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道·万物之母 ...

  •   万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无,名万物之始。自空无一物的时候它们就存在了;
      但什么时候万物才算是有存在的价值呢?就是他们有了知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时刻。
      《道德经》所谓万物之母,并不是说有这个东西孕育了万物,而是说,有(存在)赋予了无意识的万物以价值。
      其实这一句有另一种解法,即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万物一开始是没有指代它们的名称的;它们有了名字,就相当于是找到了母体。来对比一下人的生,婴儿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出生?不,胎儿也是它。受精卵?好像对,不过精子与卵子也可以找到之前生命的迹象。那么,这一个体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从它们父母那里?它们父母又是从外界汲取营养供养精子与卵子。没有办法判定,它开始于“无”。但是为什么说它有母体呢?因为它可以被命名,就是受精卵,从受精卵开始就注定这个个体是这个,而不是其它个体。

      以上只是一个比喻,也就是说:在人类看来,自己给万物取了名字,万物才算是存在;在万物自己看来,它们没有办法理解“命名”这一行为,所以它们依然是不存在的,只是自然一部分。
      心理学家非常重视镜像理论,认为一个人体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呢?通常是在他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的时候。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克塞斯,因为看到自己水中的倒影,而自恋到不可自拔,直至死后变成一朵水仙花。这多少有一点启示意味,人从浑噩中觉醒,开始意识到自我,于是有了自恋、自怜、自妒、自卑、自信重重心理活动。
      我个人是在小学学习“我”这个字的时候,猛然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从心理学意义上,我已经从自然状态中的我剥离出来,世界也成为了我眼中的“存在之尸”。(注:存在之尸是拉康首先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概念,表示世界从真实存在到符号存在的突变)
      老子十分推崇“婴儿”的蒙昧状态,但在我看来,这是不对的。毕竟婴儿连自己的意识到没有,一个儿童不能从自然中剥离,就像胎儿没有从母体中出来,根本算不上灵长。不能因为儿童跟自然无限契合,就认为儿童的这一状态是最完美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