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四十一章 归来 ...
-
永安六年三月,右将军阿史那努尔率兵撤回燕虞牙帐,耗时大半年的云峡关之战终于结束。
自开战以来,燕虞可汗两次增兵,却仍未攻破云峡关。从这一点来看,此役获胜的无疑是大昭。然而大昭一方付出的代价却是十分惨痛,在这数月的交战中,大昭军民死伤竟逾五万。此外,安阳节度使尉迟贤胞弟尉迟忠、会宁节度使陈慎幼子陈绍皆在此战中以身殉国。
朝中的旨意在月余后从建安传来,命征西大将军陈言率禁军子弟班师回朝,而安阳、河西等数十万东胡将士,对于他们的嘉奖和安抚,圣旨中却只字未提。
六月初二,建安。
从定安门到泰安宫的几条大街从清晨便被羽林卫封住,平民百姓皆不得行走。得知是从西北凯旋而归的那支禁军队伍今日进城,百姓们自然欢欣鼓舞,熙熙攘攘地挤到步障后,将四周围得水泄不通。
辰时过后,前锋营率先入城,所过之处皆是一片欢呼声。队伍最前方的一人一骑最为耀眼夺目,很少有人见过这样雄骏的战马,而马上的年轻人更是俊美无俦。他穿着一身银甲,外披着禁军火红色的大氅,仅仅是垂着眼睛的模样就足以将周遭的少女们迷得快要晕过去。
这样浩浩荡荡走过了安平街,一直被迎入宫门,卫长轩整衣下马,随内侍走上大殿。
大殿外御前内监声音洪亮:“宣昭武校尉卫长轩觐见。”
泰安宫大殿外两旁的臣工都袍服齐整,毕恭毕敬站在玉阶两旁,目送这名青年将官沿着玉阶缓步而上。
今日是班师盛典,皇帝亲诏立功将士上殿听封,陈言在返回途中旧疾复发,不便上殿,便指派了卫长轩替他到御前受皇帝嘉奖。
卫长轩在殿外依礼解剑卸甲,而后步入殿中,单膝跪地:“臣禁军昭武校尉卫长轩,叩见皇上。”
永安帝今日穿着一身华贵的冕服,遥遥坐在龙椅上:“听闻卫将军原为羽林子弟,初上战场便锋芒若此,实乃天生将才,得此良将,是大昭之幸。”他说完,向一旁抬了抬手。
内监立刻高举卷轴上前道:“陛下有诏,授卫长轩游击将军,羽林卫骑都尉,赐金甲玉剑,赏银万两,钦此。”
卫长轩俯首:“谢圣上隆恩。”
“此番燕虞发难,若非我朝中儿郎英勇,岂能得今日盛世太平,”永安帝朗声说道,缓缓从龙座上起身,“凡出征有功者,皆有赏赐。”
不多时,封赏的旨意便传到殿外,刹时殿外禁军山呼万岁,泰安宫内外欢声雷动,众臣工脸上都是一派喜气洋洋。而卫长轩谢了恩典,已悄悄退到了一旁角落里。他原先记得几年前在漪澜园中与皇帝的照面,心中本有几分忐忑,可看如今上座那位漫不经心的样子,显然早已将他这个无名小卒忘到了脑后。
等他退下之后,早早有人捧了金甲玉剑在殿外候着了,只见捧着赐物的内侍满脸堆笑:“卫将军大喜,奴才在宫里伺候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这样年纪轻轻就封了将军的人物。卫将军年少英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卫长轩只心不在焉地笑了笑,他看着那光彩夺目的金甲玉剑,心中有些黯然地想到,若是陈绍还在,这些原本是该封赏给他的东西。
傍晚,王府南院。
方明如同往常一样陪着自家公子在院中闲坐,这里初春时新搭了一座紫藤花架,此时枝叶浓碧,几乎垂上了花架下的石桌。桌上摆着一架老旧的箜篌,杨琰拨了两下,而后细碎的乐声便缓缓流淌了出来。
在他拨弄箜篌的时候,方明声音低低地道:“公子,温大人今日从兖州寄了书信来。”
杨琰浑不在意地点了点头:“知道了。”
方明挠了挠头:“听说今日出征的队伍班师回朝,我便让唐安去城里打听卫大哥的消息了。”他向院外张望了一下,“这小子该不会又偷溜回去见他媳妇了吧,怎么还不回来。”
他话音刚落,便听外面响起叩门声,待下人开了门,进来的果然便是唐安。
方明站起身刚要说话,却见唐安身后走出个熟悉的人影,那人披着甲胄,眉眼间意气风发,正微笑着向他打了个噤声的手势。
或许是周遭安静得太过突然,杨琰停下了拨弄箜篌的手,他微有些疑惑地侧过脸,慢慢扶着桌子站了起来。谁料刚站起身,便有一双手伸到他的肋下,将他猛然抱了起来。他微微吃了一惊,可又隐约猜到这人是谁,不由惶然地伸出手去,只听那人朗声道:“也奚。”声音顿了顿,“我回来了。”
这句话在杨琰的梦中出现过无数遍,他几乎有些怀疑是在做梦,然而手指碰触到的那张脸却是真实的,那熟悉的轮廓,熟悉的眼角眉梢,他听见自己声音发颤地道:“卫长轩……”
卫长轩抱着他,轻笑了一声:“怎么还是这样瘦。”他像少时一样,将杨琰高高地举了起来,直到有微凉的水珠落到了他的额头上,他才仰起脸,对上杨琰溢满泪水的眼睛,“也奚?”
杨琰抽了抽鼻子:“卫长轩。”他眼中泪水不停滑落,唇角却弯了弯,“你回来了。”
南院中上上下下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正不知所措之际,还是方明先咳嗽了一声,挥手示意他们退下。而卫长轩也终于想起自己太过忘形,忙垂下手臂,将杨琰放了下来。
方明向他笑了一声:“卫大哥,听说你这次出征立了大功,真是可喜可贺。”
一旁的唐安笑着道:“方总管,如今这是卫将军了,皇上亲封的游击将军,羽林卫骑都尉,听说还有御赐的宅邸呢。”
方明显得既惊又喜:“羽林卫骑都尉,那可真是不得了。”他来回搓了搓手,“我这就吩咐厨房,让他们备下酒宴,给卫将军接风洗尘。”
他走了之后,唐安也识趣地退下了,一时空旷的院中就只剩下杨琰和卫长轩二人。暮色昏黄地映着两个人的影子,相携着缓慢地走进了屋内。
这间内室里的摆设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卫长轩将屋内的灯台一个个地点燃,而后内室便渐渐明亮起来。杨琰对于这些无知无觉,他只是站在屋子里,怔怔望着卫长轩的方向。
卫长轩在烛光下看向他清亮的瞳孔,轻声问道:“也奚,这段时日你过得如何?你三哥有没有再找你的麻烦?”
杨琰摇了摇头。
卫长轩总觉得他的眼睛里隐藏了些什么,却也无法深究,只得笑了笑:“我如今已是将军,往后有什么事,我都可以保护你了。”
杨琰却没有笑,他低声道:“卫长轩,你这些时日,过得又如何?”
卫长轩愣了愣,很快道:“我么,不过是出战时受了些小伤,倒也没什么。”
“我听说了你的事,”杨琰声音低低的,“听说你十分英勇,孤军深入突袭敌军大营,被燕虞人称作‘美阎罗’,听说你神箭无双,手刃敌将,我还听说……听说了陈小将军的事。”
卫长轩微微一震,骤然沉默了下去。
“所以我猜,即使你立了大功,被封了将军,可是心里一定还是很难过的。”杨琰向他走近了两步,伸手缓缓摸上他的脸颊,“是不是?”
卫长轩静默了许久,轻轻点了点头,他的脸色慢慢显出疲惫,半天才道:“其实在战场上我并没有多么英勇,有好几次都差点死掉,我心里一直很害怕,怕我真的死了,你要怎么办。有的时候敌人的刀都要劈到我的头顶,我还在想,也奚要怎么办,也奚那个傻孩子……要怎么办……”
杨琰忽然抱紧了他,他把脸埋在卫长轩冰冷的皮甲上,半天才哽咽着道:“你还走吗?你还要这样,丢下我就走吗?”
他那语气简直不像是问话,更像是带着愤怒的质问,卫长轩只能不住抚摸着他的头顶,轻声道:“我不走,再也不走了。”
方明推开门时,看到的便是这样的一幕,他微有些尴尬,只得又咳嗽了一声:“公子,卫大哥,酒宴已经备齐了。”
宴席设在南院的花厅里,入席的只有杨琰和卫长轩两人,桌上的菜色多是卫长轩素日爱吃的几样,只是看着便让人生出亲切之感。
方明一面布菜一面笑道:“听说卫将军中午赴的是宫宴,咱们这个接风宴比起来好像有些寒酸了。”
卫长轩苦笑了一声:“宫里头规矩太多,我什么也不懂,到最后也没吃上什么,倒喝了一肚子酒。”他说话间,正看到桌上摆着一道清灼白丝,便挟起鱼腹的嫩肉递到杨琰嘴边。
因为目不能视的缘故,杨琰极少吃鱼,唯有鱼腹的肉细嫩而无刺,方是他可吃的东西。等杨琰吃了鱼肉,卫长轩又接过方明手中的汤盅,低头吹了吹,慢慢喂给他喝。他从前常这样侍候杨琰,做得十分顺手,也不觉得奇怪,等喂完了杨琰才自己吃喝起来。
等他吃到那条清灼白丝时,忽而疑惑道:“这鱼怎么跟原先的滋味不同了?”
方明了然地笑了笑:“是做鱼的厨子换了,原先那个刘荣升开春时得了急病死了,所以府上换了个厨子。”
卫长轩本就是随口问起,此时也不以为意,轻轻点了点头。
方明在一旁站着,又试试探探地问道:“卫大哥,你如今当了将军,是不是要搬到御赐的宅子里去了?”
卫长轩摇了摇头:“说是御赐的宅子,也不过是先前李老将军的旧府,还要等他们修葺些时日方能搬进去住,如今我还是跟羽林卫一起住在大营里。”
听他这么说,杨琰不由抬起头,微微皱了皱眉。
卫长轩察觉到他神色有异,又立刻道:“我这两日不必去营中,今晚还是留在这里。”
方明一听,立刻道:“卫大哥肯住下那是再好不过了,你原先的那间厢房还空在那里,我这就让人去收拾。”
卫长轩摆了摆手:“忙什么,还是劳烦你先去打些水来,”他苦笑了一声,“我被这皮甲捂了一天,身上都快馊了。”
其实在全军到达京郊时便曾就地扎营,为了第二日的班师盛典沐浴更衣,可直到此刻,卫长轩靠在这一方熟悉的浴桶里,才像是涤去了心底的积灰,让他缓缓舒出一口气来。透过虚掩的窗扉可以看见晴朗的夜空,这是建安的夜,繁华平静,灯火辉煌。卫长轩浸泡在暖洋洋的温水里,慢慢滑坐了下去,那荡满了血和火的记忆逐渐弥漫上来,却又忽然距离他无比遥远。
就在他几乎在浴桶里睡着的时候,一双手忽然摸到了他的头顶,而后是杨琰低低的声音:“卫长轩?”
卫长轩猛然惊醒过来:“也奚。”
“你洗了好久,我过来看看。”杨琰轻声道,他的手从卫长轩的头顶摸上他的耳朵,脖颈,而后摸到了他的肩膀上,忽而脸色一白,微微颤抖着道,“这是什么?”
他摸到的是卫长轩肩上的那处伤疤,虽然已几乎痊愈,可疤痕仍在,很有些触目惊心。
“咳,只是皮肉伤,已经好了。”卫长轩说着,从浴桶中站了起来,“也奚,让我把衣服穿上。”
杨琰却不肯被他这样糊弄过去,他不依不饶地继续向下摸索,脸色又苍白了几分。手掌下的伤疤纵横交错,覆盖了这副年轻的躯体,他的手最后停在了卫长轩的腰上,那是一道狰狞的刀疤,几乎可以想见当时那一刀是横腰而过,刀口极深。
因为他始终低着头,卫长轩只能看着他的头顶,听他低低的吸气声,他忽然有些无措:“也奚,我真的没事,”他张开手臂,“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杨琰没有答话,他只是轻轻抚着卫长轩身上的伤痕,低头沉默了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