然。自打贾环记事起,他就在清源山上和师父生活在一起。在长久的生活之中,清源山甚至都变成了他的脉络,他与这座山共存,对这座山了如指掌。现在突然被‘赶’出来,难免会觉得手足无措。

      景文玉之前曾经嘱咐贾环去一趟苏州,说那里有可助他一臂之力的贵人。

      贾环虽被养在山里,却也不是与世隔绝。一命二运三风水,江南地区绝对算是风水极好的一块宝地了,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重栾承游极,回轩启曲阿。(2)南朝定都在北方,但经济重心却仍然在苏浙一带。连俗语中都说:‘苏湖熟,天下足。’其繁华显赫可见一斑。

      虽然整座清源山都被先皇送给了景文玉,让他安心修行,但景文玉那个脾气,最讨厌和人打交道,自然也不会主动去管住在山下的百姓,由着他们随意居住,这些年来始终相安无事。

      清源山山脚下一直都有不少村子,他们得景文玉“庇护”,多年来生活富足,村民们自然将景文玉奉为神明一般的供奉着。

      贾环这次出门,也多少受了他们的帮忙。清源山上难得下来了一个仙童一般的清秀少年,村民们几乎个个都像是如获至宝般的小心对待。从雇船、到准备干粮,贾环除了在最后硬塞给他们一包银两外,几乎没怎么操过心。

      贾环收拾行李的那三天里,几乎紧张到寝食难安食不下咽的地步。而等到他硬着头皮下山之后,自己的亲身经历却远比想象中的要好过一些,这让原本战战兢兢悬着心的贾环多少放心了些。

      清源山和苏州间的距离并不远,走水路只需要六七天就到了。贾环上一次坐船的经历,还要回溯到他两岁的时候,那时他还不怎么记事,又是大病初愈,一路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昏睡上。现下有了这全然陌生的体验,贾环心中新奇的不得了。

      偏他又惦记着要维持自己稳重的形象,即使心中有再大的好奇和兴奋,面上都端出一副冷淡矜贵的表情。--只有在给景文玉寄去的信中,能展露出一点孩子气的端倪。

      十三岁的少年,正是贪玩的年纪,在山上拘了十一年的贾环更是如此。到了苏州之后,他丝毫人生地不熟的恐惧和害怕都没有,短短几日就把偌大的一个苏州城逛了个遍。

      贾环甚至喜欢上了在茶馆听书这项老年人最爱的活动。

      天桥底下那间一看就历史悠久的茶馆,茶虽然远比不上景文玉每年拿来的茶香,但说书先生却很有趣。不说隋唐不说西游,只爱说江湖趣事和当朝逸闻。

      贾环每日都听得津津有味,同时心中还暗自记下、甄别了大量来自江湖的消息。他被景文玉教养地很好,即使天真,却也不蠢,时刻谨记着小心谨慎、步步为营这两个道理。

      这日贾环在茶馆内津津有味地听完了说书先生讲的南安王爷以少胜多大破敌军的故事,瞧着外面天色阴沉沉的,怕是要下雨,便留下一点茶钱,准备回客栈。

      虽说修行人讲求磨练心智的清苦修行,但景文玉念着贾环要回的贾府是个拜金窟,便不舍得在钱财这方面苛责他,在贾环临走前,冷着脸塞给他了一笔金额不小的银票。--说是在清源山上苦修,但景文玉毕竟做过几年赫奕显荣的国师,手头的积蓄还是不少的。

      贾环住的客栈在靠外城的地方,离茶馆闹市远得很。他慢慢悠悠地晃回去,刚看见客栈的轮廓呢,就听见街上有人叫喊:“林夫人施粥了!快去啊!”

      听到这声叫喊,贾环下意识地抬头,看向猛然喧哗起来的地方。

      贾环在这儿附近住了几日,看起来是在吃喝玩乐,实际上对苏州人民的生活早就打听了个大概。苏州城分为内城与外城,外城这住的大多都是贫苦百姓,即使没有惨到衣不蔽体,但饥一顿饱一顿总是有的。

      这还是贾环第一次撞见有人施粥。出于好奇,他也跟着蜂拥的人群向施粥的地方走去。

      贾环不愿和那些真正的穷人抢一口难得的饱食,远远地站在一边观望着。

      施粥的大概是官员家眷或者是富商夫人,几大桶的米粥摆在面前,还有许多手脚麻利的下人跟着帮忙。最难得的是为首的贵妇人并没有高高在上的伪善嘴脸,从眉眼中都能看出她对旁人的同情与关心。

      贾环唇角微微带上一抹笑意,有这种怜惜穷苦的贵人在,也难怪苏杭一带被人誉为人间圣地。

      贾环自以为自己站的很远,并不引人注意,却不知道自己早就被人盯上了。

      林黛玉躲在母亲身后,早就悄悄地注视着远处站着的小少年。

      南朝风气开放,女孩儿们别说出来行走了,就是如男儿般抛头露面地做事,也绝非毫无先例。贾敏每次施粥时,都会将自己的独女一起带出来,一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知晓些民间疾苦,不能只懂风花雪月;二是玉儿从小就柔弱有余,果敢不足,满身尽是秀气。贾敏总希望能让林黛玉改一下这种性格。

      “娘亲。”一直怯生生地躲在贾敏身后的林黛玉伸出手拽了拽她的裙摆,小声地说了句:“那边还有人没过来。”

      贾敏顺着女儿的指引向远处看去,果然看见一个清瘦少年站在远处,正向自己这边看来。贾敏向来相信‘眼缘’这件事,这个聪慧的女子多少有点“爱则欲其生,恨则欲其死”的痴狂。--否则也不会对林如海一见钟情,非他不嫁。

      贾敏只远远看了几眼那个身穿檀紫色外衣的少年,就心生欢喜,觉得自己应和他有缘。等到下人将他请来之后,更是觉得对方眉眼中有股熟悉感,仿佛老早就见过一般。

      林家子嗣不丰,贾敏膝下更是只有一个独女,现下见到一个合眼缘的子侄辈的少年,贾敏自然是怎么看怎么喜欢。

      取粥的人已经很少了,但贾敏还是亲手盛了一碗递给贾环,笑吟吟地看着他说:“小公子看起来很面生。”

      碗都已经递到面前了,贾环如果再推辞,就有些矫揉造作了。他接过粥,回给贾敏一个笑容:“我是来苏州游玩的,第一次过来,夫人自然没见过。”

      贾敏点点头,如果这么俊俏灵动的孩子是个家道中落流落街头的可怜人,未免天道也太过不公。她方才只注意到了少年的消瘦--那是一种手腕处的骨头都凸出来的瘦,见到他的人少不得都要多看几眼--现在才有功夫去打量他的衣着。

      少年檀紫色衣服上绣着浅浅的暗纹,那可是多名绣女同时织月余才能织成的名贵布料。

      贾敏这才放下心,全然相信了少年出来游玩的说法。接着又担忧地嘱咐了一句:“外城这边比内城要乱许多,小公子不如到内城去住。”

      贾环“嗯”了一声,拿上目线安静地看着贾敏一会儿,露出一个连酒窝都笑出来的笑容。“谢谢夫人。”

      即使贾环并不打算真按这位夫人所说的搬到永远热闹的内城中,那里太闹了,人也太多。但对于这份毫无原因,干净纯粹的善意,他还是回以感激。

      虽然景文玉言辞笃定地说贾环会在苏州遇见自己的贵人,但贾环在这儿晃悠了十天了,仍是半点关于这位‘贵人’的头绪都没找到。

      贾环在后期甚至已经不再刻意去寻找那人了,反正命里有时终须有,如果真的有缘,就算自己窝在客栈里,机会说不定都会从天而降。

      --然后时机真的就从天而降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时已至公子落凡尘 相对面亲眷终不识(修)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