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有子如龙 ...

  •   沈光在辽东城下苦战。
      交战双方已经僵持了二十多天,飞楼、橦、云梯、地道,什么都用过了,隋军还是没有攻下辽东城。
      沈光拖着长刀,侧身躲过几轮劲箭,几个急跃,冲到城下。
      城下立着一架高达十五六丈的冲梯。这是隋军的攻城器械中最高最坚固的一架冲梯。
      第一批隋军战士已尽数被高丽兵砍翻,头缺腿断,肚破肠流,从冲梯上跌落下来。
      第二批战士被城头放下的箭雨压着,一时接不上去,独有沈光一人,仗着身手轻灵,冲到城脚。
      这里是城头弓箭射不到的死角,沈光只听见吱吱呀呀的木头响,抬眼望去,那架牺牲了数百战士性命才得以架到城头的冲梯,顶端已被高丽兵推离墙头,摇摇欲倒。
      他深吸一口气,合掌往冲梯腿上一拍,冲梯啪的又搭回墙头,砸下漫天尘土碎石。
      借这一拍之势,他身形上升了一丈有余,眼看升势将竭,便又是一掌拍下。
      如此拍得十几拍,沈光已跃至梯顶。
      只见眼前那架冲梯的顶端已深深嵌入墙头,十多名身强力壮的高丽兵枪挑棍撬,竟然不能撼动分毫。
      高墙之上,那些高丽兵没料到他能这么快上来,只忙于对付那顷刻之间就和钉子一样被一下一下钉进墙头的冲梯,竟没几个人在第一时间看到冲上城头的沈光。
      第一个看到沈光的高丽兵刚刚张大了嘴,呼声未出,刀光一闪,喉管已被割断。
      旁边数人这才惊觉,忙扎枪递剑,抡刀挺戟,十多把兵器一齐向他招呼过来。
      沈光轻轻跃起,避开这些兵刃,然后借着下坠之势,呼的沿着一杆长枪直削过去,一刀刺入那使枪士兵的胸口。另一只手顺势接过这杆枪,以腰为支点转了个半圆,五六个士兵登时被长枪抡倒,还有一人被长枪挑落城外,一声惨叫之后,再无声息。
      附近几个墙垛上的守兵见他如此勇猛,便都围了上来,几十人聚成一团,只为了对付背靠城墙的那一个沈光。
      沈光眼看着几十件明晃晃的利器往自己身上招呼过来,却不敢再往上跃——现在城头的箭手肯定都发现他了,如果再往上空跳,就会成为箭靶子,反不如呆在人堆里安全。于是他仗着身手灵活,指东打西,穿缝过隙,虽被割了几个小口子,一时半会间,竟也没人真能奈何得了他。
      刀剑森森中,沈光快刀一把,长枪一杆,舞出刀光纷飞,枪影幢幢,片刻间又击杀了七八个人。
      这时其他的隋军战士也乘机冲到城下,开始登梯。这些人没沈光那样的好身手,只得一级级往上攀爬。
      眼见形势危急,一名高丽将官跑过来,用高丽语大声呼喝了几句,附近的那些高丽士兵马上分做两队,一队围攻沈光,另一队则伸了长枪长戟过来,要将冲梯撬离城头。
      冲梯被猛撬一阵,渐渐松动摇晃。
      沈光听着下方传来的隋军惊呼声,心下大急,左手长枪一抖,向那个高丽将官急射而去。
      不料这高丽将官也是个好手,他侧身振臂,接住长枪,又顺手反投回去。
      沈光正跟身周一堆高丽大兵缠斗,猝不及防间,避过枪头,却被枪尾扫出城去。他从十几丈高的地方往下急坠,周围并无可攀附处,连冲梯都在一丈开外,旁人均以为这一次他必无幸理。
      高丽兵的欢呼声,隋军的惊呼声,沈光都充耳不闻,坠到离地面只有七八丈时,眼前飘过一截布带,他连忙一把捞住。
      布带一紧,坠势顿止。
      沈光抓着布带顺势一荡,翻个筋斗,又登上梯顶。布带被他这么大力一扯,断成两截,梯下似乎传来一声叫骂,沈光也不以为意,扔下这半截没用的布带,纵身一刀,便向那高丽将官劈去。
      这一次沈光恍如飞将军自天而降,那高丽将官只道他定要被摔死,谁知这家伙一眨眼功夫又上了城头,才以为是自己眼花,身子便被快刀劈做两截。
      沈光杀了这名将官,又来寻那些守兵的晦气。那些守兵眼见一个刚刚必死无疑的人突然又杀了回来,而且一个照面就解决了一个身手高强的将官,简直不知这沈光是人是仙,是鬼是神,才愣得一会,又被他切瓜砍菜般断送了四五个人的性命。
      这时后面的十几名隋军士兵也攀上城来,沈光压力顿减,正要继续扩大战果,却听人在身后喊:“撤吧撤吧!小子,皇上要见你。”
      沈光回头一看,说话这人二十多岁,威风凛凛,穿着却颇可笑。他膀大腰圆,上身穿着亮灿灿的郎将将服,腰间却拿两条裤腿打了个结系住,胡乱遮住羞处,裤子下面是光着的两截粗腿,和一双薄底牛皮快靴。
      那人见他嘴角眼中颇有笑意,不由恼道:“笑什么笑?今天救了你的可不就是我的裤腰带?要不是你把它扯断了,我麦孟才也不至于要这样穿裤子!”
      沈光心下感激,脸上还是忍不住笑,边笑边问:“打得正好,为何要撤?”
      “皇上另有妙计,明日要派你当先锋,一举攻下此城,所以特嘱我来接应你下去。快走快走,再不走天都要黑了!”
      沈光随麦孟才撤下冲梯,便见两匹骏马,二人驰马径入中军大营面圣。其他攻城隋兵,自有大军接应,不虞有失。
      麦孟才是隋朝名将麦铁杖之子。麦铁杖骁勇有力,能日行五百里。他跟着隋朝的开国大臣杨素打了不少大仗,北征突厥,南平并州,每战先登,进位柱国。待到隋帝杨广第一次亲征高丽时,身为左屯卫大将军的麦铁杖在辽水之战中身先士卒,阵亡滩头。
      那次征高丽是在大业八年,杨广召集了一百多万大军,正月初二出发时,二十四军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再加御营六军,又亘八十里,出师之盛,亘古未有。然而对付高丽这等山地多雨国家,却不是大军越多越好。大军过多,既耗粮草,又减行速,加上隋帝杨广又下了个“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的命令,还说“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更是让各路军队行动起来缚手缚脚 ——攻辽东城的时候,高丽兵每次眼看守不住了,便扬言请降,攻城诸将只得放弃攻势,驰奏请旨,等旨意传来,高丽人又整顿兵力继续抵抗,如此再三,终于坐失良机。到了七月份,隋帝最宠信的儿女亲家左翊卫将军宇文述中了高丽人诈败诈降之计,一败涂地,损失了三十万大军。隋军被迫退兵,第一次征辽就此草草收场。
      仅仅过了半年,大业九年正月初二,杨广又发征兵令,要再伐高丽。由于前败未远,仅以传统府兵为基础的征兵制并不能满足杨广的要求,于是他又开了募兵制的先河,出银子招募了六万“骁果”,并免除骁果之家的赋役。
      沈光就是这六万骁果中最出色的一个。
      “沈光,这名字不错。”隋帝杨广兴高采烈的说,“朕就是喜欢你这样的英雄好汉。瞧瞧,这气概,跟别人就是不一样!来,赐座,赐酒!”
      沈光在杨广右手下方坐下。他征战之后即来见驾,征袍染血,面带风尘,虽没来得及洁面换衣,却更显出英武之气来。这是他第一次见驾,看到杨广正当盛年,身材高大,雄姿英发,言语举止又颇豪爽,登时大为心折。
      “今日城头一战,你沈光的大名定要传扬天下。要是征辽的将士都有你这般登梯子如踩平地的身手,大隋早就赢了。”杨广笑道,“你在上面打的时候,朕就在下面想,要让几十万大军都练成你这样的身手是不可能了,不过呢,只要改一改,不用冲梯,直接做个土坡,就可以人人都能跑步登城了。”
      “怪不得今日麦将军唤我下城,原来皇上早有妙计了。”
      杨广本来就喜欢人夸他,看到沈光这样的勇士夸他就更高兴:“嗯,朕已传令下去,要造布囊百万,满贮土,堆成阔三十步、高与城齐的鱼梁大道,使我大隋将士可以登而攻城。明日你做先锋,定要一举攻下此城!”
      “陛下果然是天子之威,气概不凡。在下愿为天子前驱,只是高丽军队居高临下,箭阵厉害,如果我军能有高过他们的箭楼,就可以大大减少伤亡了。”
      “这个简单,当年宇文恺曾做二十丈高的八轮楼车供朕观景,现在传令照做几个八轮楼车来当箭楼,定可奏效。” 宇文恺是隋朝的工部尚书,天才工程师,长安新城大兴城、洛阳新城东京都是他设计督造,什么八轮楼车之类的小玩意更是不在话下,因此很得热爱大兴土木的隋帝杨广器重。不过此时他已经去世快十个月了,杨广的奇思异想不再有如此巧匠来贯彻执行,自然大有怀念之意,因此时不时要念叨一下宇文恺的名字。
      “陛下圣明!”沈光并不是只知忠勇的蛮将,他生长于京师,自少骁捷,不仅戏马之术为天下之最,还略通诗书,不拘小节,交游广阔,是个人精儿,看出皇帝喜欢人夸,索性能夸就夸,反正只要皇帝能听从自己的建议就好。
      “好,沈光,朕命你为折冲郎将,赐你宝刀良马,预祝你明日一战功成!”折冲郎将是高级近卫官,杨广本来就喜欢英雄,见这沈光又英雄又气派又精灵,非常赏识,便留他在身边当护卫官。
      第二天沈光没能出战。
      因为在中原为征辽大军督运粮草的大将杨玄感造反已有半个月的消息,终于被隋帝知道了。
      本来是没人敢对杨广报告这种消息的,但征辽前线的兵部侍郎斛斯政,跟杨玄感家是世交,听到杨玄感造反,干脆把手下的杨玄感的兄弟——虎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石暗中放走,自己也叛逃高丽,将军事机密作战方案全部透露给敌方——包括这次令杨广颇为自豪的鱼梁大道之计。杨广第二天起来找不到兵部侍郎,才知道后院已然失火。
      运粮大将造反,兵部侍郎叛逃,这场征辽之战再也无法打下去,杨广只得收兵。为避免高丽军队抄击后路,他夜半下令撤军,所有军资器械攻具帐幕全部放弃,总算安全退返中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