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鸡蛋 ...

  •   以后自己开火做饭,可比三家人一起吃的时候费多了,油盐酱醋,什么不是钱?不过好在烧火的柴火不用发愁,去山上拾柴火就行,家家都是这么办的。

      东西都要开始置办起来,柴凤芹赌气说跟着她们过,但张茉莉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老两口也不可能不管两个儿子。

      关于老两口跟着老三家这件事,吴敏和苗红红从心里没有什么意见,现在不比以前,江有福当队长那会儿,在村里地位高,现在官被撤了,和普通生产队队员的待遇相差不大,柴凤芹又不挣工分,她俩心里明镜似的,不过老大老二不愿意,老人还得管,不然会被别人戳脊梁骨。

      就这样,三家人约定好,江有福夫妇的伙食,由每个儿子家负责一个月,在哪吃饭,当月的粮食就归哪个儿子。

      江文恒没离开多久,家里就变了天,张茉莉真不知道回来怎么跟他交代,走一步看一步吧。

      苗红红是急性子,说办就办,下午三家人就分好了粮,张茉莉把自己的粮食归置好。

      家里一共养了八只鸡,每人两只,每户养鸡都是有规定的,超过一定的数量,大队里是得来人没收,幸亏他们家人多,才能多养两只,既然分了鸡,张茉莉打算自己在院旁边的空地上搭一个小鸡窝,不为别的,省心!所有鸡都住在一个鸡窝里,喂食都麻烦。

      苗红红和吴敏见张茉莉搭了鸡窝,也效仿她在屋子旁边搭了窝。

      幸好江家的院子大,搭几个鸡窝空地还有不少,手里握着两只鸡,张茉莉心里踏实了,分开过日子也有好处,当家做主了,什么都听她说了算。

      按照柴凤芹的说法,一只母鸡每天能捡一个鸡蛋,运气好了顶天两个蛋,她这两只鸡,一天最少能收两个鸡蛋,攒上半个月,就能拿出去卖了,换点票回来。

      吴敏的鸡蛋可就不像张茉莉这样全能存下了,一儿一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里唯一有营养的食物也只有鸡蛋了,一天俩鸡蛋,她舍不得都吃光,每天煮一个鸡蛋,给孩子们分着吃,剩下的一个攒着卖钱。

      分伙的日子过了几天,张茉莉也没觉得不自在,虽然累点,但也能接受,每天早上起来,从外面抱柴火烧炕,顺便煮点棒碴粥,蒸点红薯,她一个人的伙食省心,一做就是一整天的量,现在天气微微转凉,倒也放不坏。

      张茉莉的粮食虽然不多,但是这些天江文恒不在家,就省了一张嘴,做饭的时候她的手再紧一点,也能熬过今年。

      张茉莉把分到手的两斤面粉拿出去换成了红薯,大队里发的可是上好的富强粉,面粉又白又细,城里人都不一定吃得到这么好的面粉。

      外面偷偷拿去卖,一斤面粉能换来不少红薯。

      大队的口粮每年都有定数,除去上缴的,还要留出招待粮和饲料粮出来,等到分粮的时候,按照七成的基本口粮和三成的工分粮来分,张茉莉工分多,总能比别人多出几十斤。

      细粮每年也分,但是量不多,也就是解解馋,肯定不能每顿都吃,家里不够吃的,就把细粮全都换成红薯,以前江家的日子还凑合,细粮都留着自己吃。

      可现在不同了,分伙之后,按照张茉莉的食量,细粮对她来说就是“奢侈品”,最多是梦里咂摸咂摸味道,可舍不得留着吃。

      张茉莉把换来的红薯背回来,苗红红隔着屋门问:“弟妹,就那么一点白面,留着吃多好?”

      “先填饱肚子再说吧,细粮可舍不得留。”

      苗红红又嘟囔一句:“还不如跟我换呢。”

      自从分粮之后,老大老二家的伙食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巴了,尤其是老大家,有两个孩子呢,孩子每年也分粮食,苗红红看着也羡慕,有娃就有粮,她就是肚子不争气,一直没怀孕。

      不掌家不知柴米贵,张茉莉自己做了几天饭,就深知柴凤芹的不容易,家里那么多张嘴,每天都瞪着眼睛守着锅里这点吃食,不节约不行。

      张茉莉的灶台上摆着的油盐酱醋,都是三家分好的,也就两个手指节那么高,要吃好多天呢。

      张茉莉一早起来就打扫鸡窝,鸡窝得保持干燥和通风,母鸡有了好环境,才能下更多的蛋,为了母鸡多下蛋,她想了不少办法,村里瞎眼的孙奶奶听说是养鸡的一把好手,一只普通的母鸡,不是那种专下蛋的蛋鸡,在她手里每只一天都能下两个鸡蛋。

      张茉莉跑过去问了好几次,孙奶奶闭着嘴巴也不说有啥秘诀,张茉莉没办法,只能观察人家的鸡窝,唯一和她家鸡窝的区别,就是张奶奶家的鸡窝特别干净。

      不管有没有用,张茉莉回家就拎着扫把仔仔细细扫了一遍,至于鸡饲料,现在人还吃不饱呢,就给鸡喂点糠,有时间的时候,张茉莉从外面捉点虫子回来喂鸡。

      每天捡鸡蛋的时候张茉莉最开心,这么精心的养着,可两只鸡一点良心也没有,每天雷打不动的一颗蛋,张茉莉捧着蛋,忍不住叹气,一颗就一颗吧,总比没有强。

      二嫂那的两只鸡像是受到了惊吓,每天连一颗蛋都下不出来,垂头丧气的没有精神,可吧苗红红愁个够呛。

      农村院里一点风吹草动也瞒不了人,江家人分伙吃饭的事情很快传了出去,不过因为分伙没分家,看热闹的风凉话也说不出几句来,可即便是这样,江有福也阴沉着脸,沉默了好几天。

      等张茉莉再去孙奶奶家时,孙奶奶问她:“丫头,你们分伙做饭了?是你两个嫂子提议的吧。”

      张茉莉没吱声,过了一会儿才说:“文恒没粮食,我吃的又多,分伙也正常。”

      孙奶奶冷哼一声:“他们也狠得下心,现在知道分开了,当初文恒在城里上班,每个月花花绿绿的票子发那么多,他当时也没成家,还不都是贴补到家里了?老大家两个孩子为啥养的白白胖胖的?奶粉麦乳精可没少喝,听说文恒阔气的很,糕点果子一买就是一斤。”

      孙奶奶摆摆手:“算了算了,这毕竟是你们的家事,我也不嚼舌根了,你这孩子,每天下工就往我这跑,帮忙干活,我都说了不告诉你咋养鸡,怎么还来?”

      张茉莉傻笑两声:“来习惯了,反正我也是闲着。”

      孙奶奶叹口气:“养鸡也没啥大秘密,只要肯用心,就能养好……”

      她刚想继续说,有人在外面喊:“孙奶奶在家吗?”

      张茉莉回头一看,是大队的几个知青,张茉莉站起来往外走,其中一个叫韩惠的喊住了她:“茉莉,你别走,我有事找你。”

      张茉莉皱皱眉,她找自己能有什么事?

      韩惠是城里来的知青,她们同一批一共来了十几个人,被公社分到了不同的大队,她们大队接收了四名知青,这几位都是高中毕业的学生,现在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韩惠是知青里最漂亮的,水汪汪的杏仁眼,梳着两条黑油油的麻花辫,皮肤很白皙,一看就是城里的姑娘。

      韩惠来的那年张茉莉还没和江文恒结婚,她见到过韩惠管江文恒借书,两个人还去田里大榕树下面聊过天,当时村里有人传过,说他俩处对象,不过被两位当事人否认了。

      结婚后张茉莉也醋溜溜的问过江文恒,江文恒信誓旦旦的说不喜欢韩惠,可张茉莉不太相信他,那么好的一个城里姑娘,大队上年轻的小伙子倾慕她的可不少,她才不信江文恒能例外呢。

      像韩惠这样的城里知青,都是巴望着以后能返城的,再加上后来江文恒没了工作,在张茉莉看来,不然两个人说不定能走到一起。

      只是这些话她也不能老说,显得自己太小气了,结婚后江文恒和韩惠往来不多,因为江文恒是大队文化最高的青年,所以和知青沟通的工作,大队交给了他,平时有事商量都是大伙一起的,张茉莉也放心。

      大队能买得起电视的只有一两家,黑白的电视搬到院子,里里外外围着好几圈人,张茉莉也懒得凑热闹。那么挤,还不如在家里看星星。

      知青们也这样,不愿意去看电视,可娱乐活动也没什么,闲暇时间也就是看看书了,公社没有图书馆,想看书只能自己想办法,整个大队有杂书的只有江文恒了,所以知青们喜欢管他借书。

      现在的环境下,杂书是不让看的,但架不住大家偷偷看,《红与黑》、《牛虻》、《第二次握手》最受年轻人的欢迎,韩惠他们几个知青,管江文恒借过两次书,这次她是要还书的。

      这种事不能放到台面上说,她四周看了看,拉着韩惠去了旁边:“书在哪呢?我跟你去拿。”

      “在知青宿舍下面的箱子里藏着。”

      韩惠带着张茉莉去了知青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大队旁边不住人的几间瓦房,知青们来了以后住在这儿,下乡的知青每年有口粮指标,每年三百六十毛粮,每个月三十六斤,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不够吃。

      张茉莉在灶台上看见了玉米面饼子,就是颜色不太对,韩惠解释道:“粮食不够吃,玉米棒子碾碎了混在玉米面里贴的饼子。”

      队员的生活比知青要好一些,赶上收成好的时候,每年能分五百多斤粮食,可知青每年的粮食是定额的,自留地就巴掌大一块,菜长的也不好,像韩惠刚来得时候,白白净净的,现在也是面黄肌肉。

      张茉莉刚接过韩惠递过来的书,就听见外面闹闹哄哄的,听着像是大队的方向,她把书揣到怀里,小跑着去了大队。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