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1、后记(书琰、崔皓) ...

  •   他离开了,多久了?有十年了嘛?是的,十年,明天又是他的忌日了。年复年,又是一年,每一个日子,他都会无意识地想到他,似乎他从未离开过,然后恍恍惚惚中发现,他早已不在了。
      说来也奇怪,这个顶着络邑朗清的皮相出现的人,只存在了短短四年不到的时日,怎能叫他十年不曾有一日能忘记呢?
      依旧是这条路---由皇宫东门通往御书房的路,十年,每日来来去去,每日看着皇城金灿灿的恢宏宫殿,想起的不是御书房里等着他的小皇帝,也不是任何国家大事,而是他---络邑朗清,那个只做了三个月又十七天的“华圣帝”,华夏王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也他心里的一个传奇。他突然出现在这个世界里,如同战神一般,退天狼,灭锡镕,一手建立华夏王朝,当所有人都似梦非梦地惊叹于他的功绩之时,他却突然辞世,短暂的生命恰似天际划过的流星,是黑夜里的奇迹,任谁都会不自觉注目,消失之后,惹人唏嘘感慨。
      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风不太急躁,阳光不太耀眼。脚下是打磨的极度光滑青石板,眼前尽是金碧辉煌,雕栏玉砌,放眼四顾,那一个个笔挺的侍卫让皇宫更加庄严,偶尔一队侍女走过,又是一片妖娆妩媚的景象,就是这里,天下最奢华的地方,也是天下最大的牢笼。有时候,他会不仅去想,是不是因为害怕被禁锢,他才会选择离开?
      当年,那些是是非非,他能猜出了七八成,后来宜王意欲掌控朝中大权,他自然而然将他的死因猜了出来,只是他不知道,他怎么会甘愿?这是一个谜,就跟他的来历一样,不会有人能给出答案。他曾经忿恨地去找寻原因,甚至痛恨自己不能为他报仇,不过现在对他而已,谜底已不重要了,那些日日萦绕在他心头的原本就不是他的死,而是他的生,他的笑,他的语态,那些时而深沉、时而天真、时而狂傲的种种,永远不会消失暗淡的回忆,十年,梦里梦外,都似真实存在的回忆,让他早已分不清,生死之间的距离...
      “崔太傅。”一个侍女迎面走来,向崔皓盈盈施礼,打断他早已远去的思绪。
      “柳绿?”眼前的这个侍女二十有六,早已是宫中的老人了,常人随侍小皇帝身边,是崔皓再熟悉不过的人了。
      “太傅...”柳绿斟酌了一下语句,最后只说道,“皇上正在御书房内,请太傅快些去看看吧。”
      崔皓不禁奇怪,皇上虽然年幼,却是从小聪慧过人,十分懂事,十四岁的人早已习惯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平日里处事冷静的模样好像已经是个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了,是什么事能让小皇帝失了常性?他又是什么样的反应能让柳绿来迎他?
      崔皓加紧了脚步随着柳绿去往御书房。
      御书房外的侍卫个个表情异常紧张,崔皓不禁小声问到:“刚才谁来过?”
      侍卫摇摇头,低声道:“回崔太傅,早朝回来时皇上还是好好的,刚才不知怎么就将殿内随侍的太监轰了出来。”
      崔皓皱了皱眉头,吩咐柳绿守在外面,自己一个人推开了御书房的门。

      崔皓一进门,里面的景象让他不由一惊,奏章书册散乱一地,茶碗摔了个四分五裂,一块碎片上还占了血迹,就这样悲惨地躺在崔皓脚边,像是那个内侍太监遭殃了吧。在这一片废墟之中,唯有小皇帝斜靠在龙椅上,小小少年一身端庄威严的明黄,双眼呆滞地看着桌面上的一本薄薄书册。
      “臣崔皓参见皇上。”
      “太傅请起。”小皇帝声音很轻,似乎有些脱力,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崔皓微微皱眉,心想着是不是要问,还是由得小皇帝自己告诉他。
      这十年来,朝中大权由宜王一人把持,虽然华圣帝留下了不少心腹在朝中各个重要的职权部门,但是几番明争暗斗,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人人须得小心谨慎地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滑若泥鳅一般,不让宜王抓住一点把柄。要不是朗清对他们实在太好,恩情难还,故而只能尽心竭力地扶助小皇帝,说不定早甩袖子走人了。小皇帝还年幼,不足以应付宜王,这群朗清的肱骨之臣暗自忍耐,步步为营,都为等着小皇帝成年,能撑起华夏王朝的这片天,这份任重道远甚至超过了当年打天下时的危险。偶尔,一群老朋友聚在一起,会说笑道,这是朗清留给他们的难题。
      崔皓就是其中一人,只是他十年来太傅之位未曾动摇过,不仅因为他极少正面参与国事,不会主动跟宜王过不去;加之他为人平淡喜静,不曾参与党争;对小皇帝也不似那些老古板一样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跟礼教扯在一起,整天口若悬河的招人讨厌。不过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宜王念着过去的情分,虽然不再是知交好友,却也是善待他的。
      “太傅,我父皇之死,华圣帝之死,你可知其中隐情?”
      小皇帝如此一问,崔皓吃惊不小。须知小皇帝即位时不过三四岁,正是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动的年纪,即使后来慢慢懂事,隐隐约约知道皇家那些血腥斗争,却也从未问过瑞王和朗清的死因,他不问,崔皓自然也不会说起,过去那些秘史都在御书房里,他若想知道,自己找来看便一清二楚了。书琰这孩子是命苦,也早熟,七八岁时就把童心和天真都丢弃了,崔皓看见这么一个孩子,日日装得跟成人一般,年少而寡言,面上都顺着宜王和一众朝臣,暗地里计较着心里不禁怜悯,这些年,也真是对书琰非常好,把他当自己的儿子一般教养疼爱着。如今,他突然问起那些陈年旧事原本崔皓坦白说了也无妨,只是,小皇帝刚刚发完脾气,是否于此有关?
      小皇帝见崔皓抿嘴不答,也不怪,自顾自的说道:“太傅,朕是你一手带大的,小时候的事情朕记不得,太傅该是很清楚的吧。”
      崔皓毫不避讳地直直望着书琰,看着他黝黑的瞳孔里闪烁着恨,透出嗜血的红光,“皇上,想知道什么?”
      正如书琰所言,崔皓是看着他长大的,他太了解这个小皇帝的性子了,脾气跟他祖父---明瑞皇帝像极了,心思极重,小小年纪就工于心计,是悲,因为少了这个年纪本该有的天真,也是喜,只有这样才能坐稳皇位,将来与宜王一争高下。所以,崔皓一直都帮着小皇帝,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他对他都绝无隐瞒,如此,小皇帝对他也是真心实意地敬重着。

      “太傅可还记得华圣帝留下的那个谜语?”

      崔皓微微点头,他当然记得,那是朗清死的前一天交给他一封书信,说是等书琰长大了代为转交。他当时虽有疑虑,却没有多问一句,只是将书信收好,直到朗清突然暴毙,他顾不得其他,先拆开看了。
      他本以为信里会有什么遗旨,结果却是两行密码,正是朗清用于传递密信的暗语。崔皓是朗清的亲信之一,自然知道怎么解开着密码,但是朗清把想告诉书琰的话都藏在了御书房内,而崔皓即使是太傅,也有不能擅闯御书房。
      崔皓初闻朗清突然暴毙,慌乱惊恐悲伤在他心中翻江倒海,情感容不得理智多思考,就驱使他犯险偷入御书房,寻找朗清留下的东西,找到的不是给书琰的东西,而是给崔皓的信。
      而那封信被崔皓视为珍宝,因为那是他唯一留给他的东西。信上的每一个字都已在崔皓心里,让他时常想起,朗清临死之前的那份平淡。世人只看到他的功绩,叹他英年早逝;宜王只看到他死前无奈,以为他能坐享其成,笑朗清痴人,还是看不懂学不会那些阴谋诡计,才会上当受骗。只有崔皓看完了信,才恍然明白他只是回到属于他的世界而已。朗清不在乎功绩和皇位,所以他可以走的潇洒,可是带不走的情和回忆却让他苦,公主的离开,让他心伤,却也给了他放手离开的机会和借口,让他以为,离开,回去,才是正确的决定,如果自由和爱情都是他的奢求,那么不如不求,让一切都随着他的离开而消散。
      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没能在任何人的掌控之中。
      至于朗清留给书琰的,却是崔皓不知道,没找到的。于是他只能在书琰十岁之后开始教他朗清编的密码,让他自己去解朗清留下的谜。
      “皇上已经解开谜题了?”
      “不是解开,而是无意中找到的。”书琰的口气显得失落,想来是因为不是自己解开谜题带来的挫败感吧,只是他和崔皓都不知道,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谜题,不过是朗清的障眼法而已,只要书琰想要了解朗清一步一步走向皇位,一步一步统一天下的传奇历史的时候,去翻越十年前那段历史的时候,就能把他留下的手札找出来。只是在御书房藏书数十万的浩瀚书海里,朗清薄薄一本手札实在太容易隐藏了,放进去就跟没有一样。
      书琰叹了口气,又说道:“太傅,朕这个皇位究竟是怎么来的?朕恨他,过去以为他和父王有相同的结局全是上天给他的报应...是报应吗?”
      报应?崔皓觉得可笑。他明明比任何一个皇帝都仁慈,为何要他背负“报应”二字?同时,又是一阵心凉,被朗清一直保护着的书琰,居然是这么恨他。若不是朗清心中内疚,那么在他死后,杜修等人和岚一定会先把公主和朗清的孩子找回来继承大统,哪里会是今天的局面?
      崔皓不说话,但是他的神情书琰看得很清楚,不由嘲笑地说道:“是朕忘恩负义?忘了这皇位是他给我的?那么我父王和母后呢?他们的死就是活该?!”
      崔皓暗自叹气,这皇家的家仇,谁说的明白呢?让他不解的是朗清究竟留下了什么让小皇帝这么大反应。
      书琰随手翻动着朗清的手札,问道:“太傅可知公主现在身在何处?”
      崔皓不由一惊,他虽然早猜到书琰可能会问一些与当年有关的事情,再细想,大胆猜测着本薄薄的书册应是朗清的手记之类的,其中必定提及了公主的离开,和那个朗清从未见过的孩子。
      “回皇上,臣不知。当年公主离开后,先皇曾派人四处打探却是渺无音信。”崔皓的话半真半假,这是他第一次对书琰有所隐瞒和防备,也是对朗清的忠诚。
      书琰没有更多的表示,只道自己想休息,便自顾自地离开了御书房。早在崔皓来之前,他就问过柳绿同样的问题,柳绿也是一句不知道,现在崔皓的回答早在他意料之中,却难免叫他失望。

      这一天,崔皓和书琰各怀心事,都为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只是皇家的事,皇家的人,总是有太多说不得秘密。秘密不是因为没有人知道,而是因为没有人会说出来,让它就这样深埋心底,自个儿明白却又要糊弄别人。

      数年后,书琰无数次翻动朗清的手札,将他的故事和心情回味了千百遍,早已说不清是恨还是敬了。从他第一次翻看着手札时,心里涌出的爱恨,无奈和悲痛,早已沉淀下来,让他不断斗争,为了朗清建立的这个华夏帝国,为了他父亲不曾拥有的帝王美誉,为了他自己背负的命运。
      而崔皓也始终不知道,当时的书琰,才十多岁的年纪,第一次有了要杀人的想法,宜王,和公主留下的孩子,威胁着他帝位的人,他都想杀。
      朗清的手札,他自己经历,自己叙写的故事,让书琰下定决心不做宜王的傀儡,要比朗清更圣明,要做千古留名的好皇帝,同时也让他从此深陷,沦为政治和皇权的奴隶。

      或者,在书琰百年之后,他的子孙也会找到属于他的手札,再看他的故事,再谱一段的历史,成为另一个传奇。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51章 后记(书琰、崔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