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0、 我且问你@ ...

  •   村子里的优秀的年青人,当然也不少。但能识字读过书的,却是没有几个,周氏从小就能写会算,就连李大山也是识字的,她怎么样也不愿委屈了丽华,给她找个目不识丁的粗汉子。张承明又在这一点上占了优势,这也是他们夫妻两当初同意的原因。丽华的性子要强,眼里容不下沙子,目前的生活与她来说,反而才是最自在的。

      周氏又想到,自从他们分家后,开始住上了新房子。就有一些大姑娘小媳妇,频频往南山脚下砍柴,挖野菜。一开始她也没有注意,后来见王寡妇也往这边跑才发现,她们哪是去挖野菜,根本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在打他男人主意呢。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李大山却是个好的,这些年家里越过越好,他也没有起什么花花肠肠子,心心念念都是几个孩子,对周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远的不说,就说李家几个兄弟,长的高高大大,一表人材。这几年李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惹得村子里多少妇人羡慕呀!就连李家其他几个兄弟,也开始有人惦记呢。

      其实想想,丽华成亲后,周氏对承明也是极满意的。女婿不仅孝顺长辈,人还有本事,现在家里又添了七十亩田地,村里人不知道,她还能不知道吗?还银子自然是女婿的。

      但愿,张承明也能像李大山一样,从自始自终只对丽华一个人好。
      至于丽珍,如果真把她嫁进高门大户,凭她一根筋的性子,也不知道会不会被吃的骨头都不剩?这么一想,又觉得丽华说的其实有些道理,脑海里不由闪现高安德的外貌和年纪,一想到两个人差了那么多,自家闺女又不是嫁不出去,周氏心里又开始不自在。

      不由得按按额角,想起中午老周氏的话,说过年的时候,周老爷子几个学生会来拜年,让带丽珍过去偷偷看上一看,想到这些,周氏的头都痛了,到要好好想想怎么跟长辈说起。

      丽华见周氏不说话,忍不住为妹妹争取:“娘,你真的不用担心我们,你要相信丽珍,她是个聪明的姑娘,心里清楚她自己想要什么。”

      周氏心里一叹,果然子女都是债,这债她却还的心甘情愿。
      知女莫若母,周氏白了一眼丽华,也不点破她的用心,慢悠悠地说道:“娘对你自是放心的。丽珍的情况,跟你却不一样。”

      丽华心里也翻了一个白眼,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真不知道周氏在纠结什么,把话跟姥爷说清楚就行了嘛。
      “有什么不一样的,你担心姥爷姥姥多心而已。姥爷他们的心自然是好的,但他却不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而丽珍又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姐妹的婚事,说到底选什么的人家,最终还是您和爹说了算。娘,您到底在纠结什么?”

      儿大不由娘,周氏想起当初,丽华也是偷偷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如今丽珍胆子更大了,一时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语气颇重:“我在纠结什么,我到底是为了谁。你们几个,年纪小小的,一个个主意大的不得了。可是你们那么年轻,要是看得准还好,要是看走眼了呢?”说到最后,周氏心里是又急又气,眼睛泛红,声音都变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感受到周氏对她们拳拳爱护之心,丽华心里很感动,父母能做到这个份上真的不容易了。控制不住上前抱着周氏,轻声安抚:“娘,我知道,我们都知道的,您和爹对我们三姐妹的好,我们都记在心里呢。您们在我们姐妹心中自然是最重要的,就算我们有了看重的人,最后还是需要您们给我们把关啊~”

      听丽华如此说,周氏心里才好受了一些,冷静下来,面上有些不好意识,顾着丽华怀孕,轻轻推开她。

      “娘,正因为您们的疼爱,我们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您不知道,我们有多开心,许是从小读书识字的原因,我们比村里的姑娘多了一些自己想法。读书使人增长见识,人都是会成长,这没有什么不好。我呢,许是小时候穷怕了,从小对做生意赚钱就有兴趣;丽珍却是对厨艺有着浓厚的爱好,大夏天的在灶房呆上一天,也不会觉得累;丽珠却是在刺绣针线上极有天赋。”

      “娘,您有没有想过,丽珍那么爱做饭,真让她嫁进什么高门大户,依她的性子哪里还坐得住。如果一个大少奶奶天天往灶房跑,您让其他人怎么看她。高大哥的事情,或许您觉得她鲁莽了,但我却觉得她很聪明。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您看,高大哥除了年龄大些,有什么不好的。我真的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对象,家里就一位高奶奶,老人家本身就极喜欢丽珍,将来也不用担心婆媳关系;如果丽珍嫁过去,马上就可以当家作主;如果她想要继续在喜洋洋做活,相信高大哥也会同意的;而且我听承明说过,高大哥也是识字的;高大哥从军这些年,还积累了一些家产,将来生活上也是没有问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两家离的近,真有什么事情,您们也照顾得到,将来也不用担心丽珍受了欺负,是不是这个理?”丽华掰开来跟周氏分析。

      以前丽珍每次都是闹闹嚷嚷的,周氏哪能听得进去,自然对高安德意见就越来越大。如今听丽华慢慢分析,眼前豁然开朗,可不是嘛?除了年龄大些外,这条件....还真的不错,周氏也开始琢磨着。
      .........
      “天都大黑了,你们娘几个在屋子里干啥呢?”
      李大山的大嗓门在屋外晌起,院子里便传来狗狗们彼此起伏的欢呼声。接着,是永腾永瑞的欢呼声。
      屋子里的两母女,相视一眼,原来是李大山他们回来了。周氏连忙整理衣衫,告诉丽华一切等问过承明再说,丽华自是连连点头。

      一家子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吃了晚饭,又一起说了会儿话,大家才各自回屋子歇歇。

      丽华喜欢睡前泡个脚,今儿也不例外。
      张承明提了热水,转身进了房间,招呼丽华赶紧来泡脚。要是平时,丽华早都把脚放进去了,今儿知道张承明在外面走了半天,便拉着他一起泡脚。

      大大的木桶里,大脚挨着小脚,一白一黑,你挨着我,我靠着你。小脚踩来回摩擦着大脚,大脚却压着小脚一动不动。一时不知道是水太热,还是他们玩得太累了,两个人脸上都出了一层薄汗。
      “下午真的没有甚么事,里正怎么拉着你们聊了那么久?”

      张承明无奈地给丽华擦净额上的细汗,平息心里躁动的欲望,才慢悠悠地回道:“能有甚么事儿,还不是为了种子的事情。”

      丽华其实多少也猜到了些,这个时代的粮种是何等精贵。他们这个地方,本身水稻就少,产量又极低,收成自然也就算不上好。正宗的小麦种子是没有的。面粉类主要是黑荞麦和苞米和甜荞麦。至于,有钱人家吃的纯白面,那都是从遥远的南方运输过来的。

      如今南北的距离差的可不是一点点,据丽华了解如果坐马车,南北来回一次,至少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再碰上个雨水强盗什么的,这粮食能不能安全到达,真的很难说,正因此这镇上的大米和白面,才卖出了天价。一斤上等的白面粉,少说也要六十文,那白米饭就更不要说了,有一段时间,更是卖到了九十文一斤。就是大户人家也只有主人吃白面白米,多数下人也只能吃苦哈哈的荞麦。遇到良心不错的主家,也有用荞麦配着苞米和少许白面,那味道自是不一般的。

      就丽华知道她家每年出产的水稻和小麦,打出来的大白米,在镇上已经卖到八十文一斤了,白面相对便宜些,要知道,如今的李家村可是大变样,不说家家户户,村子里大部份人家都住上了新房,还不是凭着丽华家高产量的粮种,如今的李大山在方圆几个村谁人不识!

      当然,最受益的还是丽华,这些年空间的小树苖可长大不少,虽没有参天大树,却也是枝繁叶茂。想到此,丽华的脸上笑容更甚。这位周里长人品到是不错,周家村将是她要生活一辈子的地方,村里人大部份也都是好的,她不介意带着大伙一起致富。毕竟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嘛。

      “里长大叔到是一心为民,就是里长娘子听着也是位妙人。那你是怎么回答的,我还想着多赚一年银子呢。”

      张承明看着笑容灿烂的女人,眼神一暗,不可置否地点点头。
      “今年肯定是来不及了,爹已经跟里长说好了,明年秋收后会给周家村留一些粮种。好了,时候不早了,安置吧。”
      也好,丽华可不打算从空间拿种子出来。
      许是如今家里人多热闹,丽华胃口也好了些,晚上又多喝了一碗汤,肚子还没有消化,一时睡不着。黑暗中的感官是最强烈的,身边男人呼吸有些不稳,双手又开始在丽华身上游来游去的,丽华心里明白,却没有纵着男人。

      轻拍了下张承明的手,难得一本正经:“别闹了,我有事问你。”
      张承明点点头,又想起黑暗中看不见,声音沙哑:“甚么事,一定要在这时候问起。”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下。

      丽华被他撩声音也有些不稳,“真的啦,快停下,我有正事问你。”
      两个人又闹了一会儿,张承明才放过丽华,“到底是甚么事情。你说。”
      “我且问你,你可不能骗我。”
      张承明见丽华问得认真,也静下心来听她说话。
      “相公,在你心中,高大哥是个甚么样的人。”

      “高安德?”张承明皱着眉头,听丽华问起其他男人,心里莫名不爽,语气便算不上好。“你问他作甚?”
      丽华翻了个白眼,这个男人想到哪里去了,
      “你想甚么呢?我问起自然是有事,你就说说他到底是一个甚么样的人,如实说就行。”

      张承明自然是相信丽华的,不由得想起上次去李家村,高安德和丽珍在一起的画面。当时,只是觉得不妥,却来不及多想,这时候听丽华问起,好像明白了些甚么。

      他的兄弟,自然是好的。想起岳父岳母对丽华三姐妹的重视,又想起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张承明还真猜不准他们的想法。这时候,他却忘记了他和丽华也差着快七岁呢?不过,还是如实说道:“虽然没有大本事,人却是极稳妥的。”

      丽华一听心里就放了大半心了,张承明是不说大话的,既然是极稳妥,人品定是可靠。大本事也不需要,有些小本事就行了。关于丽珍的幸福,她还是想了解更仔细些。

      “你且说仔细些,还有你们关系好,那你可知道他为何十六岁之前也去从军。还有他年龄这么大了,为何还没有成亲,是不是有甚么不良奢好。”丽华不是爱八卦的性子,虽然他们两家住的近,这些事她还真不知道。
      张承明跟高安德,年纪不相上下,这时候终于反应过来。还以为丽华嫌弃他,这一听可不淡定了,“年龄也不是很大吧。至于没有成亲,自然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再说,年纪大些不好吗?”

      这话说的,丽华哪能听不明白,这男人是又钻牛角尖了,丽华觉得有些好笑,“相公,重点不是这个,好吗?”

      张承明也知道自己想多了,面上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夜里暗,到不担心丽华看见。“高安德虽没有甚么大作为,人品还是可靠的,并没有甚么不良奢好。至于为何十六岁以前就参过军,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那一年,他刚满十三岁,前线战事告急。当时朝廷规定年满十三岁的男子,都要出征上战场。他家里穷,又交不上银子,只能去从军了。”

      “所以李家和你们家,当时都出的银子。”原来还有这样的事,十三岁就得上战场。

      “嗯,当时你爷爷奶奶并没有分家,一家人只要一个人出征即可,你家应该也是出的银子。至于我家,原本那个女人把我的名字报上去了,后来我找里长交了银子。”

      丽华想起李大山之前是上过战场的,那一年为何家里没有人去,想来是李大石不愿意了,一般家里没有分家,都是长子主动承担的。家里没有人去,总不能再让李大山上战场吧。第一次是情有可原,第二次还如此,除非李老头不想要李大山这个儿子了,最后只能是李老头作主交了银子。

      想起来丽华心里还是有些不好受,听张承明说是他自个交的银子,又开始心疼他,年纪轻轻就一个人往深山里闯,那银子同样是拿命换来的,心里对赵氏厌恶更甚。丽华不知道怎么安慰张承明,不由得抱紧男人的腰身,给他无声的安慰。

      那段往事,其实他早就不放在心上了,张承明不想跟无关紧要的人计较。不过,娘子的关心,还是让他很欢喜受用。

      “怎么,娘子要给他介绍对象。”张承明明知故问

      丽华没有回答张承明,心中突然想起另一件事情,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询问,想了一下,瓮声瓮气地小声问道,“那个,那个听说,听说军营里都会有军妓。那高大哥有没有找过?”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