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1、后记之一 ...

  •   自王道一回去后,忽必烈便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和平占领了宋土,除却宋朝皇室成员,当真是不乱杀一民一兵,于是,这场改朝换代进行的出奇顺利。

      不久后,忽必烈建立新朝,他还特地取汉学经典《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年号为“至元”,并于同年命宋朝旧臣刘秉忠住持规划建设“元大都”。

      元大都位于燕京地界,也即日后的北京市市区。在刘秉忠的设计规划下,元大都整个城市街道的布局,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

      此外,忽必烈还重用提拔了一大批像刘秉忠这样精通汉学的官员为新朝效力,这些厉害人物,在宋朝时不受皇帝重用,却在元初的政坛上大显神通,他们对元代的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制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这批饱学汉官的共同努力下,元朝的政体大体与前朝相仿,但又在宋代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善,其中一项,就是变“路台制”为“行省制”,也即是从元朝起,中国的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然而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的野心并没有就此止步,中原方定,他的目光又瞄向了远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

      吐蕃世代统御青藏高原地区,从唐朝起就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友好的睦邻关系,但是忽必烈这个“侵略家”可不会满足于跟人家只拉拉小手,做做邻居。他想要的,是将整个青藏高原都纳入他元朝的统辖之下!

      也许是在征服中原的顺利过程中尝到了甜头,让忽必烈彻底信服了王道一的那一套理论,于是在征服西藏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动用武力,而是多次派出使节前往吐蕃,希图用和谈商洽的方式平稳过渡政权。

      忽必烈无疑是一位聪明卓越的政治家,经过和王道一那一场谈话的启迪,让他对这些政治怀柔之术有了深刻的体会。于是,不过几年,他就利用吐蕃内部的政教矛盾和蒙古军享誉世界的兵威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外交谈判,威逼利诱之下,使得青藏高原终于归顺元朝,也自此并入了中国的版图。

      元朝无疑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想让这许多民族能够和睦共处在一个朝廷的统治下,在政治上必定要下足功夫,好在忽必烈现在已经开窍,搞起政治来丝毫不显弱势,几年之内,就将元朝治理的井井有条,固若金汤。不得不说,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帝王的材料。

      而要搞政治,忽必烈绝对不会放过利用王道一这么一个在民间极具政治影响力的人。

      说起王道一,便还是要从那次金帐谈判讲起。

      自从王道一回到隐居桃源之后,倏忽之间,便声名鹊起。这也难怪,像她么一个孤身赴敌营,又奇迹般挽救了数百万黎民于水火中的传奇女子,想不火都不行。

      如果说两年前的华山论剑只是让她在江湖武林间威名赫赫,那两年后的这一次精彩的外交谈判,更是让她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

      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们认定了王道一一定是一位有大学问的智者,在这种情况下,王道一的隐居愿望又一次泡汤了。

      由于蒙军曾浩浩荡荡的到达过桃源,所以自襄阳一行后,王、黄二人的隐居地便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开来,没过几月,便有人寻到桃源来拜访王道一。

      那些只为猎奇而来的人固然可以不见,但有些向她讨教学问的学生子却不好就直接赶人,毕竟人家是费尽千辛万苦不远万里赶到这里求教的。

      起初,王道一也是好心,若有人诚心问她学问上的事情,她便认真解答,直到那人的疑惑完全解除了,再欣然送下山去。

      可是到了后来,随着她名声日渐响亮,赶来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王道一便有些招架不住了。

      就在这焦头烂额的时候,还是黄蓉出了主意,“韩子有云,‘传道,授业,解惑’,本就是为国为民的好事,人多怕什么,咱们开一处讲演道场不就得了。再说,你之前不就想过要做夫子嘛。”

      在多年前背着黄蓉来桃源求一灯大师治伤的时候,王道一确实说过想要教学生的话,但那也只随口一说,幻想罢了,谁能料到若干年后竟就能实现了。

      王道一犹豫道:“话是这么说,但若往后来的人越来越多,吵到你们怎么办?”

      黄蓉笑道:“那有什么,这桃源这么大,令辟一处地方就是了。”

      王道一想想,决定听黄蓉的。

      于是她在距离她们住处十里以外的山坡上设了一处简单的讲坛,在那里为赶来求教的学子们答疑解惑。

      王道一也确实是个非常有才的人,学问渊博,谈吐隽雅,很快便有更多闻名而来的学生聆听受教。

      学生太多,统筹安排便成了一个问题。正在王道一又开始头疼的时候,忽必烈就适时的来“帮忙”了。

      至元二年,忽必烈下达一道御令,特为道一先生在桃源建一所书院,这一举动,不仅解了王道一的燃眉之急,更是新朝廷向全天下展示元朝乐意与中原汉民和睦相处、文化融合的愿景。

      此时正值元朝新都建成之时,忽必烈迁都中原,正可以此来显示朝廷态度,安抚民心,从而顺利入主元大都,统摄中原。

      以王道一的影响力,这件事很快便会传遍天下,尤其是传进那些儒生的耳朵里,朝廷的这个小动作花不了国库多少钱财,却能起到最大范围的宣传作用。

      忽必烈让中原士林晓得一个信号:放心吧!新朝不会打压你们本土汉学,相反,还会鼓励汉学的发展。

      这一下子,天下学子云集响应,陆续来到桃源求学。当然还是会存在一些瞧不起女子的腐儒抱着讥讽态度而来,想要拆王道一的台。但是这些人总是会在听过王道一几天课后纷纷折服于她广博的学识,进而成了她的忠实信徒。

      王道一讲授学问有自己的特点,她不像其他教书先生那样规定好要讲的书目,她的课程从来就没有课本。她也不按什么固定步骤讲课,总是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针对一个问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容儒、道、佛为一炉,博闻强识,触类旁通。

      正所谓“你永远不要小觑一个仅在半日之内就能将忽必烈说服之人的口才”。虽然知识都很晦涩深奥,但王道一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用最朴素的语言阐明最深刻的道理,举重若轻,循序渐进,学生很自然就都学会了,这个境界就高了。

      于是有学子开始盛传:受教先生一堂课,胜读万卷圣贤书。

      王道一对外界怎么传她的倒是没有关注过,她只整日安安心心和家人一起过日子,她出门讲课的时间实在也不能算多,每日上午待太阳完全升起来了,才慢慢悠悠从家往十里外的书院走,等黄昏初降之时,便罢课归家,从不托课,就算遇到再关键的地方也留到明天再继续讲下去,一天中再除却午休,授课的时间基本上只有三四个时辰。

      有时候黄蓉想下山了,她便索性挂起几天的“免课牌”,等一家人在山下玩够了,再回来重新开课。

      王道一讲学,一不为贪图学费,二不为培养学生去考功名,因此节奏也随性的很,一点也不急功近利。可说来也巧,或许就是她这般毫无压力的授课方式,使得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乐意来她这里求学。

      人都说古代对女子偏见颇重,这话总体来看没错,但也不能忽略了个别特例。只南宋一朝,前有披挂上阵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梁红玉,后有一代婉约词人李清照,这些女子个个受宋朝百姓爱戴称赞,那么现下,为什么就不能再有王道一呢?

      小小的讲坛被朝廷扩建成了颇具规模的书院,管理起来就更需条理了,王道一虽不贪图钱财,但管理书院总是要经费的,况且她也不能白白付出劳动,让学生都觉得知识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吧。所以但凡讲学授课,从孔子到朱熹,古今圣贤都没有不收束脩(学费)的道理。

      王道一收束脩的方式也很柔性。大体全凭学生自觉,自觉家境殷实一点的学子,就多交点,交一金;家境一般的,便少交点,交一两便可;实在是很贫苦的,就只交一个铜板也行,意思一下得了。她的原则是,束脩多寡都没关系,只要是来认真求学的,她都不会难为人家。

      如此又过两年,桃源书院里的学生已达三千之数,天下学子蜂拥而至,络绎不绝,王道一的学问竟逐渐自成一门显学。当其时,学子们都以能自称一句“曾受教道一先生门下”为荣。

      这时,正逢忽必烈意欲征服吐蕃,见王道一在民间影响愈广,便顺了民意,亲下一道口谕,将通往桃源必经的那一处高大奇伟的山门命名为:道一门。

      朝廷索性又召集几百能工巧匠前往桃源,花半年之功,在那山门顶端凿刻上“道一门”三个大字,用以作为天下学者表率。

      这依然是忽必烈政治表演一部分,王道一本人倒不以为意,忽必烈把她推到这么一个高度,为的就是向吐蕃、向万民展示他一个蒙族帝王的胸襟罢了。

      王道一和黄蓉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无论忽必烈做什么,她们都不会轻举妄动,依旧本本分分的住在桃源里,对朝廷大事绝不多嘴。

      无论现在忽必烈对她们多么好,她们也永远清楚的记得,忽必烈对王道一是有忌惮之情的。所以她们绝不可张扬,绝不可与朝廷政治沾边,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像现在这样,低调的、闲云野鹤一般的,认真教教学生,整日就讨论讨论学问,如此才是最安全的做法。当然,这也是她们乐意过的生活方式。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王道一本无意插手政治,她就这么一直保持着散散漫漫的讲学生活。但日积月累下来,桃李竟广布天下。

      许多年以后,在元朝第二任皇帝的努力下,朝廷恢复开科取士,再过几十年,人们惊奇的发现,那时的元朝朝廷之中,竟有大半官员都曾经在王道一的书院里学习过。

      于是,元朝一代,有歌谣传世:“满朝栋梁材,皆出道一门。”

      不过这都是后话,在此先按下不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1章 后记之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