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十章 ...
-
敬翔(?-923) 五代后梁宰相。同州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位华阴县西北)人。字子振,为五代时后梁大臣。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客居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为朱温所识,温于战争中,他曾参与策谋,故深受温所信任。曾历任检校礼部尚书、检校右仆射、太府卿等。后助温篡唐。官知崇政院事,迁兵部尚书及金鉴殿大学士等。朱温死,他郁郁不得其志。后唐庄宗李存勖攻入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又因不愿事后唐,故自杀而死。
少年英才舍科举求大业
年轻的时候敬翔就聪明过人,反应灵敏,他酷爱读书,尤其擅长于写文章,人称少年英才。按照历来的传统习惯,学而优则仕,他也在唐朝末年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未能金榜题名,因此心情郁闷。或许他还想着下次再满怀信心地去应试,但黄巢的起义军却在这时攻占了长安,乱世之中,敬翔只好逃奔他乡,暂寻出路。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敬翔走上了人生的转折之路。正所谓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如果敬翔没有转投他乡,仍沉于科举考试一条路,那也许就很难有朱温的霸业了,同时,敬翔自己也难有一番成就,最多不过是科举及第后做个普通的官吏,适时地转变观念,重辟蹊径,敬翔这种思路很值得我们学习。
朱温识英才
敬翔先到了汴州(今河南开封),投靠了同乡王发,王发当时在刚上任的宣武节度使朱温手下任职,做观察支使。可是王发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将他引见给朱温,敬翔并未怨天尤人,而是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替军营中一些不识字的将士代写书信、奏章,同时也暂时解决了生活困境。敬翔的文笔流畅优美,通俗易懂,很受官兵的喜爱,有时他写的一两句话竟被当成警句在军营中广泛流传。机遇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朱温也很喜欢这些浅显通俗的警句,当听说是部下王发的同乡所写时,便对他说:“听说你有位老乡很有才华,你带他来让我见见。”
见到敬翔,朱温便问他:“知道先生很精通《春秋》的大义,我现在有些根基了,很想学习《春秋》里边的方法来作战,以图更大的事业,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敬翔朗声答道:“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谋而制胜。古代的礼俗到现在都没有沿袭下来,变化极大,况且是用兵之道。一味学习《春秋》就是因循守旧,结果只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百战难以百胜,那么大王的大业也就很难有希望了。”
朱温听后连连点头,非常高兴在军中得到这样的智谋之士。他马上让敬翔担任了军职,每逢行军打仗,敬翔都追随左右,时间不长,敬翔向朱温提出改换文职,因为他发觉自己不太喜欢做武官,更不擅长领兵打仗,指挥作战,而做文职却是他的特长。朱温很爽快地答应了,改任他为“馆驿巡官”,专门负责文书奏章的起草工作。从此,敬翔成了朱温的重要幕僚,他的才华崭露也有了很好的机会。
雄才大略助霸业
朱温自从有了敬翔这位军师的辅佐,争霸事业逐步走向了成功。敬翔的才干初次显露是在与秦宗权的争夺战中。黄巢死后,部将秦宗权称帝,并且攻占了河南西部地区,成为朱温在中原的最大对手,秦兵压境,以三十六营兵马围攻汴州,朱温兵少难敌,一方面派人招兵,一方面向外边求救。在这个过程当中,敬翔的奇谋良策接连不断,料事如神,最终在汴州北边的孝村大败秦宗权,使之势力大衰,后来朱温又调集重兵围歼,秦宗权被捉,押赴长安处斩,朱温也因此而进封东平郡王。朱温对敬翔大为赞赏,说他与敬翔相见恨晚,还异常感慨地说:“天降奇人,以佐于我!”可惜的是,许多史书未能将敬翔的智谋详细记载下来。此后,凡是遇到军机大事和施政方略等问题,朱温都要向敬翔询问讨教对策。
为辅佐朱温,敬翔的计谋有时也很奇特,或者称之为诈计,这也是在刚做朱温幕僚的时候,朱温极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但常常苦于兵力不足而无所作为。想出去征兵又怕各地的军阀阻挠,所以,常为此而愁眉不展,敬翔趁机献出了良谋奇计:“明公如果要图大业,难免要和四邻有所冲突,与其固守不如立即出击,可以让您的部下将士假装叛变而投向敌方,然后您再奏明圣上以及四周诸侯,以袭击镇压叛徒为名,击溃敌方。”朱温照计行事,果然大有收获,不但小胜敌手,更主要的是每次都能借机招兵扩军达十倍之多,朱温的兵力逐渐得以扩大。兵不厌诈的计谋被敬翔运用得灵活自如,原先曾援助朱温抗击秦宗权的朱瑾兄弟,最后也被朱温扣上一个诱降其兵士的帽子,然后出兵攻击,最后俘杀了朱宣,朱瑾被迫南逃投奔了杨行密。朱温则占领了他们原有的领地,势力也超过了河东地区的李克用。
但是,朱温有时也刚愎自用,不肯听从敬翔的忠告。在打败赵匡凝之后,朱温的欲望陡然膨胀,先是上表向唐昭宗强要淮南节度使的官职,然后就想乘刚战胜赵匡凝得其部属的余威,一举扫平淮南的割据者杨行密。敬翔赶忙进谏阻止:“我们这次出师征伐不足一个月,就已平定两大镇,辟地达数千里,远近闻之,莫不镇慑,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威慑力,暂时收兵休整,然后再待机而动。”但朱温根本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结果冒进的军队在中途遭到暴雨袭击,士气低落,最后攻城时又连连失利,大败而归,不到黄河不死心,吃了大亏的朱温这时才醒悟过来,后悔当初没有听敬翔之言。这次反面的教训使朱温更加器重这位精明而能干的谋士。
经过了长期实践考验,敬翔成了朱温时刻不离左右的心腹军师。
朱温本性狡诈多谋,人们很难猜透其意,而且经常猜疑众将,动辄斥骂滥杀,文武群臣对他都很畏惧。而敬翔做事却非常机警多智,他极少在众人面前向朱温进谏,为的是不使他难堪,敬翔用的是心智,注意观察朱温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微小变化,凭此就能揣透其内心所想。有时朱温所做之事有所不当,敬翔便因势利导,予以暗示提醒,朱温也是一经察觉便心领神会,然后必然改正。有时如果朱温指挥布署不太周全,敬翔就设法及时予以补救。因此,敬翔对朱温的辅佐形迹,众人竟难以察觉,更不用说知其内情了。外有敬翔全力佐助,内有贤妻张惠指点,朱温有幸得内外贤人相助,其霸业也就有了很坚实的基础。
敬翔不但辅佐朱温成了诸侯的霸主,而且在后来朱温灭唐建梁的过程中也是他多方出谋献策,促使称帝成功,敬翔的官职也随之越来越高。在朱温发兵迫使李茂贞交出唐昭宗,从而取得对唐昭宗的控制权后,由于朱温的全力保举,唐昭宗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还被赐号“迎銮叶赞功臣”。
后梁第一大臣
朱温称帝后,更是对敬翔备加重用,朱温将昔日唐朝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在唐朝时枢密院一直由宦官掌管其大权,此时由敬翔任首任长官,可见朱温对敬翔极为器重。事实上,知院事一职甚至比宰相职权更重,可以先和皇帝议事于禁中,然后再向宰相宣旨施行。至于宰相的日常奏请,也要先通过崇政院送达皇上。受此重任后,敬翔更是勤于政务,内外事务无不用心。例如在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四月初夏时,朱温派刘知俊征讨西边经常侵扰边界的割据势力,但又担心作战是否会取胜,就设宴召敬翔来询问。敬翔在宴席间侃侃而谈,详细剖析了当地的山川走向,郡县的虚实情况,甚至出征部队的多少都了如指掌。在座的人无不惊叹敬翔的才干,连朱温也是赞叹不已。
朱温后来又升敬翔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在后梁首次设大学士,便首先授予了敬翔,说明他的功劳已经超过了众人。
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年,从军作战运筹帷幄,昼夜谋划,自己常说只有在马鞍上才能得到休息。可惜朱温死后,后梁末帝未再重用敬翔,以致亡于后唐,敬翔也无奈而自尽身亡。
在朱温病重时,将敬翔召到床前委托后事,让敬翔将朱友圭逐出京城,出外任刺史,朱友圭便发动兵变,杀死父亲朱温,自立为帝。朱友圭对敬翔非常危忌,虽然以李振代替他任崇政院长官,但为了使群臣与他合作,还是任命很有威望的敬翔为宰相,敬翔表面上接受任命,但经常称病在家,与朱友圭保持距离。
等到梁末帝朱友贞上台之后,也未重用敬翔,而是宠信赵岩等人,敬翔受到这些权臣的排挤,终日郁闷不乐,忧虑着后梁的江山社稷。
朱友贞并没有其父朱温的那点才干,在他的治理之下,后梁很快走向了灭亡。对内他没有能够处理好魏博将士的问题,却导致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兵变,终于丧失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在和李存勖的对抗战争中更是处于下风,自己深居宫中,不了解战况,更不了解将士,却自负地任意调兵遣将,妄下军令让刘寻急进攻敌,导致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丢失。后梁军在杨刘(今济南西南)被晋军大败之后,敬翔无法忍受这种残败局面的继续,径直上殿向朱友贞慷慨进言请命出征:“国家连年派将士出征,但疆土却日渐削减,这不只是因为兵骄将怯,还因为调兵遣将不得其法。陛下平日深居宫内,和您商议国家大事的都是些左右的随从,这又怎么能料敌制胜呢?先皇在世之时,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半领土,虽然也亲率虎臣骁将连年征讨,也不能扫灭河东的劲敌李克用父子。现在敌人的兵马已迫近郓州,陛下却没有像先皇那样亲征杀敌,这是臣没有及时奏明的第一件事。此外,臣还听说李亚子(存勖)自从戴孝出征以来,已经十年之久,每次攻城列阵,总是身先士卒,冒着箭石冲锋。昨天听说进攻杨刘的时候,他也是先背薪渡水,一鼓作气而破城池。陛下不比他差,儒雅而有风度,但却没有亲征退敌,反而让贺瑰之流的将领与之抗衡,寄托驱逐敌寇的愿望,这很难如愿。这是臣失职没有及时奏明的第二件事。现在陛下应该亲征,同时向黎民百姓老臣宿将询问破敌良策。否则,大患难除,臣虽然愚笨胆怯,但受国恩很深,如果陛下缺少将才,臣恳请去前线为国效死力!”
朱友贞虽然懂得他的满腔忠诚,一片忠心,但终究还是听从了赵岩等人的谗言,认为他是因为不得志而在发牢骚。
晚年无奈保全名节
等待不久后,晋军已兵临城下,大势已去的时候,朱友贞这才又想起了敬翔,急忙召来问退敌之计:“朕以前总是忽视爱卿的逆耳忠言,以致有了今天这种残局,国事紧急,爱卿就不要发牢骚了,请问朕现在该怎么办啊?”
敬翔无奈地说:“陛下当初以无勇无谋的段凝代替智勇双全的王彦章为主帅时,臣就曾极力反对,无奈当时小人依附陛下,终有今日恶果。后来臣也屡次献计迎敌,但陛下总是迟疑不决,现在纵使张良与陈平复生,也难以转祸为福了。请让臣先死吧,臣不忍心看国破家亡的残局。”
君臣相对落泪,都已无力回天,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亲征的李存勖,朱友贞不但不亲征对抗,反而贪图享受,宠信小人,再加上调兵遣将时昏庸无能,后梁的败亡也应在情理之中了。
晋主攻进开封城后,曾下诏赦免后梁的旧臣,李振对敬翔说:“既然有赦免令,我要去朝见新君主了。”
敬翔问他:“新君如果问起来,你又怎么回答呢?”李振没说话便走了。
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左右来报,说李振已经入朝见晋主去了。敬翔长叹道:“李振徒有大丈夫之名,我们与晋世代为仇,我与他还一同谋划破敌,没想到到现在这种地步,少主(朱友贞)死于国门,纵使新君赦免,又有何面目再进建国门。”最后敬翔自尽而死。
值得一提的是,李振这个昔日将唐末大臣投入黄河,狂言让“清流”变浊流的人,投降新君之后也未得到丝毫富贵,反而是既丢脸面又丧性命。当李振拜见晋主请罪时,大将郭崇韬对别人说:“人们都传说李振是一代奇才,我今天看他这样子,不过是一介平民!”最后李振在敬翔全家被杀的当天,也命丧亡国之都。浊流之言反而印证了自己。
敬翔的妻子刘氏也值得一提,她的父亲原是蓝田令,在黄巢起义中,被黄巢的属将尚让所得,成了他的妻子。黄巢败亡后,尚让带她投降了时溥,尚让被杀后,曾一度沦为烟花女子,后又为时溥所得,等待时溥死后,又为朱温所得,极受宠爱,被人称为“国夫人”,当时敬翔刚刚丧妻,朱温为表示对他的宠信,就将刘氏赐给他为妻。
但刘氏仍然公开地出入朱温宫内寝殿,让敬翔很是难堪。起初,敬翔稍有不满,刘氏就责怪敬翔:“尚让是黄巢的宰相,时溥也是国家的忠臣,论你的门第,真是太羞辱我了。今天你就休了我,让我走算啦!”敬翔恐怕她再到朱温那里说三道四,只好忍辱向她道歉,刘氏认为有朱温撑腰,从此更加骄横,乘车穿衣骄奢无度,连她的侍女也是珠宝玉饰。刘氏还私设爪牙役使,和外边的藩镇将领们也有来往,地位的显赫不亚于敬翔,因此权贵们争相攀附,以图私利。刘氏的所作所为竟败坏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许多人家也争相仿效,敬翔谋略过人,能辅佐朱温成就霸业,但无力管住骄横的妻子。宰相肚里能撑船,有时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