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立威(2) ...
-
朝中老臣大多看杜国安不顺眼,禄王乃是太-祖嫡亲的长兄。此人无德、无能,又没有什么胸襟,平生既好享受,又刚愎自用,并不是个好相与的人物,但他样样都不好,唯独投胎的本领的好,赶上太-祖对亲眷仁厚。
随太-祖起兵的亲近族人不少死在战场上,所以活着的那些就显得分外珍贵。
再加上禄王并不是得人心的性格,将他放到繁华的江南,太-祖也不担心他与当地世族大家联合,反而能用禄王的庸碌贪婪衬托出朝廷的光辉伟岸。于是,禄王平平安安的盘踞在江南的小片封地之中,享受当土皇帝的荣耀。
杜国安此人出身贫寒,曾因过目不忘的本领被当时大才收入门庭做弟子。大才也未曾看错了他,他精于诗文,深通儒、道、法三家,二十六岁出师的时候,他师父曾说已经没有能够教导杜国安的本事了。
杜国安本人也立志要有一番作为,改变他贫寒出身带来的困窘处境。
杜国安才学出众,不是个矫情的人,与人交谈的时候妙语连珠,很快和明相攀上关系,成了明家的座上宾。某次宴饮的时候,杜国安曾在醉后直白的与明相说,“都说文士读圣贤书,有青云志。每次提到钱,就好像很庸俗似的。真是奇也怪哉!这世道为什么对读书人如此刻薄,难道好日子是读几本书就能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我读书就是想有个官职,能让自己和家人吃饱穿暖,有什么不能对外说的。”
杜国安的话虽然没有寻常文士动不动表明自己心如白雪的高洁风范,可也没有不妥当的地方,颇为诚恳。明相当时认为寒门出身的杜国安若是任职,必定能脚踏实地,成就一番功业,不但改变自己的贫困家境,也能令天下寒士得以蔽身,因此,在酒宴过后,将杜国安举荐给了太-祖。
当时天下抵定,朝中缺少人才。明相是太-祖的左膀右臂,他举荐的人一定不会缺少才华,太-祖一听说杜国安的名字立刻将他宣召进宫,亲自接待了杜国安。
太-祖打定主意,只要杜国安塌实肯干,他即便腾出九卿的位置也会以一方大员的官职善待此人。
不成想,杜国安见到太-祖后,夸夸其谈,对于刚刚安定下来的朝堂不说缓政宽仁,倒字字句句都是如何针对各地豪强,严刑峻法让他们卑躬屈膝。
秦朝虽然重法家之术,可发展了几百年下来早就意识到只有“法”是不够的,也不能缺了其他学派的描补支持。杜国安此话一出口,太-祖当即变色,对杜国安本人十分反感。
可人是明相送进来的,太-祖不好疾言厉色的将人哄走,思考了杜国安这条十分有煽动力的三寸不烂之舌后,太-祖想起了即将动身去江南的长兄禄王,把人送到长兄身边。果然,杜国安和禄王一拍即合,话里话外都是当个大王要如何高深莫测,对待臣下该怎么摆谱的话。
把他们一起送去江南的时候,太-祖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明相因为杜国安在太-祖面前胡言乱语,也狠狠丢了面子,自认没有识人之能,此后再看中什么投书给他的文士也要先拘在丞相府中,给自己打下手办事两三年,确定是能做实事且思想符合秦朝现阶段发展的才会再说给太-祖和先帝认识。这种办法虽然极大的拖慢了人才进入朝堂的速度,可确实再没出过令皇帝和明相一起尴尬为难的情况。
按道理说杜国安跟着禄王去了江南,事情到此就该结束了。
可禄王蠢笨,只要几句看似有理有据的话就能把禄王说得晕头转脑,杜国安在伺候禄王七年多之后,忽然腻烦了。他不再想陪着禄王在封地之中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看到秦国蒸蒸日上,曾经在杜国安醉酒之后说过的话再次浮现在他脑中,他又想去当国家建设的总工程师了!
其时太-祖驾崩,先帝登位,一批在建国后装腔作势的老臣瞧着先帝身体羸弱,想要制衡先帝,而和先帝斗到了一块。
杜国安从中看出机会,立刻派人从江南传书给先帝,再次将法家最阴暗的“权术”之法灌输给先帝,指出各位老臣的弱点,盼着先帝采纳他的上书,看中自己。
先帝很欣赏杜国安的权术思维,也确实从中采取了一些相对温和的、不会令全部陪着太-祖打天下的老臣离心的办法,将不听话的刺头清理出朝堂,回家荣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先帝认为,杜国安是个趁人之危的小人,不足以信,就像根本没接到他上书似的,完全忽略了此人。
明相后来从先帝嘴里听说此事,终于意识到自己当初结交杜国安,真是险些跳进大坑里。
若不是有两代帝王的信任,连他自己都得成了“阴谋算计”皇帝的权臣代表!
明相嘴上不说,心里却终于彻底跟杜国安断了联系,而同朝为官的其他朝臣在见识过杜国安的所作所为之后,也对他为人十分反感。
杜国安经历过太-祖和先帝两代帝王拒绝,总算是明白他这辈子没机会进中央了。
不知道杜国安怎么想的,他因此两次打击在禄王封地里居然憋出一腔愤懑愁绪,在诗文上成就越发高拔出众;而根本没有识人之能的禄王又因为杜国安“高洁有远志”的诗文,对他越发看中,事实言听计从了。
过去貌合神离的一对主从终于达到思维上的衔接,禄王全心全意想要捞钱享受,杜国安帮着禄王想方设法的捞钱享受。后秦建国短短几十年,原本富庶的江南封地居然被禄王和杜国安搜刮得地皮里都没了油水,封地百姓不断典儿卖女。
安康大长公主是太-祖的亲妹妹,也就是禄王的亲妹妹。按道理说,兄妹俩就算关系一般,到底是同母所出,总该有几分香火情。可说来是在是太不巧,天下大乱的时候,禄王只顾着自己逃跑,丢下了安康大长公主自生自灭,后秦建立以后,安康大长公主下降的夫婿乃江南大族,自己封地紧挨着禄王。
无论为了自己口袋里的钱总被禄王捞过界,还是丈夫家的利益收到禄王打击,安康大长公主跟禄王的关系是一日不如一日,兄妹俩终于势如水火。
当初先帝在世,一个是他亲伯父、一个是他亲姑姑,哪一个也不是好得罪的。
先帝拿伯父和姑姑没办法,只能谁叫委屈,就偷偷给谁些银钱上的补偿,到后来禄王和□□都发现先帝的钱袋子容易掏出钱来。于是,不管真心还是假意,兄妹俩对着先帝哭穷、哭委屈得频率更高了!
这一次禄王和安康大长公主闹起来,一来是禄王确实挖煤挖到了安康大长公主的封地里头,二来两人缺钱了,想拿着不大不小的事情试探永安帝,看看小皇帝是不是跟他爹行事作风一致,对于宗室十分宽仁优容。
不想,永安帝是个较真的。
禄王和安康大长公主说起事情缘故,刚刚跟着大司农梅雪来学了税务的永安帝脑子里直接出现的记忆就是江南这些年的税收,从来没包括他们俩买卖煤矿的钱!
永安帝对着两人的使者刚一问出“税呢?大司农和史官何在?将国税与《起居录》找出来,朕要对着看看禄王和安康大长公主这些年来都经营过何种产业,是否向国家缴纳过税金。”
是的,虽然封地是你们的,封地里头的出产你们也可以随便取用,但你们做生意的话,还需要给国家上税,不是白赚钱的!
自打太-祖当上皇帝,谁敢问禄王和安康大长公主要税金?
杜国安和安康大长公主的使者顿时傻眼了,磕磕巴巴了老半天也说不出合适的话来为主人脱罪。
因此,明相送进宫的四个天才少年睁大了眼睛看着小皇帝铁面无私的将杜国安和安康大长公主的使者送去廷尉府上接受调查,并且派人严查禄王和安康大长公主这些年偷漏国家税金的事情,责令他们把欠国家的税金补上。
四名文士少年心里也经历了惊涛骇浪。
谁告诉他们永安帝从小居于深宫,不得先帝宠爱,没接受过正统教育,所以脑子不好使的?
这样还叫脑子不好使,他们这群压根没想过通过讨税来打击藩王和公主们嚣张气焰的“天才少年”算什么?
说永安帝蠢笨的人,怕才是脑子不好使!
之前还心高气傲的四个少年,没等明相用永安帝朱批的文章打击他们,就已经全部底下高傲的头颅,全都老实了。
听完梅雪来的讲述,明相动动嘴,然后什么都没说。
他发现自己最近夸奖小皇帝的次数有点太多了。
“后来呢?老夫对杜国安了解颇深,他可不是个坐以待毙的人,要是在牢里老老实实的一点不挣扎,那就不是他了。”明相转而问起其他事情。
梅雪来对着端坐高位捧着一份文章细读的永安帝撇撇嘴,轻声说:“杜国安又上书了。”
没错,是又。
杜国安完成了给老中青三代帝王上书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