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第五十七章 身死 ...

  •   谢氏得到消息的时候还如同做梦一样,等谢拂尧的棺椁到了京城,谢氏才心痛如绞,惊恸之下晕了过去。

      谢拂尧的死惊动了不少人家,来谢府吊唁的人都唏嘘不已,直说天妒英才。谢氏缓过来之后,强忍着悲痛给弟弟办理后事。谢晋受此打击病倒在床,谢拂身生死不知,时寒启也不在身边。看着阖府素白,谢氏这才真正感到凄凉。

      时清阑扶着谢氏,安慰道:“娘,保重身子。小舅舅也不希望这样……”时清阑到现在也不相信谢拂尧就这么去了,甚至看到棺内遗体的时候,他心中都有一种荒谬的感觉。

      秋意深重起来,谢拂尧院子里的树木都落了叶子,西风萧瑟,吹起时清阑的衣角,他一时有些恍惚。

      “拂尧……他生来就没了娘,父亲又不懂照顾人,他小小的,却懂事极了,一点也不要别人操心,哪像你们兄妹……”

      谢氏说了许多谢拂尧的事,眼前一会儿是小时候乖巧懂事的孩童,一会儿是长大后风姿俊秀的少年,直到眼前渐渐模糊。她从小看着弟弟长大,虽是姐弟,心意却犹如慈母,谢拂尧去得突然,谢氏只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生生剜去,空落落的。

      时寒启也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谢氏一见他便泣不成声。时寒启抱着妻子,任由她的泪水濡湿了衣襟,望着谢府门前在风中飘摇的白灯笼,眼眶也发热了。

      “爹……”时锦云带着哭音喊道。

      时寒启朝他们招了招手,将孩子拢在身边,搂着两个女儿,安慰道:“你们小舅舅啊,是回到天上做神仙了……”

      时寒启简单梳洗了一番便去看望谢晋,又找了谢归问个清楚。谢拂尧初入栾城只是有些水土不服,侍候的人也并未在意,后来天气骤变就病倒了,本来不算严重,吃两剂药也就好了,谁知大夫开的药里有一味与他常吃的药相冲,偏偏没人发现发现,只几天体内便积了毒,人也去了。

      看着跪在地上的谢归,时寒启心里和时清阑一样涌起了荒谬感。这说辞简直是漏洞百出,他一个字也不信。

      不过,谢归的忠心他是毫不怀疑的,真相如何还要细细查明。

      他沉吟着,谢氏端了饭食过来,道:“你也一路辛苦了,先吃点吧。”自时寒启回来,她的心境便好了许多。

      时寒启静静吃了,突然问道:“怎么没见浓浓?”

      谢氏又是一重忧心:“浓浓前些日子受了风寒,一直没见好……这两天刘嬷嬷来说是又重了些,我心里着急,这儿又离不开,一会儿你先回府里看看,我不放心。”

      “好,别担心。”时寒启握着她的手,轻声安慰道。

      将军府也都上了孝,只是避讳着老夫人,没有如谢府一般凄凄惨惨。时寒启先去见了刘氏,刘氏这些天也是伤心得不行,拉着儿子的手哭了一场。又带他去看小孙女,无不担忧:“换了两幅药了也不见好,本来这时节也是容易染病,反复起来最缠人,前几天胃口倒还好,昨天就喝了两碗粥,一个劲问我娘去哪了,哥哥姐姐去哪了,我也不敢说实话……”

      这会儿时锦浓已经睡了,小人儿陷在被子里脸颊发红,不知是热的还是烧的。时寒启伸手摸摸她的额头。

      旁边刘嬷嬷小心翼翼地说道:“白天有些发热,这会儿好多了。最近天气骤变一直拖着不见好,万回先生来看了,只说再发发汗就没什么大碍……”

      这时,时锦浓醒了,大眼睛湿漉漉地看着时寒启,露出一个软绵绵的笑,道:“爹爹,你回来了……”

      “嗯。饿了吗?”

      时寒启把女儿抱起来,裹得严严实实的,一勺一勺喂她吃一碗清汤鸡丝粥,粥有些咸,放了许多药材一块熬,吃起来倒开胃。

      刘氏见她慢慢吃了小半碗,看起来也有些精神了,欣慰极了。

      “爹,娘怎么都不来看我?是不是我不乖?”时锦浓依在时寒启怀里,小声问道。

      “娘她有事在忙,过两天就来看你了。”时寒启抱着女儿,在她头上亲了一口。

      “那我要快点儿好,小舅舅快回来了,我要小舅舅带我去外边玩儿呢……”

      时寒启沉默了,只一下一下抚着她的脊背。

      “还有,明天如月姐姐再来的时候,我不吃药了,苦……”

      灯影昏昏,时寒启给她掖好被子,端详着她的睡颜,良久才走出屋子。

      “这些天是郑家姑娘在陪浓浓?”

      “是,每天都来呢。姑娘不想喝药也是她哄着劝着。”刘嬷嬷答道。

      “她有心了。”时寒启道。如今时谢两家处于多事之秋,郑如月年纪小却明晓大义,他们时家总是要记这份情意。

      时寒启揉揉眉心,想着这几天一些同僚的做法,目光一冷。他正准备往谢府去,却听管家来报,皇帝下旨召他入宫。

      时寒启心里咯噔一下,面容严肃对管家吩咐道:“你去告诉夫人,不管出什么事都不要担心,好好送拂尧走就是了,也不要向宫里打探消息,若无意外,我三日内便能回来。”

      说完,他深深吸了口气,跟着传旨的太监进了宫。

      “寒启,朕让你办的事如何了?”御书房里,时寒启请安后低头跪在下方,皇帝并未叫起,只淡淡开口,听不出喜怒。

      时寒启手心发汗,沉声道:“回陛下,幸不辱命。”

      “哦?荣安郡主和孩子都处理了?”

      时寒启心里发紧。他不知皇帝如何得知了荣安郡主的事,当年他放走她的时候身边只有自己人,甚至连地点也只有他和两个小舅子知道。时隔四年,皇帝如今必然对他起了疑心,派他除了这对母子也是一个试探。

      他明白一旦选错了将后患无穷,但他没有办法对一个无辜的孩子下手。荣安郡主积病多时,临死前的恳求字字泣血,他当即下了决定,如同四年前一样。他也猜到了今天的结局,但是他不后悔。至少,凭他的功劳,最差也是夺了封号撤了军职,反正时家的兵权皇帝早就想要了。

      “是,臣亲自动手。”当时他一把火烧了房屋,又找来一具尸骨代替那孩子,事出突然必然留下了痕迹,只希望皇帝没有找到那孩子,让他能平平安安,不要在延续父辈的仇恨了。

      皇帝目光锐利犹如实质一般,时寒启跪在地上,始终没有抬头,只觉得如芒在背。

      皇帝久久未言,御书房里气氛如同凝滞了一般。

      忽然,皇帝轻笑一声,扶起时寒启,道:“我知寒启一向忠心。前些日子太子说仰慕你武艺,不如你就留下指导太子如何?”

      没有说多久,那就是软禁了。时寒启心里发寒,面上却不动声色,道:“臣遵旨。”

      时寒启在宫里一留就是几个月,等谢氏处理完了谢拂尧的后事,还无法打听到任何消息。

      她心里着急,暗暗拜访了几家重臣近臣,却还一无所获。连多年不问朝政的谢晋都出面了,刚刚痛失爱子,他不能让女婿也出事,女儿家里还有一大家子呢。

      在谢晋的努力之下,总算有了消息,时寒启在宫中过得倒还好。太子好学,经常来想他讨教武艺,有时还为他传家信。时寒启信上只是安慰家人,其他事一概不提。

      知道时寒启安全无虞,谢氏暂时放心了。前些时她忙着处理谢府的事,本来与郑家约定的日子也错过了,如今缓了下来她便亲自去尚书府再行商讨婚事,按她的意思,最好先定下来,婚事等明年再办。清阑怎么说也要为拂尧守孝的,何况近来时家状况频发,实在没有心思谈婚嫁之事。

      郑夫人笑着听了,表示理解,言辞间却不热络。谢氏瞧着她明显冷淡下来的态度,心渐渐沉了下来。两位夫人各怀心思,到最后也没谈拢,谢氏提出先定亲,郑夫人只道日后再说。谢氏离开尚书府时,也只有一个嬷嬷来送。

      人情冷暖,谢氏回头望着金碧辉煌的尚书府,心里冷笑,时家还未倒,时寒启还在宫里,尚书府就是这个态度,看来这门亲事是成不了了。不过,她家清阑这般人物,还怕娶不得名门贵女吗,何必任人轻贱?

      虽然心底这样想着,谢氏仍有些忧心,她看得出,时清阑对郑秋容还是很上心的,如今眼见是成不了了,她怕伤了孩子的心。

      她斟酌着词句,细细对时清阑讲了,劝道:“清阑,这儿女亲事是两家之好,强求不得,你且放宽心。我儿品性才学无一不佳,京城里谁家公子比得上呢,就算金枝玉叶也是配得上的。”她握着他的手,语气故作轻松,却注视着他,眼底有些心疼。

      时清阑心忽然乱了,一时还未理清是何滋味,便撞见谢氏关切的目光。他沉默片刻,紧紧回握着母亲的手,道:“娘,我知道。但是,我想去一趟尚书府。”

      谢氏叹了口气,温热的手抚着他的脸庞,道:“好,娘陪你一起去。”

      她要保护儿子的真心,也要守住他的尊严,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经历那些挫折,她就算不能代替他们承受,只能尽量在每个脆弱的时刻陪在他们身边。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身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