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shield-精神病人观察实录 ...


  •   故事写完了,然而我还有很多很多话想要说。这些话可能很矫情,很幼稚,充满了一些不成熟的人生思考,看后还会引人发笑。但如果你们有兴趣停下来的话,就听听一个写手的呓语吧。

      看完故事的你可能觉得狗血又天雷,但是写一个故事,本来就是要发掘不寻常的人生历程。何况现实往往比生活更戏剧更魔幻。结局是我最开始构思整个故事的时候就定好的,绝不是不想写了而草草收尾。我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我,听我慢慢的、颠三倒四的说完这一场喃喃自语。

      最开始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确定了要写一个圆桌的故事。故事的核心不是骑士王,而是骑士。圆桌是由骑士构成的,故事要写的也是他们之间的聚散离合。对他们来说,阿尔托莉亚是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子,他们因为阿尔托莉亚而聚集,因为阿尔托莉亚而暗流汹涌,最后也因为阿尔托莉亚而分崩离析。

      所以阿尔托莉亚的死亡是必然。就如同剑栏之战,她的离世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是最重要的外因。而骑士之间的内在争斗是圆桌最后崩毁的内因。阿尔托莉亚仿佛是一块磁铁,当她消失了,剩下的早已被她磁化的铁粒会彼此排斥,自然一团散沙。

      我挑了四个人来组成这个乐队,而这四个人都病的不轻。高文是一个好人,所以一直在当背景板。贝狄威尔同样是一个好人,所以他没出场多久就领了便当。

      按照章节顺序,让我先说一说崔斯坦。

      崔斯坦这个人,他是一个边缘人。就像兰斯洛特说的,他仿佛阴天的一轮突兀的大太阳。他很能吸引人,其他人看久了也会觉得说:嘛,天空有太阳也挺正常的。但其实他是格格不入的。

      他是一个太过自我,自我到中二的人。

      他加入shield是一时兴起,只因为听了乐队的演奏,就能很轻松的走上前去自荐加入。他也有野心,但是和兰斯洛特那种更为世俗的野心不同,他想要成功是因为他笃信自己与众不同。

      他做什么事都全凭心意,对待事物自有一套标准。所以他可以在最辉煌的时候突然说要离开,不接受阿尔托莉亚的好意,宁愿自己被债务压的喘不过来气也不以为意。

      这样的人在现实里真的很难讨人欢喜,因为太过随心所欲,丝毫不为他人考虑。但是现实里自私自利的人多,能做到崔斯坦这样,随时随地抖落一身荣耀浮华如尘沙的,就很少了。

      兰斯洛特从他身上感受到的痛苦,他却从来没有看在眼里。这就是他和世俗的兰斯洛特最大的不同之处。

      他做事哪有什么理由呢?不过就是凭一句“我乐意。”

      至于写他将对阿尔托莉亚的试探隐蔽在嬉笑不羁的外表下,是我对传说中他离开原因的一个猜测。崔斯坦对骑士王说不懂人心,却对真正不懂人心的狮子王肝脑涂地,忍不住让我对他有了一个脑补的二设。

      他和兰斯洛特的看法有些相同,那就是王并不是一位神明。但又很是不同——兰斯洛特觉得王应当享受女孩子的正常生活,而崔斯坦觉得王既然是万民之王,就应该好好享受俗世权力所带来的无上享乐。

      所以说,如果骑士王利用威势阻止了她,或者董事长利用天价赔偿金来威胁他,可能他才会觉得欣慰吧,觉得自己遇到了理想的上司。

      当然,这只是我毫无根据的猜测罢了。写在后记里说说,不尽不实之处,就当我是在痴人说梦吧。

      那接下来我们聊一下兰斯洛特。

      崔斯坦是个中二的话,兰斯洛特就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他是一个非常,非常现实的人。

      兰斯洛特不敢充分信任别人,但是却非常希望别人能全心全意的依赖他。

      他野心勃勃,希望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他,仰望他。他一开始就说:我想做第一骑士,走到哪里都是荣光与掌声。或许将来我会厌倦,但绝不会是现在。

      传说中他不像是凯和高文一样留在王城中心兢兢业业、筹谋国事,他总是在四处游历,到处都流传着他行侠仗义的传说。然而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他内心是极不稳定的,他迫切的需要外在来肯定自我。

      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归隐,无论是在故事中还是传说里。这就又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天意所归了。人往往不能准确判定自己的将来,哪怕兰斯洛特是一个非常了解自我的人,他也预测不到自己的结局会是这样。

      决定人生的事件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兰斯洛特上一章还在恐惧着自己的坠落,下一次他出场时,却已然退隐在家;他就和传说里一样,一夕之间突然从第一骑士变成带着王后出逃圆桌的叛徒,本以为风波会渐渐平息,二人也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结局却是他们俩终生不再相见,各自在修道院里度过忏悔罪孽的余生。

      说完了他的人生轨迹,谈一下他的感情态度吧。

      他的内心是灰暗的。他不相信美好的如同童话一般的爱情会是常态,但又不停追求让所爱之人安定下来的能力,希望护得他人一世周全。这就已经说明了他自己极不安定。他不相信自己能幸福,所以希望身边人幸福,但同时又害怕手中抓住的美好随时会丧失。所以他必定会不停的追求荣耀和力量。

      他的野心、他的软弱、他的欲望、他的爱情,都不是独立的。他们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最终塑造出我们面前的这样一个人。

      我不知道你们会怎么看他对阿尔托莉亚和桂妮薇儿的感情。我知道这样写很有风险,可能你会唾弃他是一个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渣男(顺带唾弃我这个作者三观不正,为了苏阿尔托莉亚居然拿桂妮薇儿当垫脚石),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

      因为兰斯洛特和阿尔托莉亚,从来没有过开始。

      对兰斯洛特来说阿尔托莉亚是指路明星一般的存在,他对这样强大美丽的人心怀憧憬爱慕,有什么错呢?他自知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得到她,转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又有什么错呢?

      平心而论,我们不能要求他像胡逸之对陈圆圆一般,一见桃花更不移,痴心守候一段绝对无望的恋情,那不是一个正常人。兰斯洛特有他自己的人生要走。文中的他并不是一个渣男,只是做了一个常人都会做的选择。如果因为他心中对阿尔托莉亚存有爱慕而轻看他,就未免太过不食肉糜了。

      当然,就我个人而言,完全无法接受传说中他不顾大局,为个人情爱NTR的行为。他要是有一丁点政治觉悟也不会这样做,可惜他本身就关注自我大过其他一切。

      在我看来,在国家和女性的存亡之间选择女性,根源还是为了他自己,他要做一个完美的骑士,而守护国家并不是评判骑士的常用标准。他选择做一个恪守骑士美德的最佳典范,就如同亚瑟王选择做一个以大局为重的政治家。所以王在一切无可转圜的时候,尽管对王后怀有愧疚却仍毫不犹疑的选择烧死她,兰斯洛特则去劫了法场,杀死昔日许多战友。

      这种事情我不想作出评判,价值取向的问题向来是蜜糖砒霜。每个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希望你们自行判定吧。我作为一个作者虽然有自己的立场,却不应该再多说一些什么了。

      在我的故事里,兰斯洛特的结局已经是很理想的浪漫主义了。他遇到另一个美丽温柔的公主,爱惜她呵护她,两个人都彼此珍爱,是非常难得的happy ending。

      说到底,情深如诗还是情薄如纸,很多时候都说不清。

      不如怜取眼前人。

      现在该波尔斯了。

      波尔斯,他不阴沉,也不边缘,一直很温和很好说话的样子,看起来最像一个正常人,但其实他病的也挺重。本来我想说他的性格最细思恐极,后来想了想,他们四个不分伯仲,还真说不好谁更可怕一点。只能说,波尔斯是隐藏最深的一个患者吧。

      他和现实有一层隔膜。是一个游离于外的观察者。他将人情世态都看的清清楚楚,因此还时常有所讥讽,但是从来不管不问不努力。他早就知道乐队之间的龃龉,冷眼看到最后分崩离析,就淡然的接受了。

      波尔斯看着身边人因为阿尔托莉亚而慢慢产生龃龉,心里早就警惕起来。所以他刻意控制了自己,最后呆毛去世,他就可以说:我没有投入过,所以从来不会悲伤。避开狂喜,就没有悲痛来临。

      你看,波尔斯的章节里,他一直很恭敬,只称呼阿尔托莉亚为“董事长”呢。

      这样的一个人,他身边的所有人却都认为他诚实、忠诚、可以相信,是非常完美的品质。

      桂妮薇儿邀请他去澳洲度假,他改变了自己的计划去迎合别人,心里也不觉得可惜。因为他本来做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他会说,去哪都是一样。

      他本身就毫无热情。

      他接受别人的喜怒哀乐和巨大热情,吞噬下去。而自己本身却是平静而毫无波澜的。

      本质上,他是在逃避痛苦。

      毕竟按照传说的话,他曾是猎犬,是非人类。

      波尔斯是圆桌里最世俗的骑士,反过来说,未尝不是说他见过太多,也经历太多,已经无喜无悲。小时候被变成猎犬,东奔西走,坎坷凄苦。人生这么痛苦,不看开一点,随波浮沉,如何过的完这一生。

      最后我们终于说到了阿规凡。我很喜欢他,特别是他明显的性格缺陷。

      从表面看来,或许阿规凡是最阴沉的那一个。家庭复杂,内在压抑,只将自己的唯一希望寄托在耀眼的大家长阿尔托莉亚身上,将她看做自己的精神寄托。文里他的两章pov中,他心里眼里关注的只有阿尔托莉亚。

      传说中他早早死在阿尔托莉亚之前,从而免受了亲眼见证王的毁灭,或许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

      FGO第六章里,没有人能和神明一般的狮子王说话,只有阿格凡作为秘书官能传话。你不觉得他根本把自己当成神灵与凡人之间的祭司了吗?

      他和兰斯洛特的对比十分鲜明,因为兰斯洛特从阿尔托莉亚身上看到的是沉重悲苦。无论阿尔托莉亚多么耀眼,但总归是一个凡人。兰斯洛特从阿尔托莉亚身上看到的是她作为人的一面。

      兰斯洛特痛恨将重负加于王一身的这个国家和人民,希望她能像个人,以至于别人说她不懂人心就气得发狂;

      结果阿规凡正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王身上的那种人。他自豪而骄傲的说:王不是人啊,所以你们不能指望她懂人心!

      这两种看法谁对谁错呢?没有定论。他们成长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千人千面,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何况阿尔托莉亚也不需要他们的定论。

      我给了阿规凡一个我想要的结局,虽然对他来说会是痛苦。但活着就还有希望,没有什么是不能过去的。他要成长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自立。他不能将全部都寄托在阿尔托莉亚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了,也太不健康。

      然而这也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生也难以解脱的地狱,是无上的折磨与痛苦。毕竟感同身受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句谎言。

      人是一座孤岛。

      啊对了,这里还有一个精神病——小莫。

      他之前的出场遭遇其实已经透露出了他的结局——身边所有人都对他唯恐避之不及。阿规凡这样的哥哥提到他时,说他是一个怪物,几乎想要杀死他;母亲是一个精神病人,一心只把他当做报复阿尔托莉亚的工具;阿尔托莉亚则不允许他进入家族企业。他的存在也没人知晓,所有人都说:阿尔托莉亚没有弟弟或儿子。

      高文或许会对他好一点,但是年龄差距在那里,又事务繁重,想必也是疏远淡薄,只能偶有关怀。

      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很难没有心理问题。

      他在波尔斯这个外人面前都表现的用力过猛,可见是多么迫切的想要其他人知道他、认可他。他希望可以用“阿尔托莉亚的儿子、圆桌的继承人”身份行走在阳光下,而不是一个暗影中的生物。

      只是他满满的倾诉欲用错了地方,如果是乐队里其他任何一个人都好,都能起到反应。偏偏他却撞上波尔斯。

      他越来越偏激,于是揣测起阿尔托莉亚的想法也就会越来越阴暗。毕竟人生本就是一场巨大罗生门。

      关于小莫的问题我问过两个基友的意见,都表示结局有些突兀,缺少对小莫的铺垫。可是你们看,小莫的出场不算少。从第4章他就在阿规凡的回忆里出场了,随后在第6章正式露面,立刻在第8章里又出场了。第7章是崔斯坦的辞职,这个和他联系不上;而第9章才几百字,迅速的小莫又在第10章出场了。

      这一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什么,我没有写,也无处可写。因为每个人总有自己的视角局限,乐队里的人,无法窥探到属于莫德雷德的个人故事。然而他在面对波尔斯的时候,和被兰斯洛特撞见的时候,精神状态已然完全不同,最后一次则更差。可是大家却都一无所觉,直到最后他拔出枪来,终于纷纷哗然:这太突然了!

      可是按照他的精神状况来看,并不突然。还是说,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忽略他的变化,无视他的存在呢?

      作为读者尚且如是,生活在故事里,各有各的生活的人,又如何能关注到他。

      他发出声音,没人倾听。最后饮弹自尽,才换得了众人诧异惊恐的目光。

      而他真正渴望的属于那个人的目光,也永远不会再出现。

      他暂时得到的那些不是自己想要的,况且他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而阿尔托莉亚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谁也不知道。

      于是我们来到了隐藏环节——阿尔托莉亚·潘德拉贡。

      但是你应该注意到了吧,这篇故事里,阿尔托莉亚是一个幻影。故事里她出现在不同人眼中的不同地方,从而断断续续的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影像。然而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掌控者,没有任何关于她的直接描写,也没有任何从她的pov视角描述的事物。

      她的言谈举止永远是庄重而略带着些冷淡的,是一位积威甚重的上位者。

      无论故事里的人都怎样看待她,顶礼膜拜也好,心生怜惜也好,甚至切齿痛恨也好,这些事情对她都毫无意义。她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做着自己的事,走着自己的路。他们都无法改变她。

      阿尔托莉亚是不能被接近的人。最初她给人的印象很冷漠,但是慢慢地,身边的人会发现她其实非常好相处,反差带给他们一种错觉,仿佛他们最终能够接近她的内在,可走到最后,就都被一层无形的隔膜阻挡了。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可是就像兰斯洛特说的,走到山顶,才发现星星永远触不可及。她就在你面前,却和你不是一个世界。

      我们仰望星空,而星星不会因我们的看法而改变轨迹。

      星星会改变轨迹吗?会熄灭坠落吗?会的,不过那是我们无法染指的范畴。而圆桌骑士他们和骑士王之间,同样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屏障。

      凡人试图解构神明,而神明自行其是。

      兰斯洛特最后的疯狂,是否也与这种深重的绝望有关呢?不得而知。

      整个故事就是一场巨大的罗生门,不同角度的叙述互相补充穿插,以此呈现出整个复杂故事的局面。罗生门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说着部分的真相,所以当他们碰撞在一起时,就会彼此映照,甚至彼此冲突。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人,在丰富他人形象的同时,他们的看法又何尝不是镜像,深刻反映出自己内心。

      就好像兰斯洛特怀念崔斯坦时,一直都在说着自己的野心与恐惧。

      所以你看,不同的pov章节,他们说话风格都有差别。

      人物独白只能拼接脉络,但不能还原真相。所以在最终结局来到的时候,一切都显得如此猝不及防的不真实。

      这看起来突兀的不合常理,故事流畅度也因此大打折扣,但是往往这才是浮世常态。

      就好像骑士团一朝突然分崩离析,除去风暴中心的那十二位骑士,剩下的一百多位并不太出名的、和刚刚满怀理想加入圆桌的年轻骑士,是多么的手足无措。

      一朝惊变,茫然无知。故事里理所应当的起承转合,在现实里往往是痴人说梦。

      无可奈何,随波逐流,只能接受。是不是?

      而整个故事,除了描写骑士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同的人对阿尔托莉亚表露的爱。

      虽然正文的主场一直都是几个骑士各自的pov,但是对他们的挖掘,基本是从他们和阿尔托莉亚的关系下手:他们的不同性格,冲突来由,都是通过他们和阿尔托莉亚的互动以及看法来一一展现。

      如果一定要做个划分,那大概就是——

      守序善良郎世乐,绝对中立波尔斯;

      混乱善良阿规凡,中立邪恶崔斯坦。

      至于混乱邪恶那当然就是莫德雷德了。

      波尔斯的绝对中立是感受到大家对阿尔托莉亚的不同,才提高了自己的防御;崔斯坦是因为阿尔托莉亚不符合他的理想,为此痛心而下定决心要离开;兰斯洛特和阿规凡更不用说,为了“你把她看做人还是神”的问题,从头到尾,互相the one。

      甚至连同一阵营的崔斯坦和兰斯洛特,对阿尔托莉亚的态度也还要再细分。

      感情是这样复杂幽微的东西,怎么会纯粹的只含有一种物质。恋慕、欲望、野心、自我满足、自我献祭......它们统统混杂在一起,但我们又如何说那就不是爱。

      这也正是我想写这样一份故事的意义所在。

      我也衷心地感谢你们。因为一个故事,只有被人读过,才有意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