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二十三章 ...

  •   李渊都登基了,而自己此刻正慌不择路地逃跑,这巨大的落差让李密一时僵在了原地。

      柳燮见状,连忙扶住他摇摇欲坠的身子:“主公,您还记得当日那李渊求您庇佑时说的话么?”

      李密颓然地摇了摇头:“今时不同往日,当日他口口声声说与我同宗,那是有求于我;如今我沦为丧家之犬,他又怎肯承认当日之语。”

      柳燮见李密油盐不进,急得险些哭出来:“主公,纵观这天下,也就李渊与您素无怨仇,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能够保住性命,又何愁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呢?”

      李密喃喃道:“素无怨仇么......”这乱世的枭雄,哪有不想取他李密项上人头的?宇文化及、窦建德、王世充,全都盼着他快些进那黄土堆里,至于李渊,表面上和他称兄道弟,嘴上说着坚决拥护李密登基,可结果呢,自己先一步登上了皇位。

      若真比起狠来,其余的人或许都比不过李渊。他能在隋炀帝手下韬光养晦这么些年,还能在乱世争雄中偏安一隅。如今细想,不动声色的李渊,着实是个狠角色。

      然而如今的李密,除了投奔李渊以外,想来也没有别的办法。

      秦/王/府内,段志玄等将领聚集在书房之中,冲李世民道:“殿下,我听说那李密往长安来了,据说是败给了王世充,来投奔陛下的。”

      李世民颔首道:“那李密具有领兵之才,若真能为大唐所用,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段志玄惊讶道:“难不成陛下真的会将他留下来?”

      李世民冷笑道:“何止留下来,父皇必定会好酒好肉地招待他,过些日子还会封王拜侯,父皇最爱的,不就是招抚感化那一套么,更何况,算起来父皇和李密确实没什么大的过节。有句话说得好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密若真能为父皇所用,自然是一把利刃。”

      段志玄停顿了好半天,才吞吐道:“我可没有那么广阔的胸襟。”

      李世民笑了:“所以,你只是一个武将。”说着,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在座的诸位,都是跟着我出生入死的弟兄。我也不瞒你们说,这些年我四处征战,承乾出生以来,我都没能见上他几面。我李世民或许对不起王妃,对不起世子,可绝不愧对父皇。”

      一众将领全都沉默了,他们知道,秦王说的是事实。

      “这大唐的江山,少说有一半都是我带着你们打下来的。试问李密来了,对谁的影响最大?不是太子,也不是齐王,而是我。”

      这下子,大家都听明白了:李渊要让李密为他所用,就必然会善待李密。而他起用李密的背后,却存了打压秦王,分减李世民兵权的心思。

      急性子的段志玄已经耐不住拍案而起:“真是岂有此理,这跟卸磨杀驴有什么两样,分明就是亲兄弟,凭什么太子就得捧着,您就被打压。”

      是啊,凭什么呢,凭他的哥哥李建成比他更早从穆皇后的肚子里出来;凭他们一个是太子,一个是王爷;凭他李世民功高震主,连李渊都不由忌惮三分。

      段志玄的话,就像一根针扎在李世民的心上,伤口不大,却很疼。

      他的这些兄弟,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混出来的,对他忠心耿耿,绝无二话。可光有这些武臣,还远远不够,光有这些,还不能保障自己手上的权柄不被皇帝一点点转移掉。

      他还需要一班能够为他所用的谋士,而当下在王府之中,就有一个房玄龄。

      当李世民来到房玄龄位于王府北面的住处时,看到的就是一个手不释卷的男人,腹中的才学让他看起来从容而淡定。

      意识到秦王前来,房玄龄放下了手中的竹简,朝李世民点头致意。李世民左右环顾着清幽朴素的屋子,笑道:“本王可是叨扰先生了?”

      房玄龄摇头道:“谋士,自然是替王爷谋划在先,王爷有话还请直说。”

      李世民很欣赏房玄龄说话的方式,既有分寸,又很直爽,往往能够一语中的。

      “先生可知道,那李密来投奔我大唐一事?”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的眼睛,半晌问道:“李密若是真能投诚,我唐军自是如虎添翼,王爷又在担心什么呢?”

      李世民一时语塞,面对着他的弟兄们,他可以说担心李密的到来,会分掉自己的兵权。因为他手中的兵权,脚下的土地,都是他和将士们一起征战得来的。可是面对房玄龄,李世民的话却无法说出口。

      房玄龄是个谋士,也是个文人。文人自有他的风骨,李世民所看重的那些,也许恰恰是房玄龄所轻贱的。

      房玄龄见秦王不言语,便笑道:“让我猜猜,王爷必定是觉得,李密的到来,会受到陛下的重用。他是位悍将,统领瓦岗军多年,而殿下手中的兵权......”

      房玄龄话还未说完,就听李世民喝道:“够了!别再说了。”

      李世民有种被人窥破心事的惊惶感,短暂的爆发过后,他很快地冷静下来,扶额道:“先生,是我太过激动了。”

      房玄龄将茶缓缓地推到李世民面前,浑不在意地笑道:“殿下,帝位就只有一个,谁不想要啊!您也不必瞒着我,若我没有替您谋夺天下的决心,也不会坐在这秦/王/府之中,却留心天下事了。”

      李世民愕然地瞧着房玄龄,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房玄龄见他这样,索性起身行大礼道:“我既然入得这秦/王/府,便是秦/王/府的人,自是与王爷共荣辱。”李世民快走两步将他扶起,急道:“先生请起,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直至此时,李世民才明白:原来他心中的不甘和希冀,房玄龄全都懂得。就像房玄龄说的,作为战功赫赫的秦王,如果对那个位置没有半点肖想,反倒惹人怀疑了。

      待二人重新坐下,李世民才虚心请教道:“敢问先生,李密来降,我们又当如何应对?”

      房玄龄笑道:“殿下不用过分忧心,其实在我看来,李密来降,对殿下的影响并不大。”

      李世民疑惑道:“此话怎讲?”

      房玄龄并没有正面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而是问道:“殿下,您当真觉得,陛下会重用李密?”

      “李密的确是一员猛将,可他毕竟与旁人不同。若是谋士、武将之流,陛下或许会重用,可李密,却很难。”

      李世民沉吟道:“玄龄的意思是......”

      “在这乱世之中,有野心的人数不胜数,可这野心,也分许多种,其中有想借机大发横财的;也有想当能臣辅佐明君的。为君者,对有点小聪明的人要巧用,而对能臣则要善用。”

      房玄龄的话没有说完,李世民却理解了他的意思。

      很明显,李密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他的野心太大了,兵权交到他的手上,年深日久就会变成造反的依凭。他就像一只野性难驯的老虎,就算暂时被囚于牢笼中,可体会过了权力的滋味,又怎会甘心就此放弃呢。

      房玄龄笑道:“这一点,陛下应当比我们更早想到才是。如果我所料不错,李密来降,锦衣玉食是少不了的,更大的可能是在朝中挂个不痛不痒的闲职。至于领兵,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可能性并不大。”

      李世民颔首道:“多谢先生解惑。”

      房玄龄饮下一口茶,却并没有就此打住话头,他轻声道:“不过,李密其人,确实是个隐患,此番降唐,恐怕会成为陛下最大的心病。”

      李世民冷笑道:“他哪里是什么归降,分明是找个借口逃命罢了,等他喘过气来,必定不会安分。”

      房玄龄眼珠子转了转,却并没有说话。二人静静地品着茶,李世民却忽然问道:“这回怎么不见直儿?王妃总念着他,直夸这孩子聪慧伶俐,善解人意。”

      提起房遗直,房玄龄便无奈地笑了笑:“这不,被夫人带着去王妃处拜谒了,我是拦也不敢拦,劝也劝不住。”

      李世民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隐秘的笑意,他凑近了房玄龄,悄声道:“我可是听见坊间传闻,玄龄是个惧内之人啊。”

      房玄龄没料到李世民忽然来了这么一句,顿时哭笑不得,摆手道:“还请殿下给我几分薄面,莫要到处宣扬才好。”

      这回轮到李世民惊讶了,他原以为房玄龄会否认,没想到如此擅长谋略的房玄龄,也会惧内。

      李世民失笑出声,他状似玩笑般说道:“你可是因为惧内,所以才久不纳妾?”

      房玄龄一听这话,脸色涨得通红,连连摆手道:“殿下,这玩笑可开不得,开不得。”

      李世民不依不饶道:“此次你为本王献策有功,若是要纳妾,本王替你做主。”

      房玄龄完全失却了平日里的伶牙俐齿,一个劲儿地道:“拙荆很好,还请殿下收回成命。”

      李世民摇了摇头,只觉得大开眼界。他将碗中的茶一饮而尽,起身拍了拍房玄龄的肩:“走吧,随我一同去承乾宫。”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