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十八章 ...
-
开文二十五年,六月,北渝犯边,林燮统兵出征。
双方试探性地交锋数次,皆是稳扎稳打,谁也没占到便宜。之后渝军一面据守不出,一面分小股兵力不断袭扰赤焰军左翼,寻机围困郓州重镇东平,截断了自扬州往前线运送粮草的道路。
林燮手头军粮不足,索性以快打快,绕开渝军中路大军,渡河北上,二十天内野战十余阵,连克三城,意图抢在渝军坚壁清野前缴收秋麦以为己用。
战线转瞬间推进至济水以北。
军报如流水般送入金陵城,送入祁王府。
九月十七日,祁王府。
祁王昨日同幕僚议事至后半夜,这一日还是照常起身,一面用早膳,一面让林秀童挑拣军报念给他听。
军中事务冗杂,林秀童斟酌着念出来,祁王只静静听着,不置一词,唯有在提及林殊之时,才“咦”了一声,道:“已累迁至折冲校尉了?这次又立下什么功劳?”
林秀童答道:“淄州镇将楼稽德兵败溃退,小殊率三百轻骑绕道包抄,与聂锋将军前后夹击,斩获千余,生擒楼氏。”
祁王便笑了笑说:“不愧是舅舅的儿子。”
恰在此时,寺人来报:“七殿下来了。”
林秀童要将谍报收捡起来,却被祁王一抬手止住了:“不必,留着让景琰也看看。”
这就是要考校七皇子的意思了。林秀童揣度着前方局势,顺手抽出几张紧要相关的放在上面。
萧景琰前日去了润州丹溪,为的是探视黎太傅——年前太傅夫人逝世,黎崇辞去官职,回老家结庐守制,如今已满期年却未请起复,祁王有心探问老太傅的意思。
黎太傅是名满天下的儒林领袖,亦是祁王本人的授业恩师,为表重视,祁王还是遣七皇子亲自走这一趟。
萧景琰自然无有不应,毕竟黎崇也是他和林殊的老师。
待萧景琰进殿来,祁王先问他:“不是说昨天就能到京城吗?怎么晚了一天?”
萧景琰有些赧然,先坐端正了,然后才规规矩矩答道:“昨天半路上下了雨,在铜马驿等了两个时辰,结果回来时正赶上宵禁,城门卫不肯开门。”
祁王微感诧异,道:“没给他看我的信物吗?”
“看了——”萧景琰犹豫一瞬,还是原话转述道,“他说,‘只认识天子虎符,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祁王闻之并无不悦,反而颇为赞赏:“屯卫中居然还有这等人物?他叫什么名字?”
萧景琰愣了愣,道:“……不清楚,好像姓欧阳,很年轻,二十出头的样子。”
祁王转头对林秀童说:“去打听一下。”
萧景琰疑惑道:“兄长是想起用此人?”
祁王笑道:“我又不看管兵部,怎么起用?只是觉得此人刚直有节,可以荐给言侯爷做使团武士罢了。”
萧景琰这下听明白了:“言侯要出使北渝?”
祁王道:“没有明旨,我猜的,前几日陛下突然赐给言侯一件白狐裘,估摸着就是这个意思了。”
见萧景琰似乎还想追问什么,他便把那迭军报往侧边一推,说:“有小殊的消息,你自己看吧。”
萧景琰顿时把这桩事抛诸脑后,兴高采烈地翻检起军报来。
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祁王悄然无声地叹了口气。
等萧景琰把那迭军报来来回回看了三遍,祁王也终于用完了早膳,左右侍从收拾好食案鱼贯而退,只剩林秀童一人侍奉在侧。
祁王便问他:“看出什么来了?”
萧景琰毫不犹疑地答道:“东路军稳固,关键还是西线,郓州一日不克复,赤焰军始终有孤军深入的威胁。我若是林帅,必定会选择转头西行。结合民夫调拨的数量来看,决战地点……大概是要定在临清、夏津一带了。”
祁王略一点头,说:“继续。”
萧景琰道:“入秋后北疆天寒地冻,我朝战士不耐久战,林帅应是想要早点结束战事。军报传回金陵需七日时间,既然七日之前淄州已定,以中路军前部赤甲骑兵的行军速度来推算,或许……就是最近这几天了。”
祁王笑道:“讲得这般确凿,不像是一时半刻就能想出来的,平时也没少推演吧。”
萧景琰坦率道:“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既不能亲上战场杀敌,也就只能对着沙盘和军报多琢磨琢磨了。”
祁王尚未开口,林秀童先在一旁笑道:“七殿下这是在抱怨吗?”
萧景琰眨巴眨巴双眼,直勾勾望着祁王,拖长了气声:“阿兄——”
祁王瞪他一眼,自己却先笑了:“撒娇也没用,陛下必定不会准许。沙场上刀剑无眼,伤到你怎么办?”又转向林秀童,“你也不许给他帮腔。他不知道好歹,你难道也不懂吗?”
萧景琰低声说:“陛下才不会管我,兄长允许不就行了……”又忍不住抱怨道,“小殊明明小我两岁,都能抢在我前面,下次见面,还不知道他要怎么笑话我。”
祁王悠然道:“你若是想见小殊,眼下倒是有个机会……”
见萧景琰眼中神采一下子亮堂起来,他也不卖关子了:“如你刚才所说,再等七日……至多十日,北线战事便可大体定局,届时不论是输是赢,陛下都会遣我带去北疆……犒军,你也跟着一起去吧。”
萧景琰欣喜不已,嘴上连连应是,心中却盘算着,届时到了前线,一定要跟林殊好好谋划一番,寻机找几场仗来打。埋头琢磨了一会,终于迟钝地琢磨出不对味来:“……可是犒军这种小事,为何要兄长亲自前去?”
祁王轻描淡写地说道:“舅舅自是与他人不同——黎太傅怎么说?”
萧景琰方才全然忘记了这茬,闻言先是茫然了那么一瞬,然后才从怀中摸出个锦囊:“太傅没明言,只是将这个锦囊交托于我。”
祁王拿在手上掂了掂,道:“知道了……今日城门一开你就直接来我这里了?还没进宫请安吧?”
萧景琰道:“是的……”心中到底记挂着北疆战事,便有些迟疑,“现在就去?”
祁王摆手道:“去吧,我还有许多公务要处置,就不送你了。”
望着萧景琰远去的背影,祁王兀自出了会儿神,忽地对林秀童说:“分明就还是小孩子心性,一点好处就把他注意力转移开了,若是换成小殊,我还得多花点心思才能糊弄过去——你说,我平日是不是太宠着他了?”
林秀童面无表情,漠然道:“您不该瞒着七殿下的。”
祁王哑然一笑:“告诉他什么?陛下有意求和,我百般进谏亦是无用,他知道了又能怎么样?”顿了顿,又感叹道,“遣我去北疆,就是为了让我闭嘴的。陛下还算给我脸面了,没当堂把札子扔在我脸上。”
林秀童忍不住道:“殿下,再想想崔长史所言啊……前线军情都握在林帅的手上,局势百变,有可破亦有不可破,所谓议战议和,无非就是个契机。现在还来得及的,只需您一封手书……”
祁王厉声斥道:“闭嘴!”
他素来驭下以礼,似这般勃然作色,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场面。林秀童立刻跪拜下去,伏地请罪:“秀童失言了,请殿下责罚。”
祁王只仰头望着金陵城上灰扑扑的天穹,过了许久,才叹道:“谢侯爷也没有说错,今岁两湖大旱,前线战事若再胶着下去,百姓是耗不起的……大家皆是管中窥豹,孰对孰错,又有谁说得清楚呢?”
然而这般自我排解之下,到底不能彻底抹平内心深处对于北疆局势的隐忧,他终于说:“——陛下已经做出了决断……不论为什么原因,你们所说的,终归不是为人子、为人臣的做法,从今往后,不要再让我听见类似的话。”
林秀童深深叩首,应道:“……是。”
九月十九日,北疆大捷。
消息传回金陵城,举朝欢庆,皇帝特命祁王为正使,押送军资粮草往北疆劳军。
皇七子萧景琰随行其中。
犒军使团行至赤焰军主营时,已是十月。
北疆此时已入冬季,漫天飞雪,寂寂无声,祁王舍弃车驾,骑马而行,左右劝谏,他却茫然感慨:“好大雪……”
言下似有未尽之意。左右皆不敢应声。
唯有七皇子打马上前,朗声接道:“好大雪,来年定是丰年。”
祁王闻之一晒,不予置评。
忽有琵琶乐声凌空而来,弦翻急促,铮铮慷慨,凛凛然有如金石声。众人不由得抬头望去,见辕门木楼之上,隐约可见一少年身着银甲,翘脚独坐,琵琶抱怀,牙板拨弦,姿态风流已极,如清风,如朗月,远远望去,几近天人一般。
使团诸人都看呆了,唯有祁王微微摇头,颇为无奈地笑道:“还是这般毛病。”
一曲既毕,祁王一行人也将将行至辕门前。那少年丢开手中物什,自绝高处径直翻身而下,身法灵巧如猿跃,几个起落也不过是眨眼一瞬,旁观者还没来得及惊呼出声,他已经稳稳落地,单膝跪地抱拳一礼,冲祁王道:“臣林殊,请以此《日重光》曲,先为殿下仪导。”
不待祁王发话,他就自行抬起头来——剑眉英挺,凤眸清黑,无愧于方才那般先声夺人,确实是个如珠如玉一般的美少年——视线却又越过祁王,落在紧随其后的七皇子身上。
两个少年隔着茫茫飞雪甫一对视,皆是微微一笑,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