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四十九章 ...

  •   苏勒面前放着的是间门郭琇马上要上奏的《参河臣疏》。

      要参的,正是苏勒格外欣赏的河道总督靳辅。

      这奏疏本来不应该过苏勒的手,乃是孝庄临终之前的安排。百日之内就要呈上,以打明党一个措手不及。太皇太后心里清楚得很,如果上头不出手,只靠索额图是斗不过明珠的,要让太子稳当,必须要拿下明珠。

      孝庄是个玩儿平衡的高手。平衡之道,首先要上头压得住。无论那边轻了,伸手扶一把,压一压,这天平的两端,就又一样了。而亲手带大了两个冲龄皇帝的她,就是大清朝政的定海神针。她很少出面、从未垂帘,但她的一举一动都对朝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比明珠,索额图其实从来不是康熙的宠臣。索额图、心裕之所以一直保持着现在地位,被夺官之后还能官复原职,其实都是孝庄在压着。索额图之父索尼作为当年康熙皇帝的四辅臣之首,对太皇太后忠心耿耿。这份忠心最终是得来了报偿的,他的孙女做了皇后,皇后的儿子又做了太子。而赫舍里氏的荣耀,自仁孝皇后死后,就已经开始慢慢消退了。

      但孝庄还是扶着索额图,让他可以和明珠抗衡。当年为了河工拿下来,后来就因为打俄罗斯给提回去。为的也只能是太子。

      没有人比孝庄更希望看到皇位的平稳过度。她的一生看过几代大清皇帝之间的权利更迭,其中的凶险,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会。太子胤礽是她看着长大的,人品、能力丝毫不输他人,他是能做好一个守成之君的。

      但太子的地位未必稳如泰山。孝庄的见识远非寻常的宫中女人可比,既然已经立了太子,那就得保证其他的皇子没有一争之力,这位子才能稳固。要做到这一点,核心就要从教育上入手。年长的皇子都是她看着长大的,稍加引导很容易就让这些孩子们的缺陷的格外明显。

      大阿哥胤褆好武,便鼓励他多练骑射,少读诗书。久而久之,胤褆整个人都会带着一种武将的气质,只适合冲锋陷阵,不适合治国兴邦。三阿哥结巴,就建议他多看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养成一个书生的性格,学问足够和气势不足。四阿哥生性冷淡,就把他孤立起来,抬高他的身份,让他和兄弟不亲,性格。五阿哥更是直接送到了皇太后那里抚养,不令其读汉书……

      康熙的儿子们其实都是好苗子,如果引导得当,个个都是能做贤君的料。然而龙椅之上,只能坐一个人。

      盛年君主和年纪渐长的储君,定然会有不少矛盾。孝庄不能活着弥合这些裂痕,却想尽办法让康熙即便与胤礽产生矛盾看他不满,也再找不出一个像胤礽一样合心意的储君来。

      然而胤礽最危险的敌人,其实并非他那些远不如他的兄弟,而是明珠。

      康熙喜欢明珠、倚重明珠,几乎朝野上下是个人就能看出来。明珠也确实是个能臣,凡事交到明珠手里,没有办不成的。明珠家教甚好,教出来儿子都不错。性德曾经救过孝庄性命,又是满人中有名的学问好。揆叙听说学问也不错,还娶了柔嘉公主的女儿,将来也是前途无量。

      就是这般,才渐渐养肥了明珠的胆子。明珠并无暗地里针对皇太子的举措,至少孝庄活着的时候没有。但明珠和大阿哥之间的龃龉,那可是长了眼睛就能看到的。他们本带着亲,旁人也没什么可说,大阿哥在朝中也只有明珠可以依靠,可明珠要是借着大阿哥针对太子,那就是孝庄不能忍的了。

      性德救过她,大地震时不顾性命地从慈宁宫之中将她背出来,所以她活着一天,都不会动性德的阿玛。然而身死之后,保护太子、守护大清的心还是占了上风,明珠一党,必须要彻底连根拔起。

      孝庄采取的办法,与苏勒当年给太子出的主意不谋而合。寻一不畏死的直臣谏倒明珠。这个直臣,孝庄选的正是郭琇。

      郭琇是山东即墨人,年幼时就被当年间门的官员看中。他家境本来不错,不该进十三衙门,可既然得了上头青眼,也就不在乎这些小结。郭琇早年一直在间门学习,直到三十多岁才参加科考,一届就从秀才直接考到了进士出身。

      此时郭琇正在江南道御史任上,也符合间门官员的特征。御史风闻奏事,很适合十三衙门出身的官员,间门十官九御史,这也是个常态。康熙虽然基本不管十三衙门的事儿,但任用官员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考虑这一点。

      苏勒手中的《参河臣疏》是唐二送过来的,他对孝庄并不如何忠心,算是十三衙门之中苏勒的嫡系。若是没有唐二,苏勒都不会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如此快地全盘接收十三衙门的全部势力。

      唐二将折子扔给她的时候,格外地随意,好像并不知道这折子所代表的含义,只是随意一说:“你不是找我帮忙打听,间门那边打算怎么整治明珠么?我的人弄来这本折子 ,参靳辅的。写得还不错。”

      郭琇的文章的确写的不错。尽管苏勒一直欣赏靳辅,认为靳辅治河方法得当,泽福后世,然而看了这文章,也忍不住怀疑靳辅是否真的在江南侵占良田,导致民怨沸腾,靡费过巨。苏勒一直想要保靳辅,当年和太子讨论如何扳倒明珠的时候就是这个观点,此时也还是一样。可郭琇是御史,风闻奏事乃是他职责所在,苏勒根本无法干涉。

      间门的事儿,苏勒一直插不进去手。她也在间门学习过,和间门的几个京官儿也还算是熟悉。可因为间门之中多官员,就很容易形成双重管理。苏勒已经想了很久,想将间门直接从十三衙门之中分出去,但这还没分呢,就有了现在这样的事。

      苏勒想要见一下郭琇。

      事情并不难安排。如果苏勒只是个未册封的公主,这样的见面并不容易,可苏勒本身还是十三衙门的掌控者,在西苑安排见一个大臣,就没有什么不妥了。因为十三衙门有自身的保密性质,这件事如果苏勒不想让别人知道,就是康熙恐怕也不容易打听的。

      郭琇长得倒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和间门之中人那种笑里藏刀并不相似。见到郭琇的时候,苏勒还顺带从唐二那拿来了半篇《纠大臣疏》,这本就是直接参奏明珠、余国柱串联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的。其中列举了明珠十条罪状,苏勒一一看了,倒也不算牵强。

      郭琇进来行过礼,却是一副倨傲模样。苏勒内心给他打了个情商低的标签,笑道:“郭御史的文章写得不错。我拜读了郭大人的《参河臣疏》和《纠大臣疏》,只觉得间门辛号实在是委屈大人了。”

      郭琇虽然知道苏勒要见自己,可能是听闻了间门的动作,但全没想到一个四公主竟然连文章都已经看到了。奏疏是要呈给皇上的,却先过了四公主的手,谁知道四公主到底站在那边?京城都知道四公主是性德的学生,以性德为蒙师,她握着十三衙门,就算要了郭琇的命都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郭琇并不害怕,他梗直脖子,抬头直视苏勒的眼睛:“我既敢写这样的奏疏,就是抱着必死之心。公主若是要赐死微臣……”

      “郭大人说笑了,”苏勒哪里等他说完,“我只是叫大人过来说说话,夸赞大人文章写得不错,哪里说过什么其他的。这里虽然是西苑,可开口闭口提那个字,也是犯忌讳的。”

      郭琇看着苏勒端坐在上首。她穿得是公主朝服,带了朝冠,颈上的东珠衬得她整个人面容整肃、气势沉稳,看不出年纪。她说话时面上是笑着的、语气也格外和气,可眼神却看不出一丝笑意。

      无怪小小年纪就能执掌十三衙门这样犯忌讳的部门,除了康熙和孝庄对她的绝对信任之外,这份八风不动稳如泰山的气质恐怕也是关键。

      “郭大人这是吓着了?辛夷,快给郭大人看座,这样一直站着怎么行?”苏勒含笑吩咐。

      辛夷搬了个圆凳过去,对着郭琇一礼,“大人快坐吧,公主最是和气的。”

      郭琇尴尬极了。挨着半边儿凳子坐下,却也不再直视苏勒的眼睛。低眉顺目的,看上去比进来的时候服帖多了。

      苏勒这才道,“想来是我不会说话,一上来就问了敏感的事儿,却没说清楚情形。郭御史参明珠,是奉孝庄文皇后懿旨,我一早就是知道的。明珠任大学士多年,结朋党、营私利,的确是该当严谴,以清政本事。他虽是我师公,与我也有些交情,可乱政之人,不可姑息,参了也就参了。”

      郭琇有些不明白,明珠可参,那四公主的意思,是要保靳辅?

      说起靳辅,郭琇才真是满腔恨意,张口就道:“靳辅治河,靡费帑币数百万而河患如故;今日提河道,明日题河厅,以朝廷爵位为私恩而卒无止期;又复攘夺民田妄称屯垦,横取米麦越境货卖……”

      苏勒噗嗤一笑,“郭大人不必背书,你的奏折我都背下来了。陈潢之策为靳辅营一家之谋,于国计民生全无裨益。忌功之念重而图利之心坚,真国之蠹而民之贼也。我说了,文章写得不错,不愧是进士出身,牵强附会也还算有道理,当年间门的课程也没白上。”

      郭琇立刻老脸通红。

      苏勒对辛夷使了个眼色,几分口供到了郭琇手里:“你参明珠,乃是有旨可依,我也支持。参靳辅,可没什么根据了。郭大人既然蒙恩置于言路,自称不避嫌怨,却在奏疏之中搬弄是非,你自家的田地被征用屯田,朝廷早已按例赔偿,可你怀恨在心,称靳辅、陈潢全是处于私心,你不觉得有些愧对自己直臣之名?”

      “我问你,你可懂得治河?”

      “微臣不懂。但微臣好友于成龙——”

      “我知道,于成龙自认为自己懂得治水,南巡的时候就冒出来反对了靳辅好几次了,”苏勒有些不耐烦,“他家跟你家一样,受屯田征田影响而已。于成龙是个好官,吏治清明,但有些事儿不该插手就不要插手。你也一样。”

      “公主的意思,臣这一本,不能上?”

      “上本是你的事儿,我管不了,”苏勒话锋一转,“在其位谋其政,十三衙门是皇阿玛的眼睛,当然不能封住言路,得这种不贤之名。我不过给你提个醒,参明珠,你能流芳百世,参靳辅,搞不好就要遗臭万年。就算明珠之祸盖过靳辅之功,这《参河臣疏》也可能是你一生污点。何苦为了点儿蝇头小利,陷害能臣?靳辅清廉任事,陈潢明经擢秀,若无此二人,黄河绝难驯服。”

      “靳辅是公主的人?”郭琇格外小心的问。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四公主一个身在深宫之中的女孩儿到底为何要保一个明党的河臣。

      “我哪有什么人,郭大人说话可得小心一些,将来在官场上才能走得远。我不过钦佩靳辅治河之心、陈潢治河之才。你谏倒了二人,没有才能足以匹敌的补上来,将来就是成就了你一人的名声,却祸害了天下被水患困扰的百姓。你不懂水利,可我懂。百年之后,黄河会向世人证明靳辅之功,到时候就算你这些为了私利的理由没被别人发现,你也只能是个为了政治陷害能吏的小人。 ”

      “四公主,臣……”

      “我累了,你想说的我并不想听。明党你想参谁我都不管,明珠佛伦余国柱王洪绪爱参哪个参哪个,可靳辅我保定了。奏疏你爱上就上,皇父不是一言定罪的人,到时候你一个人都要跟整个十三衙门抗衡,还能不能活到上你的《纠大臣疏》,我也不敢保证了。”

      “臣,告退。”

      “嗯,回去好好想想。郭御史为官我也是打听过的,很是不错,将来定前程似锦。我的话也是为了你考虑,不懂的事儿就不要沾手。辛夷,送郭大人,把他那两本奏疏带上,还有方才智门送过来的东西,让他在路上好好想想。”

      郭琇走出来的时候,只觉得腿都要软了。手里握着的是辛夷交给她的资料。除了他家里田地的地契副本、河道总督府的征告和赔偿证明等佐证他诬告靳辅的证据之外,还有很多诸如他兄长在家中为祸乡里、他在江南时和汤斌谈话之中涉及太子的不敬之语的证据。郭琇不是个谨慎的人,也不太会说话,有些话原本不是那样的意思,可这样写出来就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他在间门学习多年,深知十三衙门的厉害,甚至不用玩儿阴的,光是靠阳谋就能参死他。

      四公主说的不错,一个人想要跟十三衙门抗衡,根本是痴人说梦。

      郭琇苦笑一下,将那《参河臣疏》狠狠撕开,本想借着这一本试探皇上的态度,如今看来,就只能梗着脖子硬上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