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

  •   称心冷不防被问到,他看了眼李世民和长孙氏,小声道:“我觉得,李密会先取东都洛阳。”

      李世民蹙眉道:“却是为何?”

      称心应道:“李密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势力,依靠的是瓦岗军,瓦岗军初建于兖州东郡,有相当一部分兵士都是东都洛阳的周边人士,即便是李密想要先取长安,兵士们也会更加倾向洛阳。”

      李世民猛地一拍脑袋:“对啊,瓦岗军确实是发起于洛阳周边,且不说李密要顺从众意,即便他一意孤行要打长安,也会导致队伍人心不齐。”

      房玄龄颔首道:“正是此理。”

      长孙氏含笑递给称心一碗甘草饮子,赞许道:“当真是英雄出少年,我只盼着,将来二郎与我的孩儿,能像直儿一般聪慧乖巧。”

      称心原本正喝着那难得的消暑饮子,闻言险些一口将饮子喷出来,被呛着一个劲儿地咳嗽。

      长孙氏哭笑不得地瞧着他,笑道:“你喝那么急做什么,又没人和你抢。”

      房玄龄冲李世民道:“就像都督方才所言,瓦岗军人心不齐,就算与之交手,我们也未必会落于下风,若是他们真的选择打洛阳,那就是自寻死路。不过,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这儿确实还有一计,能够保证长安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

      这下子,连被呛得直咳嗽的称心也不再发出声响,全神贯注地听房玄龄的计策。

      房玄龄用手沾了茶汤,在案上笔划了几下,大热天里茶水干得很快,李世民却半天都回不过神来。

      房玄龄见状笑道:“难道我说错了么,这光从面上看,都督与那李密,难道不是同宗?”

      此言一出,称心马上领会了房玄龄的意思。

      李渊、李密。

      虽然祖籍不同,可光从姓氏的字面上看,没准数百年前,还真的是一家。

      然而称心还是没转过弯来,即便数百年前是一家,那又如何,难不成还要认亲?

      当“认亲”二字浮现在称心脑海中时,他隐约觉得自己抓住了什么,却又不太明朗。

      李世民却已抓住了关键,他沉声道:“玄龄的意思是,要我与李密称兄道弟?”

      房玄龄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可以么?”

      李世民阴沉着脸色:“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房玄龄笑道:“当然是为了稳住李密。”

      李世民的神情越来越严肃,他改盘腿为跪坐,身体微微向前:“愿闻其详。”

      房玄龄反倒是越来越放松,他说话的语气稀松平常,要是没有听见说话的内容,甚至会让人觉得他在跟人闲聊。

      “李密既然有可能打洛阳,那咱们干脆以退为进,逼他打洛阳,趁李密犹豫,都督可即刻令人修书一封,告诉李密我们的军队向他投诚,坚决拥护他当新君,只要事成之后,给李氏子孙以封王封爵的荫庇。”

      见李世民犹豫,房玄龄劝道:“都督,这是最保险的法子,一旦李密相信了我们的说辞,他必然会认为,由我们镇守的长安,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没有了兵分两路的后顾之忧,他就会一心一意死磕洛阳。皇帝就算实力再不济,骁果军也不是吃素的,等到李密和皇帝两败俱伤,咱们的长安城,不就保住了么?”

      听完了房玄龄的说法,称心长出了口气,这才真的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点点地消磨掉对手的戒心,再趁其不备一举拿下。

      消息传到李渊耳朵里的时候,李渊沉默许久,冲裴寂问道:“查到世民身边的那个人了么?”

      裴寂颔首道:“已经查清了,那谋士姓房名乔,齐州人士,祖上是清河世家,少时素有才名,曾任东宫羽骑尉,后因杨勇被废而受牵连,被贬官至隰城,此番成为世民府上的谋士,恐怕是心有不甘,想要出人头地吧。”

      李渊蹙眉道:“杨广昏聩,如此人才,竟然被贬到一个小县城,真是可悲。如今我们正是需要谋臣的时刻,让世民多向他讨教。”

      按照房玄龄的计策,右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修书与李密,表明投诚意向,李密正值左右摇摆之际,忽然收到李世民的书信,阅后欣然同意,一门心思准备攻打东都洛阳。

      隋炀帝苦心经营东都多年,即便是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士气高涨,一时也强攻不下,面对李密猛烈的攻势,洛阳守将渐渐疲于应战,只好向江都求援。

      直到这时,沉浸在脂粉香气中的杨广,才终于警醒过来,他急哄哄地调集全国兵力,却愕然地发现,全国都反了,能为朝廷所用的兵力,算上各路杂牌军,撑死了不过十万出头。

      杨广命大将王世充率军与李密针锋相对,只可惜隋军人心涣散,败仗连连。

      “气数将尽”这四个字,成为笼罩在隋皇室头上的乌云。

      当王世充战败的消息再一次传到杨广耳朵里的时候,杨广正卧在江都丹阳宫的寝殿内,天下反声四起,他也真的累了。

      累的是身,也是心。

      曾经一夜御女十八人的皇帝老了,如今的他,只能卧在皇后萧氏的膝头,摩挲着自己苍白憔悴的脸,再吸一口那让人沉醉的熏香,幽幽地道:“绾绾,你瞧瞧,朕是不是老了?”

      萧氏水葱似的手指,灵巧地替杨广揉着太阳穴,她声线柔婉,听起来就像一阵微风拂过人心:“陛下说笑了,您才年逾不惑,还不到知天命的年纪,哪里就老了呢?”

      隋炀帝握住了她的手,萧氏体寒,一双手常年冰凉,杨广虽然风流薄幸,但对待萧氏,他从来都是恩宠有加,只要萧氏开口,他无一不允。

      “想来绾绾与朕,相伴已有四十载,朕还记得,开皇二年你嫁与朕时,一身青绿广袖襦裙,配上宝蝶金钗钿,当真是惊为天人。”说着,杨广就挣扎着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枚钗钿,那金铸的蝴蝶看起来栩栩如生。

      杨广伸手,将宝蝶钗钿缓缓地别在了萧氏的发髻上。

      “朕第一次瞧见你的时候,就觉得你会与这宝蝶一般,终有一天会振翅飞走的。”

      杨广轻拂着萧氏的手,仰头望着她丝毫没有被岁月侵蚀的美貌。

      “现在外头,不知有多少人等着砍朕的头颅。绾绾,你说,最后朕的项上人头会被谁砍去呢?”

      萧氏闻言,轻抚着杨广的脖颈,沉默着一言不发。

      杨广微眯着眼等了半晌,睁眼的那一瞬间,萧氏的脸上维持着一贯的淡漠,就像皇帝下一刻死去,也和她没有关系。

      杨广不知怎的,心头莫名涌上一阵不甘心,他冷声道:“到那个时候,朕是亡国之君,你就是亡国之后。”

      萧氏终于看了一眼激动的皇帝,口中却柔声道:“天下大势,不可逆转,真要到了那一日,也是没办法的事。”

      杨广无甚神采的眼中,蓦地透出些希望来,他稍显急切地问道:“绾绾,你告诉朕,若是真的有这么一天,你会随朕一起走么?”

      萧氏的手缱绻地拂过杨广的脸颊,一双多情的眼睛,终于细细地端详起帝王的眉眼来。

      杨广的面相实在算不上好,眉毛稀疏杂乱,目光阴鸷,眼底布满了血丝,典型的乱性凶相。

      杨广等了好一阵,眼底的光华渐趋暗淡,失却了希望的帝王,看起来更加不近人情。

      杨广自嘲地笑道:“朕就知道,绾绾你没有心。”

      “当年父皇在梁国广选晋王妃,从张轲府中将你接回来,朕看你的第一眼,这一颗心就被你掳走了,再也容不下其他人。相师为公主们占卜,朕偷偷地将别人的占卜结果与你的结果调换了,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迎娶你做晋王妃。”

      萧氏的手猛地一颤,轻声道:“这么说来,当年相师为我占卜的结果,其实是凶非吉?”

      杨广无力地点点头,见萧氏不语,又发起疯来,大吼道:“这不重要,绾绾,这都不重要,朕从来就不信命,朕只想要你的一颗真心,你扪心自问,这些年朕对你不好么?天下人都说,朕暴虐/淫/乱,压榨百姓,世人不清楚的事,你还不清楚么?”

      杨广以为,这样歇斯底里的呐喊,就能让萧氏听进去,然而此刻的萧氏,就像一个木头人,愣愣地瞧着虚空处,将帝王的话当做耳旁风。

      杨广双目通红,他从萧氏的膝头爬起来,指着他这辈子最爱的女人道:“绾绾,你明明知道,只要你一句话,朕就会为你遣散后宫,什么樱红柳绿,在朕眼里统统比不上你萧绾绾的一个笑脸。可你呢,你有心么,你会在意么?朕为什么赶着开运河,为什么费劲儿去建洛阳,如今又为什么带着你来到江都?你真的不明白么?”

      萧氏缓缓地闭上了眼睛:“陛下,不要再说了,把药趁热喝了吧。”

      杨广扬手一挥,桌几上的药碗应声而落,棕黑的汤汁撒了一地:“朕偏要说,是啊,朕知道,外头那些骁果亲卫,全都瞧不起朕,他们不喜欢江南,他们想回去,可朕从娶你的那一天,就发誓要让江南士族和关陇士族平起平坐,要让你兰陵萧氏名垂千古,我杨广不怕天下人笑话,就怕你萧绾绾不动心。”

      萧氏闭着眼,仿佛那样就能逃避些什么:“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杨广最不喜欢的,就是萧氏这般消极的态度,她什么都不在意,身处于宫禁之中,却冷眼旁观着宫闱诸事,杨广纳了那么多的娇妻美妾,萧氏却能将自己摘出去,完完全全做一个旁观者。

      她不会耍性子,甚至不会嫉妒,就连和杨广的妾室共同侍寝,她也不会有多余的情绪。

      这些年,杨广拥着萧氏,时常会觉得,即便自己富有天下又如何,萧绾绾的那颗心,自己仍旧没有征服。

      愤怒到极致的帝王,终于拂袖而去,丹阳宫内,顷刻间只剩下一片冷寂。

      直到杨广的身影全然看不见,萧氏紧绷着的脊背,才终于松懈下来。她缓缓摊开手掌,白皙的掌心内,是被丹红指甲剜出的血痕。

      忍耐了许久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她轻声啜泣道:“原来,还是不祥啊,我还以为,嫁予你,是我今生唯一的吉兆。”

      从那一天起,隋炀帝杨广,再也没有踏入萧氏的寝宫一步,他甚至下令王世充,先将战事搁一边,将替他广选天下美女作为头等大事,无数莺莺燕燕如潮水般涌到杨广身边,终日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杨广不想回洛阳,不代表那些出身关中的部下们不想回。

      这一日,武贲郎将元礼、监门直阁裴虔通、禁卫军统领司马德戡三位隋炀帝的心腹干将聚在一起饮酒。酒酣之际,元礼猛地将酒杯一扔:“奶奶的,这日子过得真他娘的憋屈,陛下究竟什么时候,才打算回洛阳?”

      “我看啊,陛下一时半会儿,都没有回去的意思。”裴虔通叹气道:“江都多好啊,江南女子,柔情似水,陛下早就乐不思归了。”

      元礼有些醉了,嘴上的话也没遮没拦的:“手下的弟兄,全都想回洛阳去,要说这江都,也是有酒有肉有姑娘,可男子汉大丈夫,成日沉溺酒色,也太没劲儿了。”

      裴虔通应和道:“可不是么,就我知道的,今天又偷跑了五个,抓回来军法处置,可看着弟兄们这样,我心里头也不好受啊。如今国家乱成这个样子,陛下要是再不警醒,只怕是安逸的日子也没有多久了。”

      司马德戡看着面前两个醉醺醺的人,忽然道:“你们当真就打算这样苟活下去?如今这天下反声四起,陛下却丝毫不想收拾残局,天下谁不知道,我们是天子近臣,要是被他们打到江都来,我们谁能有好果子吃?”

      元礼醉后的脑子昏昏沉沉的,并没有听出司马德戡话里的意思,他大着舌头道:“大统领,你这是什么意思?陛下不动身回洛阳,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十二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