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苏喆忍不住笑,“你真想当傀儡?那我给你指条明路。”他努力换上一副平静的面孔,“三位辅政大臣里,你干掉张齐就可以了。”

      “嗯?”她的老师?“张齐是阻碍我当傀儡的绊脚石?”

      三位辅政大臣,徐之行和张齐不对付,另外一位,是徐之行一伙的。这几个月赵茵虽被逼着闷头学习,还是不小心了解到了这最基本的朝中格局。

      不,这样说话好像不对,赵茵仔细想了想,“你是说,有张齐在,我才不会做傀儡?如果让徐之行一人独大,那我就成了傀儡?”

      苏喆挑眉,点头。

      “那要是干掉徐之行呢?让张齐一人独大呢?”

      “那你就可以做一块华美的垫褥子了,哈哈哈哈……”

      “苏喆!!!”

      傀儡、华美的垫褥子……这两个角色都不是赵茵的初衷,顶级人生不就是要什么有什么嘛,她来是要做个能为所欲为的皇帝的!

      赵茵这几日,一直都感受到了被这两个词支配的恐惧。

      登基穿的几套衣服都做好了送过来,赵茵一套一套地试穿,穿上黄色的衮服她也没有预想中的兴奋之感了。

      赵茵细细摸着传说中的龙袍。

      听李安德说,这龙袍是织工们没日没夜足足赶了一百多天才赶制出来的,质地和工艺决定了一天只能做不到大拇指的一节那么长,幸好他是小孩,尺寸小,要是她身形是个成年人的话,一件龙袍估计得做半年。

      龙袍上的龙用的是真金线,龙鳞用的是孔雀羽,做工超级好,随着光线的变化颜色也会变,穿在身上感觉龙就活了。

      李安德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连连感叹真龙天子现身。

      赵茵脸上挂着鄙夷的笑。

      她是真龙天子吗?不是,她只是一个还魂的人而已,还是个女人。

      这个世界上有真龙天子吗?嘁!

      在礼部选定的黄道吉日里,赵茵身着龙袍,在李安德的引领下,登上天延门城楼。

      礼乐庄重肃穆,让她的内心生出一种敬重之感,特别是在祷天告地的时候。

      她要向天地祷告些什么呢?国泰民安?她好像还没有家国天下的豪情,她也从未感受过国破家亡,她一直在意的都是她自己,她在,这个世界就在,她不在,世界也不存在,对她而言,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她要为自己求些什么呢?她目前还只是一个孩子,还没有一定要做个明君的压力,不管她有没有能力,这个国家的中央机构一样能运转,那些大臣们个个都是有能耐的,但是也没到缺哪个就不行的地步,国泰民安的愿景,是由大家共同来实现的。

      那么,她就求自己能一世安乐吧,谁人不自私呢。

      彼时的紫禁城四周没有高楼,在城楼上,视野极为开阔,放眼望去,苍茫大地尽收眼底。

      赵茵此时还只是个不满十岁的儿童,身高不够,为了彰显皇帝的威仪,让她站在城楼上睨视大臣们的时候不被护栏遮挡住,司礼监特地为她搬了一个木头台阶过来。

      站上加高的台阶,明黄的龙袍在苍茫旧黄的天地之间,点亮了一抹光。

      满朝文武着朝服跪在御道的两侧,等着他从上面下来。

      站在权利的最巅峰,说完全没有感觉是骗人的,任谁站在这里,都会生一种呐喊: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不是唯唯诺诺地活,不是木偶一样任人拉扯地活,是要快意人生,有价值被需要地活着!

      坐在奉天殿里,当司礼太监宣读诏书,属于她的一代王朝正式拉开序幕的时候,赵茵暗暗下了决心,她一定要……

      让苏喆做上秉笔太监。

      新皇帝即位有几套固定的操作套路,如大赦天下,提拔自己的人。

      赵茵这个新皇帝也按照这个套路在走。大赦天下的诏文是辅政大臣们拟好的,提拔一朝新臣也是他们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赵茵不必知道谁是谁,他们只是希望以她的名义盖章而已。

      那么多新臣的人名单里,加上一个苏喆应该不是大问题吧。

      赵茵现在用的秉笔太监都是先皇用的,共有五人,他们都有丰富的经验。所谓秉笔太监,就是私人秘书,主要负责精简奏文的内容,由他们处理过的奏文,几句话简洁地将需要批复什么事情一清二楚地表达出来。

      现在的赵茵还没有被赋予批答奏文的权利,她拿到的奏文都是由文渊阁的大学士们预先批答过的,她只是过一下目而已。

      赵茵在擢升内监的一个奏文内,把苏喆添了上去。

      擢升了一批人,加进去区区一个苏喆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吧?

      她抱着侥幸心理,却不想,她遭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袭击。

      先是皇太后李氏叫她过去。

      李氏之前否了她关于苏喆的提议,现在赵茵没跟她商量就私自把人写了上去,赵茵的行为让李氏很生气。

      “跪下!”李氏一直严格管教他,现在也不管他是刚登基的天子,说跪就让他跪。

      她是生母,她能让当今皇帝跪。

      “皇儿,先别说你提一个目不识丁的做秉笔太监之事,你知道你随意的一个批复意味着什么吗?”李氏痛心疾首,“我对你千叮咛万嘱咐,没想到你一登基就按照自己的性子乱来,我平时是这样教你的吗?”

      李氏红着眼眶,身子气得微微颤抖:“不认识到你自己做错了什么,你就一直跪着!”

      李氏一口气喝完宫女端来的一杯茶,躺进塌中,面色疲惫。

      李氏在为赵因登基的事上下了不少功夫,她经常会去看望赵因的学习情况,跟他的几个老师交流,表面上是关心皇上,实际上李氏去的好多次张齐都在,她是在拉拢张齐。

      李氏这几个月也没睡过一个好觉,儿子那么小就登基,什么都不懂,她得帮他,一步步走稳才行。

      这件事上,李氏气的不是赵茵要不要升一个太监,她看的是大面,升谁不升谁目前还轮不到小皇帝说话,文渊阁的大学士们批复过的折子就是定论,小皇帝不能随意更改,只要稍有改动,势必会造成文渊阁大学士们的不满,小皇帝不信任他们,这会引出很多麻烦。

      李氏目前不希望哪个地方出一点差错,她只希望能好好的,朝中局面就这样安稳下去,直到小皇帝有能力亲政的时候。

      进来一个宫女,在李氏耳边说了什么,李氏丢下一句:“好好想想你的错。”就走了出去。

      另一个房间里,苏喆略带不安地候着。

      皇太后李氏走了进来。

      李氏本名李珍,出身平民。

      大宗朝一直有向平民纳妃的传统,很多平民百姓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有机会飞上枝头,不惜举家千里迢迢迁入京城,京城中有类似后世的妃嫔培训班,主要培训宫中的礼仪和规矩,还有诗书画乐舞等加分才艺,进培训班等于是参加海选,名额有限,为了确保命中率高,培训班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

      首先当然得是平民,会有专门的人做家世调查;其次得长相端庄气质好,符合宫中选妃标准;再次,年龄得合适,基本都是十三四岁。因为是平民出身,也只有经过培训班培训的才有机会在决选胜出。

      大宗朝几乎每届皇帝都有几个从市井之中选出来的妃子。上行下效,因而几乎皇家的每个皇子,都有从平民良家之中挑选侍妾的传统。

      李珍成为先皇的妾室的时候,十三岁,那时候先皇还是誉王,不过才十五岁,十年之后李珍生下赵因,再两年之后,誉王成了皇帝,母凭子贵,李珍被封为贵妃,再四年之后,李珍又诞下一位小皇子,升为皇贵妃。

      在先皇子嗣薄弱的情况下,后宫之中唯有李氏的两位小皇子生存,李珍这个皇贵妃的地位十分尊崇,出身平民,李珍不争宠不持宠,彼时的皇后陈娇对李珍也十分友好。

      陈皇后丧子后,李珍将自己第一个儿子送给了陈皇后,还一直教导他如何侍奉陈皇后。赵茵在穿过来之前,赵因每天都会去向陈皇后请安,嘘寒问暖,言语乖巧,陈皇后每每用诗文考他,他总能对答如流,深得陈皇后欢心。

      苏喆认为,李珍这样为人处世,一方面源于古代妇女身上的传统道德感,另一方面,就是她本身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三皇子登基,陈娇和李珍分列为两宫皇太后,平起平坐,陈娇基本倾心礼佛,朝中之事也不再过问,李珍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太后。

      苏喆不是第一次见李珍,在皇上登基之前,她经常去看望皇帝的学习情况,督促他,与张齐有过不少交流,苏喆还认为,李珍是个格局宽广的人。

      李珍也不是第一次见苏喆,从他出现在皇太子身边做侍读起,她每次都会多看他一眼,这是赵因挑选的第一个人,他到底为什么会被赵因挑选中,李珍很好奇。

      特别是,在小皇上登基之后,急切地要将他升为秉笔太监,李珍不得不重视起这个小太监来。

      李珍坐下来,接过宫女递的手帕慢慢擦着手,打量跪在房中的苏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