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挂怎么打粽子,就靠我这个亲妈了呗。
两篇文同日更的时候总会有小伙伴看不到另一篇,所以决定张良文周五更新,韩非文周六更新,有时间变动的话会提前通知哦
交流群[秦时明月]长歌无离:470035390(*^__^*)进群请备注晋江ID
本文姐妹篇[秦时明月]长歌无离同步更新,两篇互有联系,可同时看,戳作者专栏就能看见
1.著雍涒滩指的是岁星纪年法,古代中国人民很早就认识到木星约12年运行一周天。岁星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木星,根据木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用来纪年的方法,叫岁星纪年法。所以中国古代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它既是星辰,也是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祇之一。
当时又对太岁所在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年,给以相应的专名,依次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如《汉书?律历志》有:汉高祖元年“岁在大棣(鹑首),名曰敦牂,太岁在午”的记载。有了地支关系,再配上天干,就与干支顺序相联。
在岁星纪年中,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年也给以专名,依次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 、屠维 、上章、重光、玄黓、昭阳。这样,甲寅年可写为阏逢摄提格,余类推。这些岁名在不同的古书中有不同的写法。上面所列的是《尔雅?释天》所载的通用写法。
岁星纪年法用久之后,就与实际天象不符。于是,必须改革历法,调整岁星和太岁的位置。因此,当时各种历法的岁星纪年法是有出入的。汉太初以后,岁星纪年法与后世的干支纪年法相连接,从太初上溯至秦统一中国时,岁星纪年比干支纪年落后一辰,上溯至战国时期则落后二辰。西汉末刘歆提出岁星每144年超一次的算法,但实际上未在纪年法中应用。东汉改用《四分历》时,废止了岁星纪年法,沿用干支纪年法。
2.《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