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宿卫是鸿雁 ...

  •   没几日,谢九渊的奏折就通过宿卫的暗线传进了宫。

      顾缜接过三宝转呈的奏折,放在案上,没有第一时间查看,反而关注起了送奏折的宿卫统领,海涂。

      京宿二卫,虽说都是世家纨|绔侍卫军,但毕竟京卫还是得日日演习训练,不算太过松懈,而宿卫统共也就五百来人,借口巡视宫城人手不足,训练都是训三天休一天,比京卫吊儿郎当多了。

      宿卫统领,就等于是纨|绔头子,家世和武功都是宿卫中最好的,海涂是随成祖立下汗马功劳的朵颜将领的后代,虽说一代不如一代,但相较于纯正的大楚人,海涂是相当高大威|猛,竟生生被启元帝盯得出了一脑袋汗。

      启元帝登基起就没怎么搭理过他们宿卫,怎么现在起了兴趣?该不会他们拿尚方宝剑打赌的事情暴露了吧?

      “海统领。”

      启元帝终于开了尊口,把海涂跑得没边的思绪唤回来,海涂立刻恭谨地应道:“臣在。”

      “宿卫每日守卫宫城,该是十分辛劳。”

      这顶高帽海涂可不敢接,赶紧垂手抱拳:“陛下谬赞,职责所在,分内之事。”

      “海统领过谦了”,启元帝笑道,“原以为宿卫只负责宫城防务,此次初回启用宫外暗线,也办得如此速度妥帖,实在是令朕刮目相看。”

      但海涂此时也镇定下来,庆幸自己做了准备,坦言道:“宿卫不敢居功,暗线是先帝爷留下的暗桩,臣等只是维护保留罢了,能派上用场,是臣等的荣幸。”

      说着,他屈膝一跪,从袖中抽出一张图纸,举过头顶,献道:“所有暗桩皆记录在此图中,今日终于得见陛下,请陛下明察。”

      接到命令的时候,海涂就疑惑过启元帝怎么会知道他们宿卫手中有暗线,这暗线是先帝留下的,告诉谁都有可能,但是唯独启元帝这个被先帝厌弃赶到佛堂的十八皇子,不可能。

      按道理,这图纸他早该献给启元帝,只是他虽无反意,私下却有些隔岸观火的自保意思,不想被文谨礼认为是小皇帝的人,就打着启元帝从未召见的借口,一直没说。

      三宝复又接过图纸呈上,启元帝却同奏折一样,放在案上,没有打开,张口就问:“江南的十二处暗桩,如今调拨了多少人在那里?”

      启元帝竟是早就知情的?!这下子不光是脑袋,海涂彻底出了一身冷汗。

      难道先帝所谓的废弃另有隐情?说书话本里都很喜欢说帝王把真正看重的人打进冷宫的桥段,莫非事实就是如此?

      海涂喝酒听曲听得太多,此时脑海中各种猜测策马奔腾,完全呆愣了。

      “海统领?”三宝公公不悦地提醒他,在圣上提问的时候走神,这可是大不敬!

      海涂意识到启元帝还在等自己回答,一个激灵,更加恭敬地回答:“江南官场复杂,人多反而易乱,所以每处暗桩只配了三人,灵活调动。”

      “很好。”顾缜不咸不淡地夸了一句,忽然转移话题问起:“海统领年轻有为,可经历过献帝末年的夺嫡之乱?”

      海涂:“微臣今年三十有五,夺嫡之乱时,任宿卫副统领。”

      “哦?”顾缜似是十分感兴趣,接着问,“那是立了什么大功升的职?”

      海涂:“惭愧,微臣并未立功,是九皇子殿下斩了前统领,说‘那就由副统领的接上”。

      “原来如此。”顾缜点点头,未做点评,只道:“那么,海统领一定明白‘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的道理,喝花酒听曲儿,也只有太平盛世做得。”

      这话是意有所指,海涂却不敢妄测,只谨慎道:“微臣惶恐。”

      启元帝似是嗤笑了一声,没再继续说,吩咐道:“下去吧,午后找个人来取朕的回批,记住,找个耳聪目明不多说话的。”

      “臣,领旨!”海涂一叩首,领了命急匆匆走了。

      顾缜闭目养神,猜测海涂一定会找人打探先帝对他这个十八皇子的真正态度,这消息一走漏出去,必然会掀起波澜。

      而海涂能打探到的结果,只会让他更加困惑。

      这是应该的,连顾缜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男人,一个后宫美人云集的帝王,却偏偏非要去百般折磨一个心善慈悲的女人,连女人为他生的儿子,都成为他辖制女人的工具。

      这一切,居然仅仅因为,这个女人不爱他。

      她只是拜佛路上,遇见了还是皇子的先帝,不忍见据说遇了山贼的一行人又饥又渴,命侍卫分了部分吃食与清水。

      一次善举,注定了她悲惨的一生。

      先帝失踪那日,檀林殿失火,他在岫云寺听闻消息时,母妃已经按照先帝留下的旨意葬入皇陵,那么檀林殿的“失火”究竟如何也就不言而喻。这事,是九皇子办妥的。

      六岁便与母妃骨肉分离,十年未见一面,竟是连入殓都不能够。

      思及启元十九年奉天殿的大火,顾缜一哂,他们母子大抵都跟火犯冲。

      “陛下,可要用杯参茶?”三宝见顾缜眉目间似有仇怨,忧心不已,建言道。

      “嗯。”

      顾缜轻声应了,喝了几口参茶,先看了暗桩布置图,才打开了谢九渊的奏折。

      谢九渊上奏,是因为民商船每处漕运口岸都得上缴通船费,和官船畅通无阻相对比,有感而发,思索之下,认为民间商贩本就重税,再增加通船费的负担,很不合理,应该适当少收甚至不收,这样,商船往来成本低了、速度快了,税收自然也就多了,是两全其美的事。

      顾缜对着奏折直乐。

      前世,他久居佛堂深宫,不懂其中的弯绕道理,是谢九渊耐心指导,将其中缘由与他分说明白的。

      如今,却轮到他来教年轻的谢九渊。

      顾缜勾着嘴角,用小楷写了回批,想到谢九渊登船那日渡口的插曲,挑了眉,换张纸又加了几笔,等墨干了,用蜡封了口,从三宝端着的盘里挑了个木匣装好。

      三宝公公内心腹诽,这一套下来,哪是回批奏折。

      古时候有个词,叫鸿雁传书。

      “悄悄编排我什么呢?”顾缜拿起奏折往走神的三宝头上一敲。

      三宝捂着脑袋,麻溜儿地跪下,似是委屈,请罪道:“奴婢怎么有胆子编排圣上,奴婢是想着,圣上似乎有两三日没去看世子了。”

      还真是。

      顾缜点点头,“传下去,晚膳让世子到东暖阁与朕共用。”

      “是。”三宝公公低眉顺眼地应了。

      谢九渊收到顾缜的回批时,已经临近金陵,过两日就能登船上岸了。

      船上的主考官员大多晕了船,没晕船的也不大舒服,没了咬文嚼字聊天扯关系的兴致,都在自己船舱挺尸,宿卫们比官员们好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唯独谢九渊跟没事人似的,宿卫们这才想起这个钦差身上有真功夫,对谢九渊多了一份尊重。

      宿卫是乘着快舟追上官船送来的回批,不仅谢九渊对他们突然的尽责感到惊讶,连跟着谢九渊的宿卫们都很惊讶,送得快又没钱拿,干脆送到金陵在岸上等就是了,还能趁机逛逛秦淮河,这是怎么回事?

      “这位宿卫小哥有劳,请稍等片刻,本官阅后才知是否需要回奏。”谢九渊接过木匣,客气道。

      送信的宿卫赶紧躬身一礼,“职责所在,大人客气了,您请,我候着便是,没什么劳烦的。”
      态度也客气了很多。

      谢九渊没有细思,随意拱了拱手就回房查看,他刚进了房门,那个送信的宿卫被越发疑惑的宿卫们拖到一边说起悄悄话来。

      打开木匣,谢九渊拿出蜡封的回批,还未展开,竟从宣纸间翩然落下一根青丝。

      谢九渊捻起青丝,在指间缠绕了几匝,凝视片刻,将它收进了腰间的墨色锦囊。

      顾缜的回批写得是通俗易懂。

      “通船费由漕运口岸地方收取,本意为贴补地方雇佣漕工、维护河道的支出。商税由商人行商之地收取,依据是大楚税赋政|策。废了通船费,再由朝廷拨款雇佣漕工、维护河道,地方一样要贪。狐狸偷鸡,虎吃羊。收了狐狸的鸡,多给老虎一只羊,狐狸岂会坐以待毙?开了老虎的胃口,天长日久,老虎又岂会只满足于多一只羊?如此,税收不增反减矣。”

      “爱卿不平则鸣,朕心怀甚慰。只是废通船费此计绝不可行,爱卿既然有心,在江南定要多看、多听、多想。”

      谢九渊一怔,自己走南闯北,也当过地方小吏,竟是不如久居深宫的启元帝思虑深远。

      手中信纸一皱,谢九渊才发现底下还有一张。

      “听闻爱卿在渡口英雄救美的事迹,朕思及那日苗人王上殿朝贺,倒也我见犹怜。”

      谢九渊霎时出了一身冷汗。

      俄而,又从中咂摸出一丝兴味来。

      提笔写了回信,塞进这两日写好的奏折里,出门交给宿卫带回京城,那宿卫也不等上岸,跳到快舟上,就掉头走了。

      跟着谢九渊的几个宿卫,对谢九渊亦是越发恭敬。

      猜测大约是启元帝在京城做了什么,谢九渊将这些都放置一边,反复斟酌起江南考场的事来。

      两日后,官船靠近了金陵繁忙的渡口之一。

      “大哥!”

      一个惊喜的少年挥着手,躲避着来往的人,朝着官船跑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宿卫是鸿雁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