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诗篇1 ...
-
诗篇~但寒烟衰草凝绿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秋扫枯叶,霜舞残花,中秋已过,天气渐寒。八月的京城,正值大丧,遍地洁白衬着萧瑟凉风,更添几分凄清。薄云微遮的红日映照着草叶上残留的露珠,熠熠发光,清澄的护城河水,折射出空中早归大雁的影子。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城中苍白气氛的影响,就连花坊酒肆之中,歌女所吟唱的曲词都不似往日艳丽喜悦,凄凄幽幽的,相思离别调。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的相思之作,道尽了闺中女子的怨尤。不知这唱曲人是否也恰有自己的思愁,才可演绎得如此伤情到位。公孙策一个人走在初秋清瑟的大街上,裹紧薄裘暖住身体,迎面吹来的凉风还是让他打了个寒战。走过架在河上的一座浮桥时,恰听到郁郁切切的歌声,不由得就恍惚了一下,放慢了脚步。曲声凝愁,诉尽孤枕清梦,独上高楼。蓬山万重尚有处,奈何桥头恨无踪。公孙策想着,不禁潸然泪下,情凄更觉天寒,低下头,加紧了脚步。
京城中第一件大事,便是中州王庞统的大丧,停灵祭拜,扶柩下葬,官宦人家总是颇多讲究,更何况是一国的王爷,更要极尽纷奢铺张,一如生前的荣华。只是这一切,皆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体面,公孙策自是不关心,他在乎的,只是那躺在棺椁中安然远离的人再也不会陪在他身边言笑了。
和乐事有百家的和乐,而哀殇也不会是专属于一家的哀殇。北过雁门,南至开封,失亲者,痛都是一样。
辽邦有信使前来,言大辽已派南院大王耶律文才接替其兄之职,与宋国互换和书,缔结盟交。耶律文才亲笔修书上言大宋皇帝,愿宋遣其友公孙策为使,既了却国事,又全思念故友之情。赵祯斟酌再三,考虑到其家兄刚刚亡故,心生悲悯,予以准请。旨意降下,许是因想到各自皆亡了亲近之人而悲痛相惜,一向畏寒的公孙策竟丝毫不惧塞外深秋的凄冷,毫无悖逆,欣然北上。
————————————————————————————————————————————
一路落木萧萧,断绿残景,和着空中落队大雁的声声鸣叫,好不悲凉。长河以外,北国雪飘,塞上风沙,吹透肌骨。
雁门关外,便是辽境。公孙策一行骑马入城,才走过淹没在荒草丛中的辽宋界碑,便见耶律文才早已在郊外等候。一人一婢,两名仆从远远站立,没有壮观的迎候礼队,只在一红木长几之上放置着一方古琴。檀香木凳,佳公子身着白缎素服,翩然而坐,手拂琴弦,声声高亢。
公孙策勒马近前。耶律文才见他来到,只微抬眼一望,却并未停手起身,而是依旧促弦,迎着西北凛凛的烈风,平静拨弹。琴音激昂,悲中含壮,如怒马愤蹄,腾龙跃海,声势浩大。风卷狂沙,掠起五里之地,昏昏天日;发丝飘散,飞辄如舞,衣袂鹊起,盈动影摇。公孙策闭目静听,琴声沧浪间如倒海排山,弦丝升宕,庞统曾跟他讲过,北地战时常奏此曲,为军前乐舞,激励将士破阵冲锋,名唤“杀灭央”。
一曲奏完,收拨定弦,耶律文才转头看向公孙策,语气平淡,只道了句:“你还好吗?”却是一眼便知,一切尽在无言。公孙策原就因为庞统的亡故悲痛万分,再加连日来风尘颠簸,面色灰黄难看,却也强打精神,轻轻点了点头。
“公子,不请公孙大人府中议事吗?”
听得话语,公孙策才定睛留意到耶律文才身旁站的一俊俏女子,同样着素衣白缎,眉目清幽,浅笑大方。正狐疑间,那女子却自上前深深一福,言:“小女子孟姜,见过公孙大人。”
公孙策不知端倪,草草还礼。见他颜色有疑,那女子微微一笑,复又一躬,道:“我是公子的侍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