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三十一章 ...
-
玉城公主的婚事由宫中传出消息,京中功勋世族的人家没有不心动的:玉城不但青春貌美,更是皇帝与明妃的掌上明珠,但有一丝尚主希望的都不肯放过。立秋之后,帝后二人在京郊校场观骑射,贵族少年几乎倾巢而出,各展其才。待帝后回宫后,从名单中挑出了十余个表现出众者,在宫中赐宴。领宴的欢欣鼓舞,虽然十多人中只能中一个,但是落选者能在帝后面前露脸,以后自有出头的机会,于是整个京城都跟着这股气氛热闹起来。
子虞以身体不适为由,推了好几次宫中宴乐。这一次秋宴公主选婿,事关重大,却不能再作推搪,只好正装以待,随睿定入宫。
帝后选了寿安殿举宴,此殿两侧皆可落帘,正好可以让玉城在帘后观人。明妃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更是虽然千挑万选仍觉得不放心,请了四位王妃来给玉城做陪。除了太子妃和子虞之外,两外两位是诚王妃和信王妃。诚王信王都是先祖苗裔,诚王体弱留在京中静养,信王却远在戍边,镇守藩地。
子虞内心对玉城极为不喜,又怕相见时玉城言出不逊。幸而这次玉城只想着自己的心事,安静乖巧地任由宫人妆扮,倒比平时多了几分雍容娴静的感觉。四位王妃作陪,无非提点一些看人的意见给玉城做参考,各说了几句,就听见远远有丝竹声传来,内官进来提醒时辰快到了。
此去寿安殿极近,于是由内官举灯领路,路过一处假山石时,不提防山边那一头走过几个人,和引路的官宦撞做一团,宫灯落在地上,滚了两滚,火芯熄灭了。司仪女官喝道:“什么人如此无礼。”
众人抬头一望,却是一怔。那是几个僧人手执书卷,站在山石旁。玉城知道皇帝前日请了东明寺的主持入宫讲经,这必是随行的人。皇帝崇佛,宫中上下皆投所好,只有玉城自小厌恶供香佛经,从不信神佛之语。她目露轻慢,略略地一扫,当看到宫灯旁站立的人影时,蓦然顿止。
那个青年僧人面容无暇,眉目端正如神祗的妙手偶得。宫灯的半团光晕照着他的灰色缦衣,虽衣着普通,无任何饰物,却愈发衬出他神色肃然,出尘飘逸。众人皆是见多识广的人,却少见如此丰神的,心中都觉赞叹。
玉城弯身拾起落在脚边的一幅卷轴,宫人都来不及阻止。卷轴的系绳散落,露出一角的落名——怀因。玉城盯着看了片刻,只有两个字,她却细看好几遍,像是怕遗漏什么。“这是你的?”她问灯旁的僧人。怀因上前施礼:“正是。”玉城略低头,又看了一眼,才递给他。这个举动不符规矩,司仪女官皱起眉,语气刻板地说:“莫误了时辰,公主请行。”
玉城脸庞绯红,诚王妃和信王妃也催促,便只好走了。僧人中有个年少机灵的,瞧着一众人簇簇拥拥地走了,乍舌道:“好大的做派。”华音才落,后面又有宦官宫女引着仪仗过来,看模样不是妃嫔也是王妃,那年少的僧人声音清亮,只怕已被来人听见了,吓地面色苍白,手足无措。
子虞跟随在玉城仪仗后,凡事由信王妃诚王妃料理,索性就做了闲人,因此就落在队伍最后面,隔了些距离,将假山石旁少年僧人的抱怨听得清清楚楚,她素来不是惹事的性格,又觉得那僧人年少莽撞,情有可原,便对提灯的宫女道:“佛前子弟不可怠慢,让两盏灯,好让他们出宫。”就此将刚才那句话揭过。僧人们自是感激。怀因也抬头看了一眼,与子虞的视线一触,但见她眸如点漆,目光如秋水翦翦,且灯火如昼,将她绰约的身影拢在其中,翠袖罗裙,身姿窈窕,雪玉似的一张脸庞,眉目莹然,清丽地难以描绘。
怀因不过深望了一眼,心上如同被人打了一拳,怔忡难言。心里隐约觉得似乎哪里见过,又仿佛隔了千山万水,朦胧中只见了这么一面。他自懂事起就在寺中长大,从未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时愣住了,直到宫人们拥着子虞走远。
寿安殿阁宇辉煌,风景宜人,盏盏宫灯映在青砖上,犹如飞金点翠,照得夜色消融,满室如昼。礼官说完祝语,气氛更加热闹。几位受邀的公子在席间端坐,个个举止大度,器宇不凡。皇帝见众人兴致正高,便命人取了早先拟的两题,试探他们的才华。
在座的公子都是世族出身,诗作等闲难不住他们。子虞等人在帘后看地分明,诸位公子十分出色,其中有两位尤其突出,不但相貌堂堂,才情更是出类拔萃。等众人做题完,就有宦官领旨来问玉城公主的意思,宦官走后,不过一会儿,明妃就亲自来了,看她面沉如水,众人都觉得奇怪,悄悄一打听,才知道玉城选了郎将晁寅,那是在座公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人。若说他家世才貌也都是好的,可放在这些公子中就难以让人另眼相看。后宫中人都觉得玉城的眼光古怪,议论纷纷。
明妃和玉城对驸马人选争执不下,最后连皇后都避席而来,见玉城坚持己见,只好劝说明妃:“晁寅此人才情一般,胜在性子沉稳,为人踏实,玉城下嫁,日后使了什么性子,驸马也能耐得住,不会生事。”明妃想了想,终于被打动,驸马的人选定了下来。不仅宫中人觉得意外,与宴的诸位公子更是唏嘘不已,倒是晁寅闻得喜讯,往垂帘处望了一眼,随后平静地领了旨意。
宴罢尽兴而归,子虞和太子妃等差事已了,便退席离开。是夜已入秋,月色幽淡,子虞出殿时没有看到秀蝉等王府侍婢,招来宦官询问,谁知守门的宦官也不知缘由,找了两人去寻。过了一会儿,有个面生的宦官跑了来,对子虞道:“王妃,方才有个婢女叫秀蝉的,天黑路滑的,在殿外摔折了,送去了太医院。”子虞一怔,问道:“摔地可严重?”宦官道:“摔地只是不巧,脚踝肿了一圈,不好走路了。她怕王妃身边没有人服侍,所以叫小人特来通禀。”子虞平日待秀蝉最为亲厚,不由担心,对宦官道:“你领路,我去看看。”
宦官接过一盏灯,引着子虞一路往西走去,不知走了多远,转过宫墙,穿过甬道,灯火渐渐稀少。子虞瞧那宦官只顾闷头走路,时不时回头看她跟随没有,心里起了疑惑,便问了几句太医院的情况,宦官回答地不假思索,也不似作假。走到一处偏僻宫墙外,子虞觉得不对,不肯再走,宦官回头对子虞笑了笑道:“哎!看我这记性,怎么走错了路?王妃等等。”子虞大怒:“你是什么人……”旁边黑暗处突然窜出来一人,子虞还来不及看清,颈后骤然一麻,顿时消失了知觉。
子虞倏然清醒,茫然望了望四周,这是一间陌生的别室,放着一榻一屏风,室中无烛火,唯有月色如银,透过疏落有致的窗格,泄了一地轻白。
她晕倒前心中已惊觉:这是一个陷阱。
醒来的情形又让她疑惑不已,慌忙从榻上起来,这才发现自己竟只穿了一件单衣。
子虞又惊又疑又羞又恼,心中更涌出一股恐惧,后颈依旧有细微疼痛的感觉,分明提醒她不是做梦。
并没有让她有太多的思索时间,室外突然有灯火闪过,顷刻就到了门口,子虞已觉得不妙,却无处可躲,眼前忽然一亮,几个人提着宫灯进来,有个略尖锐的嗓子惊道:“什么人!”有人深吸了口气:“晋……晋王妃!”
子虞心蓦地一沉,灯光刺眼,让她不得不转头避开,却瞧见灯火下身着明黄九龙纹服的皇帝。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冰雪般清冽的龙脑香,携着淡淡酒气,悄悄弥散在空气中。
子虞心神恍惚地站着,初秋的天气,让她觉得四肢冰冷,身体僵硬,室中灯火太盛,她眼前不住晕眩,几乎就要瘫软。膝盖处突然一阵钻心的疼,她一哆嗦,才发现自己已经撑不住,跪倒在地。
“晋王妃,你怎么会在这里?”皇帝问。
子虞惶然地仰起头,皇帝看着她的目光依然很平静,语调平稳,似乎与平时没有两样。这让她稍稍平定了些,想要解释,却发现自己毫无线索,她艰难地张口:“我……”
门外的灯火又一阵晃动,有宦官的声音传来:“大人不可,陛下在更衣。”脚步紊乱,一个长髯老者不顾宦官拦阻冲到门口,对皇帝嚷道:“陛下,殷相于南国一事处置失当,臣有奏……”子虞见他身着官服,心徒然一紧,支在地上的手不住的轻颤。那官员也看到房中情形,愣了一下,随即面色古怪,后面的话也说不出了。
皇帝面露不悦:“朕来更衣,你们也纠缠不休,此事等到朝会时再议。”那官员还想再说,最后忍住,可他离去前最后的那道目光,让子虞从内心深处觉得惊惧。
宦官们机灵地将门半掩,皇帝转过脸来,眉宇微锁:“看来,今天的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误会。”
子虞看着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能张口:“陛下,妾是被人陷害……”
她神情凄婉,连一旁的宦官都露出不忍。
“晋王妃,”他不徐不疾地说,“光凭一句话还不能解释这个误会,即使我能相信,拿不出证据,这只会便成一句笑话。”
子虞一怔,抬起眼睛,皇帝神色如水,目光深沉,从他墨黑的瞳眸中依稀能看到她惶恐的身影。她突然发现:似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打动这位帝王。
她在他的目光下低下头,面色紧张地将刚才的情况如实叙说。皇帝点了点头,旁边随即有两个宦官跑出门去。子虞知道他们是去求证了,便静静地跪在一旁,地面的凉意沁入她的四肢,她不知是寒冷,还是害怕,呼吸哽咽,几乎连气都喘不过来。
不过是短暂的片刻,子虞却感觉等了好久,房中寂静,偶有灯芯燃烧,似乎灼噬着她的心,皇帝看了看她,神色稍软:“起身吧。”子虞将头垂地更低,摇头不敢答应。
宦官几乎是跑着进来,禀报道:“寿安殿的侍卫内官我们都问过了,并无此事,王府的侍婢只是被差遣开了,至于那领路的内官,小人并未找到,周围也并没有见过他的人。”
子虞张口结舌:“这……这怎么可能。”
皇帝缓缓摇头:“查无对证。”
“陛下,妾确是冤枉,若不是有人带领,如何能到这里……”
“证据呢?”他对她的伤心委屈视若无睹,沉声说,“领路的内官,守门的侍卫,你的侍女……只要有一个人能出来附和你的话,就有可能让别人相信你的冤枉。”
子虞心乱如麻,再也耐不住满腔酸楚,泪水簌簌地滚落:“只要陛下相信,妾是冤枉。”
皇帝直直地注视她,若有若无地叹息了一声:“刚才赶来进言的是侍御史陈瀚澜。”
子虞一愣,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要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抽走了。世上有一种官,以言辞为利器,百官忌讳——那就是御史。他们素来勇于直谏,不畏艰险,即使不为皇帝所喜也依然如故。而皇帝对他们也诸多顾忌,因为杀死他们,只能让他们名声在外,史书留名。况且陈翰澜的名声,子虞也略有所闻,先帝也曾赞他铮铮铁骨直言不讳。
皇帝在暗示她:即使是他,到了这个地步,也将束手无策。
子虞茫然地睁大眼,不知是伤心还是求救地看向他。
“起来吧。”他温和地向她一笑,“时辰晚了,再不离宫又要生出事端。”
“陛下。”子虞不知从哪里生出一些力气,伸手抓住皇帝低垂宽大的衣袖,“求陛下救我。”
皇帝侧过身子,淡淡地说:“晋王妃,你曾经做过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狩猎时,你将一只珍贵的大鸟放飞了——你以为别人都是和你一样的猎手?真正的好猎手,绝不会给猎物留一丝生机。你可不要指望那些人,会在最后关头心软。”
他慢慢低下身子,呼吸几乎在咫尺之间,子虞甚至从他的目光深处甚至看到了一分怜爱,这几乎成了她最后救命的稻草。
皇帝宽和地笑了笑,抚了她一下头发,动作轻柔。她的哀伤地落泪:“只要陛下能……”
“我不能。”他蓦地打断她的话,笑容渐渐敛去,眼神平静又冰冷。手稍一用力,把袖脚挣出。
子虞冷地发颤,看着他转身离开,衣角在风中微微摇曳,明黄色的身影像一团飘渺而虚无的火光,咫尺天涯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