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4、第八十四章 ...
-
腊日前夜,宫中照旧有傩戏。
几百上千人的队伍,皆是十二三岁的少年郎,在方相氏的引领下且歌且舞,游遍禁宫。那歌吹与舞蹈皆是自先民祭祀中演化而来,古朴中别有意趣,众少年齐齐和歌、旋舞之时,更显得声势浩大,俨正非常。
皇帝本就是好热闹、喜排场的性子,虽说近来久受病痛折磨,看什么都兴致乏乏,这一夜还是表现得十分高兴。一时传令后宫各殿皆赐椒酒,一时说要赏赐跳傩舞的少年,一时又传太子近前说话,吩咐道:“明日例赏之外,再加赐桃杖一枚。”
萧景琰应了一声,又问:“百官皆有加赐吗?”
皇帝笑道:“皆赏,皆赏。”顿了顿,却又改口道,“你看着办吧。”
萧景琰道:“是。”
皇帝侧头看了他片刻,似乎还想叮嘱些什么,最后只说出一句:“……明日无朝会,你若是要去镇山寺,就替朕也上一炷香吧。”
萧景琰愣了一愣,道:“儿子遵命。”
已近子时,十二兽舞也已经舞到穷奇一节,烟火与鼓乐的缭绕中,皇帝只望着台下傩舞,沉吟不语。他不开口,萧景琰便不能自行回席,只得在一旁陪坐着,亦无言语。如是枯坐了好一阵子,皇帝忽道:“太子先下去吧,这里不用你陪了。去请言侯过来,他酒量好,朕要同他多喝几杯。”
萧景琰正要应声,忽见高湛匆匆近前,压低声音,附在皇帝耳边说了些什么。皇帝面上表情便骤然一僵,许久,才长长叹了口气,透出些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态来。
周围人声鼎沸,萧景琰虽在帝座侧近,却是半个字也没听清,眼见得皇帝撑着几案慢慢站起身来,不及多想,忙跟着一并起身,凑近唤了声:“陛下。”
皇帝冲他摆摆手,道:“朕身上疲乏,先回去歇息了,剩下的,太子代朕主持吧。”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天子口敕既出,萧景琰只得领命,然而他心中隐约不安,临去前,到底多看了高湛一眼。
年老的宦官垂首盯着自己足前一方地面,似是完全没留意到皇太子投来的探寻目光。
半个时辰后,静妃身边一个侍女来向萧景琰传话:“是宗正卿来求见陛下,说是,朱妃生产了。”
“一男一女,龙凤胎。”萧景琰道,“男孩出生时已经过了子夜,据说是先天不足,没到天亮就夭折了,也有说生出来就是个死胎的,究竟怎么样,大概也只有当时产房里那些人才知道了。女孩倒是活了下来,陛下看了一眼,就送去言府了。”
梅长苏默然了片刻,摇头感慨:“这一趟,陛下怕是要枉担虚名了。”又问,“朱妃呢?”
萧景琰道:“她藏了把剪子,趁着旁边人没注意,自尽了。”
两人相对沉默许久,梅长苏摇头轻叹:“可惜了。”
也不知道是在说这一大一小两条性命,还是在说朱妃这份痴情,萧景琰不愿他多思多虑,随手捡起案上一卷丹皮册子,岔开话题道:“这是什么书?怎么没题名?”
梅长苏望了一眼,道:“给庭生准备的。还没订好,你小心点,别给弄散了。”
萧景琰随手翻看几页,立刻便认出来了:“黎太傅给你的字帖?我怎么没见过?”
梅长苏道:“老师的手迹,现在哪里还寻得到成册的?也就萧景桓那里还藏了些残页,我陆陆续续诓了几篇过来,就是你手上这些了,要拿给庭生临写的话,还得补些篇章。也是前段日子事情实在太多,拖到现在才有心情动笔。”
那册子只薄薄三十来页,萧景琰匆匆翻过,见确实如梅长苏所说,大半诗文都是黎崇亲笔,少数墨色较新的,能认出是梅长苏现在的笔迹,最后一页是《诗》中《东山》,只录了后两节。萧景琰凝视良久,点评道:“还是能看出太傅的笔法渊源来。”又懊恼着,“……我应该早点认出来的。”
梅长苏便揶揄他:“你从不留意这些,认不出也正常。”
萧景琰面上一热,抗辩道:“话不能这么讲,当年祁王兄都说过,弈道之外,我的书法还是能勉强一观的。”说完又觉得在梅长苏面前炫耀这些实在贻笑大方,语气便有些讪讪的,“……是我疏忽了,我也该多花些精力教导庭生才是,不能让你一个人操劳。”
梅长苏不禁笑道:“太子殿下只管以身作则就是,剩下的交给苏某就好。”顿了顿,又正色道,“不是说你的字不好,是你的字太难学,得其形不得其意,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模仿。老师的字反倒人人可学,就算体会不到其中精妙之处,至少能立出个规矩。”
萧景琰忆及往事,亦笑道:“当年太傅要亲自教你,我们都羡慕得不行,你还嫌拘束,怎么都不肯学。”
梅长苏微微摇头,自嘲道:“当时年纪小,哪识得好歹,现在看来,哪怕再耗上十年功夫,只要能学出老师六七成的意思,也是天大幸事了。祁王哥哥才是真正大家,只可惜,庭生那孩子是无缘一见了。”
本朝书法,素有“黎真虞草”之说,是指黎崇的楷书与虞君礼的草书,双峰并峙,公称二绝。祁王学兼二者,于书道上造诣极深,行书更是多有创新,自成一格。只不过他本人身份使然,若非亲信臣子,绝难求到他一卷墨宝珍藏传家的。是以其手迹极少流传在外,赤焰案后,更是绝大多数都湮没无存了。
提及亡兄,萧景琰难免情绪低落,半响方道:“你来教他,也是一样的。”又道,“可惜虞祭酒已经过世了……不知虞家还有没有善书的子弟。”
梅长苏似是想说些什么,对上萧景琰的视线,到底没说出来,只道:“……慢慢来吧,也不必急于一时。”
萧景琰沉默着点点头。
梅长苏又问:“庭生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打算跟他说明他的身世吗?”
萧景琰一愣:“跟他说这个干嘛?”
梅长苏不动声色,缓缓道:“是啊……有你看顾,一世富贵已是无虞,要能平顺安稳渡过一生,也不辜负祁王哥哥在天之灵了,何必让孩子多生出无谓烦恼。”
萧景琰沉默半响,开口时却道:“毕竟是祁王兄的血脉,就算没办法认祖归宗,也不能让旁人看低了他。不如这样,将来我收他为义子,让他改回萧姓,后人提起,至少知道他是我萧家人。”
梅长苏犹豫道:“我是觉得……”
萧景琰征询地看着他,他却不肯说下去了,只笑道:“没什么,许是我多虑了。将来之事,谁又说得清楚呢?”
两人一个看公文,一个写帖子,这般断断续续说着闲话,也不知过了多久,忽闻屋外风声呼啸,铁马泠泠,不时有什么东西拍在窗布上,簌簌作响,梅长苏侧耳听了一会儿,道:“怕是下雪了。”
萧景琰掀起窗布朝外望去,见天阴无光,郁云厚重,屋瓦上已积了薄薄一层雪珠,地上亦有碎琼乱玉镶嵌在枯草荒石间,微光忽闪,落落如星。便道:“果然是下雪了,看这天色,怕是还要转大。”忽觉北风扑面如刀割,连忙掩上窗户,回首问道,“冷吗?要不要再添个炭盆?”
梅长苏道:“不必了,你坐近些就好。”一语既出,忽觉这番对答似曾相识,琢磨了半响,方想明白究竟怎么一回事,不由得失神一笑。
屋内烛火通明,萧景琰看得清清楚楚,奇道:“无缘无故的,笑什么?”
梅长苏道:“想起句诗罢了。”见萧景琰若有所思望着自己,心念一动,随口敷衍道,“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不知外边是不是也这般光景。”
萧景琰想了一想,道:“现在还不好看,等雪再大一些,我陪你出去走走。只半刻钟,不能再多了,若是让晏大夫知道,小心又挨骂。”
梅长苏不禁失笑:“说说而已,又不是小时候了,哪还能一看见下雪就想着踩雪玩。”还是探头看了看窗外天色,催促道,“快酉时了吧,殿下还不回宫,待会儿积了冰,路就不好走了。”
萧景琰眨了眨眼,十分诚恳地说道:“天都留客了,苏先生还不肯留我吗?”
这段日子他往苏宅来得多了,也不知开了什么窍,竟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如何同梅长苏撒娇耍赖讨便宜。堂堂一个监国太子,半点威仪气度都不讲究,若是让外臣看见他这副样子,莫说那群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言官了,怕是柳暨都要第一个站出来往死里喷他。
奈何梅长苏本就相当吃这套,更兼多年欺瞒心怀歉疚,就算明知道落人口实,也不好硬下心来打他脸。
便只象征性地推脱了一句:“殿下不回东宫,万一养居殿有事宣召,该怎么办?”
萧景琰道:“都快过年了,能有什么……”
——也是合该他倒霉,一句话尚未说完,就听见黎纲的声音自屋外传来:“宗主?殿下?”
梅长苏道:“进来。”
黎纲便领着一人进屋——竟是个在承乾殿当值的黄门。梅长苏神色一凛,萧景琰已站起身来:“怎么回事?”
那黄门也着急,匆匆道:“殿下快点回宫吧。先前高大人来东宫传旨,说是陛下口敕,请殿下速去养居殿。等了半天不见殿下回宫,郭常侍就让臣来这里寻殿下。殿下是走广平门还是……”
萧景琰打断他:“是什么事?”
那黄门愣了愣,道:“高大人没说,听语气,像是公事。”
萧景琰道:“行,我知道了。我直接去养居殿,你回去告诉高常侍一声就是。”
那黄门领命而去,萧景琰回首望了梅长苏一眼,又看了看自己身上衣裳——好在他今日下了朝直接来苏宅的,倒是省下了回东宫更换公服的时间。
梅长苏也正望向他。视线相交的瞬间,梅长苏缓缓开口:“大概还是为了边事。”
萧景琰道:“这么急,我猜也是。”眼见得事态紧急,他也不敢随意拖延,一边同梅长苏说话,一边干脆利落整理好衣冠。正要出门,又见黎纲再度闯进书房来:“宗主,宫里来人了。”
这次的语气就焦急多了,萧景琰不由得脚下一顿:“又怎么了?”
黎纲擦了把汗,急道:“宫里来人传旨,说是宣宗主入养居殿见驾。甄平把人拦在了前院,殿下还是从侧门出去吧。”
萧景琰陡然变了脸色,梅长苏倒还镇定,对萧景琰道:“你先入宫,我等一会儿再出门。”
萧景琰摇了摇头,斩钉截铁道:“一起去。”
梅长苏沉默一瞬,点头道:“……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