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第 44 章 ...
-
会议室登时凝固住了。
但距离投屏最近的天环张总脸色一点没变。
“于教授,于教授,”他探出身子呼唤同侧最尾位置的于碧,“我来介绍一下情况好吗,是这样的,本来今天是谢教授要来,但他临时有事,就让学生过来帮讲下PPT,项目前期我们做了调研,有问题的点也跟谢教授交流过,再说今天不是还有各位专家把关嘛。至于小顾,我见过好几次了,谢教授常带着的,之前也讲过PPT,于教授不用担心他讲不清楚。”
环科院马总赶紧跟着道:“谢教授前天飞内蒙了,这不是项目要得急嘛,等不及他回来我们先开,不影响的,下次见着他了让他请大酒。”
台阶一递,还没等于碧下脚踩,丁主席附和两句立即宣布进入下一环节。
之后便是评审会正式流程了,由顾江声讲述场地调查方案设计思路和方法。
事前苏旻敏翻了几次报告,看了几回PPT,自以为对项目的了解不能说七七八八,只能说相当可以了,她怎么说都是亲自去过场地,亲自取过样呢,但她没想到,这个很简单透彻的项目竟被顾江声讲得一点不普通。
整个讲述过程不冗余、不枯燥、详略得当,一听就是行内人给行内人讲的故事。说起场地的细节、目标物的筛选、轨迹判定、取样点的确定,商务又不刻板,针对特定场地的特定方案设计更是有理有据。
苏旻敏听得折服,时至今日重新认识了一次机械加工厂,她一个全程参与现场踏勘的人竟然以为那些特别设计点位和方法是顾师兄临时拍脑袋决定的,真是惭愧。
然而大佬就是大佬,提问环节里,在场的专家们每个人都能提出来一堆问题。
好在顾江声神通广大,大多数问题三两句内轻易化解,实在是客观条件所限达不到要求的,也是虚心受教,做出“学到了,以后会改进”的谦卑态度,当然这种问题往往专家们更心知肚明,提出来只做装点,例行操作罢了。
评审会进行到后来其乐融融,在场的专家们松开眉头,放下本子,靠向柔软的皮质靠背,相互看着,眼看只等着宣布散会。
“叩叩。”
开场的轻叩声再一次出现了。
苏旻敏很确定她看到主持会议的丁主席拧了下眉。
但于专家仍旧有话要说,“我记得技术规范里明确规定土壤样品需要在4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运输,而且,六价铬的测试要在24小时内完成,场地设计了这么多点位,Z大能做吗?”
什么叫能、做、吗?
多少年多少个场地都这么做过来了,哪还有不能一说,这不是在打众位专家的脸吗。
几位专家朝桌尾投来不甚明显的谴责的目光。
本地采样本就耽误不了太长时间,人深山里取样的都是从把样品送到冷链物流才开始算运输,何况这是冬天的项目,温度条件已经很接近了,而且现场有固样,往大了点说采样当时就已经在测试分析的路上了,但要是抠字眼的话,倒确实是需要注意的细节。
不过此情此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于教授故意为难。
几位对其中内情有耳闻的专家看看于碧,又看看顾江声,饶有兴趣地抱臂吃瓜。
苏旻敏神色紧张。
她偷偷计算了一下测试时间。
学校距离场地不近,单程不堵车至少也需要一个半小时,通常课题组野外采样是全天采,也就是说,要想24小时出六价铬,就得白天采样晚上加班,要是分半天采,会轻松些,但会多出一倍交通费。而且这个场地几乎全硬化,有挖机支持,采样战线也绝不会短。
这么一来,光六价铬一个指标,实验室就得天天加班。
这还只是按新鲜样算,要加上制样的风干筛分研磨,实验室只会更累。
但累归累,Z大肯定能做啊!
台上的顾江声脊背挺立,完全看不出紧张,眼帘微垂,修长的手指在触控屏上轻点几下。
背后的投影屏同步他在PPT上的操作——退出全屏展示,切到幻灯片预览窗格,浏览至最下方的幻灯片,点击,播放。
他抬眼,视线路过苏旻敏,一点没有停留。
但苏旻敏瞬间明白,稳了,可以放心。
“回于老师的提问,场地五分钟车程内有天环的研发实验室,运输和测试问题可以覆盖,刚才讲述中忘了说,本项目的样品测试由天环负责,Z大只提供调查方案设计,纸质报告第五章第三节有提。”
顾江声不卑不亢,一点不咄咄逼人,态度和语气甚至可以说得上非常正式和恭敬,但苏旻敏却莫名觉得爽,超爽。
投影屏那张放大的地图里,场地和测试中心的位置标注得明明白白,乍一看测试中心的名字怎么都和天环搭不上边,但偏偏右边又附了一张企业信息查询结果的截图,上面清清楚楚的箭头标示,天环和测试中心隶属同一个股东。
张总顿时乐了,“你怎么把这也给放上来了。”
顾江声视线稍退,抿着双唇,作恭敬羞赧微笑状,“做PPT的时候刚好搜到,就一起放进来了。”
“你这也……太灵了,”张总表情相当愉悦,挺出的肚腩贴向桌边,“本来我还想再瞒他个十年八年呢,既然你给我查出来了,小顾啊,要不要来天环上班,我看你对天环挺感兴趣。”
“哎哟这可不行啊,张总,”没等顾江声说话,一位教授插言道,“谢教授上次在贵州和我说过,人小顾是要读博的,你可别耽误了国家培养人才。”
张总哈哈一笑,“读博就去读啊,挺好的事,小顾可以毕业再来我这儿研发岗啊,我给送去德国搞个经历。”
“是吗,但德国的经历可吸引不到小顾哦,老谢早想好了要送他去斯坦福。再说了,现在哪个博士缺经历啊,没国外经历都不给发学位证,你就说你一年能给几多钱吧张总。”说罢,眼睛眨了眨。
“钱这……”张总回眨,单臂向前,询问,“杨教授您看优秀人才给多少好啊?百万?”
“百万?不行吧,连国产质谱都不够买怎么让人搞研发,你这一个项目都两百万了,小顾还不值好几个两百万?张总您可能不太清楚,我们申报下来973、863有这个数。”杨教授右手拇指和食指竖起,比了个八,还晃了晃。
“这么多!”张总向后靠回去,“那我这确实给不下,唉我就不耽误别人搞科研了,小顾,你记住,好好学习,争取留校!”
“张总,说得好!”杨教授带头啪啪鼓掌,而后重重叹气加摇头,“但高校太卷了,尤其环境,尤其Z大,卷得很呐,不好留。”
“那怎么办?”张总问。
“到这份上了能怎么办,还是得搞科研,不然浪费人才,我想想啊,”杨教授闭着眼悠哉摇头,睁开眼环视整张会议桌,突然地,视线停在桌尾,“C大肯定能去。”
“C大?C大好啊!”张总昂起脖子恍然,也朝桌尾看过去。
“于教授,”杨教授直接点名了,“你们学校不是要申博士点吗,肯定缺人才,双一流博士要不要?哎哟,我又失言了,就说我的学术怎么总搞不好,没足够的样本数据就敢瞎预测,今年就业都这么卷,过几年还真不好说,不过前两三年研究生还能进C大,印象中还挺好进的,是吧?”
于教授的脸色顿时非常难看。
长脸拉着,全是菜色。
苏旻敏转了下眼睛,觉得于教授应该是名字没取好。
至此,评审会彻底走歪,也在奇奇怪怪的氛围中悄然结束。
在场专家相互招呼后表面友好地相携离开,苏旻敏和顾江声则被秘书小张暂留在会议室。
“谢老师是不是得罪那位于教授了?”坐着无聊,苏旻敏找话说。
不曾想顾江声还真知道一点。
“应该是于教授得罪了人吧,看样子还得罪了不少,”顾江声收拾好东西,不动声色地坐到了会议桌的另一侧,“我也是听说,今天第一次见到本人,据说于碧单方面和谢老师不和,总跟谢老师抢项目,但总也抢不过,以前靠着学校资质优势还能做点环评,后来机构资质取消,他去韩国访问了一年,回来后连搞环评攒的人脉也没了。”
“呜呼?棒啊!谁让他给谢老师出幺蛾子。”苏旻敏解气道。
而后忽然双手交叠在桌上微微前倾。
“顾师兄也棒,超赞的,咳咳,”她模仿起顾江声的语气,“‘刚才讲述中忘了说,纸质报告第五章第三节有提!’哈哈真的有被你装到,对了,采样的那些也好棒,我都没有想到,当时你也没讲。”
带着笑意的调皮气音,可爱似弯月的明媚双眼。
顾江声的脑袋忽然空了一瞬,久违地体会到第一次参加公开答辩时候的全身紧绷感。
且比之更甚。
他悄悄避开灼灼目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文件袋边缘,“采样……主要是熟能生巧,和写论文一样,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越多越好,只是低级手段,自圆其说。”
乍听两句话没太多逻辑联系,苏旻敏却听懂了。
她噗呲一笑,“所以那天就是随便选的点吧?事后才找的证据?”
顾江声皱眉抬头:当然不是。
还没说,苏旻敏摆手笑着安抚,“我懂我懂,熟能生巧嘛,当然是因为场地看得多,经验也是理论的一部分,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永远保持正确,唔,话都被我说完了。”
苏旻敏咯咯直笑,顾江声无奈,被带着渐渐放松。
轰轰烈烈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逐渐清晰。
“张总,”苏旻敏止了笑,眼神示意门外,“未见其人,先闻其脚步声。”
话落,张总便出现在门口。
“小顾发挥很出色啊,吃饭?”与顾江声交握的右手同时伸出。
顾江声握了手,正要婉拒,张总又说:“就在单位食堂吃个简餐,待会还有事需要你帮忙。”
说着,他示意身后的秘书递手机。
顾江声接过来一看,是谢老师的号码,已经通话五分钟了。
谢老师说:“下午没事给老张当下翻译,他是我好哥们,要谈个跨国项目,找专门的翻译担心专业词汇讲不清。”
顾江声答应下来。
张总点点手表,朝门口边走边说:“航班还有半小时落地,机场到这边差不多一个小时,吃完要赶快带你们熟悉下公司。”
顾江声回头看苏旻敏。
苏旻敏眨两下眼,同时重重点头。
她当然要跟,她今天可是带着任务来的,赖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