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第二十六章 ...

  •   杜如晦来到秦/王/府拜谒之时,穿着一身圆领窄袖的褐色襕袍。这大概是此时的他,能够拿得出手的最隆重的打扮了。

      李世民见到杜如晦时,其实是略有些失望的。杜如晦与房玄龄相比,实在是有些其貌不扬,他的长相太过平庸,甚至于有些木讷,以至于李世民无法将他和那个被房玄龄赞不绝口的人联系起来。

      “见过秦王殿下。”杜如晦的礼数还是十分周全的,他向李世民行了礼,就抬首看向这位传闻中勇武过人的秦王。

      李世民不愧是常年征战的男子,他两肩开阔,体格健硕,肤色偏黑,初看之时,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再细看他的面相,天庭饱满,山根丰隆,下唇微厚,典型的大贵之相。这样的人,若是入朝为官,必定位极人臣,若是生在帝王家,势必......

      杜如晦垂下了目光,在他打量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也在打量他。很明显,杜如晦没有房玄龄的伶牙俐齿。

      一个很踏实的人。

      这是李世民对杜如晦的第一印象。

      李世民颔首道:“本王久仰杜郎的大名,今日终于有幸向郎君请教,实乃本王的福分。”

      与杜如晦所想的不同,秦王并没有在他面前摆出一副高姿态,而是十足的礼贤下士。杜如晦想起坊间传闻,秦王李世民爱好结交天下豪杰,文人雅士、三教九流,只要有真才实学,秦王几乎来者不拒。

      心下想着,杜如晦的脸色便轻松了许多,他缓缓地冲李世民道:“承蒙殿下不弃,在下愿为大唐基业尽一份绵力。”

      李世民饮着茶,状似漫不经心地问道:“为什么是大唐,如今洛阳有王世充,河东有刘武周,为什么偏偏是大唐?”

      杜如晦一脸正色地应道:“因为大唐有秦王。”

      李世民闻言一怔,随即眼神暗了下来:“杜郎此言何意?”

      “秦王战功赫赫,天下枭雄对您莫不忌惮。”

      李世民轻笑道:“若论武功,天下枭雄在我之上者比比皆是,远了不说,就说近的,李密数克王世充,战功足以载入史册,可结果怎么样呢,还不是一样降了我大唐。”

      杜如晦慢条斯理地应道:“光凭这一项,当然是不够的。李密虽然勇猛,却刚愎自用,不听劝阻;而您却能礼贤下士,秦/王/府之中,聚集了许多如房公一般的有识之士。李密出身世家,自视甚高;而您却平易近人。这天时、地利、人和中的最后一项,您已占尽先机,故而大业必成。”

      杜如晦的这番话,怎么看都是恭维之词,偏偏他的脸上,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谄媚之色,一副坦坦荡荡的模样。

      一贯会说好话的人,说了一通溢美之词,李世民也许只会一笑置之,可是他心目中定性为老实人的杜如晦说了这么一番话,就像是挠痒棒搔到了痒处,让他倍感舒心。

      正是因为这番话,使得李世民的态度积极了许多。然而秦王殿下,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自从就任秦王以来,全长安想要讨好他的人不计其数,因而即便李世民心中欢喜,面上却是不显,

      他指着那偌大的沙盘道:“场面话就不必说了,本王心头有一困惑已久的问题,还望郎君能为我解惑。”

      杜如晦颔首道:“殿下请讲。”

      “杜郎觉得,我大唐的下一步棋,是该往西边下,还是该往东边下?”

      杜如晦几乎没有停顿地应道:“西边。”

      李世民被杜如晦的话一噎,一时十分不适应此君直白的风格。

      和满肚子弯弯道道的房玄龄不同,杜如晦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而且句句见血,利落无比。

      “为何是西边?东都洛阳的王世充刚铲除了李密,理应乘胜追击才是。至于西面的刘武周,一向与我们素无瓜葛,按理而言,我们的棋该先防东面才对。”李世民蹙眉道。

      “不知殿下可曾记得,当初陛下从并州起兵,还曾借助过突厥的力量。”杜如晦从容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当初李渊兴兵并州,为了保住后方的安宁,确实借助了突厥的力量,和突厥达成了协议。可是李渊入主关内以来,一直以华夏正统自居,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曾经与突厥勾结的事实,只有少数的知情人,且对这一事实遮遮掩掩,怕被天下人知道。

      彼时的杜如晦只是一介布衣,绝无权力知道这些皇家辛秘,勾结突厥一事,多半是他从中看出了端倪。

      李世民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沉声道:“这等民间荒唐的传言,杜郎还是莫要轻信为好。”

      杜如晦也不慌,他端起了面前的茶碗,缓缓道:“殿下别忘了,早在陛下兴兵之前,突厥便已选定了在中原的傀儡,那位刘武周,还有个别称叫定杨可汗。”

      杜如晦说得不错,刘武周此人,之所以能够从隋朝的鹰扬府校尉变为今天雄踞一方的枭雄,全靠突厥发家致富。也是因为他的人马背靠着突厥这棵大树,所以其他势力在讨伐他的时候,总要忌惮一下他身后的突厥可汗。

      就连李世民,不也是想将刘武周放到最后,先消灭洛阳的王世充么。

      李世民只觉得手心冒汗,他的声音平和下来,轻声道:“还请杜郎不吝赐教。”

      杜如晦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大多时候都没有什么表情,声音也很平静:“当初突厥答应陛下兴兵,是因为彼时天下姓杨。可如今隋已经名存实亡,眼见着大唐就要兴起,陛下也是个有雄心的,他日必定不会对突厥俯首称臣。突厥可汗也深知这一点,故而会鼓动刘武周兴兵讨唐。”

      李世民越听越心惊,他疑惑道:“你的意思是,最先坐不住的反而是突厥?”

      杜如晦轻笑道:“难道不是么,此时不打,难道等到殿下将王世充击败了再打么?突厥人很清楚,刘武周是最好的傀儡。可是一旦殿下兴兵洛阳,击败王世充,唐军的力量,就不是区区一个刘武周可以匹敌的了。”

      李世民沉吟道:“依你之见,刘武周什么时候会发兵?”

      “最久不过半年。”杜如晦的语气十分稀松平常:“殿下不妨等等看,即便我们不去找刘武周,刘武周也会找上门来,因为突厥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中原的太平。”

      见李世民沉吟不语,杜如晦继续道:“至于刘武周兵力如何,现在还未可知,不过我猜,他会先打这里。”

      杜如晦的食指指向了沙盘的一个点。

      “并州?”李世民讶然道:“怎么会是并州?”

      “并州是陛下起兵的地点,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地势易守难攻。攻破了并州,很大程度上能够震慑唐军。更何况,刘武周其人,胆子极大,既然最终目的是要图谋中原,那么并州,他们就势必要争。”

      李世民盯着沙盘看了许久,喃喃道:“并州......李元吉......”

      没错,其时的并州总管,正是齐王李元吉。

      李世民嗤笑一声:“齐王?他怎么可能打得过刘武周。让他领兵,那都是抬举他了,他除了打猎享乐,让两方士兵在校场决斗,自己在一旁叫好之外,还会做什么?”

      在李渊嫡出的四个儿子中,除了早逝的李玄霸,就数李元吉最不成器。他是穆皇后所生的幺子,从小就备受父亲宠爱。太子李建成作为长兄,一向也是顺着这个四弟的。因而这些年,无论太子做什么,李元吉就像个跟屁虫似的,全都要掺和进去。

      可他一向与李世民不对盘,李世民一向看不惯他纨绔的做派,时常提点他,要学会干些正事儿。可这一切,在李元吉看来,就是这个二哥,总爱拿兄长的架子。

      这下子,李元吉不干了,顶头大哥李建成都不管他,你一个老二,凭什么管。于是齐王行事越发变本加厉,还总爱与李世民对着干。

      杜如晦试探着问道:“殿下,可要早些知会齐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此事宜早做准备。”

      李世民却抬手止住了他:“不必,就算我今天提点了,李元吉又能听进去多少。并州是他的地盘,我冒然插/手进去,回头他又该向父皇抱怨,我手伸太长了。就让他吃点儿苦头,才会知道害怕。”

      两人相对着沉默了半晌,李世民轻叹一声:“前些日子我还在想,能让玄龄另眼相看的人,究竟是什么模样?今天我总算明白了,杜郎的眼光,确实非同凡响。”

      杜如晦得了赞赏,也还是那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克明,是我的字。”

      李世民一怔,片刻后,两人相视而笑。

      “以克明之才,理当委以重任,任府中曹参军一职,不知克明意下如何?”

      杜如晦拜谢道:“承蒙殿下厚爱,我自当竭尽全力,助殿下成就霸业。”

      李世民闻言,无比开怀地笑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