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宽永十八年,后夏传世已经五代。开国皇帝原来是前夏宗室,前夏末年外戚专权,少帝夭折后梁氏先后废立三帝更有篡位自立的意思,引得天下大乱,各地宗室与豪强联盟,纷纷起兵反梁氏、清君侧。混战多年,最后由宗室、河间豪强司马绍问鼎,定都洛阳,是为后夏。后夏汲取前朝教训,扶宦官而压外戚。只是,开国有功的几家豪强历经数代,诗书传家,已经成势;借助科举更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昔日豪强在今日已是士族。当中,以桓、庾、萧、袁四氏为最,并称四姓。自第三代皇帝起,桓、庾二氏之女在后宫独大,桓家、庾家既是外戚又是世家,声望日隆。再加上皇帝少有长寿,往往留下幼子孀妻,如此、外戚被压抑一时的势力再度抬头。而皇帝亲政后为收回权力,又更加抬举内宦,就这样,后夏朝堂形成了以外戚为首的士族与以皇帝为后盾的宦官相对峙的局面。到了本朝,皇权集中趋势更甚,对外废三公权分六部,在内对宦官封侯,以中书令、尚书令为首,并其下属官形成五常侍,各封关内侯。但在后宫,皇帝司马徽却不可避免地步上先祖后尘,佳丽众多,却仍以桓、庾两家小姐地位最高、恩宠最盛。桓家小姐桓汶,庾家小姐庾茵自东宫时为太子良娣,桓氏先一步生育皇长子,宽永元年正位中宫;而庾氏虽然膝下无子,却最受恩宠,为贵妃。说起皇嗣,也是皇帝的一块心病。前面说到,桓氏生长子,其实这应当是皇帝的第四子,但前面的三个儿子、或为庾氏所出,或为桓氏所出都没立住,直到第四子,才将将养住了。后来庾氏等后宫女子都先后生育,也难有存活的。序齿有六子,但除长子外,都为宫女子所出。而且,皇帝温文儒雅,素来也喜欢温润柔和之人,像庾氏,历代大儒辈出,虽然性子耿直屡屡让皇帝下不来台,但就冲着那通身的气质和一张柔和的脸,无论朝堂上的男人们还是宫里的贵妃,都能盛宠不衰。可是,这六位皇子,虽然面容不大相似,但无一不是体壮魁伟的七尺昂藏,都不为皇帝所喜。拜了当世大儒萧珩为师,虽然体格魁伟却更好文墨的大皇子司马曜,也是在进学之后才稍微讨喜一些。无显赫的母族,又不好读书的其余几位皇子,就真的如同透明人一般,在君父面前毫无存在感了。
      即便是只有六个儿子活到序齿,在从太子升级为皇帝之后,皇子就只剩下大皇子司马曜、二皇子司马暄、三皇子司马暾、五皇子司马旸四个。登基前诞生的六皇子百日宴不久就夭折,第三次经历丧子之痛的庾贵妃登时便昏了过去,不想却又查出有孕。宽永元年,皇帝迎来第十二子,序齿为七,取名昳。皇七子生下来以后,瘦瘦弱弱的像个猴儿,啼哭的声音跟小猫咪一样;庾氏先前为六皇子操劳,又经大悲,身子也是不行。这一大一小都终日病恹恹的,看着不像样。庾妃就求了表姐桓后把孩子先抱到正阳宫养着,等她身子好了再接回宫中抚养。这一年,大皇子十五岁,房里刚放了人,正是憧憬着为人父的年岁。皇后母子二人也便把七皇子当孙子、儿子养,悉心照料如此也磕磕绊绊地长大了。反倒是先前无病无灾的大皇子,娶了庾氏女为妃后不久,庾氏怀胎,他却无端卧病;宫中便隐隐有传言说未出世的小皇孙是灾星,克父母,后来庾氏因难产而亡,大皇子托孤于七皇子,也病逝;就更加坐实了灾星之名。本应金尊玉贵受尽宠爱的皇孙,被命名为晦、除了叔父司马昳外,居然没有长辈喜爱,也真是造化弄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