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 54 章 ...
-
熙鸾派了家人去给耀先送信,也是照看之意,回头便忙着参加各种春宴,一则为耀先物色媳妇人选,一则也是留意为两个侄女提前看好好相处的婆婆和大姑子小姑子。
恰好三月里大哥王俟因上了一个高产稻米的折子,被圣人又扔回了户部,直接越级成了正三品户部右侍郎,王家也算是门庭显贵了,毕竟还有个二品总督的叔父,耀先的身价一下子就涨了不少,原先不太搭话的人家也有松了口的。
熙鸾却不敢轻易定下人选,先把老圣人铁杆的几家剔除,再把和几位皇子走的太近的几家去掉,再挑挑姑娘本身能立得起来的,也就那么两三家了。
一家是从二品翰林院掌院的嫡次女,一家是同级刑部侍郎家的嫡长女,一家是皇室落魄勋贵家,却有个做外任知府的的嫡长女。
“翰林院掌院家是个嫡次女,有些娇惯,姑娘却是个明理的,就是性子有些过于活泼,刑部侍郎家的嫡长女,为人很是稳重,长的还算清秀,是家里的长女,很是会照顾弟妹,皇姓的那位姑娘,原本不在咱们的册子上,只上次在郡主的宴会上见过她,才上心了些,今年十四岁了,因是原配嫡长女,从小没跟着父亲和继母上任,在家和老祖母及二叔一家一起住着,长得好,性格坚韧,难得的是人不古怪,很爽利,我一下子就看上了,也是快及笄了,被老祖母拉出来见人,怕她被耽误了的意思,我看那位祖母还是挺看得上咱们家的,就一起拿来给你参详参详。”熙鸾将三个候选人都拿来给史氏参详,傅氏还未出月子,先跟史氏商量好了,等出了月子再和她说。
“高门嫁女,低门娶妇,翰林家的闺女还是算了,刑部侍郎家的嫡长女不错,那位皇姓的闺女也不错,咱们不求嫁妆多丰厚,只要能和耀先过到一起,别娶个搅家精回来,我就满足了。眼见着傅氏年纪还小,这耀先媳妇进门之后,有多年当不了家,也别太要强的性子。”史氏不亏是老人家,人生智慧比之年轻的时候,有了质的飞跃。
“是,侍郎家的嫡长女是真不错,只有些怕她过于让着弟妹了,和耀先说不到一起去,毕竟耀先的两个弟弟都不是同母的。皇姓的那位,兄弟姐妹都不是同母,这方面和耀先应该能想到一起去。我想着这一两个月再好好打听下两边家里,等耀先秀才考完,不管中不中,回了京,都该定下来了。”熙鸾还是更倾向于那位皇姓的那位上官姑娘的。
“好,再看看,等耀先回了京,咱们再去透话。前日听说咱们二姑爷,荣府那位琏哥儿,升了工部郎中了?”史氏说起了贾琏,也是戏剧,去年大选之时,二老爷贾政升了工部郎中,贾家还摆酒庆祝了三天,今年恰逢会试,三年一次的吏部考核,有工部一位郎中外任去了,空出来的位置好多人抢,没想到被贾琏得了手,这下子二老爷又沦为和侄子同级的尴尬,今年贾家也没听说要摆宴了。
“自去年他们大房的二姑娘成了二皇子侧妃,大房和二房就有些水火不容之意。老太太也不知是真老糊涂了,还是心偏到胳肢窝了,还是打压着大房。只大房现也硬气了不少,熙凤那里日子好过了些,毕竟有些下人见风使舵的,看大房起来了,也是依附上来了。”熙鸾对这个还是有些了解了,熙凤例行的,过一段时间要跟熙鸾吐槽下贾家的没规矩,乱七八糟的事情。
“也好,凤哥儿日子过得不易,还是我儿有福气。”史氏对帮熙鸾定了这个女婿还是满意的,前期没出息,却对闺女好,后期有了出息,也没乱来,史氏对冯紫英现在是好的不得了。
“大嫂有了耀祖,人也能安定下来了,娘就歇着吧,这两年让三房大嫂带着她,也该管起来了。”熙鸾看傅氏尚可,人也有些才具,只继子年龄大了,也没有太多她发挥的地方,大房掌家奶奶的角色,想必还是可以撑得起来的。
“就是有了耀祖,傅氏这里,唉,所以我想让你找一个能管家的姑娘嫁进来,不看重,门第,等耀先媳妇进门站稳了,让耀先媳妇管着,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两年。”史氏的话,让熙鸾有些震惊,也有些心疼。
“娘,何必这么累呢?儿孙自有儿孙福,相信耀先也未必希望您这么累的帮他筹谋,大哥的心正,必不会偏向继室幼子的。娘这样,傅氏怕是有些想法。”熙鸾知道史氏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从小带大的大孙子,俗语说的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定的命根子,没有小儿子,有大孙子的史氏,充分印证了这话果然不错。
“傅氏的想法我知道,在娘家就帮着兄长管家,她那个嫂子也是个没用的,越是这样,越不能让她掌了家,否则以后和耀先媳妇,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耀先媳妇进门,比她小不了几岁,一辈子就被压着了,这都是惹祸的根源,与其把人的贪欲养出来,不如一开始就不给她希望来得好。”史氏对这些事情,看的越发通透了,熙鸾这些年过得顺遂,这方面反不如史氏了。
“娘说的,也有道理,这样看来,这两个姑娘,我还真是要好好看看了。”熙鸾告别了史氏,过了几日又去给黛玉添了妆,林大人今年升了二品内阁学士,黛玉又是未来的北静王妃,林家现在可谓是门庭若市了。
到黛玉出阁,熙鸾又见了两个姑娘几次,心里也有了谱。只等耀先童生试是否能过的消息了。
傅氏出了月子,果然史氏没有放权,只让两个孙女管着一些事情,总账一直在史氏手里,史氏也没有像原来几个孩子一样,要求带孙子,耀祖仍然由傅氏带着,大哥在这方面完全没有这根弦,觉得母亲是体恤他们,让傅氏好好带着孩子就行,是母亲心疼你了。
傅氏心里不管如何想的,却也不敢说什么,毕竟史氏是婆婆,在原配嫡长女的榕姐儿跟前,本来也没有很有底气。
等到耀先中了秀才的消息传了回来的时候,傅氏就更不能说什么了,可能也看出了婆婆的打算,专心带起了孩子。傅家那头本来也是没有根基的人家,对于王家的事情就更没有发言权了。
六月里金陵那边传回来的消息,耀先中了秀才,还想参加当年的秋闱,只让家人回来报喜,人却没回来,写了信给家里的长辈请安,熙鸾也收到了耀先的信,解释了此次只是想下场增加些经验,道十月回京,并感谢姑姑给他相看了人家,和对两个妹妹的照顾,定不负祖母和姑母的期望云云。
熙鸾从冯紫英那头的消息,知道南边现在正如火如荼的整顿中,有几个官员下马,也有几个被提拔,圣人在用人上,向来有自己的想法,倪二在南边通政司做的不错,熙鸾也不大多打听,毕竟最近实在是太忙,又听说嫁到二皇子府的迎春有了身孕,产期就在年底。熙鸾听熙凤提起现在大房倒是起来了,宫里头二房的贤德妃娘娘小产,人一直不大好,据说跟新晋的灵嫔湘云有些关系,二婶险些没气死,却也不敢直接就跟宠妃过不去,湘云夺了元春的宠,恐怕是贾老太太和二太太都没想到过的,现在却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十月里耀先果然从金陵回转,见了已经半岁多的三弟,也未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到底出门这近一年的,人也历练了些回来,居然还顺道带了今年金陵的出息回来,史氏老怀大慰,直夸孙儿出息了。
耀先回来,婚事便提上了日程,史氏带着耀先去京郊上了一次香,耀先的婚事就定了下来,就是那位上官姑娘,说起了跟皇室也是远亲了,姑娘的祖爷爷,算是出身皇家的旁支,只是本朝初建时封了个一等将军的爵位,到了上官姑娘父亲这一辈,已经没有爵位继承了,索性去参加了科举,中了进士,外放了多年,王家去提亲,老太太应了下来,并写信给儿子,要给孙女定亲,上官大人也没有二话,听说是三品人家的嫡长子,又是勋贵出身,不但应了下来,还将继室和几个孩子送了回来,道反正明年回京述职,位子估计也要动一动了,让儿媳回来张罗长女的亲事。
上官姑娘的继母回来后,老太太并没有撒手,仍然是亲力亲为的等孙女的婚事年前下了定,方才安心准备起孙女的嫁妆。
王家对上官姑娘的嫁妆也不报太大期望,耀先对上官姑娘印象很好,也不排除,少年慕艾之意,但是估计都有继母,都有异母兄弟姐妹也算是两个人有共同语言了,其实耀先也见过刑部侍郎家的嫡长女,却没什么波动,也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直到见了上官姑娘才松了口,想要娶人家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