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武林两家喜结亲,从此亲家是仇家 ...


  •   武林中,谁人不晓凉州城内两大江湖门派。

      一是穷得叮当响的武林新秀——陈家,当今门主乃首任门主的嫡孙陈天年,陈家历经三任门主,声名鹊起,门中人丁兴旺;一是富甲一方的武林世家——武家,家主乃武劲松,人称“鬼面菩萨”。凉州这两大江湖门派在江湖上颇有声望,武林上称“陈枪武棍”。自陈家建派以来,两家世代交好,两派弟子行侠仗义自不在话下,真个是“凉州城中有风浪,武家棍法见真章。陈枪一出惩凶徒,州官无虑民心安。”

      且说如今陈武两家,关系甚紧密,两家儿女自小的姻缘,所谓“门当户对好儿女,姻缘自是前生定”便是如此了。待到两家儿女长成,择个良辰吉日,六礼一成,岂不是羡煞旁人的好姻缘?

      年初,凉州城内老老少少奔走相告,互传凉州城内的一大喜事,正是那武家已向陈家下了聘礼,双方家长请了阴阳先生算了吉日,日子便定在了这年的四月。俗语有话“嫁婚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可偏偏在礼前一个月,陈家四姑娘芳霞小姐不见了踪影,这可急煞了陈家二老,命门中数人去寻,寻了半月,未果。

      陈府中谁人不晓他们家四姑娘为人不拘小节,长年累月鲜少在家,喜结江湖侠客,一枪一剑仗义江湖。

      要说这陈家门人虽多,可偏偏自家膝下无一子嗣,陈夫人只生下四个女儿,人到中年,喜得一子,偏生是个体弱多病的身子,常年汤药服侍,耗费了家里多少钱财自不用说。陈家虽风光体面,在武林中享有声望,却是凉州城内能排上号的贫困人家,如今被这小少爷的身子拖累,真可谓是家贫如洗。

      如此,这小少爷耗费了家里不少钱财不说,偏偏病不得根治,生在武林世家又不是习武的身子,陈天年更是羞于向外人提起这个儿子,待子也疏离了几分。倒是那最不受管教的四姑娘,陈天年最是喜爱得紧,却又常常被气得半死。

      好在,这四姑娘也是顶孝顺的孩子,在外头潇洒快活了一阵时间,于婚前半月回了家,自然没少受家人的责备。而陈天年更是派人严加看管,命其在这半月内不得出门一步,四姑娘也听话,果真老老实实地待在了闺中,聆听前辈的谆谆教诲。为了教导四姑娘出阁后如何守礼,其大姊更是不远千里从夫家回到娘家,只为教导这位四姑娘闺房之礼。

      对于这些教诲叮嘱,四姑娘一笑置之,随意拈起手边的水晶桂花糕,扬眉道:“大姊成日在耳边念叨,小妹哪有记不住的道理?”

      婚前,无事。

      江湖儿女结亲,自然会引来众多江湖豪杰前来道喜道贺,何遑论江湖上享有盛名的两大门派的儿女亲事?

      四月初八,凉州城内一片热闹喜庆,陈武两家大摆筵席,诚邀各路江湖友人与父老乡亲汇聚一堂,在此饮宴作乐。

      陈武两家位于同一条街的东西两端。城东作坊众多,虽多是清苦人家,邻里街坊犹如家人般,在陈家的棍棒下守得了一方安宁;城西是城中最繁华的地段,歌舞升平地,声色犬马乡,凉州流行文士之风,此处最盛。

      四姑娘自落轿后由人牵引着跳火盆、走红毯,耳边鞭炮喧哗不断,红盖头下闪过各色衣着步履,她觉头晕目眩,渐渐有些不耐烦。她强忍住内心的不耐,由着人摆弄至天黑,方才由人搀扶着送回了新房内。

      房间内人群渐渐散去后,她左等右等,新郎久等不至,她伸手想要自行掀起盖头,想起大姊的话只得忍住了。她昏昏欲睡,斜倚在床边打了会盹,守在门外的丫鬟忽进门说了句:“夫人,公子被朋友拖住了,一时半会儿也脱不得身,特命我给您送些吃的过来。”

      四姑娘略微清醒了几分,懒懒地说:“我的盖头还没掀呢。”

      那丫鬟笑道:“都说夫人洒脱不拘小节,怎么也拘泥于这些形式呢?您要是想让公子亲自给您掀盖头,就这样蒙着头吃些也行。”

      四姑娘点点头:“也好。若是你们公子回来了,记得通报一声。”

      那丫鬟行礼退出门后,四姑娘缓缓掀起盖头,勉强吃了几块点心,因困倦得厉害,漱了口便歪在床边睡了。凉风破门而入,红烛摇摇晃晃,倏忽之间被灭了行迹。四姑娘已然醒转,正襟危坐,眯眼望向门边,来人一袭青衫隐于夜色下,对着床头的人弯腰抱拳:“在下为私怨而来,请陈女侠移步。”

      四姑娘眯眼打量了那人许久,不知是何人,听闻他此话,心中更是狐疑。转念,她似乎又想通了一点,微笑着点头:“好。”

      江湖恩怨不休,有人找上门来,自然不会躲避。

      武家宅院依山顺水而建,规模宏大,屋宇亭台楼阁层不出穷,处处彰显着巍峨气派,一草一木、一楼一阁又不失玲珑秀气。因其背靠凤梧山,便得名“凤梧山庄”。武家虽是武学世家,自祖上抗敌有功,受朝廷封授以来,武家都会培养出数名朝廷英杰人才,或文或武,武家人已是“半在江湖半朝廷”了。

      四姑娘心里明白,她虽风光嫁入了武家,却是被陈家人卖进了武家。

      陈家门人众多,却多是外姓人。陈家家业传至父亲陈天年,更是子嗣单薄,嫡亲的血脉唯有家中病怏怏的幺弟。而陈家门贫家寒,早些年为重振门风,得武家倾囊相助才算渡过了难关,为表谢意,家中叔伯便与武家合计着定亲。陈家人受够了贫寒,谁都想着与富甲一方的武家结亲,叔伯婶娘日日争吵不休,母亲也曾在父亲面前提起此事,父亲呵斥了一句:“这又不是什么好事!陈家欠了武家太多人情,这姑娘不是嫁进去享福的,是卖进去受气的!”

      陈家吵得不可开交,武家也不知选哪家的女儿,索性抱着武家的八岁小儿在同龄的姑娘里挑一个自己喜欢的。那日,陈家场面浩大,凡是年龄相仿的陈家女儿皆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任由着大人们摆弄,却唯独少了门主的四个女儿。

      武家带着小儿前来一一相看,小儿挑来挑去,瘪嘴道:“四儿不在里头。”

      众人不知他所指为谁,询问过后,他笑着答道:“就是四姑娘啊!父亲若为儿择妇,非芳霞不娶!”

      陈天年万想不到,自己置身事外,这儿女亲事还是落在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身上。

      这些年,陈天年看着女儿愈发长大愈发不受管教,虽是女儿身,却有着男儿的磊落大义,而看着这般洒落坦荡的豪情女儿,他愈发喜爱,常常后悔当年应下了武家的亲事。观家中子侄,家传枪法无一人及得上她,更没人比得上她的豪情云天与侠者之风,门主之位传给她也不为过。

      可惜,自小这令他骄傲的女儿注定是武家的人!

      他盼了无数个日夜,盼着武家的悔婚,终得以夙愿成真,听闻武家的说辞后,他气得七窍生烟,当即抡枪放出狠话:“你武家小儿不识好歹,逼走我陈家女儿!我陈家与你武家势不两立!”

      武家本是羞愤不已,听闻陈天年此话,哪里还沉得住气:“你陈家女儿不守妇道,毁我儿声誉美名!我武家与你陈家不共戴天!”

      陈家为女儿清白,武家为小儿美名,自此水火不容,斗得不可开交。

      陈武两家不太平了半月有余,街坊邻里闻到风声,一传十十传百,这陈武两家的儿女亲事却成了人们的笑谈。

      城中传言:新娘子本不愿嫁入武家,因其在外头有着相好的情郎。恰逢新婚当日新郎醉酒未归,新娘子思念情郎,便与情郎在凤梧山私会,不巧被武家人撞破。武家人为了不辱没门风,为了小儿名声,执意要将陈家女儿驱逐出门。哪知武家小儿却是个痴情男儿,一再在家人面前求情,请求给新妇改过的机会。因此,这休书迟迟未写。

      事发之初,武家家主武劲松自认为此事是家丑,叮嘱庄中知情人士未向外张扬,私下里问了新娘子,新娘子矢口否认私会一事,只说受人之邀了却一桩私怨;然在层层追问下,新娘子却说不出为哪桩私怨,武劲松不得不存了疑心。而四姑娘日日被武家人追问当日之过,不甚其烦,甩下一句话:“无中生有之事,我不会认!武家若要逐我出门,请便!”自此之后,她在夫家受尽百般辱骂后,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四姑娘回了娘家,本是为躲清静,哪知家中叔伯婶娘比武家人还要厉害,不问明缘由,教训规劝的话劈天盖地卷来。她觉得心寒又心累。

      好在,这世上父母永远不会抛弃儿女。

      家中父母姊妹时时前来宽慰开解,四姑娘心中感念万分,当着父亲的面跪下:“只要家人信女儿的清白,任凭外人如何去说,女儿生死皆是陈家人!若武家小儿再来,请爹允女儿见他一见,那时彻底断了女儿与武家的关联!”

      武家小儿再次前来请求陈天年准他见见四姑娘时,陈天年因应了女儿的话,并未多加为难,客客气气地将人引至四姑娘的房间,留下两人单独聊事。

      四姑娘这些年常年在外结交侠客,对于这位儿时的玩伴只见过寥寥几面。武家家世显赫,对儿孙管教颇为严格,成年后的武维南在四姑娘眼中已然是一位中规中矩的世家子弟,他恭谨温顺,循规蹈矩,少见江湖人士的侠者之气与洒脱之风,与文士无二。

      进屋后,四姑娘就见武维南身板笔直地立在桌前,面皮微红,一言不发地看着她。她悠闲地品着茶,抬眼看向他,他的目光沉静温和,似一汪宁静无波的湖水。半月未见,他似乎憔悴了许多,绛红色烫金丝线滚边袍子上缀着暗纹的九叶莲花,窗外的光线打在他身上,流动的光线如同金色的水波,粼粼水波荡漾,衬得他的面容愈发温和。

      四姑娘慢慢研好墨,抬头见武维南依旧静静地垂手立于一旁,她笑着唤过他:“三哥,过来坐,好好想想该如何写完这休书。”

      武维南眉心微动,却仍是立着不动,缓缓地说道:“芳霞,你知晓……我不会休弃你。”

      四姑娘却是撑着下颚,眨了眨眼,天真无比地望着他:“为何?”

      武维南笑道:“我自小就喜欢你,你既进了我家门,我又怎会放了你?”

      四姑娘瘪瘪嘴,毫不在意地笑道:“我不守妇道,新婚之夜与情郎私会,还拒不认错,你家不会接受这般不要脸不要皮的媳妇。”

      武维南道:“我并不相信此事。那晚是我之过,若非我醉酒不归,你也不会被人骗至山上,落人口舌。”

      四姑娘铺了宣纸,望着他,淡淡地说道:“事已至此,你写了这封休书,放我自由吧。”

      武维南眉心微皱:“我若不写呢?”

      四姑娘笑道:“待他日我携情郎至你面前,你才写么?”

      武维南久久不再言语,紧紧盯着四姑娘自行在纸上书写。都说字如其人,她性格洒脱随意,有男儿豪情,笔墨下也处处透着飘逸灵动之气。她专注于纸上的文字,未曾注意到他的靠近,笔端突然被握住,她抬头看他,他一字一句地说道:“等我证明了你的清白,我接你回去。你爱好游历江湖,等此事一了,我陪你浪迹天涯。这段时日,你安心在此等消息。”

      四姑娘对着他微微而笑,他亦报以微笑,慢慢抽出她笔下的那半纸休书,在手中捏成一团塞进了袖中。四姑娘扬起嘴角,忽地搁下笔,端起手边的茶盏,武维南知其意,慢慢挺直身板,一步步退到门边,转身开门离去。

      面对外头家里气势汹汹的流言蜚语,四姑娘痛苦不已,忍无可忍之时,留下一封书信,背剑提枪地出了凉州。

      武维南心无旁骛地调查婚礼当日之事,总算查明真相证明了四姑娘的清白,兴致冲冲地前来陈家接人,却被陈家人无情地告知:陈家四姑娘早于半月前留书出走了,至今不知所踪。

      而经此一事,武家家主腆着脸向陈家人致歉,陈家人并不领情,武劲松也不再热脸贴冷屁股,对于陈家如今如何仇视武家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武维南筹谋多日,与父亲武劲松商议寻回四姑娘,武劲松因爱面子,又怕那仍是自家媳妇的陈家四姑娘在外头真做出不检点的事出来,千万叮嘱小儿寻回媳妇后,要好好管教管教。

      武老夫人最是疼爱小孙儿,听说孙儿要出门游历江湖,万般不舍。她虽是世家女子出身,嫁与武林世家,却也知晓江湖男儿之志,对于孙儿几次三番出门历练的事,即便担忧不舍不忍,也只得放其出门。

      武维南并不知晓四姑娘的踪迹,只得一路随兴而行,途中所见所闻不一而足。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武林两家喜结亲,从此亲家是仇家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