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服饰篇第一 ...
-
写小说外貌描写到着装时,永远是xx人物穿一件xx色绣xx色xx花纹的衣裳,着实贫瘠,最重要的是有时候写的可能乱了尊卑,且时代代入感不足。
于是查了服饰,本篇目分首服(冠、巾之类),上衣,下裳,足服(鞋之类的),装饰介绍,然后再介绍不同身份的人大概一套穿些什么。
首先是首服:包括冠、巾、帽、面衣、发式、妆容,乃“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
先讲冠
注:
1.所有冠请配图看(百度吧,我的图晋江显示不了,懒得代码,不好意思),并注意时代变迁其非一成不变。
2.所有资料来自词条百度百科及古月的《中国传统服饰图鉴》融合而来,侵删。
男子二十成年以后,士人加冠,庶人裹头巾。
一.冕冠
1.简介:冕冠是汉服礼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
2.组成:(详细请百度看图,务必配图看,不然真看不太懂)
冕冠主要由冠圈、玉笄、冕綎、冕旒、充耳等部分组成。
冠圈:分帽卷和冠武。位于冕綎下的帽圈。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两侧开有小孔,名叫纽。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镶成。中古时期以前冠武正前方饰以玉蝉,意为受禅于天。
冕延:又写作綖,最上面的木板,又称冕板、延板,上黑下红、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后面比前面应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倾斜之势,即有前俯之状,象征君王应关怀百姓,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冕旒:綎的前后两段垂旒,用五彩丝线穿五彩圆珠而成,一串为一旒,象征君王有所见有所不见,不视非,不视邪,“视而不见”一词由此而来。旒的多少视佩戴者的身份决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为尊贵,是帝王的专用。
玉笄:纽中可插玉笄,以便将冠固定在发髻上。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丝绳,在颔下系结,用于固定。朱缨。
纩:是系在冠圈上悬在耳孔外的两块黄玉,叫做瑱(tiàn),俗名充耳。因悬挂于两耳边,象征君王有所闻有所不闻,提醒君王不轻信谗言。“充耳不闻”由此来。
紞:是垂在延的两侧用以悬纩的彩绦。
天河带:冕板上垂下来的一条两指宽的红丝带,长度可以垂到下身。天河带至迟秦代就开始出现,其可考据样式多出现在隋唐以后的画中(比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宋代才有明确的定制。明代恢复冕冠时去掉了天河带。
3.种类:冕冠主要有六种样式: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合称六冕。六种冕冠的功能、形制有别。
大裘冕:用于帝王祀天。
衮冕:用于帝王祀祖。
鷩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先王,行飨射典礼。(鷩bi,四声,意为锦鸡)
毳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山川。(毳,cui,四声,意为毛发)
希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社稷。
玄冕:用于帝王和百官参加小型的祭祀活动。
4.形制: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鷩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同时也是帝王的象征。
二.爵弁
爵弁,冠名,爵,通“雀”故亦作“雀弁”。古代礼冠的一种,比冕次一级,形制如冕,但没有前低之势,而且无旒。色如雀头,赤而微黑。其形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小后大,用极细的葛布或丝帛做成。
爵弁,为大祭时士和乐人所服,同时也做士的冠礼三加礼冠,士婚礼新婿(即新郎)礼冠。
三.皮弁(同,请结合图片)
场合:用于军戎田猎或朝见。比如天子公卿大夫行大射礼于辟雍时,执事者均戴白鹿皮所作的皮弁。因为白鹿皮弁为典型,重视服饰色彩搭配和谐的先人着皮弁时要配素白色的衣裳,这一套固定的搭配常常用作射礼等军礼礼仪。这套皮弁服装则称为“皮弁素积服”。
(按《仪礼士冠礼》的冠礼三加,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再加(第二次加)皮弁,象征入朝之贤,即望其拥有入朝治理之才;三加爵弁,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的最高层次。)
组成:以白鹿皮缝制而成,缝合处缀有一行玉石,形状似翻到的杯子,皮弁上的玉石颜色和数量区分尊卑:天子五彩玉,诸侯三彩玉,卿大夫三彩玉,士不用彩玉。
四.韦弁
天子诸侯大夫兵事服饰。用熟皮制成,浅朱色,制如皮弁。
《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 孙诒让正义引任大椿曰:“韦弁为天子诸侯大夫兵事之服。戎服用韦者,以韦革同类,服以临军,取其坚也。《晋志》韦弁制似皮弁,顶上尖,韎草染之,色如浅绛。然则形状似皮弁矣。” 清夏炘 《学礼管释释韦弁皮弁》:“惟其去毛而熟治,故可以茅蒐染之,制以为弁,曰韦弁,此弁名韦之取义也。”
五.冠弁
天子田猎时的装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 孙诒让正义:“此王四时常田之服,盖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
六.委貌冠
1.简介:委貌冠,亦称玄冠、元冠(元即玄)。玄冠,以玄色帛为冠衣,与玄端素裳相配。《仪礼士冠礼》谓夏称“毋追”,殷称“章甫”,周称“委貌”。
2.外貌:委貌冠其行如圆,倾斜,后高前低,根据《庶物异名疏》云:上小下大,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无笄有缨,形如覆杯,皂色绢为之。
3.场合:为朝廷理政事行道德之冠,后发展为诸侯朝服之冠。委,即安定,貌,即正容,委貌即礼仪之道,亦是在朝官臣所戴。隋代以后,逐渐变为学士、舞者所带,贵族不再戴。(公卿诸侯、大夫于辟雍行大射礼时所服。执事者戴白鹿皮所做的皮弁,形式相同,是夏之毋追、殷之章甫、周之委貌的发展。)
七.长冠
汉高祖刘邦常戴之,用竹皮编制,故称刘氏冠,又称斋冠、齐冠、鹊尾冠、竹皮冠。贵族祭祀宗庙所带,后定为公乘以上官员的祭服,又称斋冠。以竹皮为骨架,外层髹漆(髹,意:用漆涂在器物上,或红黑色的漆),冠顶部扁长。
八.獬冠
又称獬豸冠,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指御史等执法官吏。又称法冠、铁冠,据记载是楚文王所制,一直都是执法官吏所戴,所以称为法冠。法冠上有象征獬豸角的装饰,所以又称“獬豸冠”。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神羊),似羊非羊,似鹿非鹿。獬豸头上有一角,性忠,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所以楚文王制冠时,将象征獬豸角的装饰制于冠上,估计是希望戴冠者像獬豸神兽一样,明辨是非、忠贞不渝。法冠通常以铁制成冠柱,寓意戴冠的执法者坚定不移、威武不屈,所以也被称为“铁冠”。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东汉高诱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
《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法冠〉~3667~
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筒,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九.通天冠
1.简介:通天冠,也称高山冠,级位仅仅次于冕冠的冠帽。
2.外貌:其形如山,正面直竖。《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斜)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
各代有不同,唐代的通天冠,为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珠翠黑介帻,加金博山,即以黑介帻承冠。组缨(一作发缨)、翠缕(缨垂余的饰),玉、犀簪导(簪即古之笄)。明代洪武元年定,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
3.场合:在山东嘉祥东汉武氏祠画像石刻有身份榜题的王庆忌、吴王、韩王、夏桀等人物,头上所戴都应是通天冠。
秦时通天冠,为乘舆所常服。
汉代百官于月正朝贺时,天子戴通天冠。
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通天冠,朔日受羣臣朝及凡正旦大会、冬至大会、诸祭祀,还则服之。
(皇帝通天冠服:绛纱袍。绛纱袍,深衣制。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白袜,赤舄。其革带、佩绶,与衮服同。)
十.远游冠
为诸侯王常戴,制如通天冠,有展筒横于前而无山述。\"山述\",即在梁与展简之间,高起如山形者。诸王所戴,有五时服备为常用,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采用五行之色)。西汉时为四时服,春青、夏赤、秋黄、冬皂。按远游冠汉以后历代都有沿用,至元代始废。
十一.惠文冠
古代武官所戴的冠。相传战国时赵惠文王所制,故名。汉以后侍中、中常侍都戴此冠。或加黄金珰,附蝉为饰,插以貂尾,因亦称“貂珰”、“貂蝉”。
十二.武冠
又名“鶡冠”,“武弁大冠”,古代中国冠饰之一,是插有鶡毛的武士冠。加双鹖尾,竖插两边。鹖形类鹞而微黑,性果勇。赵武灵王以表显壮士。秦汉两晋隋唐武人之冠。宋明改为貂蝉笼巾、貂鼠尾。
因为战国时赵武灵王戴过,故也称为赵惠文冠。武弁大冠造型高大,形状有点像簸箕,冠上可插貂尾,也可饰蝉纹金珰等。赵武灵王佩戴时就是“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武官在外及近卫武官常在冠两边竖双鶡尾,取“鶡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之意。
十三.却敌冠
却敌冠,前高一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制如进贤冠,冠下有垂缨,汉魏六朝时较流行,陈后废除,卫士所戴。
十四.进贤冠
文吏、儒士所带,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前高后低形成前方突出一个锐角的斜俎形,称为\"展筒\"。展筒的两侧和中间是透空的。在西汉,这种冠帽只罩套在头顶的发髻上,用帽頍系于颌下以固定之,戴上之后并不牢固。东汉时期在冠帽下面加平上帻,等于在冠下加了帽座。帻在古时本是劳动人民用来扎裹头发不使散乱所用,两端有带子可以从头上系于颌下。
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自晋以后皇帝带五梁进贤冠,元以后一度用于侍仪舍人,清以后被废。
十五.其他
笼冠乃汉代武冠延续,形制类武冠。梁冠乃有梁冠,通天冠、远游冠皆是。还有忠靖冠,乃明官员退休后带,由于我的文年代不重合,不赘述。
另外,女子也有带冠,但仅限于王后、嫔妃、命妇。周代至汉代,贵女祭祀带假髻,插金银珠翠。汉以后凤凰形象流行,凤冠随其而来,蒙古贵妇有顾姑冠,唐以后有花冠,由于我的文年代不重合,不赘述。
那么问题来了:
1.大裘冕和衮冕形制差异在何?
2.五彩玉是哪五彩,逐级递减时分别裁掉哪几种颜色?
3.说好的白鹿皮,为什么百度的皮弁都是乌漆的QAQ
4.咦,百度图片,委貌冠明明有笄有缨。
5.见鬼,獬冠图片上从来没看到过獬,有没有有獬的獬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