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一章.月氏后人(一) ...

  •   北地的天空蓝得耀眼。

      出了陇西百余里,便是一片荒漠。骄阳下,一行人马在广袤无垠的沙地上缓缓前行,他们是张骞带领的西域使团,目的是那茫茫草原背后不知所在的大月氏。

      汉建元二年[1],年轻的郎官张骞奉汉天子之命持节西行,以谋求联盟月氏、抗击匈奴。这支队伍出了陇西,在无边无际的草原和戈壁间跋涉多日,早已进入了匈奴地界。

      只听马蹄嘚嘚,后方远处驰来一骑,鞍上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女子,她纤瘦的身形埋没在宽大斗篷之下,斗篷边缘在行走间不时被带起一角,隐约能看到其下白衣有点点暗红血渍。女子赶上使团的队伍,下马踉跄走近,向众人讨要些干粮饮水。

      随张骞出使的其中一个仆从名叫甘父,他原是匈奴人,亡汉后在堂邑侯宅为奴,因善射箭、熟悉匈奴地形,成为张骞此次出使西域的助手和向导。甘父为人十分谨慎,早在初出陇西时,他就见过这女子,那时她行色匆匆,快马飞驰,还不时回头四顾,似在怕身后有人追赶。张骞听了甘父的禀告,严令约束使团众人不得与陌生人攀谈。

      女子转了一圈讨不到水粮,无奈之下只好骑马跟在使团队伍之后。她神情萎顿,时不时伸手轻轻捂住小腹,似乎饥渴疲惫不堪,有几次还险些堕马。

      使团队伍中的随行妇人见此情景心有不忍,偷偷塞给女子两个糗糒[2],低声说:“你还是离开罢,我们此行远去西域,余下的糒怕不够,不能再给你了。”

      不料女子听了双眼放亮,激动地问:“西域?你们可会到阗池[3]?如今伊列水[4]和阗池一带全是月氏人,我亦有意前往那处,阿媪[5]可否让我同行?”妇人听了惊异失色,闭口不再言语。

      女子心知妇人不能做主,于是辗转找到张骞,将此话复述一遍,末了又道:“先生不必多虑,我是月氏人,并非匈奴谍者[6]。”说着解下斗篷罩帽,拂去盈脸黄沙,露出纯白如雪、细腻晶莹的肌肤。她五官轮廓深邃,却秀美柔和,加之汉话流利,带着些许长安口音,十足十便是中原人和西域异族的混种。

      此前有零散月氏人亡入汉,张骞亦曾听过不少传闻。月氏一族人民皆赤白[7],自远西迁徙来到祁连山一带百余年,虽已混入不少别种,但月氏王族内严束通婚,血统保持纯正如昔,月氏人更以肤白为尊。张骞得见这女子容貌,倒是信了她的话七八分,只是此次出使责任重大,他可不敢轻易收容旁人上路。

      眼见张骞面有犹豫,女子叹息一声,低声透露:“不瞒先生,我名叫未晞,父亲纳尔真,乃是月氏王寄多罗的第三子……”

      张骞闻言又惊又疑,他正要出使月氏,上天就送来了个月氏王子的女儿,运气好得匪夷所思,莫非是匈奴人知悉汉天子的谋划,专门派了谍人前来?

      “先生请看此物。”未晞从贴身处取出一块两指宽的薄金片,其上雕有两匹骏马相对腾飞的图案,栩栩如生。月氏人崇尚骏马,以对马为图腾[8],这块微弯的金片,则是月氏王族男子束发的额饰。

      甘父以前久居匈奴右地,对月氏人之事了解甚多,此时他脸上的疑虑也渐渐散去,换上了一副恭敬的神色。张骞喜不自胜,请未晞一同上路,并取出饮水和食物盛情相待。

      一行人继续朝西进发,路上张骞不断向未晞询问月氏人的状况,这才得知,原来当年匈奴单于挛鞮冒顿[9]击月氏,月氏被迫一分为二。月氏王寄多罗率国人西退,占乌孙人领地,后人称之为大月氏;小王子纳尔真被俘,其下部落人众数万,尽数留在祁连山麓,是为小月氏。随后冒顿死,其子稽粥号老上单于,联合乌孙一同攻破月氏。月氏王为稽粥[10]所杀,其头盖骨被稽粥外蒙牛皮,内嵌金箔,作为酒杯饮器以炫耀匈奴武力。大月氏人被迫远遁西域,来到伊犁河、伊塞克湖畔,驱除了塞族人后,在那里定居下来。

      月氏大王子乌涂难被稽粥带回王庭,与此前为匈奴所得的小王子纳尔真一起,二人备受屈辱和折磨。乌涂难为父报仇将稽粥刺伤,自己则被匈奴人乱刀分尸。而稽粥也因伤口难以治愈,最终死去。

      “我们在祁连山一带的月氏部落时时遭受匈奴右屠耆王[11]的欺压,我父纳尔真被强留作质,只因顾忌全族数万人的安危,他在匈奴王庭忍辱偷生十余年,历尽苦难。”未晞缓缓道来,听得张骞和甘父等人唏嘘不禁。众人又问起未晞的口音,这才得知未晞之母原是随公主入匈和亲的汉宫女侍医。

      “先生可曾听说过临淄太仓公?家母小字讳缇萦[12],便是他最小的女儿。”

      “莫不是被文皇帝尊为‘国工’的淳于仓公?”这下张骞更是肃然起敬,这临淄名医淳于意,曾任齐太仓长,人尊称为太仓公,师从名医公孙光和乘阳庆,更得尽《扁鹊脉书》等医典秘籍真传,其医术之高,实为汉地第一人,只因拒绝对朱门高第出诊,被富豪权贵罗织罪名,送长安受肉刑。其幼女缇萦上书文帝,直陈父亲廉平无罪,自己愿身充宫婢,代父受刑。文帝大受感动,废肉刑并宽免淳于意,更尊其为“国工”。此事于当年传颂一时。

      那时适逢薄太后染疾,久治不愈。文帝见缇萦虽幼,却尽得其父真传,特诏她为女侍医[13],专为太后、皇后诊治。缇萦在长安东宫[14]近十载,直到景帝前元元年,天子遣翁主和亲,而翁主病倒长安无法依时出塞,为免引起匈奴不满兵戈相向,窦太后只好忍痛遣缇萦随行医治翁主。临行前窦太后曾有言,他日定寻机将缇萦接回长安。只是十余载飞逝,汉廷却始终无人来接,一代孝女才女,只能郁郁而终。

      “先生若能将我带到伊塞克湖月氏王庭,我愿助先生一同说服当今的月氏王,与汉联盟抗击匈奴。我们祁连山的月氏部落受匈奴人欺压甚久,这些年也不时反抗右屠耆王,只是力量太过悬殊,总不能成功罢了。”

      张骞毕竟年轻,听了未晞的话,心中别提有多高兴。正当他沉浸在美好的幻想当中,做着大功告成返京面圣建功封侯的美梦之时,前方草原蹄声大震,一大群人马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牢牢包围住整个使团。

      ------------------------
      [1]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第三年。
      [2] 糗糒bèi:汉干粮。
      [3] 阗(tián)池:今吉尔吉斯伊塞克湖,汉时称阗池。《汉书·陈汤传》:“其三校都护自将,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
      [4] 伊列水:今伊犁河。
      [5] 阿媪:汉时对老年妇人的称呼。
      [6] 谍者、碟人:奸细、间谍的古称。
      [7] 出自《南州异物志》,作者:万震,东吴人。
      [8] 某些考古观点里,大月氏人即为后世的吐火罗人。月氏人崇尚马,多以对马为图腾。吐火罗神祗中更有双马神。
      [9] 挛鞮冒顿:读音 luán dī mò dú。
      [10] 稽粥:读音 jī yù。
      [11] 屠耆(qí):匈奴语贤之意。右屠耆王汉译为右贤王。
      [12] “缇萦救父”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但史载缇萦父女被赦后即返回家乡临淄。
      [13] 汉代的侍医,沿袭秦制,主要为帝王皇室和诸侯王诊治疾病。和医长一同,隶属太医令、丞。
      [14] 窦太后所居的长乐宫处未央宫之东,习惯称为东宫。此时的东宫并非后世的特指太子东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