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五] ...
-
21.
张怡宁和李佳薇相熟起来,是因为初一时一次月考。
那时候张怡宁相对而言更擅长理科,历史地理政治总是背不过。眼看历史试卷的选择题已经蒙完了,只能对着最后两道大题发呆。
正当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而卷子的最后一面仍然是空白时,忽然凳子被后面的人踢了一下。下意识地转头一看,后面桌子的抽屉洞底下伸出了一只手。
那只手很好看,手指纤细,手掌修长。但最让张怡宁意外的是,那只手里拿着一张写了字的小纸条。
小心翼翼地避过监考老师的视线,展开纸条一看,上面是最后两道题的课本要点,涂得有些潦草,却还能分辨出来写的是什么。
收了试卷之后张怡宁转过头看着李佳薇。
“因为之前的物理考试我看了一下你的卷子。”李佳薇想了想,笑着说道,“以后咱俩说不定也可以互相‘帮助’。”
“好。”
于是两个人也就成了朋友。
——那个时候自然是朋友。
22.
两个人是前后位,在学习上也是一个偏文一个偏理,又都比较喜欢看英文原版书,于是很快就形影不离。
在张怡宁讲了思路之后,第一次做对数学作业最后一道解析几何的李佳薇感慨道,有个理科好的人在旁边就是不错,要不然自己这种题以后都别想拿分了。
张怡宁在前面的桌子上奋笔疾书,不用计算器,照样把又是小数点又是根号的函数解析式算得行云流水。听到李佳薇的感慨,也就答应着说:“以后咱们都这样吧,我给你讲数学物理,你帮我提问历史政治。中考时咱们一起冲分。”
结果中考之前两个人的短板都有了很大提高,却从来没有一起补习刷分的机会了。
因为李佳薇已经转去了别的省的别的学校。
23.
张怡宁觉得自己不怎么在乎所谓的学校区别,朋友和对手不是靠是不是和自己同一个学校而区分。得知福原爱准备考Q大之后,张怡宁也只是打趣说你进了辩论队之后我就冲着你打了不会太客气的。
但李佳薇不一样。
初二下学期的某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张怡宁进了班之后惊讶地发现,李佳薇的桌子空了,只在抽屉洞里找到了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信封。
她一愣神,正好被推门进来的班主任逮了个正着,于是下课之后不可避免地“跟我走一趟”了。
那信纸上写着:“我要转学去X省了,不好意思。”
为什么不当面告诉我呢。张怡宁忽然有种受了委屈的感觉。
那个下午张怡宁几次走神回头去看后面的空位,阳光在光滑的漆面上跳跃进人的眼睛,她不由得心里郁闷了一下。
24.
高考之前,张怡宁凭着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的成绩毫无疑问地被保送B大。
几次张怡宁看见李佳薇穿着Q大文化衫坐在对面的席位上,都毫不犹豫地火力全开,点名要求李佳薇正面回答。
即使如此,按理来说,Q大外院新生辩论赛也和张怡宁八竿子打不着。之所以翘课也要去,纯粹是因为李佳薇刚刚成为辩协副部长,每场比赛之后不仅要进行选手点评,还必须回答一个观众提问。
散了场之后张怡宁照样背起包准备离开,李佳薇却突然做了个请留步的手势。
“你生我的气吗?”
“不。”
“哦……”李佳薇浮起一个大大的笑脸,这笑容是张怡宁十分熟悉的,但已经一去经年。“没生气就好。其实我本来想当面告诉你的,再怎么说,这件事都是我失约了,没能和你一起中考高考。我也觉得高考移民不太光彩,但咱们省竞争太激烈,我又一直考不过你,要是不转去J省,现在也不可能和你一起打辩论了。”
“我从来没说你转去X省是错的。”张怡宁说的是真心话。
高中三年她在题海中拼杀的无数夜晚,都会忍不住想,估计李佳薇比自己轻松许多,B大在那里的录取线几乎能低一百分。虽然总被人称为天才,张怡宁也不得不承认,运气实在太影响人了——在京城考B大只要550分,在中原却要650分,即使能在中原脱颖而出,要想在B大出人头地还得恶斗群雄。三年的GPA4.0,保研时抵不上一张条子的事情,并不是不多见。
生在中原就生错了么?
无论如何,李佳薇能在千军万马中挤得轻松一点总是好的,哪怕自己要多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跨越高考录取线的地域差别,才能考到同样水平的学校。
她拔脚走人,转过回廊,想了想又回头说道,“不过我一直以为,就算你不转学,你也有能力上任何一所你想去的学校的。”
后来两个人又有无数机会可以见面。联谊也好,打比赛也好,却再也没有说过话。
很久以后张怡宁突然想起,无论打哪个辩位,英语还是汉语,李佳薇都打不过她。但每次两人交手的时候,李佳薇都选择了和自己直接对位的二辩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