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将帅种子成长史 ...

  •   这个闹心无比的年还没过完,他们这两千多新兵蛋子就被杨镇拉出去了。先去距雍州两百余里的容城,在那儿配合守将汪立信从左翼合围,打退了后梁卢俊部的突袭。之后又转战石岭关、睢阳、永陵、灵丘、大泽、郝水川、飞狐口。说白了,杨镇统的这队五千来人的新老丘八杂合就是救急用的,哪儿急往哪儿调,哪儿近往哪儿调,打完了一场正休整呢,近处有战事了又得听候差遣即刻赶往施援手。一年到头三百来天,倒有三百天不在自家窝里呆着。等真正能踏踏实实歇一场,都快到第三年的八月半了。中秋近在眼前,兵士们都思乡,再走也没劲了,刚好那段时日也还算太平,就停在青州与苗疆交界的拒马河边。拒马河下行二十里便是沱江,逢到初一十五,从拒马河左岸望去,都能看见苗民们成群结队地“赶墟”,背篓里装着小的,手上牵着大的,或是一家数口、或是要好的熟识,几人结伴,有说有笑,那种松快惬意,让乱世里头撤下来的兵们看得好生羡慕。

      若是军中无事,常能见到何敬真坐在拒马河边望着逝水,双眼一片空茫,身影也是寂寥而冷落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一种深沉,让人不敢近前扰他。他现在是一人之下几千人之上的副将了。杨镇苦心栽培的将帅种子,两年多来历经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敢打敢拼敢闯,不畏难不惜死,每战必趋前,他打头冲锋了,对战时胆敢后退的怂包也毫不手软——后队督前队,一旦有人敢阵前脱逃,当即斩杀于阵前。另一头,对拼死追随的也决不抛下。飞狐口那场恶战,他们这队人的主要任务就是佯败诱敌,退进飞狐口以后再协同主力一同合拢围歼敌军,谁想临时生变,主力那头掉了链子,他们这几百诱饵反而被围了起来。到底经过两年历练,见过沙场的酷厉,平时练兵也下了苦功夫,几百号人大部分都脱身出去了。只有那么两个掉了队,被围得死死的,眼见着脱身无望,只待引颈就戮了,他却单枪匹马杀回去,进到围中,一个兵死透了,另一个估计也伤重濒死,他把还喘气的那个扯上马,砍倒两个使绊马索绊他的敌军,抢过那条索把那伤兵绑在自己身前,一手定着人一手抄一把卷了刃的长刀,以一敌百,一路劈过去,背上中了三刀两箭,左手中了一刀,伤可及骨,左手差点就废了。杨镇给他吓够呛,火速调一队人马从两翼插/进去,引开潮水似的缠上去的敌军,好容易把他捞出来,还没来得及开骂,又让他背上那几处血流汩汩的箭伤惊哑火了。军医剪开战甲,狰狞的伤口看得人直反胃,包扎完连着三天三夜高热不退,几乎就这么“交代”了。

      杨镇见他伤得不详,在战报折子上写得实在了点儿,皇帝十多天后收到折子,只看了头一行“身被数创,命垂危”,脸就青了,唤左右的时候用的是“啸”音,都不似人能发出的响动,倒像是失了伴的孤兽“啸”出的绝响,听得人毛骨悚然。吕相还以为有人“刺王杀驾”呢,火急火燎地闯进去,见皇帝面无人色地站着,手里一本红皮的战报折子扯得稀烂,当即明白了八/九分,小心翼翼劝皇帝保重圣躬,又说飞狐口到留阳十好几天的路程,十几天前的情况不等于十几天后的情况,若是真有什么,黄花菜早凉了,着急也没用。皇帝听不进去,竟要亲赴飞狐口,老流氓一脸的菜色——都说了后边还有数不完的故事了吧?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是劝,除了劝还是劝。他也不说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类的屁话了,他说陛下,您手足不盛,子息亦不算丰茂,太子今年只有五岁,您若是有什么闪失……瞧瞧前朝旧例吧。

      前朝旧例指的是皇帝老子周荣篡国这件事。兴瑞六年,前朝皇帝玩完了,留下个七岁大的独苗,乳牙都没换齐全呢,顶什么事,还不是任权臣悍将揉搓?到了最后窝窝囊囊地弄个“禅让”,他家的江山就成了周家的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难不成还想蹈旧例?

      皇帝的伤心和挣扎是显而易见的。天底下还有什么比坐等“生死”消息更加焚心的?

      吕相是个明白人,建议皇帝用八百里加急直接向飞狐口前线要消息。皇帝纳了谏,连夜将人派往飞狐口,八百里加急,只为探问一个人的死活。

      两天后消息回来了,说是人还活着,刚出“鬼门关”,血流多了比较虚,亏得底子不错,慢慢调养一阵就好了。这才把两颗悬着的心归回原位。

      何敬真缓过来以后,杨镇也不忘秋后算账。他问他,你明知道进去就是个死,还进去干什么?!抢出来那个伤得那么重,回来也不中用了,还要搭上你一条命!你会算账不会?!

      不会算账的这个不争不辩,静待会算账的那个把账算明白。人家算起来一堆一堆的,他只说一句:袍泽如手足,杨大人您能看着敌军把您手足围起来乱刀砍死,良心安安稳稳一点不动么?

      “杨大人”被噎个正着还不甘心,换另一面来和他算账:好,袍泽如手足这点你说的对,咱们换另一面来看,其他的兵士就不是手足?你陷进包围里,我不得不派出人手去捞你,这些被派出去的人就不危险?若是为了捞你们俩,我得折损十几二十号兵士,你的良心又到哪去了?!

      人家还是四两拨千斤:杨大人,手足之情论心不论迹,我的心与袍泽共生死,我的力气就只有那么些,尽心尽力了,问心无愧。

      “杨大人”这回被噎了个倒仰,气得拂袖而去。回到主帐,刚好皇帝的封赏旨意到了,一同到的还有一封给杨参将的私信。信上委婉地向杨参将要人,笔意相当曲折遮掩。都说了杨参将是个粗人,向来直来直往,曲里拐弯的东西从来不会,“圣意”体察不了,加上刚被那个“不会算账”的噎了一场,回起信来就有些没心没肺。他说陛下您就放二百五十个心吧!真正的将帅种子都是天上派下来的,天爷都和他们穿同一条裤坐同一条船,命里带着天煞孤星,一条命又贱又硬,且死不了呢!您就等着看他们给您大杀四方吧!

      可以想见皇帝见信后又给杨参将记了多少笔小黑账。当然啦,在给杨参将记小黑账的同时,何敬真那边也不忘记几笔人情账——师弟这两年多来没少给师兄惹事。要说,战场这个东西相当奇特,斯文俊秀干净澄澈的一个人,在里头滚几趟,出来就野了,特别是升了副将之后,简直野出了“风格”。上来就派出心腹到军中查那些心肥手黑,胆敢克扣粮饷的蛀虫,不查则已,一查就查出十好几条,报给主将杨镇说是要杀干净,杀了鸡好让猴们长记性。杨参将感觉棘手,因这十好几条人基本都是世家大族的二代三代,与朝堂勾连紧密,这么一气杀完怕是不妥。刚想给他掰扯掰扯朝堂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复杂联系,人家上来就是一句:若是大人怕受牵连,责任我一人担着,折子上往我身上一推就完了。

      嘿!这成什么话?!敢情老子还怕受连累?!这两年多来老子给你擦了多少回屁股了?!你自己说!

      人家见他上火,又换了另副腔调,说兵士在外征战不易,寒来暑往,风里雨里,刀山箭海,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几顿饱饭,几两薄饷拿回去养活一家老小么?就这这些蛀虫还敢克扣,若是不除,日后谁还为国朝戮力?大人!军心不可动啊!

      好么,人家用了责任,用了人之常情,用了军心不可动,一顶顶大帽子扣下来,“大人”还有话可驳么,要杀就杀吧,随他去就是!

      胆子包天,先斩后奏,奏报折子是师弟亲笔,师兄见字如面,对着字发了好一会儿呆,末后大笔一挥,顶着山大的压力把事情强镇下去。

      谁知过不多久,师弟干了件更绝的。他们那队兵的屯田在雍州东南西乡,让豪强们圈去多年了,能管的不敢管,敢管的懒得管,就这么占着。师弟把队伍拉到青州附近援师的第三天,就带上几百人手围了当地最大的一户豪强,围的是密不透风,不把吃下去的吐出来不算完!豪强们强惯了,家里也养了不少私兵打手,向来只有我打人没有人打我的,不想这回遭遇一群穷横穷横的丘八,打又打不过,拦又拦不住。抢了地、打了人,好彩没让丘八们擂死,能依么?当即哭着找亲爹干爹,朝堂上又是一阵鸡飞狗跳。也是个时机吧,师兄索性把这桩事做大,发挥起来,从上到下由南至北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清理。即便是这五年多来师兄培植起了自己的势力,坐稳了龙椅,羽翼也渐渐丰满,对付这么浩大的麻烦还是有些吃力的。

      连这都摆平了,记笔人情账不算过分吧!

      师兄在给师弟的私信上歪歪扭扭地诉说自家的不易,师弟看了也不说旁的,单说“鞍前马后,任凭驱驰”。

      也不知师兄见了是个什么想头。总之账记下了,人先惯着吧!

      掌军的够强够横,领兵冲杀毫不畏死,不争功不诿过,还怜惜手下,跟着他有肉吃、有酒喝、有饷领,还有什么不服帖。这一年多来,只要是征兵,只要打出一个“何”字,兵源大把大把的。

      对此,杨参将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自己没看走眼,将帅种子生根发芽,抽条拔个,长高长大,迟早能顶天立地。忧的是这位是个“事儿爹”!惹事的能力忒也强大,经常这么惹,往后谁能罩得住他?!朝堂上那班吃人不吐骨头的,心眼也就针鼻子那么大,早晚还不寻个时机撕了他!忍心看着这么一棵绝好的将帅苗子被朝堂上的各种恶毒心思折腾死么?当然不忍心!于是杨参将老妈子似的苦口婆心,得空就叨咕叨、叨咕叨,“事儿爹”油盐不进,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该干啥还干啥。把杨参将愁的,白头发都出来了!

      这回特特把队伍拉到这鸟不拉屎的西南边陲,其实大部分是为了躲事儿,哪想得到人家是故地重游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正在写的文有两篇 《好狗不挡道》和《无端迷恋你一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作者专栏看看,先收藏,文章更新会有提醒。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