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对于京城来说,夏季的清晨总是来得特别早。当阳光薄薄地打在承乾殿的屋顶上的时候,也不过丑时刚过。

      可是承乾殿外的台阶上却满满地跪着满朝文武,大家都表情惶恐,却又是各怀心事。

      但不管门外是何种景象,承乾殿内却是另外一种情况——虽然已是初夏,可是殿内仍旧拉着厚重的窗帘,甚至在中厅还点着旺盛的炉火,温暖着层层帘幕后躺着的当今圣上。

      当今圣上自登基以来,至今已经40年有余。自年少称帝以来定三番,平外敌,轻赋税,虽比不上那些盛世大帝名垂千古,但是也绝对称得上是个称职称责的好皇帝了。
      都说人过花甲古来稀,皇帝日理万机,凡事都亲力亲为,身体早就不行了,身体自前两年病发以来就没好过,去年冬天突然恶化,这都半年了,他也终于栖身于病榻,日日靠药物维持生命。

      外面早就风传这朝廷就要易主了,可是该易给谁,说法不一。

      皇帝早在二十年前就立了其第五个儿子为东宫太子,太子单名一个秋字,人称太子秋,不过立秋为太子并不是因为其才华有多出众。相反,太子的资质十分平庸,只因他的母妃是圣上极其宠爱云贵妃,于是子凭母贵,在太子秋只有三岁的时候,一向贤德的皇帝竟然不停群臣规劝,力排众议,坚持将秋立为太子。
      按理来说,就算太子的资质再不济,不过子承父职也算是历代传承下来的规矩,可是偏偏现在有一个呼声更高的皇帝接班人,那就皇上最小的弟弟嘉硕亲王。

      说起这个嘉硕亲王,他虽然是皇上弟弟,不过因为是先皇的老来子,所以比起太子秋的年纪并没有大上多少岁。据说,嘉硕亲王出生时,就有高僧说过他骨骼清奇,眉目间有帝王相。

      美中不足的是,嘉硕亲王的生母仁妃出身民间,当初嫁入帝王家也只求平平安安,清清静静。皇子们为了太子之位兄弟残杀、反目成仇的故事自古就有,并且不在少数,所以当嘉硕亲王随着年岁的增长,显得愈发伶俐时,仁妃也就愈发担心。

      于是,仁妃做了一个可以算得上是自私的决定,在她临终的病床前,她只求皇上一件事,那就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因为仁妃自进宫以来就与世无争,先皇一直都觉得亏欠于她,所以不管心里有多么不愿意,也只能答应她的要求。

      失去母妃仁贵妃的那年,嘉亲王也只有十岁,同时他也失去了做太子的权利,可是他记得母妃临终前交代给他的话——即使不做皇帝,也不能荒废学业,不一定非得是太子才能给父皇排忧解难,也不一定非得是皇帝,才能造福百姓。

      于是幼年嘉硕的课业始终是皇子中的头名,就连长了他好多岁的,并已被立为太子的大皇子也是对他疼爱有加。嘉亲王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封为定和大将军,独自带领十万大军出兵边境,并在半年之内平定了骚扰大周朝近十年的匈奴之乱。

      凯旋回朝的时候,他的长兄,也就是当今皇上,封给他嘉硕亲王的名号。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嘉硕亲王的政绩也愈发优秀,不仅帮助皇帝处理朝政,更是因为他正直的性格得到了许多同僚与百姓的拥护。
      这不,皇帝的健康一告急,关于嘉硕亲王接班的风声就又传了出来。

      不过,我们要说的却不是太子秋与嘉硕亲王之间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或许太俗套平淡,或许太血腥阴诡,而他们不过是我们故事的启明灯而已。

      我要说的故事,现在才要刚刚开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楔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