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1.21 ...

  •   1941年冬,拉多加湖水文记录:
      ……11月中旬之后,拉多加湖进入封冻期;水上运输被迫中断……
      -----------------------------------------------------------------------
      关于列宁格勒围困战的任何记载,都不会遗漏的内容是:1941年冬天里城市内可怕的饥荒。
      随着航道的封冻,外界的物资运输被彻底中断;气温降到零下40度,城市中停水停电停暖气,数以千万的市民在那个冬天里冻饿而死;然而一直到战争结束的若干年后,时任卫生局长的莫山斯基向采访他的记者透露,对于城市内由于饥饿所致的死亡人数,官方并没有进行过统计; 1945年,列宁格勒政府曾经组建过一个特别调查组,但已经无法得到确切的数据,而这个调查组最后提交的报告,至今仍是机密。
      作为列宁格勒苏维埃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帕普科夫很多次在报上发表声明,保证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但他显然无法兑现他的承诺。人们逐渐失去了耐心,关于帕普科夫被逮捕的小道消息被演绎成若干版本在市民里传播,而由于牵涉面太广,根本无从找到造谣者,也没人关心这些传言从何而来;面对不满情绪的蔓延,官方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
      内忧外困,列宁格勒似乎正在慢慢的陷落。

      Volkov在清晨去世;护士们沉默的将白布罩在他身上,他的同事们默默摘下军帽,退到两旁,目送护工将平车推出病房。
      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哭泣,军人们重新戴好军帽,步伐庄重的跟在平车后面出了病房,仿佛军礼的仪仗。
      -----------------------------------------------------------------------------
      1941年11月苏军军情通报:
      11月18日,第52集团军通过夜间突袭进攻突破德军防守,于20日占领小维谢拉;独立第4集团军自19日起向季赫温方向发动攻击……
      1941年11月20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公告:
      根据拉多加湖的封冻状况,兹决定:以马匹、雪橇在标明走向的冰道上开始试验性运输,把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粮食、物资运往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
      ----------------------------------------------------------------------------
      根据计算,要开展大规模的冰上运输,封冻的冰层至少应该达到30厘米;而直到11月16日,拉多加湖的冰层厚度也只有10厘米。按照当时的状况,冰层厚度达到30厘米则需12昼夜;任何人无法相信列宁格勒还可以坚持那么久。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突然刮起西北风,气温骤降十几摄氏度;到11月20日,冰层厚度已经接近20厘米。
      在拉多加湖上建立冰上运输的决策再也不能拖延了。
      人们只能冒险。
      11月20日,列宁格勒城郊几乎所有的驭手都集中在拉多加湖沿线,他们驾着马拉的雪橇冒着生命危险踏上冰上运输线;21日,第一条冰上汽车运输干线通车;22日晚上,第一批车队的60辆大卡车从湖东岸出发,向列宁格勒进发。而这条运输线,正是围城的第一个冬天里列宁格勒获取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
      但事实上,在最开始,交通的恢复对解决城内的饥荒并没起到多大作用。结冻的湖面凹凸不平,不少地方的冰层厚度不够,在运输线开通的最初是几天里,有40多司机连人带车掉进冰洞。
      到12月1号,运进城内的粮食还不够两天之需。
      广播里反复高呼的一句话是:“做最后的坚持,胜利就属于我们。”
      莫斯科。
      乌曼诺夫谨慎的写着病例记录,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坐在桌子对面。这是例行的检查,但乌曼诺夫依然感到些微不安,就像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穿得再多也会阵阵发冷。
      “您需要多加休息。”他说。
      元帅回答说:“好的。”他声音不高,姿态语气似乎相当富于情感,因而不像个威严的军人。
      乌曼诺夫不由添了一句:“您对您健康的关注不单是为自己负责。”
      “情况很糟吗?”
      乌曼诺夫正视着元帅,他消瘦的面孔上忧虑的神态仿佛与生俱来,而在此刻愈显沉重。
      “还好……”乌曼诺夫斟酌了一下说,“只是您不能掉以轻心。”
      他们沉默了一下,胸外科医生似乎意识到今天的话有些多。他低头重新浏览了一遍写下的内容,就听见元帅问:“今天就到这了?”
      “是的,”乌曼诺夫点了点头,尽量的微笑了一下。
      从内心深处,他对这项“任务”早已感到不堪重负。任何有经验的医生都可以预知病人病情发展的趋势,他们做的一切都只是徒劳的拖延。病房里的事已经够让他焦头烂额。他后来回想,战时最让他焦虑的并不是严酷的环境,而是前途未卜的迷茫和深陷绝境的假想。
      德军在莫斯科城外几十公里的地方,他们也许可能在任何一个清晨、午后或者黄昏出现在城市当中。人群将被屠杀,建筑将被摧毁,雕塑绘画毁于一旦,家园和国家想特洛伊古国一样沉沦。
      “可我们只能这样,”乌曼诺夫不由得想,“不过是得过且过吧。”
      沙波什尼科夫已经戴上水獭皮毛的帽子,乌曼诺夫站起来走过去帮他穿上大衣。
      “您对战局怎么看?”元帅在把胳膊伸进袖子的时候突然问。
      乌曼诺夫愣了一下,他随即机械地说:“我们会胜利的,斯大林跟我们在一起。”
      元帅笑了。
      “是的,我们会胜利的,”他接着说,“即使法西斯占领了我们大量的国土,他们甚至占领了乌克兰;但这里是莫斯科,他们来到这里,就是陷进了泥潭。德国人像上一次大战一样被迫在两线战场作战,等待他们的只有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他的眼睛闪烁着沉着的光,嘴角的皱纹显示出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每一个苏维埃的公民都是战士,您会亲眼见证不可一世的法西斯的失败。”
      像往常一样,乌曼诺夫跟在护送元帅的警卫后面走到门外,目送元帅的汽车开走。
      那是数十年来莫斯科最冷的冬天。气温降到零下30几度,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白雪覆盖原野,河水也无法流动。从德军战地厨房端出的滚热汤汁在几分钟内结成冰块,黄油要用锯子锯成薄片,牛肉要用斧头劈开,甚至有时木质的斧柄都会震裂。德军数以千计的士兵因为冻伤失去战斗能力,无数的坦克和大炮弃于荒野。
      德军的士兵不再奢求进入俄罗斯的首都庆祝圣诞节,席卷欧洲的闪电部队终于在远东停滞了脚步,战争的天平已经在莫斯科郊外的寒风中逆转。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11.2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